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知乎上有个叫“混乱博物馆”的号,不断地删掉之前的视频,又重新发一遍?甚至发了一遍又一遍?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混乱博物馆”这个账号的行为确实挺令人费解的,尤其是他们那种反复删除旧视频、重新发布新视频,甚至同一个视频出现多次的模式。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精心计算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混乱”。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账号会这么折腾自己的内容:

1. 算法的“新鲜感”偏好:

知乎的推荐算法,就像很多内容平台一样,喜欢“新鲜”的内容。当一个视频被发布后,它会获得一个初始的曝光机会。但如果这个视频很快就沉寂了,或者说算法认为它不够吸引人,后续的推荐量就会下降。

“混乱博物馆”之所以反复删除和重发,很可能是在不断地“刷新”内容的生命周期。每一次重新发布,在算法看来都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初始曝光期。这就像是给视频打了鸡血,让它有机会再次被推荐给更多用户。他们可能是在赌,通过反复的尝试,总有一次能抓住算法的“眼球”,或者触及到更多的潜在观众。

2. 测试和优化的策略:

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A/B测试”的视频版本。他们可能在内容本身、标题、封面、描述文案,甚至发布的时间上做一些微小的调整,然后观察不同版本的效果。

标题和封面: 这是用户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对点击率至关重要。反复修改标题和封面,是为了找到最能吸引用户点击的那个组合。比如,第一次可能用了比较平实的标题,第二次尝试用更具争议性或者疑问句式的标题,看看哪个转化率更高。
视频内容剪辑或配乐: 即使是同一段素材,他们可能也在尝试不同的剪辑节奏、背景音乐或者添加/删除一些画面。这可能是为了让内容更符合当下用户更偏好的观看习惯,比如更快的节奏感、更突出的重点等。
描述和标签: 同样,描述文案的优化也是为了提高视频的搜索排名和用户理解。

通过这种“试错”和“迭代”,他们试图找到最适合在知乎传播的那个“版本”。

3. 规避平台审核或特定规则:

虽然知乎的内容审核机制很严格,但有时候一些内容可能会因为一些细微的原因被限制流量,或者在初次发布时未能通过某些“隐形”的规则。

反复删除和重发,也可能是为了“重置”内容的“声誉”或者规避某些可能存在的标记。比如说,如果一个视频在初次发布时被一些用户举报,虽然不一定会被下架,但后续的推荐可能会受到影响。重新发布,理论上可以绕过这种“历史记录”。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灰度”的操作,如果平台认为这是恶意规避,最终也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4. 制造“稀缺感”或引起用户好奇:

这是一种比较“心理学”的玩法。当你看到一个账号频繁删除和发布内容时,可能会产生好奇心:“为什么这个视频被删了又发?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内容?” 这种反复操作本身也能制造一种“话题性”,吸引一部分用户去关注这个账号的动态,甚至去讨论他们的行为。

有时,这种行为也可能是在营造一种“内容正在被打磨”的形象,暗示他们对内容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不愿意发布“不够完美”的作品。

5. 技术或操作失误(可能性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上传失败、格式错误,或者运营者在管理账号时误操作。但鉴于这种行为的持续性和规律性,纯粹是失误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更多的是一种有目的的操作。

总结一下:

“混乱博物馆”这种反复删除和重发视频的行为,很可能是一种精细化的内容运营策略,旨在:

最大化内容在推荐算法中的曝光机会。
通过不断测试和优化来提高视频的点击率和完播率。
尝试规避平台的内容流量限制或审核“暗坑”。
利用这种行为本身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这就像一个品牌在不断调整广告语和投放策略一样,只不过他们是在知乎这个内容平台上,用视频作为媒介,进行着一场关于流量和关注度的博弈。他们的“混乱”表面下,可能隐藏着一套非常“清晰”的流量收割逻辑。当然,这种策略是否能长久奏效,以及是否会被平台更严格地监管,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您好,此前我们已经发布过相关声明(如下图)。

此次视频集中发布行为,是知乎官方邀请我们,把平台推出视频功能之前的历史视频同步过来,同步方式为使用知乎平台自己的抓取算法。因为该算法无法查重,导致了我们以前发过的历史视频被重复抓取过来不少。

