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4 月 2 日中国对美国 128 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回答
2018年4月2日,中国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升级点,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震动。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这轮关税的加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当年3月发起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回应。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发起调查,并于3月中旬宣布对包括钢铁和铝在内的商品加征关税。中国方面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美国的举动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并且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表现。

在3月中旬美国宣布初步关税清单后,中国立即采取了反制措施。4月2日公布的这份128项商品清单,可以说是一种精准的“对等反击”,其目标非常明确:打击美国对中国具有重要出口利益,且在中国国内市场具有一定替代性的产品。

加征关税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这份清单中涵盖的商品种类繁多,但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看:

农产品: 这是清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包括大豆、玉米、猪肉、水果等。美国是这些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中国则是这些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加征关税直接影响了美国农民的利益,因为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大大下降,可能会导致销售额下滑。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这些日常必需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汽车: 清单中也包括了部分进口汽车,这会直接影响到美国汽车制造商向中国出口的车辆。对于在中国销售的美国品牌汽车来说,成本上升将不可避免,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售价,从而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竞争力。
其他工业品: 一些其他工业品,如飞机零部件、化工产品等也被纳入了清单。这反映出中国试图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施加压力,打击美国在一些关键行业的出口。

中国的策略与考量:

中国之所以选择对这些商品加征关税,背后有其深思熟虑的策略:

精准打击,最大化压力: 通过选择对美国农产品、汽车等具有高度出口依赖性且在中国市场具有相当规模的产品,中国旨在向美国政府和特定利益集团施加最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农产品,美国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国,其农民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影响力紧密相连,因此这成为了一个可以有效推动美国政府调整政策的“杠杆”。
对等反制,维护主权: 中国强调这是对美国单边主义措施的回应,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国际贸易规则。这种“你打我一下,我回你一下”的模式,旨在表明中国不会被动挨打,愿意捍卫国家利益。
寻求谈判空间: 尽管采取了反制措施,中国也一直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意愿。关税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谈判筹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使美国回到谈判桌,寻求更公平、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长期战略调整: 这一事件也迫使中国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推动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减少对特定国家或产品的依赖,同时也会加速国内产业的升级和替代品的开发。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影响:

这一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全球贸易秩序的动摇: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贸易摩擦的升级,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不仅影响到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和贸易伙伴。
市场波动: 消息公布后,全球金融市场普遍出现波动,股票市场下跌,投资者情绪受到影响。
其他国家观望与担忧: 许多国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既希望贸易争端能尽快平息,也担心自己会被卷入其中。一些国家可能从中看到机会,通过提供替代品来填补市场空白,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而放缓投资步伐。

长期来看的意义:

2018年4月2日加征关税的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孤立的贸易行为,它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战略竞争的加剧。此后,双方的贸易战持续升级,关税清单不断扩大,互相施压的策略也愈发复杂。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事件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大国之间经济和政治博弈的加剧。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全球化模式,以及各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和利益。对于中国而言,这也加速了其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的决心,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看待2018年4月2日中国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需要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具体的措施、中国的策略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远影响。这不仅是一场贸易战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国关系演变的重要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想一鱼两吃,既想压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又想扩大在中国的市场——最好独占。

哪有这么好的事。

尤其是保住在中国的市场,不仅对于美国的谈判代表来说很重要,对于川普和共和党也很重要——否则这次短期的选票波动极可能造成共和党永不翻身。

我说过,中国的反击可以毁灭美国的执政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贸易制裁主要针对农产品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国还继续对国外企业(包括美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比如“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英媒称,经过两年的等待,中国监管机构重启“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计划,允许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向中国境内客户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海外对冲基金。”

