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知乎上总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人民币国际化真的失败了吗?

回答
知乎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论调确实存在,并且观点往往比较鲜明和激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挑战以及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

为何知乎上总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

这种论调的出现,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解读:

1. 与美元的巨大差距: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外汇储备、金融市场交易、国际支付等关键指标上,与美元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很多人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设定为挑战美元的地位,而当人民币在这场“竞赛”中显得力不从心时,就很容易被解读为“失败”。

2. 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 尽管中国一直在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但目前仍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资本的跨境流动依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审查。这使得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和广泛使用受到制约,削弱了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和交易媒介的吸引力。

3. 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的担忧: 中国政府在管理人民币汇率方面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有时为了稳定汇率会进行干预。汇率的频繁波动以及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的资本外流现象,让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稳定性产生疑虑,影响了其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

4. 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不足: 与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如美国、欧洲)相比,中国境内的人民币金融市场在深度、广度、流动性、产品创新等方面仍有差距。这限制了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意愿,也影响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5. 地缘政治和信任问题: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存在疑虑,加之某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影响其对人民币的信任度以及是否将其纳入本国储备货币体系的决策。

6. 信息不对称和话语权: 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中,信息传播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目标,一些讨论可能未能充分展现,导致公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际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认知不足,更容易接受“失败论”。

7. 对“失败”定义过于狭隘: 有些人将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定义为“取代美元”或者“达到美元目前的地位”,这是一个极其困难且不现实的目标。如果以这个标准衡量,任何货币在短期内都难以称得上成功。

人民币国际化真的失败了吗?

答案是:不能简单地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了”。 更准确地说,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之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距离成为像美元那样的全球主要储备和交易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一、 取得的显著进展(成功之处):

1. 贸易结算货币地位提升: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主要和最成功的领域。
占比显著提高: 人民币在中国的跨境贸易结算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比例也在稳步提升。SWIFT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排名一直在前几位(通常在第五位左右),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际场景。
点对点直接交易: 中间通过美元或第三方货币进行兑换的环节被大大减少,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

2. 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
离岸人民币中心建立: 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等地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清算和交易中心,为人民币的跨境流转提供了平台。
离岸人民币存款和债券市场发展: 离岸人民币的存款规模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如点心债)发行量不断增加,为海外持有者提供了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渠道。

3. 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初步积累:
央行储备纳入: 人民币已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这是国际社会对其作为一种可自由使用货币的重要认可。
部分国家央行持有: 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尽管目前占比不高,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4. 金融互联互通机制:
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 这些机制的推出,使得境外投资者能够更便捷地投资中国内地的人民币计价资产,反之亦然,促进了人民币在金融市场的流通。
跨境人民币贷款和投资: 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和融资。

5. 支付系统建设: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CIPS的建设和完善,为人民币的跨境清算提供了独立的、高效的支付基础设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二、 面临的严峻挑战(失败的论据所在):

1. 资本账户开放的限制: 如前所述,资本账户的审慎管理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制约因素。这限制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跨境流通,削弱了其作为全球通用货币的潜力。

2. 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不足: 与美元、欧元相比,人民币金融市场在深度、广度、多样性和流动性上仍有差距。缺乏足够丰富和有吸引力的人民币计价资产,是国际投资者不愿意大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原因。

3. 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尽管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但其背后管理和干预的因素,使得国际投资者对其长期稳定性和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信心仍有待提升。对资本外流的担忧也可能导致汇率出现超调,影响国际化进程。

4. 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包括信用评级机构、法律框架、信息披露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任。

5. 美元的强大惯性和网络效应: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金融机构、贸易商、投资者已经深度嵌入以美元为主导的体系中,改变这一格局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

6. 地缘政治和信任风险: 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政策和政治稳定性的担忧,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都会影响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

如何理解“失败”的论调?

知乎上那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人,往往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未达到的目标、存在的挑战,以及与美元的直接对比上。他们可能认为:

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交易中的占比远低于美元。
人民币在各国央行储备中的占比微乎其微。
虽然贸易结算有所增长,但其在全球商品定价、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带一路”项目很多仍以美元结算,或者人民币结算的意愿和能力有限。
所谓的“金融互联互通”规模仍然较小,难以撼动美元的地位。

这些观察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它们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前进道路上的真实困难。

更客观的视角: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而复杂的战略目标,并非一蹴而就的“竞赛”。“失败”的论调忽略了:

