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组数据:
2017年1-6月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1-6月,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891.5亿美元,增长9.8%。
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592.4亿美元,增长15.6%,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8%,提升0.6个百分点;
美国自中国进口2299.1亿美元,增长8.4%,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0.3%,提升0.2个百分点。
美方贸易逆差1706.7亿美元,增长6.1%。
作为对比,2017年1月—6月同期,中欧之间贸易情况为,欧方出口1138.7亿美元,进口1726.9亿美元,欧方贸易逆差588.2亿美元。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植物产品,1-6月出口126.2亿美元、122.7亿美元、54.1亿美元和51.9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1.3%、20.7%、9.1%和8.8%,变动幅度8.3%、3.7%、19.2%和21.9%,上述四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3.1%。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1-6月进口额1145.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8%,增长11.3%。
其中,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630.8亿美元,增长13.7%;
机械设备进口514.1亿美元,增长8.6%。
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1-6月进口额260.4亿美元、172.4亿美元和124.6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1.3%、7.5%和5.4%,增减幅8.4%、-1.5%和9.9%。中国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进口市场的57.4%、57.9%和53.8%,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中国同时也是美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和塑料橡胶的首位来源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如果说关税征收对象是排在前列的机电、电气、机械设备,这些行业是全球分工的,中国只是其中的一环,并不是最大得利者,真正的得利者是谁,其实大家都清楚。
而像轻纺类行业,即使加收了关税,也转化不到美国国内,无非转移到越南风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国内经济无补,而且短时间内必然造成相应商品价格飙升。
果然,根据新闻,最终总额为600亿美元,涉及航空、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
这些东西都是美国比较擅长,容易抢回来的东西,给特朗普的锈带支持者们一个交代。
感觉比较复杂吧,曾几何时,我们只能出口轻工业品,现在,我们的机电工业品,电气,高科技竟然要被美国限制……
我们也不愿意要那么多顺差啊,你把英特尔,amd放开了,我们愿意买啊。你把巴统限制的高精设备放开,我们也愿意买啊。
说白了,无非是转移矛盾罢了,太阳底下无新事。
大家可以看看上面 @十年一 的答案,我觉得说的很透彻。
特朗普上台,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必然是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尤其是中下层收到全球化影响比较大的民众。
本身上台后就要兑现竞选时的承诺。
何况,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直面临民主党及其代表的相关行业的阻击,比如通俄门等等,这个时候, 他更要拉紧自己的基本支持者。
顺便转移一下矛盾。谁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机会,中国人,好吧那就对他们下刀吧。
为了解决国内的矛盾,把矛头随意的指向其他国家,哪怕是第二强国。
真不服,但真TM羡慕!
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吧,似乎从特朗普上台开始,这世界就开启了新的时间线,与之前的世界不太一样了。
其实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后发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挤占先发国家的空间,要面对对方的激烈反应。
敌视、偏见,是很正常的。
经济侵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你弱时,他们说你闭关锁国不开放,是错的,用大炮把国门轰开。
你打开国门,十几亿人辛苦劳动,在他们划定的规则下崛起,他们说你是经济侵略。
你是黄皮种,你是后发国家,你想发展自己,给十几亿国民好的生活,这就是你的原罪啊!
西方老爷就是等着把你宰了好过年啊!
太平洋太他妈小,容不下两个强国啊。
现在大家应该都能够看出来了,所谓的全球化本质是什么。
无非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划分,剥削他国廉价劳动力而已。
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按照美国爸爸的安排,安心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世界该是多完美?!!
可是中国不按套路出牌啊,生产完服装鞋袜不满足,还要生产机器,生产电子类产品,还要产业升级,上下通吃,不按人家的剧本来啊。
这怎么行?
那就贸易战呗!
这个世界,归根到底还是弱肉强食啊。
大概率今后几年会比较困难吧,并不是简单的贸易争端,结合台旅法等等一系列行为,这是在试图从各个层面对中国进行封堵遏制。
比如德国,也是贸易顺差非常大的国家,为什么不见有人针对,而仅仅针对我们。
据彭博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对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韩国和巴西的钢铁和铝关税豁免。
而这些国家,也都是中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
而我们自己的国内经济形势虽然碧蓝有余,但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国家这两年的改革措施,之前进行的一些金融政策,就是为此做准备的。
贸易战不是最好的形势,但也不是最差的。
作为八零后,我们是经历过苦日子,也经历过好日子,所以没什么可怕的,淡定对待吧。
作为个人,还是努力工作挣钱,多挣一点就多一点保障,毕竟国家层面的事情我们没法干涉,只能照顾好自己,也算给国家减负了。
于国家而言,再差能比鸦片战争对方打到国门差,能比八国联军进北京差,能比日本人占领大半个中国差?
那么苦我们都熬过来了,何况这呢?
