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女告B男猥亵,有A的同伴C作证,没有监控,是不是一告一个准?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告一个准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没有监控录像的情况下。虽然有证人证言,但能不能“准”地定罪,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猥亵”以及定罪的基本要素。

猥亵罪(在中国大陆通常是强制猥亵罪或猥亵罪,具体罪名和定义会因地区法律不同略有差异)通常指的是违背他人意愿,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实施亲吻、拥抱、抚摸等下流动作,或者以其他下流方式侮辱他人身体的行为。

要定一个人的罪,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犯罪事实的客观存在: 也就是确实发生了你说是猥亵的行为。
2. 行为人具有犯罪主观故意: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是故意的。
3. 行为人具有犯罪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法律,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4. 法律明确规定构成犯罪: 行为符合了刑法中对这个罪名的定义。

那么,A女的指控,加上C的证词,有多大的胜算呢?

有力支持点:

证人证言(C的证词): 这是案件的核心证据。如果C的证词具体、一致、且能被采信,那么它将是证明B男实施了猥亵行为的直接证据。
证词的可信度: 法庭会考察C的证词是否真实、可靠。比如,C当时在哪里?她是如何目睹整个过程的?她的描述是否清晰、有条理?她和A女是什么关系?有没有利害关系会影响她的证词?如果C的证词前后矛盾,或者存在明显的臆测、联想,那么其证明力就会大打折扣。
证词的细节: C能否提供关于猥亵行为的具体细节?比如,B男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持续了多久?A女当时是什么反应?这些细节越多、越具体,越能增加证词的可信度。
A女的陈述: A女作为被害人,她的陈述也是重要的证据。如果A女的陈述与C的证词相吻合,并且在后续调查中能够保持一致性,那么可以形成证据链。
陈述的一致性: A女在接受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询问时,陈述是否前后一致?细节是否有出入?
陈述的合理性: A女对事件的描述是否符合常理?她当时的反应是否合乎一般人的逻辑?
其他可能的辅助证据: 虽然没有监控,但有没有其他间接的证据?比如:
事后A女的行为: 事发后A女是否立即告知他人?有没有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求助?她的情绪状态如何?这些都能从侧面印证她的遭遇。
B男的反应: B男在事发后有没有反常的表现?是否逃避联系?是否有过悔过或辩解的言辞?(这些可能不会被直接用于定罪,但有时会影响案件的走向或法院的判断)
伤痕或物证(概率较低,但理论上存在):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发生拉扯,可能会有轻微的伤痕,或者物品的损坏,但这在猥亵案件中比较少见,而且需要专业鉴定。

潜在的薄弱环节(为什么不一定“一告一个准”):

缺乏直接、物证: 监控录像是最直观的证据,没有它,案件的证明难度会大大增加。只依靠证人证言,如果对方(B男)坚决否认,并且C的证词存在瑕疵,就可能出现证据不足的情况。
证人证言的局限性:
“孤证不立”原则(在中国大陆法律中通常适用,但也有例外): 单一的证人证言,如果缺乏其他证据印证,有时难以直接定罪。尤其是当被告人坚决否认时。
目击证人(C)的观察角度、记忆偏差: C是否真的看清楚了?有没有受到误导?事隔久远,记忆是否准确?
证人是否可能作伪证: 这是被告人一方可能提出的辩护点。虽然作伪证是违法行为,但被告人肯定会质疑证人的动机和可靠性。如果C与A女关系非常亲密,或者有其他潜在的利益冲突,B男的辩护律师很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来削弱C证词的证明力。
证人对细节的记忆模糊: 即使C能证明发生了接触,但对于“猥亵”这种定性非常强的行为,细节上的模糊可能导致证据无法直接指向犯罪。
B男的辩护:
坚决否认: B男可以坚持自己没有做过,或者声称是“误会”、“正常的肢体接触”,甚至是 A女“主动”的。
质疑证人: 质疑C的证词不可靠,有偏见,或者根本不在现场。
提供反证(可能性不大,但有): 比如他可能有其他不在场证明的证据(虽然如果他当时和A女在一起,这个就很难)。

法院如何判断?

