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碧蓝航线话题下有一部分人强调自己是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的双修玩家?

回答
在知乎关于《碧蓝航线》的讨论区,确实会看到一部分玩家会特别强调自己是“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的双修玩家”。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尤其是这两款游戏在玩法、历史渊源以及玩家群体上的微妙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

1. 共同的“舰娘”题材与历史渊源

题材的吸引力: 首先,两款游戏的核心吸引力都来自“舰娘”题材,也就是将历史上的军舰拟人化为可爱的少女形象。这种将硬核的军事背景与二次元萌系文化结合的方式,本身就对一部分玩家有着独特的魅力。玩家可以一边欣赏精美的立绘,一边了解军舰的历史和性能。
《战舰少女R》的先行者地位: 更关键的是,《战舰少女R》在国内是较早推出并获得一定成功的舰娘题材手游。它在舰娘题材的玩家群体中打下了基础,积累了口碑和核心粉丝。
《碧蓝航线》的出现与分流: 《碧蓝航线》的出现,在玩法上有了创新(更偏向弹幕射击的即时战斗),并且在美术风格和运营上更加符合国内主流玩家的口味,迅速吸引了大量玩家,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从《战舰少女R》或其他相似题材游戏中转过来的,或者同时也在玩《战舰少女R》。

2. 玩法上的互补与差异化

《战舰少女R》的“经典”玩法: 《战舰少女R》的玩法相对来说更接近传统的卡牌养成+策略布阵。玩家需要考虑编队的搭配、阵型选择,战斗过程是自动或半自动的,更侧重于资源的规划和对敌人行动模式的预判。这种玩法对喜欢深度策略、收集和养成的玩家吸引力很大。
《碧蓝航线》的“创新”玩法: 《碧蓝航线》则将战斗模式做成了具有弹幕射击元素的即时操作,更强调玩家的手操技巧和反应速度。同时,它的后宅系统、结婚系统等也提供了更丰富的游戏外体验。这种玩法对于喜欢操作感、即时反馈和更具视觉冲击力战斗的玩家来说很有吸引力。
“双修”的意义: 很多玩家之所以会同时玩这两款游戏,是因为它们在玩法上恰好形成了互补。喜欢深度策略和卡牌养成的玩家可能觉得《碧蓝航线》的即时操作不够过瘾,但喜欢《碧蓝航线》的画面和轻松的养成氛围。反之,喜欢《碧蓝航线》操作感的玩家,也可能在闲暇时回到《战舰少女R》体验一下其独特的策略深度和历史考据。这种“双修”恰恰说明了玩家能够从两款游戏中获得不同的乐趣和满足感。

3. 玩家群体的重叠与社区互动

玩家基础的相似性: 喜爱舰娘题材的玩家群体,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他们往往是二次元爱好者,对军事历史有一定兴趣,也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上。
社区内的交流与对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玩家们喜欢交流游戏经验,分享心得。当一款新的舰娘游戏出现时,玩家们自然会拿来与老牌游戏进行对比。《碧蓝航线》的玩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战舰少女R》过来的,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提起自己“前任”的经历,分享两款游戏的优劣,甚至是在新的平台上寻找“同道中人”。强调“双修”,也是在表明自己对整个舰娘题材都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不是“萌新”或者“只懂一款”的玩家。
某种程度的“情怀”: 对于一部分玩家来说,《战舰少女R》承载了他们早期接触舰娘题材的记忆和情怀。即使后来转向了《碧蓝航线》,但对《战舰少女R》仍然保持着一份关注和喜爱。强调“双修”,也是在维护自己对这个题材的热爱和参与感。