中美经济依存度如此高,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昨晚美股指数下跌就是一种担忧情绪的反应。特朗普这样急不可耐的开启贸易战,国内矛盾得激化到什么程度了?
看他如何表演吧。
建议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观察了几天的情况,总算可以认为基本清楚目前的势态了。
第一,美国的600亿惩罚性关税对中国不构成严重影响。这600亿涉及的领域都是中国无法出口到美国,或很难在美国落地的领域,比如高铁(想想加州和东北高铁喊了多少年了)、航空设备(有人真觉得中国有飞机可以卖给美国吗?)、新能源车(嗯~``嗯~``)等。所以,这个惩罚性关税几乎没有实施对象。同样,这600亿也不是中美贸易的实际发生额,而是美国根据“中国侵犯美国公司知识产权后,对美国公司造成的版权损失”,换句话说是美国人认为的版权费。这里有个小小的猜想,是不是说中国如果付费,美国就可以转让这些技术了呢~``
第二,中国知道这一点,但对美国政府内部的走向有一定疑惑,因此30亿反制虽然看着小,但针对意味很重,直接针对川普的政治基本盘。
第三,目前争论的重点是1000亿美元逆差。从美国方面的发言来看,他们计算过这1000亿的来源,也分析过这1000亿对中国的影响,我个人也赞同他们的结论——即削减1000亿的逆差对中国来说并不困难。但是,为什么中国必须要按照美国的安排去削减逆差?所以,中国必然会为这1000亿提出交换条件,现在就看这个条件是什么,能否落实。
第四,中国目前非正式的表态里已经表达了可以考虑先买点美国商品,这不是软弱,而是为达到终极目的做的一个友好姿态。对于美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的目的是赚取利润,如果为了保持现有利润而放弃了正在崛起的最大市场,肯定是得不偿失的,而且除非是颠覆性领先,否则新技术天然的面对老技术的成本优势,更需要市场政策的扶持,因此美国公司对于转让技术大多数并无太大意见。这就是我以前说过的资本融合对于美国公司的正面作用,资本融合不仅解决美国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也提供了市场保证,同时资本一体化也减弱了中美敌对的意义,而资本融合的最大阻力来自国会,这就需要川普去做工作了。
就目前看来,姿态大于实际意义!
昨天虽然美国宣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刀产品加税,且不说还要在美国国内各种听证,距离落地还有一段时日子,就从2017年美国对华进口超5000亿刀来看,这涉及金额也才十分之一多点,而且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电子、知识产权领域,其实对目前本土企业出口美国的大头————中低端产品,影响相当有限!
而影响较大的高科技、电子、知识产权领域,其实本土企业占比极低,牛逼如华为没获得准入权,中兴、联想(摩托)在美国都是卖中低端合约机的,而大疆看似牛逼,其实对美销售只有几亿,占比很小,真正说对本土企业的影响,是在未来,未来在国际化途中,进军美国市场所受阻力会更大、难度会更高,但现下确也没有太大影响,毕竟从没得到的东西,何谈失去?
真正影响较大的,反而是美国在华的高科技企业,最典型的就是苹果了,但个人觉得苹果撤回美国的可能性极小,毕竟富士康的工人也不谁都可以胜任的,没有个初中、高中毕业学历的也来不了,更何况还有海量的车间基层工程师,能把工程师当民工用,抱歉这世界还真找不到第二家。。。
更何况还有庞大的本地市场呢,你看中国现在对苹果总体还算友好,丫的要敢撤出中国再看,保证不会比美国对华为的态度好到哪去!更何况就现阶段,美国在华的这些跨国大企业还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增税完全可以转嫁给销费者嘛,增那点税肯定也不会比往美国搬、承受美国的高成本来的多!另外这些跨国大公司在美国的话语权也很大,也许会有一些规避的措施,也未必会硬接川普的大棒!
那么,川皇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一来,是对中国喊话,不要心存幻想,什么WTO条约、什么自由贸易精神在老子这毛用没有,来咱们谈谈如何通过提高进口美国商品减小赤字!
二来,对欧日韩萌友们喊话,要听老子的话,在贸易领域要站在我这边,要不也这么对付你们,不要对WTO规则有幻想,老子不鸟的,要知道萌友们出口的可都是和美国直接竞争的产品,它们更怕的!
三来,是给美国的大跨国公司一个下马威,告诉他们,老子和之前那些位真的不一样,纵使你不把工厂搬回来也要配合我的政策!
还有最后,可能国人不太注意今年年底美国要中期选举了,之前总统大选上的承诺,其实川普兑现的都差不多了,至少也在做,唯有这对华制裁上,缺少行动,现在也该是展现行动的时候了!
其实我觉得现在说贸易战真的为时尚早,这种级别的所谓“制裁”,真的只能叫贸易摩擦,预计我朝反击也会比较有限,真正的大戏我估计得中期选举之后!