长期的历史维度: 从零开始到目前取得的进展,本身就代表了巨大的努力和成就。将几十年的进程与百年历史的美元进行直接对比,是不公平的。
“去美元化”的复杂性: 全球经济体系围绕美元构建了超过一个世纪,这是一个极其庞大和稳固的体系。推动替代并非易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长期的信任积累。
中国自身的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但其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仍在发展中。在管理好国内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同时推进国际化,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多元化”而非“取代”: 目前更现实的国际化目标,更多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为全球经济提供除美元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而不是直接取代美元。

总结

知乎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论调,是基于对现状的一些负面解读和与美元的直接比较。虽然人民币国际化确实面临着资本账户开放受限、金融市场深度不足、汇率管理复杂性以及美元的强大惯性等诸多挑战,但说其“完全失败”是不准确的。

人民币在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建设、作为储备货币的初步尝试以及金融互联互通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且正在稳步推进中。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在不断前进的过程。 未来人民币能否进一步国际化,将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吸引力、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赢得国际社会信任等方面取得持续的突破。

因此,与其简单地贴上“失败”的标签,不如以更全面、更长远的视角,去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定位和发展轨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试了试,几个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人都不让我回了。

哈哈哈,

我还是那句话,这种人民币价值高估论国际化失败论都是中国崩溃论的变种。我是最早一批网民了,02年就开始看到有人在天涯经济论坛卖房子换美元等中国崩溃抄底了。这孙子不知道有没有被老婆打死。或者又及时换了房子增值了。

我在很多国家跑过,从欧洲到美洲到非洲,如果这个国家的货币严重高估,那必然有个发达的美元黑市。以一个跟官方牌价差很多的的价格在兑换货币,我在中国是没遇到。您要是有就介绍给我,我手里还有大把我在国外时候积攒的美元工资没有兑换呢。

人民币国际化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我估计很多人一口恨不能就像美元那样才算成功。现在的人民币国际化做的至少不算失败啊,无非就是没给国际炒家机会,你要出国买点东西,卖点东西都没有问题,五万刀够用了啊。我媳妇是大基金的财务总监,她每年为了让她手里大把(亿级别)的美元出去进来想尽了办法,她都没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了,你们手里三瓜两枣的美元哪来的勇气说失败了?

你们想要的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是允许一部分抄家随意折腾汇率从而谋利的话,确实是失败了。但从支撑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第二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成功了。我明白你们得成功的标准,不就是随意兑换,让市场震荡,从而形成一种对小民财富的盘剥办法,这种钱,现在国家不让你们赚,瞧把你们恨得。

你们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假,利用汇率震荡收割财富是真,还有些人听到国际化就以为是多么高大上的事,跟着你们摇旗呐喊。这些人是被那些有心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最锋利的财富收割机的名字都会选一个最靓丽的。要不然你们这些韭菜谁会进来?

我就这么说把,你家财富总额还不到一亿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跟你家没什么关系,甚至快速国际化只有坏处。一个受控的循序渐进的国际化才是这些普通人的福音。

user avatar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不是替代美元,中国不需要全球收铸币税,只要让美国收不到铸币税就可以了。

所以第一步就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去美元化,不再用美元结算,这一步已经在进行了。

以后世界上不再有一个国家的信用货币同行全球,双边贸易使用双方的货币结算,或者使用区域性通用货币(比如欧元)结算。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这种模式对中国是最有利的。

user avatar

14,15年时候,我也曾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了信心。

那时候,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总体也算风景这边独好,林毅夫还能继续说改革得当能挖掘出8-10的增速。

汇率不断上涨,记得人民币对美元最高到过6.2。

对外经济合作上,亚投行一带一路也算虎虎生风,那时候看台湾媒体报道,哪怕绿营节目也不好意思对看起来n多国家热情参与的项目说出太多攻击的言论。

然而时势总是一日三变得啊,当然也是那时候太年轻,看不到只是被压下的忧患。

15股市大涨后泡沫,洗劫一波后天量资金入楼市,16房价大涨,二线普遍涨50-80,吞掉调整空间,实体经济彻底变成了趴着不动的L型。

外资不看好国内泡沫化资产,纷纷撤离,当时知乎月经问题是:美元储量下降到xxxx了,如果再下降到xxxx会是什么后果。

缺钱和转移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严重到一两年前还被我们看作扬我国威的各种收购,例如传奇影业啊,马德里大楼啊,xx俱乐部啊等等。至迟到17年都变成资本家圈钱跑路,十恶不赦了。

于是外汇管制出炉了,除非经批准的商业用途,否则个人每年换汇不得超过5w美元吧似乎?啧,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政府估计特感谢这政策,把炒房团釜底抽薪了,善莫大焉呀。(我当然清楚个人的5w限额不是新产物,但真正严格管控是17才开始的。)

曾经王健林气势十足,放话说我自己的钱想咋用咋用,之后就知道代管钱和所有钱的区别了,于是全面收缩回国,现在公开场合已基本不再出现。

那问题就来了,你见过本国人一年换汇额度都如此吝啬的国际化货币么?见过会因为一个富豪想要“出逃”而全国群情激奋的国际化货币么?

