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哆啦A梦》中的孩子没有《名侦探柯南》中那么让人反感?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确实能感觉到《哆啦A梦》里的小伙伴们和《名侦探柯南》里的小伙伴们给人的观感不太一样。要说为什么《哆啦A梦》的孩子们不那么“让人反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背后也反映了两种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首先,《哆啦A梦》里的小孩更“接地气”,更贴近我们童年的真实状态。

想想大雄,虽然他成天考试不及格、考试零分、被胖虎欺负、偷懒不想写作业,但这些行为在他身上看起来并不算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反而,这些都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缺点:懦弱、懒惰、爱撒谎逃避责任、偶尔爱占小便宜。观众看到大雄,更容易联想到自己或者身边的孩子,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我吗?”,或者“我家孩子也有点这样”。这种熟悉感和共情,反而冲淡了对这些缺点的反感。他犯了错,哆啦A梦会来收拾烂摊子,观众也知道这是漫画的设定,目的是为了引出各种神奇道具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而不是真的要去谴责大雄的“不争气”。

相比之下,《名侦探柯南》里的孩子们,虽然大部分是小学生,但他们卷入的事件往往是成年人世界的阴谋、杀戮、盗窃等等。他们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推理能力,甚至是在危险面前的冷静,很多时候已经超出了普通小学生的范畴。当然,这是一种艺术的夸张,是为了塑造主角的形象和推进剧情。但是,当这些孩子们反复出现在血腥案件现场,并且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洞察力和行动力时,一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些“不真实”,或者觉得这种设定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常理”。

其次,《哆啦A梦》的孩子们的“坏”往往是无心之失或者性格使然,而《名侦探柯南》里的孩子有时会显得“过于主动”或“不顾后果”。

在《哆啦A梦》里,胖虎欺负人,那是一种典型的校园霸凌行为,但他欺负人的动机更多的是出于“强权”和“好玩”,并且他的“恶行”往往有限度,被哆啦A梦或者大雄用道具制裁后,也很少会留下什么长久的心理阴影。小夫爱炫耀、爱吹牛,这是虚荣心作祟,但也常常因为吹牛惹祸,最后还是自己吃亏。静香偶尔也会任性,但她的任性往往是小女孩的天性,并不带有恶意。这些缺点,在孩子身上是比较常见的,观众更容易理解其根源。

而《名侦探柯南》里,柯南(新一)作为主角,他的“主动”是出于正义感和破案的执着。虽然他的目的是好的,但在一些观众看来,他作为一个小孩,频繁地出现在危险的犯罪现场,甚至为了破案不惜冒险,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不负责任”或者“太危险了”。还有一些配角孩子,比如元太,他的“冲动”和“鲁莽”有时会带来麻烦,虽然是角色塑造的一部分,但如果频繁出现不顾后果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一部分观众的负面情绪。

再者,故事的基调和侧重点不同,导致观众的情感投射点也不同。

《哆啦A梦》的核心是“友情”、“梦想”和“科技改变生活”。虽然有小摩擦和小冲突,但整体基调是温暖、积极向上的。观众看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欣赏哆啦A梦的各种神奇道具带来的惊喜和乐趣,也在感受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成长。即使大雄犯了错误,观众也期待他通过哆啦A梦的帮助能够解决问题,学到教训,最终走向更好的未来。这种“成长”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让观众对这些孩子抱有希望,即使他们有缺点,也不会让人觉得“无可救药”。

《名侦探柯南》则是一部以“推理”和“悬疑”为主的作品。故事的重心在于案件的侦破和主角的冒险。虽然也有友情和爱情线,但它们往往服务于主线剧情。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身上的某些行为,比如过度的聪明、频繁的冒险行为,更容易被放大,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推进和主角的安危。观众的关注点更集中在“这个案件怎么破”、“柯南有没有危险”,而不是去深入理解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当一些行为看起来不符合逻辑或者让人觉得不适时,就更容易产生“反感”。

最后,观众的年龄和阅历也会影响观感。

《哆啦A梦》作为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很多观众可能从小看到大。对大雄他们的缺点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觉得是一种亲切感。而且,随着观众自己年龄的增长,回看《哆啦A梦》,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些孩子们的行为,比如年轻时的迷茫、对未来的憧憬等等。