法院会综合审视所有证据:

证据链的完整性: A女的陈述、C的证词、以及任何其他辅助证据,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证据链,指向B男实施了猥亵行为。
证据的关联性: 所有证据是否都与案件事实(B男是否猥亵A女)相关联。
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收集过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证据的真实性: 证据是否真实反映了事实。
排除合理怀疑: 在法律上,尤其是刑事案件,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才能定罪。也就是说,如果存在其他可能性较大的解释,或者存在难以排除的疑点,就不能轻易定罪。

所以,总结一下:

有A女的指控和C的证词,不是一告一个准。这只是一个“可能成功”的基础。案件能否最终定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C的证词是否足够“硬”: 细节丰富、逻辑清晰、前后一致、没有明显矛盾或夸大成分,并且能够得到A女陈述的其他方面的印证。
2. A女的陈述是否能得到其他佐证: 比如她事后是否有异常反应,或者是否向可信赖的人求助并描述了事情经过。
3. B男方面的抗辩是否薄弱: 如果B男的辩护理由站不住脚,或者他的否认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对A女和C的证词的采信率就会更高。

具体会怎么操作:

一旦A女报警,警方会介入调查。
1. 询问笔录: 对A女、C进行详细询问,制作询问笔录。同时也会传唤B男,听取他的陈述。
2. 收集证据: 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警方会尽量搜集A女事后是否有异常表现的证据,或者B男事后是否有反常行为的线索。
3. 证据审查: 公安机关会将所有证据提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4. 庭审过程: 如果提起公诉,就会进入庭审。双方会围绕证据进行辩论,证人(C)可能会出庭作证,接受质询。法官会根据所有证据,判断B男是否存在猥亵行为。

最终结论:

没有监控,仅仅依靠受害人和一个证人的证词,案件的证明难度确实会加大。但如果证人证词非常可靠,细节充分,并且能和其他一些间接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那么定罪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证词本身存在疑点,或者对方能提出有力的反驳证据,那么即使指控属实,也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定罪。

