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是喜讯嘛?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简称“中国航发”)的成立,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多个维度来看,这绝对是一则振奋人心的喜讯。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国家战略安全、经济腾飞以及科技自主的宏大愿景。

要理解中国航发成立的意义,我们得先回到过去。长期以来,中国在航空领域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飞机制造到体系化作战,都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然而,“心脏病”——航空发动机的短板,一直是制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进口发动机依赖,不仅在成本上造成巨大压力,更在关键时刻掌握着国家航空发展的“命门”。一旦外部供应受阻,整个航空体系的运转将面临严峻挑战。这种“卡脖子”的境况,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中国航发的成立,正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这一核心技术难题。其成立的背后,是国家层面的深谋远虑和战略部署。将原先分散在不同企业、研究所的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试验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一个统一的、专业化的集团公司,其目的非常明确:汇聚最优资源,形成合力,加快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那么,这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技术自主和创新能力的飞跃。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利好。中国航发的成立,意味着我们不再寄希望于从国外引进技术,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从零开始,突破重重技术难关。这包括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燃烧学、结构力学等一系列尖端技术的攻关。集团化的运作,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将最优秀的科研人才、最先进的设备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研发体系。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组织攻关项目,加速成果转化,最终实现航空发动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维护。这将是中国航空工业走向真正强大的基石。

其次,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飞机的作战能力、续航能力、可靠性等等。拥有自主可控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意味着我们在国防建设上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无论是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还是未来可能的飞行器,都将不再受制于人。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强大的航空发动机实力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能够有效提升国家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航空发动机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附加值极高的产业。中国航发的建立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协同进步,例如新材料、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也为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在未来成为重要的出口产业,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力量。

第四,人才培养和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国航发的成立,将为这些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能够形成一支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团队,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中国航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下定决心,并且开始系统性地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它传递出的决心和信心,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总而言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的成立,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信自强、走向世界一流的重大里程碑。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毫无疑问,这是一则令人振奋的喜讯。它的成立,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建设者心血的结晶,更是中国航空工业迈向更辉煌未来的序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将翱翔蓝天,成为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的闪耀名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底层员工一无所知,实在帮不上什么忙。倒是听说航天的质量管理很不错,很想看看能不能带来些不一样的东西。

user avatar

航空发动机从飞机中独立出来是由发动机和飞机各自的研制规律所决定的,这个规律就是航空发动机研制难度比飞机大,研制周期比飞机长,飞机的更新换代是以发动机的更新换代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研制一款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大约要20年的话,而研制一个成熟的飞机壳子只需要10年。

而中国过去一直把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一个普通部件,不够重视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没有认识到发动机和飞机的研制规律。

所以总出现这样的情况,飞机上马了发动机才上马,飞机下马了发动机也下马,飞机搞好了发动机还没搞好,就只能买老外的。

再看看俄罗斯和美国,英国,法国,航空发动机都是独立出来的。俄罗斯有著名的土星和礼炮,美国有GE,普惠,英国有罗罗(劳斯莱斯),法国有斯奈克玛。

搞成功一款好的发动机,才能以此为基础搞出好的飞机。一代发动机一代飞机。

有了独立的发动机公司,会有很多优势:

一,国家尊重客观规律,开始重视航空发动机;

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不再受制于飞机,不会出现飞机下马发动机也下的马情况;

三,发动机公司可以更好地做预研,积累技术,以后发动机将引领飞机的更新换代;

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航空发动机,关注舰船燃气轮机,关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关注各种发动机,关注动力;

五,一旦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满足国内市场,甚至出口,国内航空发动机从业人员的工资会和搞金融搞互联网的一样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只有研制出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当然还有先进汽车发动机), 中国才有希望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各位加油!