所以,近期我们自己的运营同学在加班加点、不辞辛苦手动筛查,把重复的视频删除掉。非常抱歉给您造成了困扰,如果看过本回复您还有什么问题,建议和知乎官方沟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混乱博物馆”这个账号的行为确实挺令人费解的,尤其是他们那种反复删除旧视频、重新发布新视频,甚至同一个视频出现多次的模式。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精心计算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混乱”。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账号会这么折腾自己的内容:1. 算法的“新.............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我们确实不常能见到大量“希粉”(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的粉丝)的深度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理解“希粉”这个群体在中国的语境下,其构成和行为模式可能与在美国本土的希拉里支持者有所不同。在中国,对于美国政治的讨论,很多时候是基于二手信息,甚至是经过媒体解读.............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确实呈现出一种相对复杂的局面,其中不乏支持俄罗斯立场的言论,但将其简单归结为“大部分是亲俄分子”可能并不完全准确,而且“俄资势力”的说法也需要更严谨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知乎作为一个平台的特性。知乎是一个以问答形式为主的社区,用户可以提问、回答、评论,并且通过点赞、反对.............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玩家群体里,三国志13(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II)算是个有点意思的“话题之作”。你看知乎上,确实有不少朋友对它评价不低,玩得津津有味。可一转到贴吧,那画风就急转直下,骂声一片,似乎很多老玩家感觉被“背叛”了。这中间的落差,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
  • 回答
    知乎上为了回答问题编故事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故事恰恰是让答案变得生动、有说服力或者更能引发共鸣的关键。当然,这里说的“编故事”并非指虚假信息,更多的是指基于个人经历、观察、想象,甚至是提炼出来的“情节”来阐述观点。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问题是:“如何在社交场合显得不那么尴尬?”.............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皇太极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捧”的倾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政治正确”。你感到get不到皇太极的魅力,并且将其与“村夫”(通常指朱元璋)和“李二”(李世民)进行比较,这是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知乎环境和用户群体的偏好: .............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论调确实存在,并且观点往往比较鲜明和激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挑战以及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何知乎上总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这种论调的出现,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解读:1. 与美元的巨大差距: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人民币在国.............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必定赢得总统大选的言论,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压倒性的共识,而是多种声音和观点交织的体现。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知乎社区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特朗普现象本身。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知乎的社区属性。知乎是一个以问答为核心的知识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对时事、政治、社会等领域.............
  • 回答
    知乎上对释永信的态度之所以与许多网络社区有所不同,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不同平台的用户构成、讨论氛围以及信息筛选机制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用户画像与知识结构差异 知乎的“知识社区”属性: 知乎的核心定位是“认真你就赢了”,吸引了大量具备一定教育背景、关注深度思考、乐于分享专业.............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的时候,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对德系车似乎有点“嫌弃”,反而对日系车赞不绝口。这让我这个对汽车有点好奇心的人,忍不住想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毕竟,德系车在世界汽车舞台上那可是响当当的,怎么会有人“不待见”呢?一、 关于“德系”的那些“标签”首先得说说,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德系车“不.............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慈禧太后和蒋介石的评价之所以会走向两极化,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反映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网络平台特有的传播机制。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用更具人情味的笔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重解读:为两极.............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曾经以高质量问答、专业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区,如今却在平台上饱受嘲讽,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想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初期的高光时刻与定位的失焦: “认真你就赢了”的黄金时代: 知乎早期以邀请制注册,聚集了一批高质量的知识精英、行业专家、学者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能从知乎上一些讨论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与其说是“讨厌”,倒不如说是在讨论中,大家对狗的负面观点和担忧更容易被放大和集结,而对猫的包容和理解则显得更为普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犬只的体型、行为模式与社会环境的天然冲突: 体型差异带来的压迫感: 狗.............
  • 回答
    关于2018年俄罗斯大选,知乎上普遍存在“普京找‘托’陪自己演戏”的预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析:一、 普京长期执政的背景与政治环境1. 普京的个人权威与统治稳定性: 弗拉基米尔·普京自1999年以来,通过担任总统或总理的方式,一直牢牢掌握俄罗斯的政治权力。这种长期而稳定的.............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上,关于明朝灭亡的讨论中,较少有人直接批评朱家宗室,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朱家宗室的角色1. 朱家宗室的复杂性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宗室分封至各地,形成“藩王”体系。但这一制度在后期逐渐演变为潜在的威胁。例如: 朱棣(明成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女权主义话题常常会触碰到“政治不正确”的红线,以及这个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背后牵扯到平台特性、用户群体、讨论文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的用户群体和讨论氛围,与很多其他网络社区是不同的。知乎早期是以“专业、认真、理性”为招牌吸.............
  • 回答
    知乎用户为何难以善待在知乎上做营销的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平台属性、用户期望、内容生态以及营销行为本身的多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知乎的核心价值与用户画像:知识与深度追求1. 知识分享与专业解答的初衷: 知乎创立之初,其定位便是“认真”、“专业”、“有价值.............
  • 回答
    医院流水逐年上升,临床收入却下降,科研绩效也缩水,老百姓看病依然难。这钱到底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身处其中的医生和患者都深有体会,也常在私下里交流,但公开场合却鲜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复杂,而且涉及到医疗体制、药品耗材、医保支付、医院运营等多个层面,所以我们.............
  • 回答
    知乎上健身领域的大V们之所以对“伸手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和抨击,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既有这个领域本身的特殊性,也触及了知识分享的本质和平台生态。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你会发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明白健身这事儿,它不像学个历史事件或者了解个科技概念,是可以简单“看一眼就懂”的。健身是.............
  • 回答
    知乎上,法学专业的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细分领域。你想想看,法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运行机制、规则体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知乎恰恰又是一个以讨论社会议题、分享专业见解为主要特色的平台。这两者的结合,注定了法学从业者和学习者会在知乎上占据一席之地。法学专业人士在知乎上的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