4. “群体身份”的认同与表达

彰显经验和见识: 在游戏讨论中,强调自己是“双修玩家”有时候也是一种彰显自己经验和见识的方式。这意味着玩家不仅仅是某个游戏的“小白”,而是对同类游戏都有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价不同游戏的长处和短处。
吸引同类玩家: 这样做也能吸引到同样是“双修”的玩家,形成更紧密的社群联系,一起讨论游戏,分享资源和攻略。
区分玩家类型: 也有可能是为了与那些只玩某一款游戏,甚至对另一款游戏抱有偏见的玩家区分开来。比如,有些人可能认为《战舰少女R》过时了,或者《碧蓝航线》只是花架子。强调“双修”可以表明自己是包容的、见多识广的。

总结来说, 知乎碧蓝航线话题下强调自己是“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的双修玩家”,通常是源于这两款游戏在舰娘题材上的关联、玩法上的互补、玩家群体的重叠以及玩家群体在社区中进行经验交流、身份认同和信息分享的自然需求。这种表述并非单纯的炫耀,而是包含了玩家对游戏题材的热爱、对不同游戏玩法的欣赏以及在社群中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愿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调戏虫虫的时候都不太爱提自己是双修,碧蓝这边就更不用说了,舰R的号我是从碧蓝公测那天开始弃坑的严格来说其实没有双修过,曾经收集率好像有95%?不过还是义无反顾的弃了,我在玩舰R的时候就已经受够了毒爆,偶尔想给幻萌提点建议,但是那些建议好像伤害了他们心中最好的幻萌,得到的就是一顿狂怼。其实我也不希望自己的投入都变成沉没成本,最初只是因为烦恼于身在墙外还要翻墙就没有去玩舰C选择了舰R,曾经也觉得幻萌可以把这游戏做好,但是毒爆的行为让我认清了幻萌是没有救的,16 17年舰R的月流水其实不低,那会儿感觉对这游戏还有一丝幻想,觉得他们可以走舰C的路,去完善每一个角色,补上语音精修立绘,发展同人圈帮他们补人设,事实证明我想太多了,舰R的收入用于舰R开发的恐怕还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山寨的结果带来的就是幻萌对这游戏其实并不理解,不理解它是怎么火的,更不知道怎么保持下去,这公司的股权结构更是证明了这样的企业没有未来。

