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年已经过半,2018年出生人口多少,为什么2018年没有任何官方的出生人口数据公布出来?

回答
2018年,对于许多关心中国人口状况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疑问的年份。截至目前,也就是2018年已经过半,关于这一年出生人口的确切数字,官方确实还没有对外公布。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如此重要的人口数据,会如此迟迟不见踪影呢?

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首先,理解中国人口数据的发布机制。

中国的人口统计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通常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年度人口数据,包括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以及由此计算出的自然增长率等,通常会在次年的年初,也就是年初一季度或二季度左右发布。这是因为,汇总、核实全国范围内的所有人口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出生医学证明、户籍登记等信息需要层层上报,并经过统计局的汇总、校对、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所以,即使是往年,在年中这个时间点去查询当年上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也是不太可能的。官方公布的数据通常是年度的整体情况,而且发布时间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探讨为什么“2018年出生人口数据”会引起格外关注。

2018年之所以让大家如此关注出生人口数据,主要与前几年的人口趋势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关。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政策出台后,很多人预测会迎来一波生育高峰,尤其是在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确实有所回升。然而,一些观察者认为,这个生育高峰可能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那么“爆炸式”增长,甚至有人开始担心其持续性和长远影响。
生育意愿的讨论: 除了政策本身,社会上关于生育意愿、育儿成本、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实际的生育行为,使得大家对出生人口数据的变化格外敏感。大家都在等待官方数据来印证或反驳这些社会观察。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出生人口数量不仅是一个统计数字,更是关乎未来劳动力供应、消费市场、养老负担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任何人口趋势的变化都会引起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那么,为什么会在2018年过半时,大家却感觉“没有任何官方的出生人口数据公布出来”呢?

这里需要区分“已经过半”和“已经公布”两个概念。

时效性: 正如前面所说,官方年度出生人口数据通常在次年年初公布。所以,在2018年年中,我们自然不会看到2018年全年的出生人口数据。
预测与实际: 可能会有一些媒体报道或研究机构基于零散信息或模型进行的“预测”或“估算”,但这些都不是官方的最终数据。如果有人在2018年年中看到了所谓的“2018年出生人口数据”,那很大概率是基于模型推算或者对前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外推,并非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字。
对往年数据的回顾: 很多时候,大家对“2018年出生人口”的关注,实际上是对过去一两年出生人口情况的延续性思考。比如,大家可能会回顾2017年的出生人口数据,然后试图预测2018年的走势,但这种预测本身并没有官方数据支持。

可能导致公众感觉“没有数据”的进一步原因:

统计口径的细化和调整: 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发布,有时会根据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的需要进行优化。虽然我们通常说的“出生人口”是一个核心指标,但统计部门在数据发布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统计口径、分类方式等进行微调,这也会影响到公众对数据的理解和接收。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官方的统计数据发布,可能需要通过更清晰、更有条理的方式才能有效地传达给公众。如果数据发布后,相关解读和背景信息不够充分,也容易让公众产生“没有数据”或“不清楚数据意味着什么”的感觉。
社会预期与数据的不一致: 如果公众基于各种讨论和预测,形成了一种对出生人口数量的强烈预期,而官方公布的数据(即便是在2019年初公布)如果与这种预期存在较大出入,那么在数据发布之前,这种“落差感”也可能表现为一种对“官方数据”的期待和寻找。

总结来说, 在2018年已经过半这个时间点,没有任何关于“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的官方数据公布出来,这是完全符合正常的统计发布节奏的。公众的疑问和关注点,更多的是源于对前几年人口政策调整效果的审视,对生育意愿变化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人口结构趋势的关切。当2019年年初官方数据最终公布时,大家便会围绕着这份数据,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和分析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记得我在2017年底写过一个回答,当时说的就是没想到二胎开放了,中国人口的数据依然发生了下降。

当时不少人认为二胎政策刚开始,到了2018年才是出生旺季。

然而,事实却冷冰冰的打在了脸上。

根据《新华日报》报道:

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了约15%-20%。


这就很可怕了,

2016年1月1日,全国正式开放二胎。而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二胎的出生比例的确上升了,在2017年的新增人口中,有一半是二胎人口。

然而,尽管如此,2017年的出生人口依然比2016年减少了63万。

到了2018年,全面开放二胎已经是第三年了,哪吒也可以生出来了,然而现实却是新增人口依然在下降。

可以说,我们曾经信誓旦旦的开放二胎人口暴增的理论已经被彻底打脸了。

现在,是时候全面放开生育了,而且,这个窗口期,很短。

人口基数,生育意愿,生育能力,是三个关键因素。

而仔细看一下,发现当前中国能够符合三个条件的竟然只有1986-1990年回声婴儿潮出生的人口。

1975-1985年出生人口的生育意愿较强,但目前已过最佳生育期,二孩积累效应将释放完毕。

1990年后人口相对减少,加上生育观念改变,指望这部分人担当生育重任不太现实。

只有这四年的人口,总数高达1.2亿,又有较强的生育意愿,而且生育能力还剩下最后2年的最佳生育期。

如果错过了这个事件窗口,即使全面开放也没太大意义了。

因为后来的人口基数太少,且生育意愿不足了。


想想前段时间某地强制收取社会抚养费的行为,真的是亲痛仇快的行为,何等的短视。

寅吃卯粮,将来何以为继???

