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没有二、三星,正常么?
平心而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米其林列出过评价标准,但除了米三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值得专程拜访”以外,米二和米二的边界其实比较模糊。一般而言,我们也只能凭感觉说,某某餐厅应该是米一或米二的。
广州没有米三,毫无问题。我从去年米其林宣布要有广州榜单就说了,广州不应该有米三。
然而,考虑到在上海的情况,我就不好说了。毕竟米其林也是要做生意的,既然唐阁都可以是米三(这基本是公认的笑话了,当然唐阁有水平,不应该米三而已),又考虑到上海的几家米二。我因此放话,广州应该没有米三,但米二可以有。
结果,广州真的没有米二!
真的么?广州真的不配拥有米二么?不考虑价格,广州公认的粤菜首府当是白天鹅宾馆的“玉堂春暖”,然而他们也只有米一?!
说实话,如果没有上海榜单,只看港澳的话,玉堂春暖只有米一我也是不服气的。看最新的港澳榜单(去年发布的2018版),米二里除了香港的新同乐我无法比较,欣图轩我承认玉堂春暖或许逊色一筹,其余餐厅差不多。如果考虑到上海榜单(依然选用去年发布的2018版),我本人完全可以认为玉堂春暖超越了逸龙阁,其余两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说白了,如果只有港澳榜单,参照过来,这份广州榜单我也不太服气了。但有上海为参照,那更是完全不合理。玉堂春暖无论如何,都不会差过上海的三家米二粤菜。
所以,你说这到底是鞭策,还是乱来?在发布前我们就担心,米其林可能运用了大量在港澳地区培养的探员,他们往往只熟悉港式粤菜的一套,担心本土粤菜得不到公允评价,甚至被港式粤菜压一头。现在看来,被压一头不至于,但得不到公允评价,实在是让人震惊。
这几家餐厅,炳胜基本上本地人不怎么去(当然不代表炳胜差,虽然我认为他们雷区很重)。利苑、江、惠食佳,算是实至名归。愉粤轩和丽轩我没吃过,不能乱说,但愉粤轩的风评一般。而玉堂春暖,是毫无疑问、对的、毫无疑问,被低估了!
如果米其林以那么严格要求的标准来评,请问上海的鹅夫人是什么情况,喜粤又是什么情况?鹅夫人这种放到广州根本不会有人去的餐厅,你好意思说,跟广州这几家平起平坐么?跟香港的文华厅、嘉麟楼,澳门的永利轩、紫逸轩平起平坐么?
这样的榜单,真的可以反映广州的真实情况?你要么就按全球统一标准,要么就按“中国大陆统一标准”。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米其林你算是怎么回事?
2、广州的必比登和餐盘奖(推荐)如何?
总体而言,必比登更靠谱。
除了一家天都里,其余都是粤菜。天都里所在的亚洲国际大酒店位于环市东路,淘金与小北之间,对面是广东电视台。这里是许多外国人下榻之地,尤以印度人为甚。天都里的印度菜,的确是有水平,这并非虚言。
其余餐厅,酒店餐厅的“云轩”让我有些不明就里。而打着“创意菜”旗号、位于红砖厂的“榕意”我也并不欣赏。高价粤菜,半岛名轩其实并不符合“必比登”物廉价美的要求。新泰乐两家都普普通通,我觉得上不了必比登,但他们水平的确稳定。
当然,里面也有不少好物。我喜爱的向群、创发、朱仔记等都上榜了。啫八其实不错,惠食佳旗下,算是对粤菜的探索(因此拿了特别奖“活力粤菜奖”)。南园虽然出品尚可,属于能给能不给,但毕竟给了也算留“四大名园”一分面子。剩下的,除了婆婆面都是各类里的佼佼者。尤其是坚记伊面,独步天下,他们因此也获颁特别奖“传承匠心奖”。婆婆面倒是不知为何上榜,同是竹升面,竹园跟永记是一个水平的,永记没上有些可惜(但可能是太难找太麻烦了,情有可原)。婆婆面这个级别的,华叻强、生力强、恩宁刘福记都达到了,没必要只上他们(我其实赞成不要上婆婆面)。
相对而言,推荐餐厅就有些奇怪了。
