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苹果在2018年7月升级的 MacBook Pro 产品线?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审视苹果在2018年7月升级的 MacBook Pro 产品线。这次升级虽然在外观上变化不大,但内在的性能、功能和一些细微调整都为用户带来了不少惊喜和讨论点。

核心升级点:

1. 第八代 Intel Core 处理器 (Kaby Lake Refresh / Coffee Lake):
入门级 MacBook Pro (13英寸无触控栏和13英寸有触控栏): 升级到第八代 Intel Core i5 和 i7 处理器。
13英寸无触控栏版本采用了 quadcore (四核) 的第八代 Intel Core i5 处理器。这是首次在无触控栏型号上引入四核处理器,显著提升了基础型号的性能。
13英寸有触控栏版本则提供了第八代 Intel Core i5 和 i7 处理器选项,同样是四核设计,相对于之前的双核处理器,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15英寸 MacBook Pro: 引入了 6核 (hexacore) 的第八代 Intel Core i7 和 i9 处理器。这才是这次升级最大的亮点之一,尤其对于需要强大处理能力的用户来说。
i9 处理器: 允许用户配置顶级的第九代 Intel Core i9 处理器,最高可以达到 2.9GHz 的基频,睿频可达 4.8GHz。这使得15英寸 MacBook Pro 在处理密集型任务,如视频编辑、3D渲染、编程编译等方面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性能。

2. Apple T2 芯片 (安全协处理器):
全线标配: 所有升级的 MacBook Pro 型号都配备了 Apple T2 芯片。
T2 芯片的作用:
安全启动和加密存储: T2 芯片控制着安全启动过程,确保 Mac 启动时只加载受信任的软件,并为 SSD 提供硬件级别的全盘加密,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安全性。
Touch ID 集成: T2 芯片与 Touch ID 传感器协同工作,安全地处理指纹数据。
Siri 集成: 允许使用“嘿 Siri”语音唤醒功能。
改进的音频和视频处理: T2 芯片还负责管理音频控制器和 SSD 控制器,可能带来一些细微的性能和效率提升。
“嘿 Siri”的引入: 这是一个新的用户体验亮点,用户可以直接对 Mac 说“嘿 Siri”来启动语音助手。

3. 更大的存储容量选项:
最高可配置 4TB 的 SSD 存储 (15英寸型号)。虽然价格昂贵,但为需要海量本地存储的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4. 改进的键盘 (第三代蝶式键盘):
材料和结构调整: 苹果对键盘的材料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旨在解决前几代蝶式键盘存在的 静音问题 和 耐用性问题。虽然苹果并未公开具体调整细节,但普遍认为这次升级是为了提高按键的反馈感,并减少灰尘等异物进入导致按键失灵的可能性。
“静音”的争议: 然而,这次键盘的改进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许多用户认为新的键盘 打字手感不如第一代蝶式键盘,键程更短,反馈更“硬”,一些人戏称为“安静的键盘”,因为它打字的声音确实比前代小了很多。

5. 屏幕升级 (True Tone 和更亮的显示屏):
True Tone 技术: 首次在 MacBook Pro 全线产品中引入了 True Tone 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屏幕的白平衡,使得屏幕显示的内容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看起来更自然、更舒适,减少眼睛疲劳。
更高亮度: 显示屏的最大亮度保持在500尼特。虽然不是一个显著的提升,但结合 True Tone 技术,提供了更优质的视觉体验。

6. 更快的内存:
升级到更快的 DDR4 内存(2400MHz)。虽然容量方面依然是最高32GB (13英寸) 和 32GB/64GB (15英寸),但内存速度的提升也能为多任务处理和内存密集型应用带来一些好处。

7. 支持外接 eGPU (外接显卡):
通过 Thunderbolt 3 接口,MacBook Pro 可以连接外接显卡(eGPU)。这对于需要更高图形性能,如游戏、3D渲染、视频编辑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扩展选项。这次升级的产品线自然也支持这一功能。

具体产品线的分析:

13英寸 MacBook Pro (无触控栏):
最大亮点: 首次配备四核处理器,性能质的飞跃,成为一款真正能应付大部分日常工作和轻度专业任务的优秀笔记本。
缺点: 依旧没有触控栏,接口也只有两个 Thunderbolt 3 端口。