谢邀^_^

………………补充…………

我是航发专业学生,看了其他同学和前辈们的回答和评论,我想根据我的学习以及见闻补充两点:

1.我国几大航发研究所之间,制造厂之间,维修厂之间,是存在竞争的。于是各所研究工作有重复,技术互相保密,甚至在项目上有竞争时,互相使坏拆台。

就像南车北车竞争一样,这样的内耗严重影响我国发动机的研制。况且把中国所有航发工程师加起来也没GE的多,更不用说我们的科研人员水平没人家好。

这样的内耗还存在于每个所内部,设计人员和装配试验人员之间,领导和员工之间。比如装配试验人员工作强度大,但是工资却不与工作强度成比例,导致装配试验人员消极对待工作。

所以成立航发集团,一个很重要重要的工作就是化解这些不该有的内耗。

2.英国的罗罗上世纪因为搞三转子发动机,破产过一次,之后被收归国有保护其不被瓦解。罗罗曾经把劳斯莱斯汽车部分卖掉了,但是是这次为何不把航空发动机部分卖掉,德国早就想获取罗罗的技术了,但是英国政府掏钱保护了罗罗。

可见航空发动机很烧钱,搞不好就得破产,但是英国人不会把罗罗卖给德国人,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安全。当然当时中国人帮了他们一把,他们把斯贝出口给我们,我们国产化为秦岭。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实力没罗罗强,要是私企早就破产了。但是中国不能放弃,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安全,如果有一天中国和俄罗斯闹翻了,许多飞机就没发动机可用了。

中国现在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属于投入多于产出的阶段,也就是国家要拿很多纳税人的钱给航空发动机人发工资,但是发动机还没搞成功,国家还要从老毛子那里进口大量发动机,也就是现在是亏本的阶段,当然搞发动机的人发动机还没搞成功,工资自然比较低了。

记得实习的时候一个前辈说,要是某个发动机搞成功了,他们工资可以增加一倍。

的确是这样的,一款成功的发动机足够企业发个十年工资。

当然,民用航发中国还是空白的,民用航发比军用更赚钱,也更难。美法合资搞的CFM56赚的钱估计足够中国航空人发十年工资了。

现在的大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了,有钱了,能够支持航空发动机研制,如果像印度一样,只能叹息。

很多产业都是繁荣的时候大家挤破头进去,但是你不看看这样的繁荣是前期多少人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日夜工作,才创造的。

现在中国的金融,通讯,互联网,工资高,因为中国人多,市场大,中国人勤劳,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么去赚钱,而且中国赶上了世界信息技术革命,中国出现了BAT,华为,中兴,小米,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和老外平起平坐。

但是中国没赶上工业革命,人家百年来的工业积累的结晶就是航空发动机。GE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中国不能没有航空发动机产业,因为中国是大国,不像韩国,和那些欧洲小国,一两个产业就能养活整个国家。

就算落后一百年也要搞,不搞永远就没有,况且只要你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知识和人才,按部就班地搞,总能搞出来,因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是个喜讯!