而《名侦探柯南》的观众群体相对来说,可能更多的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他们可能更能从成人世界的角度去审视角色的行为,对于不符合成人逻辑或者道德标准的地方,更容易产生质疑或者反感。

总的来说,我觉得《哆啦A梦》里的孩子之所以不那么让人反感,是因为他们的缺点更贴近普通人的童年,他们的故事基调更温情,更侧重于情感和成长,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情和理解。而《名侦探柯南》里的孩子,虽然聪明且承担着重要的剧情任务,但有时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的环境,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觉得过于戏剧化,从而产生一些隔阂感。这并不是说哪部作品更好,而是它们在创作时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确实能感觉到《哆啦A梦》里的小伙伴们和《名侦探柯南》里的小伙伴们给人的观感不太一样。要说为什么《哆啦A梦》的孩子们不那么“让人反感”,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背后也反映了两种作品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首先,《哆啦A梦》里的小孩更“接地气”,更贴近我们童年的真实状态。想想大.............
  • 回答
    《哆啦A梦》这部作品,从头到尾,最让人津津乐道,也最让一些观众挠头的问题之一,大概就是静香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大雄吧。毕竟,在那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未来世界里,大雄看着似乎总是一事无成,学习差,运动不行,还经常拖人后腿。而静香呢?她乖巧、善良、学习好、爱干净,几乎是完美女主角的模板。为什么她会放弃那个大 W.............
  • 回答
    《哆啦A梦 伴我同行》这部电影的结尾,成年大雄在听到熟悉的声音、感受到熟悉的气息后,他并没有立刻冲过去看哆啦A梦。这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他选择了“不去”,不如说是他内心经历了一番复杂而深刻的挣扎。首先,要理解成年大雄当时的心境,就必须回溯他见到哆啦A梦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在那段时间里,大雄一直在努力地.............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实际上您可能记错了《哆啦A梦》中的一个关键情节。大雄并没有和胖虎的妹妹(胖妹)结婚。在《哆啦A梦》的原作漫画和动画中,野比大雄最终的妻子是出木杉英才。您提到的“大雄和胖虎的妹妹结婚”的情节,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是您记成了其他故事或者某个特定的剧场版中的某些情节。不过,我理.............
  • 回答
    《哆啦A梦:伴我同行》这部电影中,成年大雄身上出现的“Minotauros”这个词,准确来说,并不是他身上实际穿戴的某个品牌或标志。这个意象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承载了作者对大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的解读。首先,我们得理解“Minotauros”(米诺陶洛斯)这个名字的由来。在古希腊神话中.............
  • 回答
    如果知乎穿越到《哆啦A梦》的世界,那简直是一场信息爆炸的奇幻旅行。想想看,当大雄、静香、胖虎、小夫这些我们熟悉的面孔,怀揣着各自的烦恼,涌入这个信息浩瀚的平台时,会激荡出怎样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提问?首先,我们的大雄同学,那个总是被欺负,考试不及格,对什么都感到迷茫的少年,他会在知乎上抛出怎样的问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许多《哆啦A梦》的粉丝都会注意到,在那些围绕着大雄、静香、胖虎、小夫展开的精彩中长篇故事里,出木杉英才这个完美少年几乎从不出现,或者说,他很少成为故事的核心人物。这背后其实有着一些比较合理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故事核心设定的冲突: 出木杉的“完美”属性本.............
  • 回答
    哆啦A梦的故事,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那个圆滚滚、总能掏出神奇道具的蓝胖子,早已成为一种温暖而美好的象征。然而,在网络世界的角落里,却流传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结局,它们冷酷、悲伤,甚至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阴暗。这些同人结局之所以如此“另类”,甚至被冠以“黑化”的标签,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推手和心理。同人结局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我跟你说,确实是个挺让人琢磨的事儿。你想啊,日本国土面积不小,但人口密度那是真的高,尤其是在东京这种大都市,寸土寸金的说法一点不假。按理说,普通家庭能有个一居室、两居室就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哆啦A梦里随便一个家庭,都能舒舒服服地住进宽敞的别墅,还有院子可以跑,甚至还有可以安放秘密道具的地下室.............
  • 回答