13英寸 MacBook Pro (有触控栏):
亮点: 四核处理器带来更好的性能,T2 芯片增强了安全性和 Siri 功能。
与无触控栏版本的区别: 触控栏依然是其标志性特征,但价格也更高。
问题: 相较于15英寸,处理能力仍然有限,尤其是对需要强大 GPU 加速的任务。

15英寸 MacBook Pro:
最大亮点: 搭载强大的六核 Intel Core i7/i9 处理器,最高可达 i9,以及可选的 Radeon Pro 独立显卡。这使其成为专业用户(摄影师、视频编辑、开发者、设计师等)的首选。
T2 芯片: 也为安全性带来了保障。
键盘问题: 这是这次15英寸型号最受诟病的地方。许多用户反映第三代蝶式键盘的手感不佳,并且普遍担心其耐用性问题。尽管苹果声称进行了改进,但关于键盘故障的报告并未完全消失。
散热问题: 搭载 i9 处理器的高性能也带来了散热的挑战。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时,为了防止处理器过热降频,系统会通过风扇进行散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在高负载下,处理器也可能出现性能降频(thermal throttling)的情况。
Touch Bar: 仍然是标志性设计,但其实用性因人而异。

整体评价和用户反馈:

这次2018年7月的 MacBook Pro 升级,从 性能层面 来说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15英寸型号上引入的六核处理器,为专业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四核处理器在13英寸型号上的普及也让基础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T2 芯片的加入增强了安全性,True Tone 技术提升了视觉体验。

然而,这次升级也伴随着 争议和批评:

键盘问题: 尽管苹果声称改进了键盘,但用户反馈不一,许多人认为手感不如从前,并且对耐用性仍然存有疑虑。键盘问题也成了促使苹果后来推出独立“Apple 键盘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因。
散热和性能降频 (15英寸 i9 型号): 一些评测和用户报告指出,在15英寸型号上搭载的 Intel Core i9 处理器,在长时间高负载下会出现过热降频现象,导致其性能无法完全发挥。苹果后来通过软件更新(macOS High Sierra 10.13.6 supplemental update)来优化散热管理策略,以允许处理器以更高性能运行更长时间,但这也意味着风扇会更频繁、更响亮地工作。
价格: MacBook Pro 系列一贯的高定价,加上可选的高配置(如4TB SSD、i9 处理器)带来的巨额溢价,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
接口: 依旧坚持使用 Thunderbolt 3 (USBC) 接口,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对于需要连接传统 USBA、HDMI、SD 卡槽的用户来说,必须依赖昂贵的转接器,显得不够方便。

总结:

苹果在2018年7月升级的 MacBook Pro 系列,在 性能核心 上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在15英寸型号上引入的六核处理器,使其在移动工作站领域更具竞争力。T2 芯片的加入也为安全性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次升级也并非完美。 键盘的设计和耐用性问题 持续困扰着部分用户,而 15英寸型号的散热和性能降频 也曾引发广泛讨论。这些问题也为后续苹果在产品设计和更新上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反馈。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需要强大处理能力进行专业工作的用户,2018年的 MacBook Pro 是一个强有力的选择,但你需要权衡键盘手感和可能的散热问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13英寸四核处理器的 MacBook Pro 已经足够强大,提供了更均衡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我想借这个机会怼一下网上很多所谓的笔记本达人的言论。

先说结论,不要听谓的笔记本达人讲什么散热什么电池容量。这些人最懂的,而且可能唯一懂的领域就是在宿舍拿笔记本打游戏。如果你是这个用途,不要买苹果笔记本。

对于绝大多数不玩游戏的笔记本用户来说,Macbook Pro是钱能买到最好的笔记本。如果你的需求仅仅有上网和文本编辑,甚至可以考虑Macbook 12“。如果你打算买了Macbook装Windows,推荐你直接买Windows笔记本,同样价位也有比较出色的Windows笔记本。

苹果本买的就是差异,MacOS用起来省心不折腾。True Tone目前无敌,触控板无敌得令人寂寞,好到你有鼠标都不想用,外放音再轻薄本里无敌。在这个USB标准的过渡阶段完全没有传统接口有点尴尬,但是MBP这么多的全速Type-C的扩展能力上限其实是同类产品里最强的。