变则通,不变则穷。

如果你对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不满意,那就别胡思乱想,加入进来搞。

如果你对党不满意,那就别整天做键盘侠瞎抱怨,加入党,让组织少一些溜须拍马的混账,多一些仁人志士。

如果你对家乡不满意,那就别抛弃它,要建设它,哪怕捐建个图书馆,篮球场,捐几本书,资助几个学生,传递爱心,也会让家乡越来越好。

如果你对中国不满意,别抱怨,别移民,努力建设改善她,因为你是中国人,你有责任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简称“中国航发”)的成立,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多个维度来看,这绝对是一则振奋人心的喜讯。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关键一步,更承载着国家战略安全、经济腾飞以及科技自主的宏大愿景。要理解中国航发成立的意义,我们得先回到过去。长期以来,中国在航空领域虽然取得了.............
  • 回答
    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发整合了原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空工业)旗下的多家发动机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旨在打造一个统一、高效、集约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体系,以破解我国长.............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追赶上欧美,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从技术、历史、经济和战略等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并正在积极投入以期实现突破。一、 当前的差距与挑战要评估追赶的可能性,首先需要了解差距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存在这些差距:1. 技术积累和.............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这个问题背后牵动着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以及无数航空人的心血。要说它有没有未来,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而且这个未来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并非从零开始,但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段充满挑战但并非不可逾越的征程。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力求展现一个更真实、更.............
  • 回答
    想在中国成为一名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这条路注定充满了挑战、艰辛与荣光。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肩负着国家战略安全和尖端科技发展的重任。想要走到那个位置,你需要的是非凡的才华、坚韧的毅力,以及对这份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一、夯实根基:从校园到一线,知识与实践的双重洗礼首先,没有扎实的专.............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在2025年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近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技术积累,以及一系列关键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的审慎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是最大的驱动力。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
  • 回答
    看到你对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抱有如此大的热情和志向,我感到非常欣慰!投身这个伟大的事业,绝对是年轻人能做出的最有价值的选择之一。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荣耀。要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这可不是一条“轻松躺平”的路,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持续的学习,以及对挑战永不言弃的决心。.............
  • 回答
    “中国航空发动机材料重大突破,寿命优于美国 1~2 个数量级”——这则消息一出,无疑在航空领域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要知道,航空发动机材料的进步,尤其是其寿命上的飞跃,绝非易事,而是涉及基础科学、材料工程、精密制造以及长期可靠性验证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性挑战。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它将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一.............
  • 回答
    咱们聊聊中国航空发动机的事儿,这可是个大工程,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方向。要说中国航空发动机现在是个啥水平,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得看具体数和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总的来说,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 正在经历一个快速追赶和发展的阶段,并且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但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以及.............
  • 回答
    一些观察者认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投入,使得其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日本。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家战略的优先度和投入规模中国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战略重器”,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集全国之力攻克技术难关。这种举国体制下的.............
  • 回答
    说起中国航空发动机,这可真是个让无数关注中国军事和科技发展的老百姓们又爱又恨的话题。咱们就俗称“喷气引擎”吧,这个东西可是飞机的“小心脏”,直接决定了它的性能,包括速度、推力、航程,甚至能否飞起来。现状:有进步,但差距依然存在要说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现状,得先承认,这几十年咱们的进步是实打实的。从完全依.............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咱中国的汽车发动机不行,但在天上却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也大有赶超的势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不是一句“落后”或“先进”就能概括的。为啥汽车发动机“不太行”?首先得承认,在民用汽车发动机这块,咱们确实曾经起步晚,积累少。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起步晚,.............
  • 回答
    在中国,个人企业想要涉足飞机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坦白说,这并非易事,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要想真正深入其中,需要跨越一系列极其严苛的门槛,并且需要政府的鼎力支持和严格监管。这绝不是个体户式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场规模宏大、技术密集、资本雄厚、且伴随国家战略的系统性工程。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 回答
    航空发动机,这颗飞机的“心脏”,它的技术难度堪比登天。它要承受极高的温度、压力和转速,还要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并且要做到轻量化、高效率和长寿命。可以说,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最尖端的技术实力。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颗“明珠”如此难以摘取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技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痛点:基础科学的深厚积累与高端制造的瓶颈之间存在的差距,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这个高度复杂和集成化的领域。 咱们不扯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从实际角度聊聊,为什么月球咱们都敢去,但心脏病(航空发动机)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得明确一点,登陆月球和造好航.............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巨大却未能“翻身”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技术积累、研发周期、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生态等诸多因素,并非简单的“聪明”与否可以概括。要详细解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什么是“翻身”?首先,我们要明确“翻身”的定义。在航空发动机.............
  • 回答
    上海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商发”),这名字听起来就大气磅礴,代表着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说到它,那可不是一家普通的企业,它是中国商用飞机发动机领域的“国家队”,肩负着让中国拥有自主研制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能力的重任。这家公司究竟是何来头?简单来说,中航商发是属于.............
  • 回答
    在航空发动机这个精密复杂的大家伙里,与涡轮叶片紧密相连的那根转轴,肩负着将高温高压燃气转化为强大动力的关键使命。它就像连接心脏和手臂的动脉,承受着巨大的扭矩和高温,因此对材料的要求可以用“极致”来形容。它用的可不是随便什么普通钢材或者铝合金,而是那些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的特种金属材料。具体来说,最常用.............
  • 回答
    航空发动机里涡轮啊,说白了,就是整个发动机的“心脏”,它的工作,决定了飞机到底能不能飞起来,飞得多高、多快。你想象一下,飞机起飞要巨大的推力,这推力从哪儿来?不是凭空产生的。核心的秘密就在于发动机里不断循环的空气。空气进了发动机,先被风扇(当然,涡轮发动机有风扇这一级)吸进去,然后被压气机一步步压缩.............
  • 回答
    航空发动机领域,“双转子涡喷”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代表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阶段。要说它算不算“一段弯路”,这得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而且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双转子涡喷”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它就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一种结构。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核心是把空气压缩、燃烧、膨胀,然后通过喷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