说起来,上述的,最多不过三四年前的事儿,然而新一代的小朋友们就似乎都不知道了,我可以想象得出,会有人拿着数据跟我杠说:你看,货币篮子里我们的占有额明明增加了……

嗯,是增加了吧,我也不知成功还是失败,只是大略手机打字的复读了一下这几年。

刚看了下,这是17年的问题...难怪呢,我就说现在热点应该是怎样发展好经济内循环,和货币国际化已经一点关系没有了,居然还有人提问...原来是来自17年的回声啊。

哎,曾经日子的余响呀。

补充下:看了李建秋回答,也真是个避重就轻的人才。

题目问的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失败了,结果打一套迷踪拳,开始反问别人:难道人民币国际化比国家利益重要么?

是啊,确实国际化是没有汇率的稳定重要啊,是可以为了后者牺牲前者啊,但你好歹知道这叫牺牲吧?为了保全b我们牺牲了a,请问a是不是失败了?这么简单直接的问题能扯出一堆气势磅礴的反问,真的是老翼赞了。

这年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翼赞,这样的问a答b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后走向996状态下的经济内循环的啊。哪怕天天吃垃圾食品也是能增重的,四五年过去,比起14,15年我们的许多经济数据当然是增长的,可和比较有意义么?怎么不和14,15我们希望与官方半官方宣传里的五年后比比呢?

另外,最后还吹了一波互联网主权...嗯,既然知道的那么明白,好奇怎么还骂美国骂字节呢?更何况,我们当初gw是为了本土企业发展的老谣能不能别重复了?当时就是醉不成器的百度,搜索市场也是绝对领先于谷歌的行业龙头。facebook比人人,msn比qq,亚马逊比淘宝,甚至最初的饭否微博,到底是比得过谁?

明明自由竞争中已经取得了全面的领先,非要把自己间接比作印度,一副老爷们不建gw就发展不起来的乞怜模样,这才叫反华辱华吧?

user avatar

确实不成功,主事者都被莫名其妙地赶到全国侨联当副主席了。

但也不能说失败,毕竟来日方长。

始乱终弃,当初国际化是假,引人民币入外循环是真,想用缓解货币流通压力以及虚名蒙骗领导们。

过程中香港成为人民币自亵之地,自己陪自己玩,好处只是利汇率多一份参考价。

货币互换协议是有意义的,只是几率不大。

人民币国际化成功取决于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货币市场自由化与资本市场的公平繁荣稳定。

货币的国际竞争是国力的终极竞争,市场不会允许多币种结构的,国际支付的多币并存与复本位一样不可能,会是金融灾难。下一个国际支付体系不大可能再用某一国货币了。

自然的事情,最终要让它自由起来。

user avatar

可以说这个问题下很多回答都十分外行,连人民币国际化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清楚就乱说一通。


首先说什么是货币国际化

一个货币国际化有三个层次:

贸易层次:跨境贸易用该货币报价、结算。

投资层次:金融机构面向国际投资者发行以该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在贸易上广泛使用作为结算货币后,才会产生足够多的融资和风险对冲的需求,让金融机构有动力发行该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并且维持高活跃度、高流动性的二级市场。

储备层次:外国央行将该货币纳入储备。储备货币相当的一部分是用来投资的,没有哪个央行的外储全部是现钞。所以作为央行,将某一货币纳入外汇储备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丰富的、以该货币计价、低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可供投资。

可以看出,这三个层次是循序渐进的,需求逐级派生。跨越贸易和投资,一步到储备的国际化无法持续。



再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现在国内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普遍还是在谈贸易层次上的东西,比如从邻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用人民币结算这种。投资层次上的进展的非常有限,并且主要的交易都集中在一个知乎上普遍看不起的城市,未来这个进展很有可能倒退。储备层次上的进展除了几个外交意义远大于财经意义的货币互换协议外,目前几乎没有别的突破。

