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这个话题说几句心里话。
有时候,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假设是哪个很久没有联系过的熟人发问,这本身就是充满喜感的脑力休闲活动。熟人中男女老少三教九流都有,问题当然也是五花八门,,并不需要太多家国情怀、人类命运或者学科前沿。但生活中却没有那么多机会和时间,可以这样对一些寻常烦恼做比较充分地的沟通表达[1]。
于是借这个地方和时机,认真地琢磨一些貌似简单的道理,澄清一些不太通俗的事实,分析一些无法精确的故事,实乃工作之余驾车之外,可以三心三意[2]专注一件趣事[3]的最好由头,而且没有催稿打烊喊开会的聒噪。
所以回答问题的时候,不需要科技八股,无意于流量引导,更不必春秋笔法,不试图换位思考。而是强调扩展视界、改变视角、关注变量、留意过程,尝试多种被选择、被认知、被体验的可能[4];是希望被收藏思考,而不是被点赞认可。效果虽然还不理想,但仍然很有意思,已经有几个回答收藏数大于点赞数了。
偶尔发现或是被指出事实[5]错误也不尴尬,承认欠缺或感恩提醒都是愉快的事情;而道理[6]可以辩证,可以引申,可以附会,总有大致合理的时候;只有故事[7]不用较真,应景动人就好。不过会刻意提醒一下,我们可以不接受任何不喜欢的事实,可以拒绝任何不合意的道理,也应该相信,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别人的故事中人[8]。这也是平时对待朋友的惯例,虚拟世界不妨延展到一切虚拟熟人。
事实、道理、故事之外,难免需要一些操作性[9]的东西。这样事实才会更清晰,道理才能有着落,故事也算有个回响。但操作性一定不设标准答案[10],即便科学定理的证明都极少最佳方法[11],何况家庭教育、艺术欣赏、读书烦恼、圈子乱象、邻里纠纷之类普遍困扰和疑难杂症。
可是很多熟人也一直沉浸在应试思维中,工作稍有起色,孩子又要上学了。于是赶忙收敛刚刚放飞的脑袋,回到寻常烦恼中来。这或许是知乎常见问题反复出现的一个原因吧,也不一定就是当局者迷,与学历、身份、经济条件关系也不大。
所以,像平时聊天一样,或简或繁,或新或旧,有用没用,解惑解颐,拙见睿识......对方如何评说如何利用如何情绪都是正常结果。毕竟没人强迫我们一定要看某个回答[12],自然无需有人为观答[13]的喜怒哀乐自责[14]。
如果自己感到不适[15],减少、增加、匿名、删除或不再回答,都是不错的选择。喜欢内容的人,还可以把自己满意的东西整理成文章放在个人主页[16]。
不好意思,疫情期间确实忙不起来。
感谢此前回答有零星知友点赞。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东西本身就是一个整理知识、思路的过程。
这么多年其它习惯没养成,手不释卷倒确实不夸张,做到了。看的这些知识和资料,都是自己本来就熟悉和感兴趣的领域,即便没有知乎,也会持续性地写东西。知乎本身的机制(特别是以前),又容易形成一种正向激励,慢慢就养成在知乎上写东西的习惯了。
有时候看到问题,倒不见得是跟陌生人有多大交情,而是自己本来就觉得很好玩,这样哪怕没有人关注或者赞同,也会去写。
比如我前几天写过一个关于杜甫的回答,最开始写完后有一万多字,后来删了将近一半,还剩下五千多,其实也没多少赞。但就是挺开心。
还有更早的,之前写过一个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的影评,也是六千多字,到现在也不过15个赞而已。
平心而论,在知乎上写了这么多影评,怎么写更有关注度和认同度,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说实话也没什么难度。之所以没那么干,多少有不屑的成分吧。特别是,如果我是认认真真地写东西,一般就不会考虑别人怎么看,而是得想办法让自己满意,只要自己觉得成就OK。话憋肚子里我不痛快,说出来了别人听不听明白以及认不认同,随他们去。
做了保险经纪人以后,写东西就更重要了。这本来就是个高知识密度的领域,又是从头开始,需要搭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去年花了小半年时间自己读书看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啃完相关的教材以后,当然需要做消化巩固,而写成问题导向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个梳理和强化的过程。类似于费曼学习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别人,等到完全讲清晰了,逻辑链比较完整了,这一块相关的东西才算过关了。
可能被推到时间线上的老铁会发现,即便是回答商业保险相关的文章,我也基本上是不谈产品,也不写测评文的。个中缘由,一个是想做通识科普,把里头的道道说清楚,降低大家因为陌生而引发的对保险这种业态的不信任。再一个是之前所学习的很多学科概论性质的知识,需要串起来。正好有这么一问题,就顺手写了。
对这种情况,我反而是非常感谢提问者的。
正是有好的提问者,启发了我,帮着我从问题端把这些事儿捋清楚了。
写个好回答没什么了不起的,难得是有优秀的提问。提问和回答不一样,写回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问就没有,不光没激励,还经常容易挨骂(当然,现在很多问题本身就很低幼很引战,这是客观事实),希望知乎能在这方面多做些改进吧。
渡己不渡人。
在知乎写东西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为了帮助自己。很早以前我就明白一个道理,”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是一种知识分子的自我高潮,言语或者文章别说帮助一个国家,就算只是一个单独的人,也是无法帮助的。
他觉得魏忠贤是千古忠臣,他觉得历史都是不可靠的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觉得埃及的历史都是伪造的。这已经成为了他的“常识”,无论你写再多的东西,也叫不醒一个已经陷入自我催眠的人。
所以我写回答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帮助我的粉丝或者题主,只是想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文字化的方式有条理的输出,从而达到梳理的目的。
因此,我不觉得回答了题主的问题他就应该感谢我,反而,我觉得我应该感谢他,毕竟,现在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难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