显卡还是比较垃圾,虽说AMD架构不同,不太擅长玩游戏,光看运算性能还可以。

优化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即便是小MacBook 跑Final Cut Pro也可以轻易剪辑4k视频不卡顿。相比之下Windows平台你起码得来一台Surface Book 2才有类似的视频剪辑性能。当然了,如果你跑卡顿王Adobe的全家桶,Mac OS毫无优势。

13寸i7版吊打XPS13,直逼XPS15,续航更是吊打全场,还用说什么?



对于youtube上那个新MacBook的i9降频的视频。

首先YouTube也是穷屌丝的圣地,黑苹果才是政治正确,这种视频会出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不是说它造假,高级黑都明白造假没有意思因为被拆穿了就要被打脸失去信用。这个新机器6核心降频结果最后不如上一代肯定是个真实的结果,我不觉得很意外,也和我下面说的理论不相互矛盾。主要原因就是Pr的mac版优化实在是太差了,而且对单核性能,也就是主频很敏感,所以降频导致6核比4核慢。

但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在mbp上用pr这种垃圾软件呢?我看原因很简单,简直就是一箭双雕啊。首先你可以让6核心的新mbp比以前4核心的还慢,其次你可以体现windows本吊打mac。其实你跑个FCP来看看?上一代13寸的mbp双核也吊打Aero15X好吗?

再说我们就拿它这个数据来看,6核心2.2G,那还是比上一代4核心3G快一点的好吗?(总性能等于主频乘以核心数)和我后面说的一样,同样散热的基础上肯定是多核心要稍微强一点,即使因此会多降频。除非你的软件优化垃圾。Pr这简直就是个优化噩梦,即要同时给6核心使压力,又需要单线程性能。

我后面本来也说了,同样的芯片肯定是散热强的性能更强。所以同样的跑windows的话,肯定是Aero15X强这毫无疑问。我要强调的是现在芯片根本就没有什么“基础频率”的概念,是不是能跑到“基础”频率根本就不是一个横岭标准。我觉得笔记本厂商应该以核心架构,数量,和散热能力来衡量性能。什么“基础”频率本来就是个严重过时的理念。


散热必须能压住满载才算合格的散热?

典型的装机宅男思想,我知道是因为我曾是一名资深装机宅男。家里摆着一台自己装的全套水冷主机,3代六核心i7超到了4.6Ghz,显卡泰坦X,全套EKWB水冷头,手工打磨的镜面IHS,360mm冷排。超低风扇转速都可以维持全满载,所以不要跟我说我不懂散热。

之所以台式机要搞这么夸张的散热是有原因的,而不是简单得因为散热就是好。同时作为一名哲学生,我想说一下世界上值得做的事情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它本身值得,另一种是因为它会带来别的好处。而散热,是后者,所以我们需要搞明白异常强力的散热究竟有什么好处。

  1. 噪音低,严格来说暴力风扇也能带来强力的散热。但是我们这里是说,除了风扇以外其他的散热组件能力越强,需要风扇的转速越低,噪音也就越小。
  2. 可以超频,增加性能
  3. 可以保证芯片不过热,不会死机,不会花屏
  4. 作为超频爱好者,看着温度低就是爽,它是因为本身而值得

这时候有人会反驳了,为什么没有寿命长这一项。因为芯片这玩意,即使是90多度,寿命也足够你用了。前一段挖矿那么火,那么多人就公版显卡那样一直挖矿不一样挖好几年没问题么?而且都喷Macbook散热差,怎么没见过谁的Macbook是因为芯片挂掉而挂掉的?再说了芯片由于高温的衰减是逐步出现的而不是直接挂掉,表现只是同样的频率下需要稳定的电压提升。这个问题现代的集成电源管理都可以动态调整么,不会因此出现不稳定。

那么,作为一款Macbook笔记本,我们再依次看一看超强散热的好处都合理不合理,能不能由此推导出macbook需要强力的散热?