其实向来推荐餐厅都奇奇怪怪的,有些资本运作,也有些遗珠(譬如,我推崇的香港凤城酒家,就一直只是推荐,他们其实已经接近米二水平,拿米一完全没问题)。我很高兴的是,吴财记和源记都上了,尤其是源记,应该是唯一一家肠粉店。当然,里面雷区也不少,要注意。
值得关注的是,推荐里也有部分西餐。Ebony虽然改版后我并不喜欢,但水平依旧,拿推荐可以理解(其实我觉得他们水平并不差,上海的艾利爵士能拿米一,他们也不见得比艾利爵士差)。倒是荔雅图让我很惊讶,他们的水平完全不应该拿星。别说三人行,就连索菲特酒店的“香榭丽舍扒房”他们都不如。这样拿推荐,不禁让人怀疑万豪在背后有推手。
同时,无论哪份榜单都有遗珠。譬如文记这种餐厅不在推荐,也不在必比登,开玩笑。
总之,推荐部分不足为训,踩雷可能性高于满意的可能性。本份榜单,看米一和必比登就好。
3、榜单影响如何,“食在广州”真的完了么?
榜单毫无疑问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只有粤菜没问题,但只有一星餐厅让人很震惊。
我此前说过,广州的国际化程度很差,在米其林发布的亚洲城市里,广州是最糟糕的一个。因此,没有任何外国菜毫无问题(但上了天都里我真的很高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惯)。如果米其林能给广州人带来更开阔的视野,愿意接受更多的国际化餐厅,这是毫无疑问的好事。
然而,我还是要说 —— 这份榜单是不公平的。
无论跟上海比,还是跟港澳比,都不公平。我不知道米其林出于什么考虑给的星星,外部人永远无法探知内幕。但这份榜单如此有失公允,既无法在广州服众,又只会加深隔阂。
说实话,我觉得是双输的局面。
一方面,可能不少人更加不相信米其林。本来对“外国人评中国菜”,有的人就不屑一顾(我倒不这样认为)。但出了这么有失公允的榜单,只会加深他们的偏见,有损米其林的公信力。在发布会前,六月头进入预热阶段。广州的事宜也是交给一家公关公司负责的,跟上海一样(也就是跟港澳榜单不是一家公司)。一开始弄出了“米到羊城”这种荒唐的宣传词出来,“米到羊城”在粤语里谐音是“不要到广州来”,相当糟糕。被人抗议后,还辩解。后来压力太大,才改成了更好的“羊城有米”(粤语里意思是“广州有钱”,意头好了许多)。我想,米其林榜单发布后,或许不少人真的希望米其林以后“米到羊城”了。
另一方面,米其林既要维护他们的公允权威的形象,又要打开大陆市场做生意。但今天的榜单,严重损害了这两者。我不知道米其林是怎么考虑的,我只看到一种深刻的隔阂、鸿沟,还有些许自以为是。
“食在广州”完了没有,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越来越不行,在许多浪潮冲击下越来越“药丸”,这个大家都知道。然而,时至今日,在广州依然可以 ——
物廉价美地找到可口食物,无论是粥粉面饭,街边小吃,还是严肃正餐;
广州食客依然非常重视吃,或许他们眼光狭窄,但在关键问题上不容退让,保存了许多本土食肆;
我认为,“食在广州”原本指的是广州有很多好吃的,但现在可以理解为饮食作为生活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州依然受人重视。实际上整个珠三角,乃至广东,或者岭南,我们都很重视这一点。
有了这一点,就有了长足发展的基础。我其实很希望米其林严厉一点,给大家一个当头棒喝。然而非常非常可惜,因为榜单有失公允,因此这个当头棒喝,变了味道。
最后还是那句话,做好自己,也希望米其林能看到这次的舆情反馈。我很期待,明年的米其林榜单会有什么变化。我依然很欢迎米其林来广州,但不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
否则,真的是“米到羊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