对比一下,美欧英日瑞五大国际货币都是储备层次的国际化货币,不仅能进行跨境贸易结算,还有这些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以及活跃的交易市场,而且还被其他各国纳入储备货币。

关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有一个认知误区:诸如出国旅行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刷支付宝这种事情,和人民币国际化没有任何关系。商家从支付宝收到的仍然是外币,这和你自己换好外币再出国消费没有区别,唯一不同就是兑换这件事从你自己去银行变成了支付宝代办。



最后再说一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要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不是停滞在目前这个阶段,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能自由兑换自由流动,相对稳定的币值。

自由兑换和自由流动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不能自由流动和兑换的情况下,只有国家控制的大宗交易(比如油气买卖)有可能做到本币结算,正常的民间商业往来是没办法用一个随时有可能兑不了或者汇不出去的货币进行下去的。

而对于投资和储备就更不用说了,交易以不能自由流动的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会随时面临没有交易对手方 (counterparty) 的情况,通俗来讲就是央行随时一纸政令可能会造成市场上出现钱荒或者挤兑。而这种风险被计价后,也会让以该货币计价的金融工具的吸引力下降。

补充一点,在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会存在一段境外资本持续净流入的时期,包括直接投资与投资内地人民币计价的证券。这段时间在市场上会持续存在多头,所以即便目前人民币无法自由流动和自由兑换,上述的风险在这段时间内并不显著。这是目前存在一个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根基,其可持续性就由各位自己判断了。

相对稳定的币值是另外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在贸易层次主要关注的是短期的波动。如果从最初报价到最后收款这个流程中币值发生大幅度变化,会给贸易双方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风险,贸易双方就会倾向于转用其他货币结算。而投资和储备层次主要关注的是长期的保值。尤其是储备,没有哪国央行敢拿一个汇率大起大落的货币做储备。

并且对于货币国际化来说,币值稳定不一定是体现在实际的汇率波动上(ex post),而更多的体现在市场对于币值有稳定的预期(ex ante)上,即平时大家所说的货币信誉

建立货币信誉没有公式化的方法。拿目前已经国际化的货币举例,较大的经济体通常采用将央行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来维护货币信誉,比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银行等;较小的经济体通常采用固定汇率、联系汇率、锚定浮动等挂钩较大经济体货币的方式来维护货币信誉,比如港币和美元挂钩,瑞郎和欧元挂钩(2015年前),新加坡元和加权货币挂钩等。

这里也再补充一个对货币国际化成功因素的认知误区:强权或者霸权对于货币国际化,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日本和瑞士都不是强权更不是霸权,但是日元和瑞郎普遍被各国纳入储备。如果还不能理解这一点,认为枪杆子里能出国际货币,那做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以下哪个货币是我国改革开放前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之一? A) 苏联卢布 B) 瑞士法郎


补充说一下为什么人民币要国际化

铸币税:货币国际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面向全球收铸币税。铸币税是个复杂的概念,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流通货币是央行的债务,但和普通的负债不同,这比债务央行是不用付任何利息的。而在发行货币的时候买回的本国或外国证券是央行的资产,是有利息或者回报的。这个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利息差带来的收入就是信用货币语境下的铸币税。

对于非国际化的货币,一般的央行为了维持通胀水平只能发行规模和本国经济规模相当的货币。而如果是国际化的货币,因为有国际贸易、外国投资、它国央行储备需求的存在,可以发行额外的货币,也就能有额外的铸币税收入。

降低本国政府和企业融资成本:如果人民币能维持自由兑换和币值稳定成功走向国际化,那么对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包括中国国债,企业债,企业股权等)来说,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就会大幅下降。一则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二则降低风险溢价,即降低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三则随着融资成本降低,更多原本发行外币计价债券的主体会转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目前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债对于3万亿美元的外储来说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置换为本币融资可以降低这把刀的危险性。

user avatar

没说到点子上。

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依然好用。

基础是美国有核武器兜底。

美国海军控制国际贸易航线,可以切断某国国际贸易。

美军能在中东把不听话的国家收拾掉,保证石油美元。而不是石油欧元,石油卢布,石油人民币。

美国在粮食出口中占有相当份额。

军事霸权是一切的基础。

如果中国能把美国核武器防御住,还能核平美国。

中国控制海洋,美军航母一发导弹就沉,中国海军控制所有海洋航运节点,说断哪个国家就断哪个国家的外贸。

中国控制中东,和中国关系不好的买石油困难。中东哪个国家不听话就颠覆哪个。

中国在国际粮食出口中占有主要地位,中国企业控制世界大宗物品。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你不说,其他国家也存人民币,因为人民币一定能买到东西。中国控制资源,商品,有能力摆平不听话,威胁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