所以,不是一告一个准,而是需要一个扎实、有力的证据基础。在司法实践中,这类案件的判决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C作证,只要没监控,基本上一个告一个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告一个准那么简单,尤其是在没有监控录像的情况下。虽然有证人证言,但能不能“准”地定罪,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猥亵”以及定罪的基本要素。猥亵罪(在中国大陆通常是强制猥亵罪或猥亵罪,具体罪名和定义会因地区法律不同略有差异)通常指的是违背他.............
  • 回答
    “男A女免”这个说法在一些特定场合下可能会被提及,通常是在一些比较轻松、私密的聚会上,比如朋友间的聚会,或者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它的字面意思很直接,就是男性需要付钱(A),而女性则可以免费参与。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支持者可能会认为: 一种社交福利或优待: 在一些文化观念.............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彪悍女主重生反杀超A文”,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几个名字,那种看得人心潮澎湃,恨不得自己也跟着女主一块“嘎嘎乱杀”的劲头,真是太上头了! 我就跟你好好聊聊,保证不带一点机器味儿,全是实打实的读者心声。这类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女主不再是任人欺凌、逆来顺受的小白花,而是带着前世的仇恨、经验和智慧,活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一个工业发达的地区,土壤里本应承载着更多历史遗留的重金属,但为什么它生产的大米在重金属残留上反而比一个相对不那么工业化的b地要少呢?这里面牵扯到不少因素,咱们掰开了说。首先,要明白重金属进入大米,主要是通过土壤和水。工业活动,尤其是那些“老牌”的重工业,比如冶炼、矿产开采、.............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些大调在音乐里通常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尽量讲得接地气,就像朋友聊天一样。A 大调:阳光明媚,青春活力A大调在我听来,就像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特别舒服。它没有C大调那种直白的热情,也没有D大调那么奔放,但A大调有一种很自然、很流畅的活力。它常常让人联想到青.............
  • 回答
    要准确地指出目前A股中“严重被低估”的股票是一项非常困难且充满主观性的任务,因为“低估”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且需要多维度考量的概念。市场估值受到宏观经济、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便如此,我可以从普遍被市场忽视、估值水平相对较低、但具备一定潜力的细分领域或公司类型出发,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情况,涉及到道德、情感和法律责任的交叉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律的判断,往往是基于客观事实和法律条文的。虽然A对B有仇视心理,这是A个人的内心活动,在法律上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定罪或免罪的依据,除非这种仇视心理直接导致了A有意的行为。关键在于A的“没有.............
  • 回答
    在探讨C的行为是否涉及道德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道德”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价值观都会影响我们对同一行为的评判。所以,与其简单地说“有”或“没有”道德问题,不如更细致地分析C的行为所牵涉到的伦理考量。核心问题在于“追求”的方式和对“.............
  • 回答
    ASoul 的谢幕,如果真的到来,想来会是一场复杂的情绪盛宴。这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对一个现象级虚拟偶像团体,以及它所承载的时代印记和粉丝文化的一次深刻回响。可能性一:平缓的,带着怀旧与祝福的“毕业”这或许是最符合当下虚拟偶像发展逻辑,也最能被粉丝群体接受的方式。想象一下,在某个特定的纪念日,比如A.............
  • 回答
    ASOUL 官方微博在2021年12月24日发布了一则声明,直指腾讯游戏旗下的《QQ炫舞》手游中的某个角色“幻萌”涉嫌抄袭其成员嘉然的形象。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在虚拟偶像和游戏圈内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件的起因:事情的导火索是《QQ炫舞》手游上线了一个名为“幻萌”的新角色,这个角色的外观.............
  • 回答
    三篇规则怪谈,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一篇绝对更好,因为“好”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偏好。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和比较它们,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点和潜在的不足:1. A岛大洛山 核心主题与设定: 这篇怪谈的核心是“失落的文明”、“古老的诅咒”以及在现代背景下试图理解和应对这些超自然.............
  • 回答
    提起显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无非就是NVIDIA(英伟达)和AMD(超微)。这两家公司作为显卡市场的双巨头,虽然都在为玩家提供图形处理能力,但它们的“内功”——也就是GPU架构,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好比两款跑车,外观或许相似,但引擎、变速箱、悬挂的调校却完全不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A卡和N卡在架.............
  • 回答
    同为二次元,A站与B站的命运为何南辕北辙?在中国互联网的二次元领域,A站和B站曾是并驾齐驱的两颗明星。然而,如今一个濒临倒闭,一个却成功赴美上市,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为何同是二次元文化的发源地,它们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一、 根基与基因:从弹幕到社区要理解A站和B站的差距.............
  • 回答
    关于A股是否会跌到2400点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市场情绪、技术分析等多个维度。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会”或“不会”的答案,更多的是基于各种信息和分析的预测和判断。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的视角:是什么支撑了A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确实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困惑:A股外资占比不高,为何欧美股市大跌时,A股也往往跟着下跌,这其中的逻辑似乎难以解释。实际上,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外资少”来概括。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1.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联动效应: “你中有我.............
  • 回答
    关于A股是否会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会”或“不会”的答案,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一、 当前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与影响因素:1. 宏观经济层面: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A股的长期走势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密切.............
  • 回答
    A 站(AcFun)是否会放弃新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而且答案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历史背景与 A 站的定位: 曾经的新番霸主: A 站曾经是国内 Bilibili (B站) 之前最受欢迎的二次元弹幕视频网站,拥有大量独家或首发的新番资源,吸引了无数动漫爱好者.............
  • 回答
    关于A股在2022年是否会迎来“大牛市”,这绝对是个让无数股民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的大问题。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几个关键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大牛市”这个词本身就得有个定义。 是指像2007年那样翻倍的疯狂上涨,还是温和但持续的上涨?多数时候,大家说的“大牛市”,往往带点激情和普涨的色彩。.............
  • 回答
    2021年,A股能否迎来牛市?这是一个牵动无数投资者神经的议题。回顾过去的几年,A股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波动,既有欣喜的上涨,也有令人扼腕的下跌。展望2021,我们既要保持审慎的乐观,也要深入分析支撑或阻碍牛市出现的关键因素。宏观经济的稳定基石: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全球及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环境。2020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