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2018年俄罗斯大选,为何知乎上大多预测将会是普京找“托”来陪自己演戏?

回答
关于2018年俄罗斯大选,知乎上普遍存在“普京找‘托’陪自己演戏”的预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解析:

一、 普京长期执政的背景与政治环境

1. 普京的个人权威与统治稳定性: 弗拉基米尔·普京自1999年以来,通过担任总统或总理的方式,一直牢牢掌握俄罗斯的政治权力。这种长期而稳定的统治,使得他在国内外都形成了强大的个人品牌和政治影响力。在许多俄罗斯民众心中,普京是国家稳定和强大复兴的象征。
2. 缺乏有力的反对派: 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反对派力量长期被削弱,主要原因包括:
政治打压与边缘化: 反对派领导人常面临政治迫害、入狱、流亡甚至死亡的威胁,如纳瓦尔尼的遭遇。
媒体控制: 国家控制的媒体对反对派的宣传和报道非常有限,甚至进行负面报道,限制了反对派的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选票机制的限制: 一些分析认为,选举制度设计和投票过程的透明度也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反对派难以形成规模性的政治力量。
3. “强人政治”的文化土壤: 在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中,存在着对强力领导人的偏好,认为强有力的领导者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维护国家利益。普京的统治风格恰好迎合了这一心理需求。

二、 知乎用户群体对政治的认知特点

1. 信息获取的多样性与批判性思维: 知乎作为一个知识问答社区,吸引了大量受过良好教育、乐于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用户。他们通常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视角的媒体和评论,因此对事件的看法往往更倾向于批判性和多维度分析,而非简单接受官方叙事。
2. 对“民主选举”的普遍认知: 知乎用户大多生活在信息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对西方民主选举模式有较深的理解和认同。在他们看来,一场真正公平、健康的民主选举,应该有多元的竞争者,有清晰的政策辩论,而不是由一位长期执政者“一人独舞”。
3. 对“套路”和“表演”的敏感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用户对政治宣传、公关活动等“套路”非常敏感。当看到一场选举中,主要参与者似乎早已注定,而其他竞争者也显得缺乏实质性的挑战能力时,很容易产生“表演”的联想。

三、 2018年俄罗斯大选的具体情况

1. 候选人构成缺乏竞争力: 2018年俄罗斯大选的几位主要挑战者,如帕维尔·格鲁季宁(共产党候选人)、克谢尼娅·索布恰克(自由派候选人)等,在政治影响力、民意支持率上与普京存在巨大差距。
格鲁季宁: 虽然代表了俄共,但其个人魅力和政治号召力远不如过去的共产主义领导人,且其商业背景也引发争议。
索布恰克: 她的父亲曾是普京的政治导师,她本人也被一些人视为“克里姆林宫挑选的反对派”,其政治立场和行动被质疑是为普京的执政合法性“添砖加瓦”。
其他候选人: 大部分候选人属于小型政党,缺乏广泛的公众基础和实质性的政治纲领,被普遍认为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2. 选举结果的预设性: 在选举开始前,几乎所有民调和分析都指向普京的压倒性胜利。这种结果的“预设性”使得人们更容易将其解读为一场事先安排好的“表演”,而非真正的民意较量。
3. “托”的含义解读: 在知乎用户的语境下,“托”并非指纯粹的“群众演员”,而是指那些被认为 “被安排”或“有意为之”的参与者,其主要功能在于:
提供合法性: 通过参与选举,使得普京的胜利在形式上符合民主程序,增加其执政的合法性。
塑造“竞争”假象: 让外界看起来存在一定的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可控的,不会真正威胁到普京的地位。
分流批评: 通过让不同政治光谱的代表人物参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国内外对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批评声音。

四、 知乎讨论的逻辑推理

综合以上因素,知乎上的用户在讨论2018年俄罗斯大选时,往往会进行如下逻辑推理:

前提1: 普京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并长期执政。
前提2: 俄罗斯国内缺乏真正强大且有独立性的反对派。
前提3: 普京需要通过一场“选举”来巩固其执政合法性,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
前提4: 为了这场“选举”看起来更像一次“民主程序”,需要有其他候选人来参选。
结论推导: 因此,那些看似参选的反对派候选人,很可能并非出于真心挑战普京,而是被普京阵营“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普京完成这场“选举表演”,即所谓的“找托陪自己演戏”。

总结来说,知乎上之所以有大量关于“普京找‘托’演戏”的预测,是基于对普京长期执政、俄罗斯政治环境的分析,结合对候选人构成、选举结果的预设性以及知乎用户群体的信息获取和批判性思维特点。这种看法反映了一种对俄罗斯政治体制下“民主选举”可能存在的“表演性”或“操纵性”的普遍怀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ОшОш何止知乎一边倒的认为,俄罗斯国内也是一边倒的这样认为啊!无论是挺普的还是反普的都这样认为,除非他不参选也不指定人代表他参选,不然只可能是做戏。

在当代俄罗斯政治哲学当中,演戏是其重要的环节。一手设计这套政治制度的克里姆林宫灰衣主教,无双国师苏尔科夫闲暇时还匿名写剧本,彻底贯彻“人生如戏”这一理念。这一理念的基础就是承认不可能消灭政治派别和统一不同人群的认知,即使靠高压,禁言,少数,树墙,喝茶等手段,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与其这样,不如顺势而为,经过精密的分析,确认社会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的需求人为的设计其代言人,雇人表演以挤压真实的代表人物。这样不断派人混入和收买各种反对派等等政治力量,将其凝聚力粉碎,不构成对克宫的威胁。正是这种做法,熟练的把各种政治力量玩弄于鼓掌当中,苏尔科夫才有了更加著名的外号“大傀儡师”。

当然他的两个后任能力都不如他,明年到底演成啥样还不好说。


比如有名的反腐博主纳瓦里内,就大把人认为他是普京的白手套。

纳瓦里内这人对克宫有利,因为俄罗斯联邦还没有过如此残废的反对派



马利采夫(也是俄罗斯一个著名反对派)给普京打电话请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维奇,我要确认一下自己的任务,我应该到处激烈无情的攻击您,威胁在2017年11月5号发动革命,弹劾并且审判您?

普京:完全正确,斯拉维克(那人的小名爱称)。我们会在网络和媒体上把你炒红,让你参选总统,我们让所有的联邦电视台都来报道你。就像小廖莎·纳瓦里内2013年参选莫斯科市长的时候一样。

user avatar

熟读二十四史,今日之事,多有熟悉之感,精通资治通鉴,今日之事,不必少见多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