    喜羊羊和哆啦A梦,一个是国产动画的骄傲,一个是风靡全球的文化符号。说到道具,喜羊羊的道具库那叫一个丰富,从能飞的鞋子到能变身的衣服,从穿越时空的机器到能解决一切麻烦的“万能工具箱”,总有那么一两个道具能让小羊们从危机中脱险。那么,为什么在道具数量和花样上都不逊色于哆啦A梦的喜羊羊,却没能像蓝胖子一样.............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想想看,如果大雄的爸妈手里有哆啦A梦的神奇道具,那世界早就乱套了,哪还有我们熟悉的大雄和他的日常呢?他们之所以不利用道具发家致富,称霸一方,原因可不是一两个那么简单,而是掺杂着性格、时代背景、以及对生活最朴素的追求。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从大雄父母的性格说起。野比.............
  • 回答
    关于哆啦A梦为什么睡壁橱,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可是有着它自己一套“情理之中”的逻辑呢!别看它圆滚滚、蓝皮肤的,这可是有故事的。首先得从它的出身说起。哆啦A梦是从22世纪来的,是个时间机器制造出来的猫型机器人,专门来帮助大雄。大家想想看,22世纪是什么概念?科技发达得不得了,生活方式肯定也和我们现在.............
  • 回答
    关于哆啦A梦为什么走了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碎的设问,因为它触及到了许多人童年最柔软的记忆。而我们今天探讨的“走”,并非指一次短暂的告别或探亲,而是那种让人无法释怀的、似乎是永远的离开。要理解哆啦A梦“走”的原因,我们得回到他被派往未来时的初衷。哆啦A梦的出现,是为了帮助大雄。在大雄的曾孙世.............
  • 回答
    聊到《哆啦A梦》,很多人可能都会好奇,为什么它的名字里要加上这个英文“A”呢?其实这背后挺有意思的,远不止是简单的音译或者什么神秘代码。它牵扯到日本的语言习惯、创作者的考量,以及最终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传播时的不同选择,最后定下来的这个特别的译名,可以说是集多种因素于一身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回到《.............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对《哆啦A梦》里的大雄感到不满,甚至讨厌。这并非个例,很多观众,尤其是成年观众,都会因为大雄身上的一些特质而感到烦躁。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为你剖析一下,为什么他会惹人厌,并且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大雄身上的一些缺点非常“接地气”,以至于我们能在他身上看.............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的确,在早期,「机器猫」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称呼,后来才逐渐统一为「哆啦A梦」。这个转变背后,涉及到翻译、版权、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了解:一、 起初的直译与习惯称呼: “机器猫”的来源: 当《哆啦A梦》最早传入中国大陆时,并没.............
  • 回答
    关于《蜡笔小新》和《哆啦A梦》中孩子们互动模式的差异,以及观众对此的不同感受,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点,也涉及到创作者在塑造角色和故事时的一些考量。《蜡笔小新》:出奇的团结,笑料与现实的边界在《蜡笔小新》里,小新和他的小伙伴们(风间、妮妮、正男、阿呆)虽然时常因为小新的捣蛋而闹得不可开交,但当我们.............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问为什么古代皇帝没想着把神仙抓来问问长生不老秘方一样,总有那么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意味。如果真要政府“想”去抓哆啦A梦,那可真是牵扯出一堆现实到骨子里、也荒诞到极致的问题。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哆啦A梦以及他所代表的“未来科技”是从何而来的?假设我们生活在.............
  • 回答
    《哆啦A梦》这部陪伴了无数人童年的经典作品,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儿童动画片。它所蕴含的深意和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丰富而多层次的,既有对童年纯真美好的描绘,也有对成长、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核心主题:希望与成长的温暖陪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哆啦A梦》最核心地想告诉我们的就是:即使面对困难、挫折和不完.............
  • 回答
    要准确判断《哆啦A梦》里大雄家当年的收入水平,其实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因为藤子·F·不二雄老师在创作时,更多的是服务于故事的趣味性和角色设定,而非严格的社会经济写实。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入手,结合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背景,来做一些推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当年”是指哪个时间段。很多人想到《哆啦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