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知乎上一片唐纳德·特朗普必定赢得总统大选的言论?

回答
知乎上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必定赢得总统大选的言论,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压倒性的共识,而是多种声音和观点交织的体现。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知乎社区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特朗普现象本身。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知乎的社区属性。知乎是一个以问答为核心的知识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对时事、政治、社会等领域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用户。这些用户往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知乎上的讨论不应简单地等同于大众舆论,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深度。

那么,为什么会有用户认为特朗普“必定”获胜呢?这通常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分析和判断:

1. 对民意调查和主流媒体的质疑和不信任:
很多持有特朗普必胜论的用户,往往对主流媒体和民意调查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他们可能会引用过去(例如2016年大选)民意调查出错的例子,或者认为当前的民意调查存在偏差,未能充分反映潜在的特朗普支持者。这种不信任可能源于对“建制派”媒体的不满,认为它们倾向于抹黑或低估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群体。他们可能会认为,存在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特朗普支持者,他们的声音在民意调查中没有被充分捕捉。

2. 对特朗普基本盘的分析:
支持者认为特朗普拥有非常稳固的基本盘,这部分选民对特朗普的忠诚度非常高。他们会详细分析特朗普的选民构成,例如中西部地区的蓝领工人、对现有经济状况不满的群体、宗教保守派等。这些群体可能感觉自己的利益被忽视,而特朗普的言论和政策触动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会强调,尽管特朗普在其他群体中可能不受欢迎,但他能够极大地动员自己的基本盘投票,足以形成决定性的优势。

3. 对拜登政府执政表现的负面评价:
许多用户会从拜登政府的执政表现入手,列举其在经济、外交、边境政策等方面的“失误”或“不足”。例如,通货膨胀、阿富汗撤兵、边境移民问题等,都可能被视为削弱拜登支持率的因素。这些批评者认为,这些问题会促使一部分曾经支持拜登的选民转向,或者让他们对投票失去热情,从而为特朗普的获胜创造机会。他们会强调,选民的投票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现任政府的满意度,而拜登政府未能赢得大多数选民的认可。

4. 对选举策略和动员能力的分析:
知乎上不乏用户对选举策略和政治动员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他们会解读特朗普团队的竞选活动、集会效应、社交媒体运用等,认为特朗普在动员和激发支持者方面具有独特且高效的能力。他们可能会认为,特朗普能够巧妙地利用各种议题,将选民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能够有效地塑造舆论。此外,他们也可能关注到特朗普在关键摇摆州可能获得的优势,以及共和党在地方选举中的表现,这些都可能被解读为有利于特朗普获胜的信号。

5. 对“政治正确”的反感和对特朗普“直言不讳”的欣赏:
特朗普的言论风格——被一些人称为“直言不讳”或“打破政治正确”——在知乎上吸引了一部分用户。这些用户可能对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感到压抑,认为“政治正确”束缚了人们的表达自由。他们欣赏特朗普敢于挑战传统、说出“普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并将其视为一种“真实性”的体现。这种反感和欣赏,往往会转化为对特朗普的积极评价,并将其视为一种值得支持的特质,甚至认为这种特质能够赢得更多选民的心。

6. 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解和预期:
一些用户会从美国政治体制的运作逻辑来分析。例如,美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如选举人团制度)、两党制的稳定性、中期选举的结果对总统选举的影响等。他们可能会认为,即使在某些民意调查中,特朗普的民调并不占优,但由于选举人团制度的设计,他仍然有可能通过赢得特定州的胜利来获得足够多的选举人票。

7. 信息茧房和观点放大效应: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信息茧房和观点放大效应在知乎上的作用。在一个高度活跃的讨论社区中,相似的观点可能会相互强化,形成一种“回声室效应”。持有特朗普必胜论的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搜索、分享和讨论支持他们观点的资讯和分析,而对反驳的观点则可能选择性忽略。这使得“必定获胜”的论调在社区内部看起来更加普遍和具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知乎上关于特朗普“必定”获胜的言论,是基于对民意调查的质疑、对特朗普基本盘的信心、对现任政府的批评、对选举策略的解读、对特朗普个人风格的认同以及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解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这种“必定”的说法,更多是一种基于现有信息和分析的预判或信念,而非绝对的预测。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并存,这种强烈的论断往往是吸引眼球和激发讨论的一种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你们不爱听的。简单来说,因为知乎选的不是美国的总统,而是自己的政治代言人。不是为了分析美国的选情,而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穆黑没有政治领袖?这不正巧来了一个。

