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 2018 年 4 月 27 日晚 8 点左右中国华北各地出现的 UFO(不明飞行物)?

回答
2018年4月27日晚上八点左右,在中国华北地区,确实有很多人观测到了他们所说的“不明飞行物”(UFO)。那天晚上,社交媒体上瞬间炸开了锅,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描述着天空中出现的奇特景象。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广泛的目击区域: 不仅仅是某个小城市或者村庄,从河北、北京、天津,一直到山西、山东等地的许多城市和乡村,都有市民报告看到了相似的现象。这种跨区域的广泛性,让大家觉得不是个别地区的天气现象或者巧合。
统一的描述: 大多数目击者描述的都是天空中出现了一些发出强烈光芒的物体。这些物体通常呈现出明亮的白色或黄白色,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时是球状,有时又像是细长的条状。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些物体似乎能够快速移动,而且移动轨迹非常规,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又以惊人的速度变向或上升,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这和我们熟悉的飞机或无人机有着显著的区别。
目击者的情绪: 许多人当时都感到非常震惊和好奇。毕竟,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尤其是在相对晴朗的夜空中看到这样的“空中奇观”,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有些人激动地拿出手机拍照录像,希望能记录下这“不寻常”的一刻;也有人感到一丝不安,毕竟未知总是会带来一些遐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是飞机吗?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事后的一些讨论和猜测:

这件事发生后,网络上立刻掀起了各种各样的讨论。主流的声音是猜测这些物体可能是新型的军用飞机、试验性飞行器,或者是高空气球(比如气象气球、科研气球等)。

军用飞机/试验性飞行器: 鉴于中国在航空航天技术上的发展,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我国正在秘密进行某种新型飞行器的试飞。这些飞行器由于技术先进,可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其飞行方式也可能超出我们现有的认知。
高空气球: 也有很多人倾向于将其解释为高空气球。在高空,一些气象研究或科学实验可能会释放大型气球,这些气球在特定光照条件下(比如夕阳的余晖或月光照射)确实会显得非常明亮,而且由于在高空,它们看起来可能移动缓慢或静止。然而,也有一些目击者描述了其快速变向的能力,这让“气球”的说法受到一些质疑。
其他可能性: 当然,也不乏对更奇特解释的猜测,比如外星飞船,但这通常属于小众的观点,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倾向于更符合现实逻辑的解释。

官方的态度和后续:

对于这类不明飞行物事件,官方通常不会立刻给出明确的解释,尤其是在没有造成公共安全事件的情况下。更多时候,媒体会引用一些专业人士的看法,比如天文学家、航空专家等,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可能的原因。

总结来说, 2018年4月27日晚在中国华北地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事件,无疑是一次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天空现象。它让许多人有机会近距离地思考和感受“未知”的存在,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科学和技术的好奇心。尽管事后各种猜测纷纭,但如果官方没有给出权威的解释,这些目击事件在很多人心中,依然留下了“神秘”的印记。我们通常会倾向于用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解释这些现象,但每一次这样的目击,也多少会让人对我们所知的世界产生一丝新的疑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中科院大气所魏科老师的答案如下:


目前还没有官方报道,不过气象知识告诉我们,这算是“航迹云”。


什么是“航迹云”?


航迹云(Contrail)是指当飞机或飞行器从高空飞过时,飞机排放出来的尾气包含燃烧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一般凝结为冰晶),即可形成航迹云,另外当飞机飞过时候,机身引起气压扰动、飞机翼尖引起小涡旋都可以造成飞机经过区域空气压缩和膨胀,从而引起温度变化引起水汽凝结,形成航迹云。


因此形成航迹云的关键在于:

1 高空温度足够低,

2 水汽充足,尾气或者周围大气中水蒸气充足,

3 足够的水汽凝结核。


这次形成于高空的“UFO”不是常见的“航迹云”,常见的航迹云都是在飞机飞行范围以内,最多不超过平流层,高度在20km以下的范围内。而此次形成的航迹云高度非常高,形成于大气“中间层”,高度在80~100公里,是典型的“夜光云”,当夜幕降临,低层已经进入黑夜,而高空还可以有太阳光照亮,因此当飞行器经过形成航迹云的时候,正好被太阳照亮,所以这是夜光云版本的航迹云,或者称为航迹夜光云。


夜光云(Noctilucent cloud,Noctilucent在拉丁语意思为night shining )是地球上最高的云,一般形成于约80公里的地球大气中间层高层,这些区域温度低,水汽含量也很低,不利于形成任何云,因此夜光云并不常见,只在高纬度和极区稍微多点,并且是在合适的条件下才是可见的。


形成夜光云的冰晶非常细小,冰晶粒子最多100纳米左右,与之可以对比PM2.5的直径2500纳米(2.5微米)、头发直径50000-80000纳米、云滴500-100000纳米、 雨滴大于100000纳米,因此细小的冰晶,只有在合适的太阳光照射下才是可见的,这就要求地面低层进入黑夜,整个夜空背景为黑色,而阳光照亮高层云层,从而形成可见的夜光云,所以只在黄昏以后和黎明出现,也被称作“夜耀云” ( night-shining clouds)。




丹麦尼克宾港口上空出现的蓝色夜光云,图片来自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公众号


航天器飞行过程中,容易形成航迹夜光云,比如2018年初时候日本1月18日凌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XAX)在鹿儿岛县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了“艾普斯龙(Epsilon)”小型火箭,把小型地球观测卫星“ASNARO-2”送入预定轨道,天文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火箭穿越大气层时的图片,场景非常科幻。






2018年1月18日本Epsilon火箭发射形成的夜光云,图片来自于网络(sohu.com/a/217598328_99


此前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的“猎鹰”9型火箭从南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携带10颗通讯卫星进入太空,也在大气层形成壮观的夜光云,美国人民也惊呼“UFO”来了。




2017年12月23日,SpaceX的“猎鹰”9型火箭从南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形成状况“UFO”景象。


大气中间层区域水汽含量低,当飞行器发动机喷射出大量的水蒸气和气溶胶颗粒时,很容易会凝结成冰晶,在早晨和傍晚发射时,被地面大范围地区公众所看到,当然这种航迹夜光云与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夜光云,形态上差别很大


夜光云被看做与全球变暖有紧密的关系,被看做全球变暖的“瓦斯报警鸟——金丝雀”(金丝雀以前被矿工带到煤矿的矿井里,当矿井里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含量升高时,娇弱的金丝雀是最先死亡者,这时候矿工就需要赶紧升井逃跑了)。当温室气体增加时,引起两种效应,1)更多的甲烷进入到地球高层,2)地球低层大气温度增加,而平流层以上高层温度降低。进入高层的甲烷经过反应后增加高层的水汽含量,在更低的温度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冰晶凝结,从而形成夜光云。因此随着全球变暖的继续,夜光云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多,而起可见的纬度也会越来越低。


当头顶看到的夜光云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user avatar

这在古代叫做扫把星,天示异象,是大凶之兆,君主不德,奸佞乱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这在现代叫做中段反导拦截实验,是大吉之兆,说明国家富强昌盛,军事科技取得重大进步,对于敢来挑战的外国势力秀肌肉的一种表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