  1. 本来噪音就低,不需要。再说了如果满载还要噪音低的话需要的厚度太大,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得不偿失。
  2. 反正也不能超频
  3. 可以通过降频保证稳定
  4. Macbook的目标用户不是超频爱好者,普通人不关心芯片具体多少度,只要能运作就行

很明显,macbook本身就包含了所有散热可以带来的好处,所以你为什么需要那么强的散热呢?

这时候宅男们又要说了,散热强可以不降频,这样可以性能更强。这确实是没错,散热和供电能力越强,系统能长期维持的频率越高。而水冷台式机就是这个的极限情况,可以无限维持超频以后的最高频率。

至于这个问题,是你们考虑的方式有问题。笔记本设计的首要指标是外形,比如说市场调研决定了,你这个机器就得做成17mm厚度,不能再多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给它装配这个厚度能容纳最好的散热,比如说它能维持40W@80度的散热能力。

这个时候,假如说你有几个处理器的选择:

处理器A全核心满载最高频率就是40W,此时主频4Ghz

处理器B全核心满载最高频率是65W,此时主频4.8Ghz

按照装机宅男们的理论,只有装配处理器A的时候,这个笔记本的散热才是“合格”的。但是我想说,任何有理性的人都能看出,处理器B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当处理器B降频到4.0Ghz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处理器A,只不过当机器凉的时候它同时有能力5秒真男人成为处理器B。

我说得再明白一点,B包含了A所有的功能,但是还有一些别的功能,所以当然是B更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情况下处理器B都能跑到4.8Ghz,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它才会被迫降频变成处理器A。

但是宅男们却想,你应该牺牲厚度,牺牲噪音,牺牲电池续航来做出个65W@80度的散热能力的机身出来,然后再装上B处理器。不好意思,绝大多数人不需要为那几乎用不到的持续散热能力牺牲天天都能用到的轻薄。

某些半桶水的笔记本“达人”的人总觉得好像4.8Ghz的处理器如果压不出就会导致只能跑2Ghz,而3.8Ghz的处理器能压住那就能跑3.8Ghz。这明显是无稽之谈,同样的核心数量同样的架构,理论上无论你标的TDP是多少,实际上用同样的TDP能跑出的频率是完全相同的。而且由于芯片体制的不同,越是高频的芯片,即使降频以后能效依然更高。也就是说同样的散热能力下,8代i7怎么降频都是吊打同样散热能力下的8代奔腾。而且同样散热能力下,核心越多越强(由于频率和功耗的指数关系),6核怎么降频都是吊打四核,哪怕在同样的条件下4核不需要降频。

所以说在相同架构同样核心数量的情况下散热能力决定性能,无论最后是否出现了降频。

在同样散热能力同样架构的情况下核心越多多线程性能越强,无论最后是否出现了降频。

在同样散热能力同样核心数量的情况下架构能效越高性能越强,无论最后是否出现降频。

键盘键程越长越好

普通的橡胶拱膜键盘键程并不短,为什么都不喜欢呢?这就是典型的把问题过于简化。不是都喜欢吹X1C么?那个键程能有桌面的橡胶拱膜键盘长?还是说你们觉得20块的桌面键盘手感秒杀X1C?

很明显键盘手感这个问题完全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用樱桃蓝轴的时候,多半要来嘲讽我的键盘侠们都还没听说过什么是机械键盘。

首先我们从打字准确度的速度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iPad打字很慢?并不是因为打字慢而是因为错误多不对吗?因为很明显如果要打字快的话,越是键程长的键盘,按每一个按键需要的时间越长,打字应该越慢才对。也就是说首先键程并不能让你打字更快。

那么iPad为什么容易打错?第一个原因就是摸不出哪里是按键,容易按到两个按键中间位置。当然任何物理键盘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就是触摸屏碰一下就算触发,所以容易误触。而机械键盘碰到并不会触发,需要有意按压。

第三个原因是触摸屏如果软件或者硬件的质量差的话,有可能你碰到了却不触发,而且你还不知道你没有触发,继续打下去,就会出错。但是物理键盘你按下去了,基本可以保证就是触发了。特别是蓝轴那种,触发的时候还会响,并且手指能感受到回馈。