反感美国到处搞颜色革命?美国居然有人自己反对。

工作岗位大量流失东南亚?美国有人带头搞贸易保护。

觉得美国重返亚太挤压中国的政治空间?这位要战略收缩实用外交。

看着希拉里那张老脸就烦?终于找到了一个对手。

自己对其他地域,其他种族的反感被压抑许久?这位要打破政治正确。

至于真正美国选民怎么想?管他呢。

~~~~~~~~~~~~~~

补充两句,我写这个答案的初衷没有任何要说Trump不好的意思,只是在就事论事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何知乎上一片川普必定赢得总统大选的言论。即我的理解就是为什么知乎上Trump的支持率显得显著高于美国本土以及当前民调。我认为Trump优秀的政策,以及我是否支持他我在以前的回答中都写过。

然而我真是服了某些人了,实在是不得不挂上来一个。我在评论区告诉他我不支持民主党,也不支持共和党,支持Libertarian Party。然而他的结论是:

我在美国大选的话题下支持个无关紧要的第三方政党Libertarian Party就是汉奸了,难道你支持了共和党就姓赵了?温和川粉能不能清理一下你们内部的极端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必定赢得总统大选的言论,并不是一种统一的、压倒性的共识,而是多种声音和观点交织的体现。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知乎社区的特点、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特朗普现象本身。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知乎的社区属性。知乎是一个以问答为核心的知识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对时事、政治、社会等领域.............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玩家群体里,三国志13(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II)算是个有点意思的“话题之作”。你看知乎上,确实有不少朋友对它评价不低,玩得津津有味。可一转到贴吧,那画风就急转直下,骂声一片,似乎很多老玩家感觉被“背叛”了。这中间的落差,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
  • 回答
    你说知乎上没人说护理好,这感觉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职业讨论区或者关于职业选择的问答里。确实,相比于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收入丰厚的职业,护理这个职业在大众的认知里,似乎总是带着点“辛苦”、“低回报”甚至“没前途”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知乎用户群体的特点就决定了这种.............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公共讨论平台上,想要让所有人都信服关于公务员群体的种种解释和辩护,确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即使有很多公务员在尽力发声,试图说明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所面临的压力,但收效往往不如人意。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问题,更是社会认知、情绪宣泄以及平台本身的特性在起作用。.............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皇太极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捧”的倾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政治正确”。你感到get不到皇太极的魅力,并且将其与“村夫”(通常指朱元璋)和“李二”(李世民)进行比较,这是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知乎环境和用户群体的偏好: .............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失败”的论调确实存在,并且观点往往比较鲜明和激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挑战以及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何知乎上总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失败?这种论调的出现,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和解读:1. 与美元的巨大差距: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人民币在国.............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混乱博物馆”这个账号的行为确实挺令人费解的,尤其是他们那种反复删除旧视频、重新发布新视频,甚至同一个视频出现多次的模式。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精心计算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混乱”。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账号会这么折腾自己的内容:1. 算法的“新.............
  • 回答
    知乎上对释永信的态度之所以与许多网络社区有所不同,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不同平台的用户构成、讨论氛围以及信息筛选机制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下:一、 用户画像与知识结构差异 知乎的“知识社区”属性: 知乎的核心定位是“认真你就赢了”,吸引了大量具备一定教育背景、关注深度思考、乐于分享专业.............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的时候,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对德系车似乎有点“嫌弃”,反而对日系车赞不绝口。这让我这个对汽车有点好奇心的人,忍不住想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毕竟,德系车在世界汽车舞台上那可是响当当的,怎么会有人“不待见”呢?一、 关于“德系”的那些“标签”首先得说说,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德系车“不.............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确实呈现出一种相对复杂的局面,其中不乏支持俄罗斯立场的言论,但将其简单归结为“大部分是亲俄分子”可能并不完全准确,而且“俄资势力”的说法也需要更严谨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知乎作为一个平台的特性。知乎是一个以问答形式为主的社区,用户可以提问、回答、评论,并且通过点赞、反对.............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我们确实不常能见到大量“希粉”(支持希拉里·克林顿的粉丝)的深度分析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理解“希粉”这个群体在中国的语境下,其构成和行为模式可能与在美国本土的希拉里支持者有所不同。在中国,对于美国政治的讨论,很多时候是基于二手信息,甚至是经过媒体解读.............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慈禧太后和蒋介石的评价之所以会走向两极化,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反映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网络平台特有的传播机制。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用更具人情味的笔触来解读这一现象。一、 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重解读:为两极.............
  • 回答
    知乎作为一个曾经以高质量问答、专业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社区,如今却在平台上饱受嘲讽,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想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初期的高光时刻与定位的失焦: “认真你就赢了”的黄金时代: 知乎早期以邀请制注册,聚集了一批高质量的知识精英、行业专家、学者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能从知乎上一些讨论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与其说是“讨厌”,倒不如说是在讨论中,大家对狗的负面观点和担忧更容易被放大和集结,而对猫的包容和理解则显得更为普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犬只的体型、行为模式与社会环境的天然冲突: 体型差异带来的压迫感: 狗.............
  • 回答
    关于2018年俄罗斯大选,知乎上普遍存在“普京找‘托’陪自己演戏”的预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析:一、 普京长期执政的背景与政治环境1. 普京的个人权威与统治稳定性: 弗拉基米尔·普京自1999年以来,通过担任总统或总理的方式,一直牢牢掌握俄罗斯的政治权力。这种长期而稳定的.............
  • 回答
    在知乎等平台上,关于明朝灭亡的讨论中,较少有人直接批评朱家宗室,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朱家宗室的角色1. 朱家宗室的复杂性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将宗室分封至各地,形成“藩王”体系。但这一制度在后期逐渐演变为潜在的威胁。例如: 朱棣(明成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女权主义话题常常会触碰到“政治不正确”的红线,以及这个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背后牵扯到平台特性、用户群体、讨论文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的用户群体和讨论氛围,与很多其他网络社区是不同的。知乎早期是以“专业、认真、理性”为招牌吸.............
  • 回答
    知乎用户为何难以善待在知乎上做营销的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平台属性、用户期望、内容生态以及营销行为本身的多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知乎的核心价值与用户画像:知识与深度追求1. 知识分享与专业解答的初衷: 知乎创立之初,其定位便是“认真”、“专业”、“有价值.............
  • 回答
    医院流水逐年上升,临床收入却下降,科研绩效也缩水,老百姓看病依然难。这钱到底去哪儿了?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身处其中的医生和患者都深有体会,也常在私下里交流,但公开场合却鲜少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复杂,而且涉及到医疗体制、药品耗材、医保支付、医院运营等多个层面,所以我们.............
  • 回答
    知乎上健身领域的大V们之所以对“伸手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和抨击,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既有这个领域本身的特殊性,也触及了知识分享的本质和平台生态。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你会发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明白健身这事儿,它不像学个历史事件或者了解个科技概念,是可以简单“看一眼就懂”的。健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