你敢说我产的石油不用人民币了,我就吊死你,爆菊你,换个代理人当总统。


最强的暴力才是美元国际化的基础。


中国现在顶多做做二战前德国的易货贸易,我出口进口都是一个国家。

譬如出口给伊拉克手机,买伊拉克石油,双方最终要的是商品。

为什么非用美元计价结算?人民币计价结算,最后也是商品换商品。

这个过程计价用人民币了,就不需要美元了。这种贸易多了,对美元依赖就少了。非易货的贸易才需要美元。


人民币要成为美元,实力还差的远。

还是那句话,厉害了我的国,真没有那么厉害。

你的海军连第一岛链都没出去,怎么控制世界海洋?

你的核武器毁灭一次人类都不够,怎么保证安全底线?

你颠覆一个小国都困难,怎么保证海外利益?

美国还是老大,世界贸易体系还是美国暴力维护之下的,美国自然控制结算,国际货币,国际金融。

暴力水平是原始规则。

核武器毁灭全人类的能力决定安全。

常规武器控制全球海洋与天空的能力,决定你的国际化地位。

user avatar

作为银行保安,我觉得这是个伪问题。

首先要明确国际化成功的定义,如果国际化是指可以与绝大多数国家货币直接兑换,那么除了美元以外,所有国家发行的货币包括欧元英镑日元在内都国际化失败了。

举个例子,2015年以前,假如你收到一笔塔吉克斯坦本币索莫尼转账,连美元都无法直接兑换,只能先兑换成俄罗斯卢布再兑换成其他货币。

为什么,这里就涉及到外汇市场机制,我也不想复制粘贴相关内容,请自行查阅,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找不到交易对手收索莫尼,为什么找不到,因为塔吉克斯坦市场相对封闭,没有几个贸易伙伴跟他交易,换而言之它的钱你买不到东西,它的东西你也不想买,只有俄国人跟它玩儿,收它的索莫尼买它的东西,所以就只能兑换成卢布。

2015年之后,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索莫尼和人民币可以互换了,也就是说中国人跟塔吉克斯坦做生意不用非要再把钱拿去俄国转一道手了,当然因为额度问题还是有一部分需要中转,可是也比完全无法互换好多了。

所以看出来没有,归根结底一国货币是否国际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国与全球贸易关系是否紧密,该国能为全球贸易提供多少贸易物,简单来说,该国货币能买到多少东西。

而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是第一大工业国,世界工厂,拿到人民币,你不用担心花不出去的问题,只用担心怎么花的问题。

而另一个影响货币是否国际化的重要原因则是持有该国货币的风险,我认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币值波动风险,这点来说截至目前人民币稳定性是没问题的;另一种则是流动性风险,也就是兑换自由度,这一点比较复杂,目前我国几乎不可能全面放开外汇管制。

但,怎么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是失败了四分之一,还是成功了四分之三,我想您心中应该有定论了。

人民币国际化,只要继续前行(指维护全球贸易体系)就好了,只要不止步,路就在前方!所以,不要停下来啊!

user avatar

底下的很多答主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人民币国际化 (全等于)了自由兑换。 实际上,主权信用,储备价值,投资价值等这些都是国际化的核心因素。 举一个类比例子就明白,比如黄金,流动性是相对受限的,但是不妨碍他的避险价值和储备价值,因此依然作为了一种国际化的资产储备。如果仅仅盯着自由兑换,过于曲解了国际化的意思。

再举一个例子,主权信用良好,息票支付稳定的国债也可以作为一种外汇储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过去持有那么多美债,近十年内要抛售那么多。


同意 @李建秋

你不能一边要求一边”去金融化“一边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中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功能高度丰富,制度高度完善后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很多学者包括曾多次表达一个我也赞同的观点,中国目前的所谓”金融化过度“根本就就是金融产业太落后的表现,只能在非常狭隘的市场里承担一些及其单一的功能(比如赌博)。

这里必须表达一波立场:

坚定不移地支持金融工业化

没错,金融也是需要工业化,也是需要基建的


飞行员很重要,很帅,很入行,很”高贵“,但我们需要更多造飞机的人


ps:至于和西方的接轨的问题,该接轨的地方一定要接轨,比如ISDA这种。不该立刻接轨的比如全面自由兑换,还是因该视国情而定,

user avatar

我对知乎一些“普遍认知”的说法是有怀疑的。

举个例子,“脱实向虚”,这什么意思?有这么一个国家:它的工业品畅享全球,你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能买到他的工业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它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美日德的之和。

然而它的经济居然被认为是“虚的”。

那什么叫实?还要怎么做才叫实?