所以说,其实物理键盘按键需要解决的只是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按键触发需要一定的力度,然后触发的同时需要给用户一个力反馈。这样的设备并不是没有,鼠标的微动就是一个。而且还有一个0键程并且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设备,那就是Macbook的触控板。通过固态的压感器测定压力,然后用高精度震动马达提供力反馈。怎么没有人给我喷Macbook的触控板手感差?因为实在是太好了没得喷,甚至有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这个东西的键程是0吧?而且从苹果申请的专利可以看出,苹果理想的键盘就是0键程,全部都做成和触控板一样的结构。


经过分析很明显,键盘没有任何理由需要长键程。我怀疑网上人吹键程的真正原因有只有两个:

  1. 被樱桃厂洗脑了,真的误以为键程越长手感越好。
  2. 打字的方式是敲击的,而不是按压的。

这第二种情况下如果你用力去敲击黑轴的机械键盘,按键的弹簧可以储存很多敲击的力度然后反弹给你。这样一来敲击的手指首先不会很生硬得被停止,其次抬起的时候得到弹簧存储的动能辅助,可以省力。但是如果你这样子去敲苹果的蝴蝶键盘,很明显就不会有这些优势。不但因为键程短可以吸收的动能少,按键自身的机械力回馈装置也吸收了大部分反弹的动能。所以你如果这样去使用蝴蝶键盘,确实只会觉得手指头疼,而且费劲。

但是你如果像一般人(一直只用超短键程的笔记本键盘的人)一样去按键盘,你就不会有这种体会。实际上几乎所有不懂什么机械键盘的人都一致认为苹果的蝴蝶按键手感更好,键程短吸收动能少意味着总体来说更省力,打字更快。有什么理由不好呢?除非你是天天下地干活的老农,否则这个回馈的力度完全够你感受到,不会误操作。

拆解发现第三代蝴蝶键盘加入了防尘膜,解决了进会卡住问题。

增加电池容量来提高续航

对于同样的续航时间来说,电池容量越小越好,我一直以为这是常识。但是广大宅男们貌似总觉得电池越大越好,我就搞不明白了,同样续航情况下电池较小的机器发热更小,有什么不好的吗?

这次轻薄MBP的续航被人黑主要有两大原因:

  1. 刚出的时候系统有各种bug,什么后台耗电啊,什么独显关不掉之类的,早就修复了。
  2. 由于电池容量小了,所以持续高负载的条件下续航确实差了,特别是那些优化很垃圾不能利用新架构的优秀能效的软件。

优化垃圾,还能持续造成高负载的软件现在怕是只有一个了,Flash。如果你想买一台电脑来看Flash视频,或者玩Flash游戏。你去买大电池的本吧,新的Macbook Pro搞这个续航确实不行。

另外Chrome浏览器也是一样的优化垃圾,同样亮度同样操作,开Safari至少能比Chrome续航长10%~20%。如果是用Chrome这样的垃圾浏览器看视频,续航有可能短一半。



4K显示屏万岁

不好意思,用什么4K显示屏的都是穷酸厂,因为4k是通用分辨率,可以和其他厂家其他型号分摊成本。不然自己一家下不起这样的订单。

不光是苹果,你看看微软什么时候搞4k分辨率?笔记本具体用什么分辨率的决定方式并不是在1080p,2.5k和4k里面挑一个,而是决定一个PPI,决定一个屏幕尺寸,然后用尺寸乘以PPI,然后去厂家定制刚好是这个分辨率的屏幕。

PPI应该是多少苹果早就定了,就是要比所谓的视网膜分辨率稍微高一点。由于传统的笔记本分辨率直接X2差不多就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一直沿用至今。这样的尺寸上4K屏有什么优势么?真的毫无优势,屏幕(同样技术基础)PPI越高透光率越低,结果就是耗电大,亮度低。再加上像素多了渲染需求高,续航差发热大。

而且4k这种16:9分辨率的屏幕有多憋屈我都不想说了,高端笔记本还搞16:9这种偷工减料用的长宽比纯粹就是耍流氓。微软连最便宜的surface go都不用穷酸16:9。那么窄的屏幕不说别的,打个文档光是工具栏就占了三分之一的高度怎么用?


