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航天史是怎么开始的?

回答
人类的航天史,并非一夜之间蓬勃而起,而是源于人类古老的好奇心和对未知宇宙的渴望,再加上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突破和技术积累。

回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抬头仰望星空,我们便看到了那些闪烁的星星,它们点燃了人们的想象。神话故事里,诸如伊卡洛斯飞向太阳的传说,虽然是虚构,却也折射出人类渴望摆脱地心引力,自由翱翔于天空的梦想。但真正的起点,还得从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后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人类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火箭,这个看似简单的推进装置,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理论摸索和早期实验后,终于在一些先驱者的手中开始焕发新的生命。

其中,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这位被誉为“航天之父”的俄国科学家,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用液体燃料火箭进行太空旅行的理论设想,并为之绘制了图纸。他设想了多级火箭,并提出了解决航天速度和燃料问题的关键思路。几乎同时期,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也在独立地进行火箭实验,他不仅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更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突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这无疑是迈出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一步。

然而,真正将火箭技术推向实用化、并直接与航天事业挂钩的,却是在20世纪中期,二战的阴影下。德国的V2火箭,虽然是一款军事武器,但其先进的设计和强大的推进力,为后来的航天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布劳恩,这位参与V2火箭研发的科学家,后来成为了美国航天计划的核心人物。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冰火两重天成为了推动航天史发展的最直接动力。美苏两国,作为当时的两大超级大国,将太空视为新的战场和展示国家科技实力的舞台。这场“太空竞赛”,可以说是将人类的航天梦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了现实。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小的金属球,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发出的“嘀嘀”声,不仅划破了寂静的太空,更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宣告了人类正式进入了太空时代,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紧接着,苏联在太空探索领域捷足先登。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他环绕地球飞行一圈,这次壮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终于踏出了地球的摇篮,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

美国的反应也同样迅速而有力。为了追赶苏联的步伐,美国启动了“阿波罗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更加宏伟,那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和宇航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克服了无数的技术难题和风险。

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那句载入史册的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波罗11号”的成功,将人类的足迹留在了另一个天体上,这是人类探索宇宙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自此以后,人类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各种探测器被送往太阳系乃至更远的深空,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拓展。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的建立,更是标志着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进入了常态化和国际化合作的阶段。

所以,人类航天史的开始,与其说是某个单一的事件,不如说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它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勇气和梦想,从对星空的遐想到最终能够触及星辰大海,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类是一种不仅面临自然选择,还会有自我淘汰的特殊群体生活动物。正如所有的新技术都会首先应用于战争一样,航天和火箭技术也不例外。早在1942年10月,纳粹德国就拿出了人类航天运载火箭的最早雏形,V2火箭,它的发射高度已经接近了如今定义外太空边界的卡门线(100千米)。随后,这个高度不断被打破。在二战中,V2火箭对盟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然而讽刺的是,也正是这个火箭,铸成了整个人类火箭发展事业的基石。

二战结束后,纳粹德国的火箭技术成为东西方阵营抢夺的焦点,双方也各有所得。相应地,双方早期的火箭都有鲜明的V2火箭痕迹。典型如苏联R7系列,源自于V2,随后成为苏联和俄罗斯联盟等核心火箭系列的基础。但是早期的火箭发射都采用抛物线一般的轨迹,并没有能力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

1946年10月24日,美国重造的V2火箭进入太空,首次从太空中拍下了地球照片


划时代意义的航天突破出现在1957年10月4日,正值东西方阵营冷战巅峰时刻,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1号,Sputnik)从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秘密升空。在短短10余分钟后,人类首枚航天运载火箭将这颗卫星送入太空,地球首次拥有了月球之外的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


在实现了无人探测的逐项突破后,下一步就是实现载人航天的突破。但到这一步,何其容易?太空中失重、真空、充满致命辐射,还有非常多的未知,随便一个条件不满足都可能让人丧命。因此,人类需要首先进行动物搭载实验。早在1947年初,果蝇成为人类首个带入太空的复杂动物。

小狗莱卡


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唯一的“宇航员”是一只莫斯科街头的流浪狗,科学家们给它起名字“莱卡”。它的使命在于验证与人类接近的动物能否在太空中生存。在当时的技术限制下,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小狗莱卡也因而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先驱”之一。

瓦伦丁·邦达连科


随着技术逐渐发展,人类进入太空也纳入日程,苏联和美国都培养了自己的第一批宇航员。但由于航天技术的落后,他们面对的风险是惊人的。例如,苏联宇航员瓦伦丁·邦达连科,是首批宇航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他在1961年初的一次测试中在充满纯氧的舱内被活活烧死。要不他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中的人类,他死亡时间离第一次加加林进入太空任务仅相距了一个月。