1,从维持霸权的定价权和货币发行权角度,早该跟中国打一下贸易战试试了,虽然现在打晚了,一定打输。
2,很可能是一个有限范围的贸易战,不会升级,如果升级到全面贸易战,那么可能最大收益方是欧盟。
3,证明了一带一路的前瞻性和重要性。
4,川实际上还是在继续用贸易战的方式讹诈,不过这次很可能很难下台。
5,日本在这个过程中当狗腿子一点理智都没有,很可能双方打完,中美都打不动了,拿日本利益互相妥协一下下台了。
我们个人自己要做的:
把手头美元换成人民币。
减少购买美国的所有高附加值产品,减少旅游。
减少石油制品使用,换电力车。
拓展其他国家海外业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讲贸易战前,先和大家讲一个和贸易战有关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镇,小王是个富n代,继承了家族的财产。家里资产特别多,超市是他家开的,银行也有股权,医院也有股权。掌握了小镇的大部分资源。从小也接受最好的教育,一直被传授着强者是思维。但最近小王很头疼,因为不远的东边住的小明有点威胁到他在小镇的地位。小明家里原来更有钱,但发生了点事后破产了,不过小明家奋发图强,从太爷爷辈开始创业,慢慢的不断收购资源。银行,医院也有股份,也开始有话语权了。最气的是镇上其他人也都开始往小明家串门,小王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当然小王也不是第一次收到这种威胁,之前还有过两次有人挑战他的地位,都被他想办法压了下去。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因为小明的发展真的有点快到出乎意料。不压不行啊,但直接去打又不一定打得过,打不过更出丑,打赢半条命也没了。所以小王想了半天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宣布:通过研究发现,我家超市的大米和鸡蛋太便宜了,所有到我家超市来买大米和鸡蛋的,一律分别多加10%和25%的价。这个消息一宣布,镇上的人都恐慌了,因为很多人都要去小王家开的超市买鸡蛋和大米。而且大家也没觉得大米和鸡蛋的价格有什么问题啊?最主要的是,之前不是大家都约定好稳定贸易的嘛!小王邻居小加和小墨靠的最近,先去敲门问,问题还没准备好呢,小王开门就说:诶呀,看在我们是邻居的份子上,你们来买我就不加价了。然后有对了过了条街的小澳说:你也是啊,低头不见抬头见就不多收你钱了。小澳想:我又不怎么去你家买大米买鸡蛋,管我什么事?不过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过了条河的住更西边的是一群和小王关系很好的有钱公子(但没小王有钱有话语权),他们过河麻烦,就通过他们建立的居委会“欧欧联盟”喊话说:这样不对啊兄弟,为什么突然加价。小王听到喊话立马上网发推特说:我们都是好兄弟我也不想为难你们。但我去你们家开的加油站的油也太贵了,这样你们想想办法降个油价什么的,我也不给你们的鸡蛋大米加钱。不然我其他东西还要加价!
很多人都在找小王抱怨,唯独小明没有。第一小明他也不怎么去小王家买鸡蛋大米,自己可以生产,第二小明也不怕涨价,毕竟现在手上也很有钱,第三小明也知道小王是在针对他,所以说了也白说还不如好好准备对策。小王一看不对啊,我搞加价战要制裁的就是你的怎么唯独你没反应呢?于是准备第二步:开始和家里人商量准备针对小明的购物习惯找几个小明消费多的加价。最后实在不行就说小明来超市买鸡蛋的时候偷我们家新开发的iwatch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件事上要明白,贸易战只是小王想镇压小明的第一步,今天可以是鸡蛋大米也可以是面粉食用油,明天就可以是高科技类知识产权甚至后天可以直接说小明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含量太高要罚款。反正超市是他开的他觉得想怎么提价就怎么提价。另一方面提醒一下欧欧联盟和镇上其他人谁才是一把手。当然不可能对他们动真格的,毕竟他们一构不成威胁二还要长期还要指望他们帮忙一起敲小明的竹杆呢,只是想以此谈一谈最近出现的态度上和经济上的问题。
结果怎么样还不知道,但小明也不是吃素的,卧薪尝胆这么久就是等着这一天。而且论持久战,小明家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毕竟太爷爷的江山就是用持久战打下来的。
最后,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扩内需。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因为都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当年日本不就是这样被整垮的吗,只要达到美帝总量的60%就开始下手这是规律,因为到80%的时候就管不了了
王老吉PK加多宝,和其正消失了。360PK金山,卡巴斯基消失了。可口PK百事,非常可乐消失了。苹果PK三星,诺基亚消失了。冈本PK杜蕾斯,杰士邦消失了。赶集网PK58同城,百姓网消失了,由此得到一般规律,老大和老二干架,一般老三会消失,由此看来,印度恐成最大输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