一边说人民币完全可以自由兑换,自由兑换本身就是要大力发展金融业。

一边又说“经济脱实向虚”如何如何。

这答案实际上就是“如何在金融业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完成金融业的发展”

您是魔鬼吗?

您难道不觉得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吗?

国际化的本身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人民币是否可自由兑换,取决于当时的国情,哪有强行搞自由化的?

这就跟“自由市场”一样,你问我支持不支持自由市场,我说支持。

自由市场是全球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怎么不支持?

我支持对印度搞自由市场。

问题是印度愿意吗?

每个国家都是在执着的为自己的国家利益着想,当美国人互联网公司强大,美国人会说互联网自由化,当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受到威胁,它会说“国家安全”。

都一样的,欧盟现在也在搞什么隐私保护,然后刷刷搞出三条政策,说要欧盟的互联网主权化。

2015年中国搞“网络空间主权”这个话题下,当时欧盟什么态度?

你中国不自由。

现在欧盟什么态度?

真香。

真香到什么地步?

在欧盟的《New Developments in Digital Services》上写的很清楚:

Technologically, it would require a top-level infrastructure, high-speed 5G or a 6G data network and a firewall. Setting up such a network would promote many European companies and therefore boost business and drive innovation.
Like the Chinese firewall, this European internet would block off services that condone or support unlawful conduct from third party countries.

原话,我一个字都没改。

这是我三个疑问:

人民币国际化是按照美国的方式国际化,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

当暂时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国家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你是否愿意牺牲国家利益来支持人民币自由兑换?

user avatar

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曲折反复的,人民币国际化这事儿本来就不容易。遇到困难,甚至停滞不前都很正常。怎么发展得慢一点就说它失败呢?

根据BIS的统计数据,2007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仅为0.5%;而2019年已达到4.3%,交易货币排名从全球第20位跃升至第8位。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加入SDR、“沪港通”“深港通”的推出和人民币海外债券的发行,人民币日均外汇交易额增长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日均交易总量从2016年的2020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2840亿美元。

反正我没看出它失败来,只是发展速度没有许多人预计得那么快。

不过现实中许多事都像是官渡之战,被压制几个月完全处于下风,然后一夜之间攻守转换,形式一边倒。

到了今天还有人拿所谓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来说事儿。这么复杂的国际局势,那么难料的经济变化,这么多变的地缘政治,到了他嘴里用一招人民币自由兑换就可以包治百病。这水平跟那个用一味芒硝治百病的庸医胡万林有一拼。

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方法。而且关系国家稳定,不能想当然,也不能拍脑袋。

我觉得,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是言之过早。2020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起点。未来风云际会,谁知道会出什么状况。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user avatar

人民币国际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由兑换。

而自由兑换,恰恰是人民币的死穴。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彻底暴露在货币市场的阳光下。每一元人民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央妈就说了不算了,是市场交易说了算。市场看好中国经济,人民币就升值,市场不看好中国经济,人民币就贬值。那中国面临的风险就是泰国韩国曾经遇到的货币狙击。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那其他国家持有人民币就有巨大的风险:中国说这张纸值钱它就值钱,说不值钱就跳水,根本没法通过交易来规避风险。如果一个小国30%的进出口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又无法自由兑换成欧元美元日币,那么这个国家基本就 成了中国的海外行省了。这不是成了洋韭菜?

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是个伪命题。

把中国踢出Swift也不可能,第二大经济体倒下也会掀起滔天巨浪,垫背的也得拉几个。但是可以限制交易种类,比如石油,中国和伊朗不是倡导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好啊,以后中国的石油交易禁止用Swift系统,那中国就只能和伊朗买卖石油了。

user avatar

人民币提出国际化到现在不知道有没有10年。

总之如果算一个孩子出生的话肯定还没小学毕业呢。

成功当然是没成功,但是说这孩子已经完了的人怕是自己已经先完了。

user avatar

虽说人民币国际化稀烂吧。但一些答案下说人民币换美元的也是够了。你换美元花美元,那叫美元的国际化。

user avatar

我觉得关键不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失败了

而是tg是不是真的从中央就很严肃的决定了现在就要搞

目标明确了,失败了第一次还能总结经验再尝试一次

如果目标根本不在此,去讨论是不是失败了就没意义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