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的秩=r(A),为什么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由n-r(A)个线性无关的向量构成?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线性代数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矩阵的秩、向量空间的维度以及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逻辑。

核心概念回顾:

1. 矩阵的秩 (Rank of a Matrix, r(A)):
矩阵的秩定义为它的非零行 (或列) 的最大线性无关组的向量个数。
秩也等于行空间 (row space) 的维度,以及列空间 (column space) 的维度。
秩表示矩阵能够“生成”或“映射”到的向量空间的维度。

2. 齐次线性方程组 (Homogeneous Linear System):
形式为 $Ax = 0$,其中 $A$ 是 $m imes n$ 的系数矩阵,$x$ 是 $n imes 1$ 的未知向量,$0$ 是 $m imes 1$ 的零向量。
齐次线性方程组总是有解的,至少有一个零向量解 ($x=0$)。

3. 解空间 (Solution Space):
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0$ 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解空间是一个向量空间(因为它满足向量加法和标量乘法的封闭性,并且包含零向量)。
这个向量空间是 $n$ 维空间 $mathbb{R}^n$ 的一个子空间。

4. 向量空间的维度 (Dimension of a Vector Space):
向量空间的维度等于它的基 (basis) 中向量的个数。
基是一组线性无关且能张成该向量空间的向量。

为什么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由 $n r(A)$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构成?

让我们一步步来解释:

第一步: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 的解空间

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0$ 的解空间是 $n$ 维空间 $mathbb{R}^n$ 的一个子空间。这个子空间包含了所有满足方程的 $n$ 维向量 $x$。

第二步:联系系数矩阵 $A$ 的秩 $r(A)$

矩阵 $A$ 的秩 $r(A)$ 告诉我们关于这个矩阵的几个重要信息:

列空间的维度是 $r(A)$: 列空间由 $A$ 的列向量张成。这意味着 $A$ 的列向量中,最多有 $r(A)$ 个是线性无关的。
行空间的维度是 $r(A)$: 行空间由 $A$ 的行向量张成。这意味着 $A$ 的行向量中,最多有 $r(A)$ 个是线性无关的。
秩零度定理 (RankNullity Theorem): 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对于一个 $m imes n$ 的矩阵 $A$,它与向量空间 $mathbb{R}^n$ 的映射以及其零空间(Kernel)的关系由秩零度定理给出:
$$
ext{rank}(A) + ext{nullity}(A) = n
$$
其中:
$ ext{rank}(A)$ 是矩阵 $A$ 的秩,也就是列空间的维度。
$ ext{nullity}(A)$ 是矩阵 $A$ 的零度 (nullity),也就是零空间 (null space, 或称为核 Kernel) 的维度。零空间是满足 $Ax = 0$ 的所有向量 $x$ 组成的集合,正是我们讨论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第三步:零度 (Nullity) 的含义

零度 $ ext{nullity}(A)$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0$ 的解空间的维度。这意味着解空间可以由 $ ext{nullity}(A)$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张成,这些向量构成了解空间的一个基。

第四步:推导 $n r(A)$

根据秩零度定理:
$$
r(A) + ext{nullity}(A) = n
$$
我们将零度项移到等式右边:
$$
ext{nullity}(A) = n r(A)
$$

结论:

因为 $ ext{nullity}(A)$ 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 $Ax = 0$ 的解空间的维度,而向量空间的维度等于构成其基的线性无关向量的个数,所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由 $n r(A)$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构成。

更直观的解释:自由变量和约束变量

我们可以从方程组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点:

考虑 $m imes n$ 的系数矩阵 $A$ 和方程组 $Ax = 0$。

1. 主元 (Pivot) 和自由变量 (Free Variables):
通过高斯消元法将矩阵 $A$ 化为行阶梯形或行最简形。
方程组中的变量可以分为主元变量 (pivot variables) 和自由变量 (free variables)。
主元变量是对应于行阶梯形矩阵中首个非零元(主元)所在列的变量。
自由变量是对应于没有主元的列的变量。

2. 变量的数量与秩的关系:
矩阵 $A$ 的秩 $r(A)$ 等于主元(或非零行)的数量。
因此,主元变量的数量是 $r(A)$。
总共有 $n$ 个变量。
自由变量的数量 = 总变量数 主元变量数 = $n r(A)$。

3. 如何构造解空间的一组基:
方程组的解可以表示为自由变量的线性组合。
为了得到解空间的一组基,我们可以给每个自由变量赋1,其他自由变量赋0,然后计算对应的所有主元变量的值。重复这个过程 $n r(A)$ 次,每一次都让一个不同的自由变量等于1,其他自由变量等于0。
这样构造出的 $n r(A)$ 个解向量,它们是线性无关的,并且能张成整个解空间。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 $2 imes 4$ 的矩阵 $A$,其行阶梯形为:
$$
A sim egin{pmatrix}
1 & 0 & 2 & 3 \
0 & 1 & 1 & 4
end{pmatrix}
$$
这里 $n=4$ (四个变量 $x_1, x_2, x_3, x_4$)。
矩阵的秩 $r(A) = 2$ (有两行非零行,或者说有两个主元)。

方程组化简后变成:
$$
egin{cases}
x_1 + 2x_3 + 3x_4 = 0 \
x_2 x_3 + 4x_4 = 0
end{cases}
$$

主元变量: $x_1, x_2$ (对应于第一、二列的主元)。
自由变量: $x_3, x_4$ (对应于第三、四列,没有主元)。

自由变量的数量是 $n r(A) = 4 2 = 2$。

现在我们来构造解空间的基:

情况 1: 令 $x_3 = 1, x_4 = 0$
$$
egin{cases}
x_1 + 2(1) + 3(0) = 0 implies x_1 = 2 \
x_2 1 + 4(0) = 0 implies x_2 = 1
end{cases}
$$
得到解向量 $v_1 = egin{pmatrix} 2 \ 1 \ 1 \ 0 end{pmatrix}$。

情况 2: 令 $x_3 = 0, x_4 = 1$
$$
egin{cases}
x_1 + 2(0) + 3(1) = 0 implies x_1 = 3 \
x_2 0 + 4(1) = 0 implies x_2 = 4
end{cases}
$$
得到解向量 $v_2 = egin{pmatrix} 3 \ 4 \ 0 \ 1 end{pmatrix}$。

向量 $v_1$ 和 $v_2$ 是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 的解空间的两个线性无关的基向量。解空间中的任何一个解都可以表示为 $c_1 v_1 + c_2 v_2$ 的形式,其中 $c_1, c_2$ 是任意实数。

总结:

矩阵的秩 $r(A)$ 代表了“有效信息”的数量,也反映了矩阵所能“压缩”或“映射”到的空间的维度。在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 中,$r(A)$ 直接对应于主元变量的数量。由于总共有 $n$ 个变量,那么剩余的 $n r(A)$ 个变量就是自由变量。这些自由变量可以独立取值,并通过线性组合决定了整个解空间的结构。正是这 $n r(A)$ 个自由变量的独立性,使得解空间由 $n r(A)$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构成。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够帮助您理解这个重要的结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将A看成线性变换A在某一组基下的矩阵,则齐次线性方程组表示为:

Ax=0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x才会被线性变换A映射为0,那自然就是它的核kerA,这是由一组基础解系形成的子空间

而A的行向量生成的线性空间与kerA是正交关系(Ax=0可以视为点乘为0),两者维数之和是n,而前者的维数等于秩r,问题显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