关于显卡,MBP显卡弱不适合打游戏是肯定的,再加上AMD的架构打游戏本身就弱鸡,更加的不适合。

但是首先对于这样定位的笔记本来说应该关心的不是极限性能,和考虑CPU的时候一样,由于散热能力是瓶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能效比。反正散热能力是固定的,同样的发热下能产出最高算力的芯片才是最好。

而且其次MBP这个显卡弱并不是因为显卡芯片弱,而是因为给显卡预留的散热弱。大MBP总共也就是70多w的散热能力,显卡只有35w。你要去和100w散热的显卡比当然是比不过的。

最后由于游戏不是重点,所以AMD的游戏能力弱也就不那么重要。从现代的思维来看GPU不过是一个特殊架构的CPU,负责一些特别不适合CPU的运算形式。所以只要算力强就行,三角形性能什么的并不是特别重要。

实际上在这个35w的领域,AMD的这个马甲卡单精度算力根本就不比NV的10系弱。

NV的移动1050功耗已经到了50w,1733GFLOPS

相比之下去年MBP搭载的560只用35W就达到了1858GFLOPS

如果只是协助CPU解码视频,渲染特效之类的用途,真的没有理由黑AMD这个显卡。

另外提一下Intel的集显能效其实是异常得高,932GFLOPS, 只用15W。



那些黑内存的,省省吧,果黑真的是为了黑而黑。DDR4这么高带宽那么点频率差距有区别么?就因为低了一点频率能比LPDDR3还慢?就连LPDDR3都足够快了好么?内存带宽这东西从来就不是绝大部分应用的瓶颈,光是频率低一点连跑分都跑不出什么差距,你们却拿来说得好像天要塌下拉来了,频率不够高,没法买了一样。