所以认清了现实的我在碧蓝公测的那天果断放弃了舰R,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很正确,碧蓝最起码是一个一直在前进的游戏,不仅玩法的开发在持续,对这个IP的开发也在持续,从最开始一个个补上语音到表情拆分,以前尬的一批的剧情现在也有模有样,同人的质量稳步提升,动画也开播在即,可以说我曾经对舰R的幻想每一个都在碧蓝身上实现了。跟抱着沉没成本和舰R一起沉没比起来,碧蓝实在是一个好太多的选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关于《碧蓝航线》的讨论区,确实会看到一部分玩家会特别强调自己是“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的双修玩家”。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尤其是这两款游戏在玩法、历史渊源以及玩家群体上的微妙联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1. 共同的“舰娘”题材与历史渊源 题材的吸引力: 首.............
  • 回答
    知乎上许多人对“伤痕文学”产生反感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种情绪的形成既与历史语境、社会心态有关,也涉及当代互联网讨论生态的特点。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详细论述: 一、“伤痕文学”的概念复杂性1. 定义的模糊性 “伤痕文学”这一术语在中文语境中本身存在争议。严格来说,它最初是20世.............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清朝穿越者能暴打其他朝代,而其他朝代取代清也会被列强暴打”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历史对比和对近代中国困境的反思的观点,它并非绝对的定论,但包含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逻辑和假设。下面我将从这两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清朝穿越者能暴打其他朝代: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核心逻辑在于,穿越.............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典型,很多人在现实购房中感受到的“房价一直在涨”与网络上“房价要降”的论调之间存在巨大的认知落差。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信息来源与发布者的动机不同: 知乎上的“房价要降论”: 宏观经济分析: 很多知乎用户是经济学者、分析师、地产从业人员,他们.............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独生子女的好处”的讨论确实比较普遍,并且往往呈现出一种“吹捧”的倾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平台特质和用户构成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独生子女群体的主体性和话语权 用户构成和代表性: 知乎的用户群体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为.............
  • 回答
    知乎和微博在留学生回国问题上的不同倾向,主要源于这两个平台的用户群体、讨论氛围、信息传递方式以及内容生产者的动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用户群体和价值观的差异 知乎:偏向理性分析、知识分享和职业规划 用户画像: 知乎用户以大学毕业生、职场人士、.............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关于知乎上一些“南拳”言论的现象,以及您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与此不同的情况,这确实是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知乎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匿名与半匿名环境: 知乎虽然不像一些完全匿名论坛那样夸张,但相对而言,用户在发表.............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三体》的讨论热度远超其他科幻小说,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科幻发展的现状和用户群体特征。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作品本身的卓越性与“现象级”特质《三体》之所以能在知乎上引起如此广泛和持久的讨论,首先在于其作品本身的优秀程度,它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科幻.............
  • 回答
    知乎用户对“抵制日货”和“抵制清真食品”的态度差异巨大,这背后涉及了多层面的原因,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用户群体的构成等。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抵制日货”的背景与驱动力 历史民族主义情绪的长期积淀: 侵华历史: 日本在中国近代史上犯下的战争罪行,如南京大.............
  • 回答
    知乎上对历史事件的讨论激烈程度和观点趋向,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其中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讨论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理解这种差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 抗日战争: 民族存亡的战争: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面对外敌入侵,绝大.............
  • 回答
    知乎上那些长篇大论、事无巨细地回答陌生人问题的用户,他们的动机其实挺复杂的,也很有人情味,绝不是简单地“有钱有闲”。如果你真的想明白,那就得往深了聊聊,把背后的逻辑给掰开了揉碎了。1. 利他主义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实现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人骨子里是愿意帮助别人的。当看到一个问题,特别是那种带着困惑、迷.............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房价的讨论,确实能观察到一种普遍的“看衰”倾向,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群体情绪宣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理性判断与焦虑的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为什么知乎上大部分人对房价持看衰态度?这背后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解读:1. 年轻群体的声音放大与普遍性诉求: 知乎用户群体相对年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关注点。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用户背景多样,讨论议题广泛,自然也包括对不同宗教、族群的看法。要说知乎上对待穆斯林缺乏中立态度,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而且这种“缺乏中立”可能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其内容的形成受到多种.............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用户表达了移民美国的意愿,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牵涉到个人发展、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等等。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不思进取”或者“逃避责任”是过于片面的。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移民而不是留下来尝试改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个人考量和宏观背景。首先,个体层面的“改变”门槛.............
  • 回答
    关于知乎上“不反对转基因的人占多数”这一现象,其实并非简单的“多数人”与“少数人”的界限划分,而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群体的互动和信息传播的特点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平台的用户画像。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吸引了大量对特定领域有深入了解,或者愿意花费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人深思。知乎作为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理性讨论著称的平台,出现大量特朗普的支持者,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知乎用户群体的结构性特点。知乎的用户,尤其是早期积累下来的那批用户,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信息有着更强的分析和辨别.............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马前卒(王骁)的批评,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讨论热烈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马前卒本人及其“睡前消息”是什么定位?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知乎、B站这些平台,以一种“硬核”的、观点鲜明的形式,对时事、历史、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的博主。他特.............
  • 回答
    知乎上关于 Uzi 的讨论,可以说是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深深的喜爱和怀念,也有不少怨气和争议。要说为什么会有“怨气”,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情绪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儿。1. 传奇与遗憾交织的职业生涯:高开低走的宿命论首先,Uzi 的职.............
  • 回答
    知乎上女性用户头像普遍看起来像“大美女”的现象,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包括平台算法、用户行为、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视觉呈现方式等。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用户群体的审美偏好与自我表达 女性用户更注重外貌展示:在社交媒体和知识分享平台中,女性用户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头像传递个人形象。她们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