顺便,结婚率连续四年下降了

而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


可能有人会问,人口少了有啥影响?

第一,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经济下滑

第二,最最重要的是,老人依然会老,那么看知乎的各位就成为了养老负担的最大承接着。

可以预期中的高税负以及高社保缴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对于许多关心中国人口状况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疑问的年份。截至目前,也就是2018年已经过半,关于这一年出生人口的确切数字,官方确实还没有对外公布。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如此重要的人口数据,会如此迟迟不见踪影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理解中国人口数.............
  • 回答
    要回答“2018 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是否已经开始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具体地理解“裁员潮”的定义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8 年的互联网行业情况:2018 年对于全球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个 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年份。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持续.............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4月俄军的“战备状态”这个话题。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说一个“是”或者“否”。首先,我们得明确,“战备状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常规的、例行的军事演习和训练,目的是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也可以是针对特定地缘政治局势的、高度警觉的动员和.............
  • 回答
    2018年7月30日,杭州市闹市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车祸,发生在当时天气晴朗、人流量较大的下午。这次事故发生在杭州市中心繁华地段,具体位置是xxx(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插入更详细的地点,例如:某个重要路口、某个知名商圈附近等),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前夕,路面交通和行人活动都比较密集。事故经过:根据事.............
  • 回答
    .......
  • 回答
    房价到顶,2018年股市会是牛市吗?这个问题,是很多投资者在2018年初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房价的走势,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也与股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大家普遍认为房价已经触顶,那么股市是否会迎来一轮新的牛市行情呢?这背后涉及到的逻辑,其实是相当复杂的,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从宏观经济.............
  • 回答
    锤子科技成都分公司解散的消息,在2018年10月那个时间点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整个科技圈都弥漫着一种“寒冬”的论调,而锤子科技本身,又是一个自带流量、话题性十足的品牌,所以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的关注度瞬间就高了起来。要说当时的情况,得从锤子科技整体的境况说起。2018年对于锤子来说,其实是充满.............
  • 回答
    王欣,这位曾经掀起互联网视频租赁狂潮、又因侵犯版权而身陷囹圄的男人,自2018年2月7日重获自由后,他的动向自然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重返公众视野,其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出狱”那么简单,而是会触及到互联网行业、法律法规、创业生态,甚至社会价值观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的具体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数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 这个数字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是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全国性统计数据.............
  • 回答
    2018年房价是否上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众多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增长: 2018年中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健增长,GDP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6%以上。经济的稳步发展通常会带动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提升购房能力和.............
  • 回答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爆发以来,已经进入了持续的时间,但其结束日期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一、 贸易战的起源与发展: 起因: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主要指控包括: 贸.............
  • 回答
    2018年成都的房价,总体来说,是 “稳中有涨,但涨幅趋缓”。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成都楼市的具体情况。宏观背景:全国楼市的调控与分化2018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面临严格调控的一年。自2016年末开始的全国性调控政策,包括“房住不炒”的定位、限购、限贷、限售、增加土地供应.............
  • 回答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确实迎来了一轮销量下滑,这让不少从业者和关注者感到意外和担忧。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几乎是全球车市的“火车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2018年汽车销量不景气呢?这背后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绕.............
  • 回答
    2018年,全球经济无疑经历了一场充满变数的旅程。回望那一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系列关键因素如何交织影响,塑造了当时的经济图景。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在加速,但隐忧暗藏。整体而言,2018年全球经济延续了前一年的温和复苏势头,多国经济增长数据表现亮眼。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在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的刺激下,消费.............
  • 回答
    2018年知乎上涌现了不少在科普领域深耕细作、内容质量上乘的答主,他们的分享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起了无数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要说“值得关注”,那绝对得从内容产出的持续性、专业性、以及在社区内的影响力来衡量。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这么几位,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也各有千秋:1. 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严伯钧 (物.............
  • 回答
    2018年,李嘉诚从大陆“撤资”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成为当时经济圈的热门话题。如今时间已过去几年,回过头来看,他的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对是错,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他当年的具体举动放在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他一贯的商业逻辑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2018年是加密货币市场经历剧烈波动的一年,比特币价格从2017年的历史高点(约2万美元)跌至约3000美元,随后在年底逐渐回升。这一年,虚拟币市场呈现出分化趋势,部分项目因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或团队背景获得关注,而另一些则因泡沫破裂或技术缺陷被淘汰。以下是对2018年值得关注的虚拟币的详细分析,涵盖.............
  • 回答
    2018 年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充满活力和讨论的一年,也发生了一些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法律事件。由于“轰动一时”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我将选择几个在社会舆论和法律界引起广泛关注,并且后续有较多进展的事件进行详细阐述。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及其后续进展:1. “区块链第一案”——吴比特币案.............
  • 回答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我个人比较看好德国队夺冠。虽然足球比赛的结果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但从多方面综合来看,德国队在那届世界杯上的实力和状态都非常突出。以下是我详细分析的理由:1. 强大的阵容深度和世界级球员: 中轴线的稳定与传承: 德国队拥有博阿滕、胡梅尔斯这样的经验丰富的中后卫,诺伊尔(虽然.............
  • 回答
    2018 年是经济学领域充满活力的一年,涌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和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要说“印象深刻”是主观的,但如果从经济学界讨论的广泛性、政策建议的实际性、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发性等角度来看,以下几篇论文在我看来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1. 关于“增长的减速”和“总要素生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