如果DDR4频率低一点都没法买,是不是LPDDR3的机器完全都没法买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审视苹果在2018年7月升级的 MacBook Pro 产品线。这次升级虽然在外观上变化不大,但内在的性能、功能和一些细微调整都为用户带来了不少惊喜和讨论点。核心升级点:1. 第八代 Intel Core 处理器 (Kaby Lake Refresh / Coffee Lake).............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苹果在2018年那会儿端出来的iPhone XR。这手机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人觉得它是“良心之作”,也有人觉得它在某些方面有点“将就”。咱们就把它拆开来看看,到底是个啥情况。定位与市场策略:一款“够用就好”的策略性产品在2018年那个时间点,苹果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新iPhone.............
  • 回答
    2018 iPhone XR、XS 系列的大幅优惠:苹果策略调整还是市场反应?2018年,苹果在iPhone XR和XS系列上的“史上最大优惠”,无疑是当年科技界的一大看点。这一举动,在许多人眼中,是苹果一改往日“高冷”定价策略的重大转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究竟是什么促使苹果如此“大方”?这背后又折.............
  • 回答
    苹果在沉寂了六年之后,重新夺回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这绝对是个值得细聊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上的回归,而是折射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苹果自身策略调整的有效性。为什么这六年苹果在中国市场不是第一?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为什么苹果在这六年里,虽然销量一直很强劲,但并非长期.............
  • 回答
    3月18日晚,苹果这回真是给足了惊喜,悄悄地端出了两款升级后的iPad:iPad mini 5 和 iPad Air 3。这两款产品一亮相,立马就在科技圈儿炸开了锅,不少人直呼“这才是我们想要的iPad”。我个人感觉,这次苹果的策略很清晰,也很对路子,主要就是两个字:精准打击。iPad mini 5.............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还有点意思。苹果要在2020年第一季度推出一款新iPhone,名字嘛,有人猜是iPhone 9,有人觉得更像是SE2。到底哪个是真的,还得看苹果到时候怎么说。不过,要是真有这么一款手机出来,我倒是挺期待的,毕竟苹果这几年虽然高端旗舰做得越来越牛,但总得给咱们这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一点念.............
  • 回答
    “苹果手机在一线城市卖不如县城”,这话说出去,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毕竟,在一线城市,高消费、信息发达、品牌观念强,苹果手机的“逼格”和技术优势似乎应该更能吃得开才对。但仔细想想,这句话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一些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微妙之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得明.............
  • 回答
    这事儿吧,就像是年末大扫除,苹果在App Store里来了一场雷霆万钧的“清理行动”,直接把四万多款没拿到版号的手机游戏给“劝退”了。这事儿闹得挺大的,圈内人都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说实话,挺复杂的。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下架?说起来,版号这东西,国内游戏行业都知道,是“敲门砖”,没有它.............
  • 回答
    如何看待 10 月苹果在中国 iPhone 销量环比增长 46%,时隔六年再次成为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商?苹果在 2023 年 10 月份在中国市场的 iPhone 销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环比增长了 46%,更重要的是,时隔六年再次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冠军宝座。这一消息在科技行业和消费者市.............
  • 回答
    WWDC 2020 上,苹果的那场发布会,相信很多关注科技的朋友都还记忆犹新。尤其是那个重磅炸弹——苹果宣布将逐步弃用英特尔处理器,转而采用自家设计的基于 ARM 架构的芯片,并且首款芯片会采用 5nm 制程工艺。这个消息一出来,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科技圈,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说实话,当听到这个消息的.............
  • 回答
    苹果和富士康在郑州 iPhone 工厂承认违反劳动法的事件,无疑是科技巨头和代工巨头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一个相当棘手的公开曝光。这不仅仅是关于几条具体的劳动法规被触碰,它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关于现代工业生产模式、全球化分工以及消费者期望之间的复杂矛盾。事件的根源与发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违反劳动法”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2018 年 WWDC 上苹果宣布在新系统上弃用 OpenGL、ES、CL 的事件,以及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事件本身:弃用与新生的宣告在 2018 年的 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将在其未来的操作系统版本中逐步弃用 OpenGL、OpenGL ES 和 .............
  • 回答
    高通与苹果的专利纠纷,最终在福州中级人民法院的裁决下,给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法院下达了针对苹果多款iPhone机型的临时禁令,禁止这些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这个结果无疑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的背景:专利的硝烟与权力的博弈要理解这个.............
  • 回答
    说实话,手机行业的这三巨头——三星、华为和苹果,在充电技术这件事上,确实不像它们在其他领域那样“剑走偏锋”,总给人一种“稳”得过分的印象。你想啊,当年我们还在用5W、10W慢悠悠地充电,现在市面上动辄几十瓦、上百瓦的快充早已普及,甚至有些小众品牌已经把功率推到了200W以上,简直是“闪充”的时代。对.............
  • 回答
    华为在世界市场份额跌至 4% 的同时,苹果在大中华区收入大涨 57%,这背后反映了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中美科技博弈对企业战略和市场表现产生的复杂影响。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华为面临的困境:地缘政治与供应链的重创华为市场份额的下滑,最直接的原因可以追溯到.............
  • 回答
    北斗,在全球定位版图中的位置与苹果的“选择”在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家庭里,北斗系统无疑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发展轨迹和技术实力,正让它在众多定位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评价北斗在全球定位系统中的排名,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覆盖范围、精度、可靠性、兼容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广泛程.............
  • 回答
    拼多多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就迫不及待地上线 iPhone 12 的预约页面,并且打出「全网首发」的旗号,这确实是一招相当“骚”的操作。对于这种行为,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想的,以及这背后又透露出些什么。首先,抢占先机,制造爆点。 苹果的秋季发布会,特别是新品iPhone的发布,绝对.............
  • 回答
    如何看待杭州男子在苹果专卖店门口高呼支持华为的行为?在杭州一家苹果专卖店门口,一名男子用高音喇叭高呼支持华为的行为,无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行为的动机、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其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一、行为的动机推测首先,我们需要尝.............
  • 回答
    《原神》在苹果春季发布会上的亮相,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游戏行业和科技发展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展示,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关于移动游戏发展方向,以及移动设备性能边界的重新定义。一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秀场”坦白讲,当《原神》的画面出现在苹果那标志性的简洁舞台上时,不.............
  • 回答
    关于极客湾在苹果 A15 芯片性能分析中,得出 A15 在省电模式下能效比“吊打”骁龙 888 的这个结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点,也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个结论,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首先,理解“能效比”这个概念:能效比(Performance per Watt)是衡量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