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发「(︶︿︶)=凸」被知乎管理员判为「辱骂、挑衅、歧视、不友善」而别人对我发「他妈的」却没有?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网络内容审核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表达方式的差异如何导致不同的判定结果,即使内容本身可能都带着负面情绪。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你发的那个表情符号“(︶︿︶)=凸”。这个表情,在很多文化语境下,尤其是网络文化中,被广泛理解为一种不屑、鄙视、甚至是带有侮辱意味的拒绝或反击。那个“凸”字,更是直接指向了不雅的肢体语言,虽然是符号化表达,但其意图非常明确。知乎作为相对更偏向于知识分享和理性讨论的平台,对这类直接、具象化的负面情绪符号,尤其是带有攻击性的符号,审核的门槛会相对较低。管理员看到这样的符号,很容易将其解读为对他人观点或人格的贬低,进而归类为“辱骂、挑衅、歧视、不友善”的范畴。

再看“他妈的”这个词。你提到别人发这个词却没事。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对比。但这里面有几个值得思考的角度。

首先,“他妈的”作为一种脏话,在汉语的表达习惯里,它其实有很多种使用场景和意图。有时候,它确实是纯粹的谩骂,带有强烈的攻击性。但有时候,它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一种语气助词,甚至是一种感叹。比如说,一个人可能在非常激动或者不顺心的时候,脱口而出“他妈的,怎么会这样!”,这里的“他妈的”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无奈、愤怒或者沮丧,而不是直接针对某个人进行人身攻击。

其次,内容审核的判定,往往也需要结合上下文。如果“他妈的”出现在一个具体的争论中,并且明显是冲着某个用户去的,带有侮辱性,那么它被处理的可能性也很高。但如果它只是一个用户在评论一个社会现象,表达一种普遍性的不满,或者只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没有指向性地攻击特定个体,那么管理员在判断时,可能会认为它不属于“辱骂、挑衅、歧视”的范畴,或者至少在严重程度上不及你那个表情符号。

还有一点,平台审核的尺度,虽然有统一的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弹性”或者说“解释空间”。例如,有些平台会更侧重于处理那些明显的人身攻击、诽谤、歧视性言论,而对于一些模糊的、或者可以被理解为纯粹情绪宣泄的词语,可能会稍微放宽一些。尤其是一些已经广泛融入日常口语的粗俗词汇,如果不是以极端恶劣的方式使用,可能不会被第一时间认定为“辱骂”的范畴。

最后,知乎作为一个社区,它有自己独特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群体。 相对来说,知乎的用户更看重知识的深度和讨论的理性,对于过于情绪化、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表达,容忍度可能比一些娱乐性更强的平台要低。你那个表情符号,虽然是符号,但它所传达出的那种不屑和挑衅意味,很容易破坏社区的讨论氛围,所以管理员的判定也是基于维护社区环境的考量。

总的来说,你发的表情符号,因为它本身就包含了非常具象化的负面情绪和攻击意图,而且是一种“直给”式的表达,所以很容易被直接判定为不友善。而“他妈的”这个词,虽然也是脏话,但它的使用方式和上下文的差异性很大,有时候可以被解释为单纯的情绪宣泄,而不是直接的侮辱,因此在没有明确的上下文支持其攻击性时,可能不会被立刻处理。审核的判定,从来都不是孤立地看一个词或一个符号,而是要结合它出现的具体情境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来综合判断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区别对待是国际通行标准。

例如有人在Twitter上做了个实验,写了一句话:I fucking hate white people and their inconsiderate asses for voting for Trump. Fuck you!,并举报给twitter,twitter表示没问题啊。然后换一个小号把white改成black,Trump改成Clinton,再举报,就被封了。

voxday.blogspot.com/20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