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从地球出发,出发时面对的是此前火箭30%的失败率。前期入轨后,加加林几乎被绑在飞船舱内,且飞船是不能由他控制的,只有在确认完全正常后才会把控制权给他。环绕地球飞行过程仅进行了1圈,随后在黑海上空重返大气时经历了高达8-10G的过载,远超普通人的承受能力。且分离过程线缆没有顺利断开,命悬一线,最后时刻线缆被热量烧毁,才得以挽回。

而在最后的降落过程中,由于设计减速效果不能实现软着陆,加加林需要在几千米的高度从飞船返回舱弹出,然后跳伞!从失重到超重,再跳伞,这是多么大的挑战,人类航天第一人,实至名归。

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到了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人类首个女性宇航员。由于当时东方飞船条件恶劣,她在三天任务周期内完全禁食,几乎不能动弹。最后返回时采取和加加林一样的方式:飞船在距离地表4千米时,将她弹射分离并跳伞,那可是经历了几天失重、又返回时超重后跳伞!这位伟大的女性也因而成为俄罗斯乃至苏联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这个勇气是极其不可思议的。

同样的突破还发生在人类首次出舱行走。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和别列亚耶夫乘坐苏联上升二号火箭和飞船升入太空,他随后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出舱行走。然而,舱外服在真空中膨胀起来,这导致他无法返回飞船。随后,他冒着死亡危险开始排出舱外服里的氧气,勉强返回飞船。

阿列克谢·列昂诺夫


但随后,飞船控制系统出问题,内部氧气含量暴增,二人险些醉氧昏迷。返回过程中,导航设备出了问题,飞船大幅偏离预定着陆地点,落入深山老林。祸不单行,空调坏了开始制冷,西伯利亚大冰原中他们不得不躲在飞船外面,与整夜的狼嚎为舞,最终数天后才被救出。