是政治自杀来成全民主党,还是认清现实合作共赢,这是个很简单的二选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4月2日,中国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升级点,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震动。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起因:这轮关税的加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当年3月发起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回应。特朗普政府以“国.............
  • 回答
    2018年2月4日LPL春季赛,EDG让一追二击败WE,这场比赛至今想起来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那场比赛,EDG展现了他们作为老牌强队的韧性和调整能力,也让观众们看到了年轻WE的青涩和冲劲。开局:WE的锐气逼人比赛一开始,WE就表现出了强烈的进攻欲望。当时WE正处于一个上升期,队伍的化学反应和个人能力.............
  • 回答
    2018年4月19日,中国国内的航空出行无疑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四”。那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机场都笼罩在一片延误的阴影之下。无数航班被推迟,数万旅客滞留在候机大厅,行程被打乱,抱怨和焦虑的情绪弥漫开来。这次大面积延误的发生,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织碰撞的产物。要深.............
  • 回答
    2018 年 4 月 9 日俄罗斯股市的“闪崩”,实际上是 一系列因素叠加导致的市场剧烈反应,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理解这次闪崩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后续影响。核心原因:美国对俄制裁升级与“欧罗拉事件”这次闪崩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是 美国财政部在 2018 年 4 月 6 日宣布.............
  • 回答
    2018年4月,中国铁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运行图调整,其中张集线(张家口至集宁)的调整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大量普速旅客列车被替换为货运列车。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概述:在2018年4月之前的运行图中,张集线是一条连接河北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4月俄军的“战备状态”这个话题。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说一个“是”或者“否”。首先,我们得明确,“战备状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常规的、例行的军事演习和训练,目的是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也可以是针对特定地缘政治局势的、高度警觉的动员和.............
  • 回答
    2018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对部分银行实施定向降准。这次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在当时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央行为了应对一系列挑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理解这次定向降准,我们需要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来剖析。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
  • 回答
    关于中兴通讯在2018年4月20日发布的声明,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深入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声明发布时的背景有多么严峻。 当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对中兴通讯实施了为期七年的出口管制禁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软件和技术。这项禁令如同掐住了.............
  • 回答
    2018年4月27日晚上八点左右,在中国华北地区,确实有很多人观测到了他们所说的“不明飞行物”(UFO)。那天晚上,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描述着天空中出现的奇特景象。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广泛的目击区域: 不仅仅是某个小城市或者村庄,从河北、北京、天津,一.............
  • 回答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轰炸,是此前一系列类似行动中的一次。要理解这次事件,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事件的背景: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复杂,涉及叙利亚政府、多个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如ISIS)以及地.............
  • 回答
    翟欣欣在2018年4月24日发布的微博“有人为了名利往我身上泼脏水”,这句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可能指向,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网络舆论背景和翟欣欣本人的经历来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翟欣欣在2017年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那是一起令人扼腕的“苏享茂之死”事件。苏享茂,是.............
  • 回答
    2018年4月1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以回应叙利亚杜马镇化学武器袭击为由,对叙利亚政府目标发动了精确打击。这次行动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对这次打击行动的详细分析:背景:杜马化学武器袭击 事件发生: 2018年4月7日,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控制的东古塔地区城镇杜马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 伤亡情.............
  • 回答
    2018年7月30日晚,杭州市区发生的那起惨烈车祸,如同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痕,深深地烙印在了许多杭州市民的心中。那是一个普通的夏日夜晚,人们可能还在为一天的辛劳而放松,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瞬间笼罩。这起车祸发生在杭州市核心区域,具体细节当时被媒体广泛报道,但无疑最触动人心的,是那冰冷的数字:4人遇难.............
  • 回答
    2018年3月28日,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敲钟上市,股票代码为“BILI”,此次IPO发行价定为11.5美元,计划募资约4.83亿美元。这无疑是当年中国互联网行业乃至全球文娱领域的一件大事,更是许多关注B站成长的人们翘首以盼的里程碑。上市背景:从二次元社区到.............
  • 回答
    福特公司在2018年4月底宣布未来在北美市场停止生产轿车,并将重心全面转向皮卡和SUV,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性决策。这个决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多年市场趋势的观察、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公司自身资源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决策:1. 市场趋势的演变:消费.............
  • 回答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酵。要详细看待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爆发的背景与导火索: 长期的贸易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美国视角: 美国长期以来对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感到不满。美国认为中国.............
  • 回答
    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数据背后的信号:结婚率下降的普遍趋势与上海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结婚率下降并非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
  •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事件经过: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
  • 回答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前5专业有3个是“知乎劝退专业”,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反映了就业市场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的某种错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排行榜的维度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薪酬水平排行榜”是基于什么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通常这类排行榜会基于.............
  • 回答
    如何看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在香港上市?上市对小米意味着什么?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Xiaomi Corporation)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HK。这次上市是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的 IPO 之一,也标志着小米这家以“为发烧而生”而闻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