问题

2020 年共和国已痛失 26 位院士,你对哪位印象最为深刻?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哪些伟大的贡献?

回答
2020 年,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的年内去世的院士名单中,确实包含多位杰出的科学家。要挑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是比较主观的,因为每一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都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如果非要我从这些令人尊敬的名字中,挑选一位在公众认知度、其研究领域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个人事迹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我可能会提到 吴文俊院士。

吴文俊院士(1919年11月12日—2017年5月7日)

虽然您问的是2020年去世的院士,但吴文俊院士的贡献和影响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即使他已于2017年去世,他的名字依然常常被提起,并被认为是数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科技界的一座丰碑。他的一些代表性贡献,在2020年依然对当时的科研和应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为何印象深刻?

吴文俊院士留给我的印象深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创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数学机械化与现代数学的桥梁。 这是他最核心、最伟大的贡献。他在数学领域,尤其是代数几何领域,开创了“中国古代数学机械化”的研究,并提出了 吴方法。
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朴素的人生追求。 吴先生一生追求真理,不慕名利,用一生的时间投身于科学研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对年轻一代的启迪作用。 他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对后来的年轻一代科学家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

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哪些伟大的贡献?

吴文俊院士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机械化与吴方法的创立:

这是吴文俊院士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在20世纪中叶,当世界数学界还在聚焦于经典代数几何时,吴文俊院士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数学宝藏,如《九章算术》等。他敏锐地发现,这些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蕴含着一种系统性的“算法思想”,可以用于解决代数方程组的零点问题。

核心思想: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采用一种逐步消元、将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的“算法”,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朴素的,但吴文俊院士将其提炼升华,赋予了现代数学的严谨性和普适性。他将这种思想概括为“数学机械化”,即用机械的、算法化的方法来处理数学问题,特别是代数几何中的几何问题。
吴方法(Wu Method): 基于数学机械化的思想,吴文俊院士创立了著名的 “吴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代数运算(类似于多项式方程组的消元)来解决。具体来说,他提出了 “特征列”(Characteristic Set) 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求解多项式方程组的算法。
伟大意义:
理论创新: “吴方法”是代数几何领域的一项重大理论突破,它为解决一类重要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理论框架。在此之前,许多几何问题难以用代数方法精确求解。
计算机代数的发展基石: “吴方法”的出现,为计算机代数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如今我们使用的许多计算机代数系统,如Mathematica、Maple中的几何定理证明、符号计算等功能,都受益于“吴方法”的思想和算法。这使得复杂的几何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解决。
跨越时空的对话: 吴文俊院士通过他的工作,成功地将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与现代数学的抽象理论相结合,证明了中国古代数学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创造力,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数学宝库的杰出贡献。
命名权与荣誉: “吴方法”的提出,使得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在国际数学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激发了后代中国数学家对本土数学传统的挖掘和研究。

2. 几何定理的计算机证明:

在“吴方法”的基础上,吴文俊院士和他的团队在计算机几何定理证明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自动化证明: 他们利用“吴方法”开发的算法,能够自动地证明许多几何定理。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定理证明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将一些原本依赖直觉和人工推导的数学证明过程,转化为一种可计算、可验证的算法。
应用领域: 这一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验证设计的几何约束是否满足要求,计算机几何定理证明可以有效地进行此类验证。
机器人学: 机器人的运动规划、路径规划等都涉及复杂的几何推理,自动化证明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
人工智能: 作为推理和知识表示的一种形式,几何定理的自动化证明是AI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 数学史研究的贡献:

吴文俊院士不仅仅是一位数学家,还对中国数学史有着深厚的造诣。

“数学机械化”在历史上的体现: 他通过对中国古代数学文献的研究,深入挖掘了“数学机械化”思想在古代的体现,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秦九韶的中国剩余定理等,都与算法和机械化思想息息相关。
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数学: 他的研究成果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认知,证明了中国古代数学在方法论上具有世界性的先进性,为中国数学史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个人品质与治学精神:

除了科学成就,吴文俊院士的个人品质和治学精神同样令人敬佩。

独立思考与勇于创新: 他敢于质疑权威,不随波逐流,在国际数学界对中国古代数学普遍不重视的情况下,他敢于投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
严谨的治学态度: 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极为严谨,对理论的追求一丝不苟,这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可信度。
淡泊名利与奉献精神: 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事业中,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布道者”,他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年轻的科研工作者。
言传身教的传承: 他不仅在理论上贡献卓著,更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为中国数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结:

吴文俊院士用他的智慧和毅力,在数学领域,特别是代数几何和计算机代数领域,开创了“数学机械化”和“吴方法”,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是对世界数学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科技发展赢得了国际声誉。他将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与现代数学的严谨相结合,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杰出科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的突破,更体现在其对后世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以及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纯粹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

当然,2020年去世的许多其他院士,如张礼和院士(药学)、张英伯院士(核技术)、陈星海院士(儿科学)、王任享院士(固体力学)等等,也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

张礼和院士 致力于中国药学教育和药学事业的发展,尤其在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
张英伯院士 在核技术领域是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星海院士 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为保障儿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任享院士 在固体力学领域是开拓者之一,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位院士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离世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们留下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成果,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选择吴文俊院士作为“印象最深刻”的代表,更多的是因为他的理论体系的开创性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智慧的挖掘和传承,这使得他的故事更具有史诗般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过魔幻的2020年,我们确实可以看出:有且只有我国的院士能救命,有且只有我国的院士能救国

比如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伯礼分别从防疫方针、身体肌能恢复、疫苗、中医等方向治病救人。

战胜疫情,使我国免于长期陷入疫情带来的困境当中,形成“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局面。说院士挽救了国家毫不过份。

反观,西方和其他国家的院士未必就有这种力挽狂澜的回天之力。

美国的福西老头不但救不了美国,反而自身还受到生命威胁。

也没有看到美国的哪个资深科学家、医学家在美国抗疫发会了何种作用。

我们反而看到了很多哗众取宠的美国科学家、医学家。比如约翰霍普鑫森大学把美国的应对紧急公共卫生的能力列为世界第一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标新立异地用不靠谱的卫星停车图片来推断疫情的起源地。皆为贻笑大方。

欧洲至今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研制出了疫苗。反倒是看到堂堂现代科学的开山鼻祖英国推崇“群体免疫”,堂堂诺贝尔奖的发奖国也有样学样“群体免疫”。可谓21世纪之怪现状。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也有一些院士,比如印度也有院士,似乎都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有的甚至陷入了牛尿治病的争议当中。究其原因,这些院士大多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跟在西方屁股后面跑;西方放的啥就听的啥。西方说口罩无用,他们就也不戴口罩(我国院士自始至终都说戴口罩重要)。


所以,我们国家的院士是真正的掌握了科学。我国的院士也生活在了一个幸福的年代------上上下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相信科学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