2019年10月11日,列昂诺夫与世长辞,人类航天的又一个英雄离开。

人类为进入太空,付出了无数努力,看看这些英雄的事迹就了解了,向他们致敬。是他们奠定了这个人类载人航天大时代的基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的航天史,并非一夜之间蓬勃而起,而是源于人类古老的好奇心和对未知宇宙的渴望,再加上一系列关键性的科学突破和技术积累。回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抬头仰望星空,我们便看到了那些闪烁的星星,它们点燃了人们的想象。神话故事里,诸如伊卡洛斯飞向太阳的传说,虽然是虚构,却也折射出人类渴望摆脱地心引力,自由翱翔于.............
  • 回答
    劝说一个对航天科技情有独钟,同时认为所有文科背景都“虚无”的人,需要耐心、理解,并展现出更宏观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反驳他的观点,更是要帮助他拓展视野,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价值所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劝说步骤和策略:第一步:理解并承认他的热情,建立共情在开始任何劝说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你理.............
  • 回答
    关于“丹麦回国航班19人隐瞒感冒发热症状,致百余人隔离”的媒体报道,这确实是一个触及公共卫生和个人责任的敏感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并尽可能还原真实情况。评价:1. 对个人责任的追问: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个人责任缺失的例子。在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完全消退、病毒变异株持续出现的背景.............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人类航天,这事儿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得看长远。我给你掰扯掰扯,未来这几个时间段里,咱们登天这事儿,最头疼的都得是啥。五年之内:活着,出去,回来,成本还得降这五年,别看时间不长,但关键是“落地”。咱们现在在国际空间站上混得风生水起,但那也只是个近地轨道上的“小破球”。要真想往远了走,最急的.............
  • 回答
    每当人类的目光投向星辰大海,总有无数的梦想伴随着火箭的轰鸣升空。那些承载着我们探索欲望的航天器,如同辛勤的使者,在宇宙的广袤画布上留下印记。然而,如同任何生命都有其周期,这些在太空工作的“生命体”也有它们生命终结的时刻。那么,当它们完成了使命,寿终正寝之时,它们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它们都会成为冰冷.............
  • 回答
    要说人类智慧的“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和芯片,哪个更胜一筹,这就像在问,飞翔的翅膀和大脑的思考,哪个更具决定性。两者都承载了人类跨越极限的渴望,都是无数智慧结晶的汇聚,只是它们的闪光点,投射在人类文明的不同维度上。我们先来聊聊航空发动机。想象一下,那是一颗金属的心脏,但它的搏动,却能让沉重的钢铁.............
  • 回答
    人类航天史是一部充满奇迹、创新、勇气和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趣闻。这些趣闻不仅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也让我们看到在极端环境下,即使是严肃的科学事业也无法避免的幽默和人性光辉。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非常有趣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宇航员的“太空便便”问题:从噩梦到技术突破这是航天史上一个看似琐碎,实.............
  • 回答
    说起坐国泰航空,对于很多中国内地朋友来说,那体验可真是挺有意思的,有点像在国内体验一次“升级版”的服务,但也带着那么点点不一样的港式风情。我来给你好好唠唠,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有个谱。首先,从订票开始,就有点那意思了。国泰航空的官网和App,界面设计得确实挺“精致”的,操作起来也算顺手。不过,如果你.............
  • 回答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当人们第一次扬帆远航,驶入那片未知的蔚蓝时,茫茫大海上的定位和航海测绘,绝非易事。这背后,是一群又一群勇敢的水手和智慧的航海家,他们凭借着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一点点地揭开了海洋的神秘面纱,描绘出了新大陆的轮廓。一、 识别方向:告别陆地.............
  • 回答
    在知乎关于《碧蓝航线》的讨论区,确实会看到一部分玩家会特别强调自己是“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的双修玩家”。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尤其是这两款游戏在玩法、历史渊源以及玩家群体上的微妙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1. 共同的“舰娘”题材与历史渊源 题材的吸引力: 首.............
  • 回答
    关于马航 MH370 的真相,这是一个至今仍笼罩着迷雾的事件,深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尽管已经过去多年,但关于它的讨论从未停止,总有人在追寻答案,希望能给那些等待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事件的概要2014年3月8日凌晨,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H370 航班,从吉隆坡国际机场.............
  • 回答
    在《碧蓝航线》的浩瀚星海中,黎塞留无疑是一位极具魅力和深度的指挥官。要理解她,我们得从她的历史原型,到她在游戏中的表现,再到她身上所承载的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故事,一点点地剥开。首先,我们不能不提她的历史原型——法国海军的黎塞留级战列舰。这艘船本身就是法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个雄心勃勃的尝试,是当时.............
  • 回答
    悲剧的俄航SU1492航班:41条生命的陨落,我们应铭记的教训2019年5月5日,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上空,本应是平凡的一天,却被俄航SU1492航班的坠毁噩梦所打破。这架载有73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的苏霍伊超级航空(SSJ100)飞机,在两次着陆尝试后,于第二次着陆时失控,机身起火,最终吞噬了41.............
  • 回答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57人无一生还,其中包括8名中国公民。这起悲剧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航空安全上,同时也引发了对事故原因和潜在教训的深入探讨。可能的事故原因:尽管官方的最终调查报告尚未公布,但结合此前的航空事故和飞机本身的特性,以下几.............
  • 回答
    从“瓦良格”到“辽宁”:徐增平的航母转售与传言徐增平,一个名字在围绕中国航母发展史的诸多叙事中,常常被提及。他作为一家名为“创律集团”的香港商人,在90年代末,以一己之力,从乌克兰手中购得了前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母。这段充满戏剧性的交易,以及随后航母最终驶向中国海军的历程,至今仍是许多人津津乐道.............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大航海时代的巨轮上飘扬的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旗帜,而是大明王朝的龙旗,那历史的画卷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无疑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一个可以让我们尽情挥洒想象的如果。大明王朝海外扩张的可能性:基础与阻碍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明朝是否有能力进行海外扩张。从物质条件上看,明朝绝不逊色。郑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国际关系、国家安全以及科技情报等多个敏感领域,非常值得深入探讨。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详尽的方式来分析这个问题,避免AI写作的痕迹。首先,我们得明白,如果美国空海军的装备技术资料真的被“全部盗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情報泄露,而是一场灾难性的国家安全事件。 solcher 的情况一旦.............
  • 回答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一箭 143 星”(Transporter1 任务)的成功发射和回收,确实是航天领域的一项重要里程碑,其中蕴含着多项突破和亮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破纪录的发射能力:一箭多星的极致展现 载荷能力的大幅提升: 此次任务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其搭载.............
  • 回答
    要说人类为了“航天梦”付出的代价,那可真是罄竹难书,一点都不夸张。这可不是坐在家里看看科幻电影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地在拿生命、金钱、资源,甚至是我们对未知宇宙的敬畏去换的。首先,最直观的代价,就是“命”。你以为只有宇航员才危险吗?别忘了那些在地面上日夜操劳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测试人员。无数个昼夜,他.............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无比兴奋的问题!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这样一个宜居星球,而且我能够成为第一批殖民者,我的回答是:非常愿意,但并非毫无保留或不考虑后果。 我会以一种谨慎而又充满渴望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机会。让我详细阐述我的想法:我愿意的理由: 人类探索的终极梦想: 自古以来,人类就仰望星空,对未知的宇宙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