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曾经轰动一时的法律事件,都有了哪些后续进展?

回答
2018 年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充满活力和讨论的一年,也发生了一些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仍有深远影响的法律事件。由于“轰动一时”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我将选择几个在社会舆论和法律界引起广泛关注,并且后续有较多进展的事件进行详细阐述。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及其后续进展:

1. “区块链第一案”——吴比特币案件(或称比特币定罪案)的演变

轰动之处(2018年): 2018年,重庆市区块链领域的从业者吴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起诉。他利用比特币进行“挖矿”和交易,并以此为平台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此案的核心在于如何定性比特币及其相关的经营行为,以及“非法经营罪”的边界是否适用于比特币活动。当时,中国对比特币的态度尚处于探索和限制阶段,该案的审判结果和判决理由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关注,被视为中国对加密货币定罪的“风向标”。

后续进展:
一审判决与二审改判: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最初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吴某有期徒刑。然而,在随后的二审中,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吴某无罪。法院认为,吴某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其行为模式与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所规制的行为不完全匹配。这个改判在当时引起了更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司法机关对比特币定性趋于谨慎的信号。
政策的持续演变: 尽管吴某案件以无罪告终,但中国对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并未因此放松。2017年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防范金融风险 委託境外理財風險提示的通知》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政策,都明确了在中国境内进行比特币交易和兑换人民币的风险,并逐渐收紧了相关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到了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严禁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虚拟货币兑换、买卖、计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法律认知的深化: 吴比特币案的演变促使法律界和社会对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的法律属性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虽然在刑事层面上,直接以“非法经营罪”定性比特币交易的门槛提高,但涉及洗钱、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比特币交易仍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司法实践中,对于利用加密货币进行的金融活动,会根据具体行为的性质、是否涉及非法集资、洗钱等来判定其合法性与否。
技术与监管的博弈: 该案也反映出技术发展对现有法律体系带来的挑战。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跨境流通等特性,使得传统的监管模式面临考验。后续的法律和政策制定,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防范。

2. “ofo小黄车退押金难”事件引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监管关注

轰动之处(2018年): 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如火如荼,但ofo小黄车因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普遍存在的押金退还难问题,在下半年引发了大规模的消费者维权潮。大量用户反映,ofo平台上的押金退款流程形同虚设,申请退款遥遥无期。甚至出现了消费者排队退押金的景象,成为当年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后续进展:
企业经营困境与倒闭: ofo小黄车最终未能走出经营困境,其用户数量锐减,车辆大量损坏或丢失,公司主体一度处于失联状态。尽管经历了多次重组和战略调整,但并未能恢复往日荣光,直至逐渐淡出市场,成为共享经济泡沫破裂的典型案例之一。
押金监管的加强: ofo事件极大地暴露了预付金(包括押金)监管的漏洞。为了解决类似问题,监管部门开始重视并加强对共享单车及其他预付式消费的监管:
资金存管制度的推行: 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政策,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将用户押金存入第三方存管账户,并接受监管,以保障用户押金的安全。这种制度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用户押金的风险。
强制性押金退还规定: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企业及时、足额退还用户押金,对于逾期不退还的行为,将予以处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此类事件也推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更加明确了经营者的义务和消费者的权利,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
行业洗牌与发展模式反思: ofo的衰落以及用户对押金问题的担忧,促使共享单车行业进行洗牌。一些企业转向免押金模式,或者采用更为谨慎的押金管理方式。同时,该事件也引发了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即如何平衡快速扩张与可持续运营,以及如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3. “校园贷”乱象的整治与法律应对

轰动之处(2018年): 虽然“校园贷”问题由来已久,但在2018年仍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群体急需资金的特点,提供高息、暴力催收的“校园贷”服务,导致许多学生陷入债务泥潭,甚至发生因校园贷问题导致的悲剧。这类事件频繁曝光,引起社会广泛谴责。

后续进展:
持续的高压整治: 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对“校园贷”乱象进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遏制非法网贷机构的存在。这包括对非法放贷平台进行清理,对涉事机构进行查处,并加强对放贷人员的追责。
正规金融机构的介入与普惠金融发展: 为了解决大学生群体合理的资金需求,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开始积极开发针对大学生的信贷产品,强调合理额度、较低利率和合规催收。同时,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年轻群体提供合法的融资渠道。
金融知识普及与风险教育: 除了法律层面的打击,教育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融观。
法律法规的细化与完善: 针对校园贷的特殊性,相关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贷款通则》等基础上,不断细化和完善监管规定,明确了针对学生群体的借贷行为的准入条件、利率上限、催收方式等,为打击非法校园贷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4. “唐山王树军案”的平反与“扫黑除恶”的法律考量

轰动之处(2018年): 虽然此案的关键节点(如抓捕、审判)可能发生在稍早或稍晚的年份,但其平反过程和引发的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是否存在“一窝端”、“拔高”问题的讨论,在2018年前后持续发酵,社会关注度极高。该案涉及当地企业家王树军及其多名亲友,被控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罪名。案件审理过程中,社会上对其定性为“涉黑”存在争议。

后续进展:
无罪判决与平反: 经过漫长的申诉和司法程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认定王树军及其部分亲友在原审判决的罪名上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最终做出无罪判决。这一结果是对此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可能存在的错案、冤案的纠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对“扫黑除恶”的法律反思: 王树军案的平反,促使社会各界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法律边界和操作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同时,避免扩大化和“拔高”定罪,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依法打击与人权保障的平衡: 该案的后续进展也强调了在开展专项斗争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尊重和保障人权。对于涉黑涉恶案件,需要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
推动司法公正和冤错案件纠正机制的完善: 此类案件的平反,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在冤错案件纠正和国家赔偿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以期建立更为健全的纠错和救济机制。

总结:

2018年至今,这些法律事件的后续进展,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它们不仅影响了相关当事人的命运,更推动了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模式的创新,以及社会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追求。从比特币的法律定性,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再到对专项斗争的审慎反思,这些事件都为我们观察中国法治的进步与挑战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事件的发展是持续的,很多影响可能还在进一步显现。以上梳理的是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关注的后续进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因为拒绝把蛋糕卖给同性恋情侣,而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一位蛋糕店主,今年又因为拒绝把蛋糕卖给变性人开始了新的诉讼。

2018 年 6 月,美国万众瞩目的「蛋糕案」(Masterpiece Cakeshop v. Colorado Civil Rights Commission, 584 U.S. ___ (2018))一案宣判,联邦最高法院判决蛋糕店主胜诉。

简单介绍一下案件背景:

一对同性情侣来到科罗拉多州的一家蛋糕店,想为他们的婚礼订做一个结婚蛋糕。糕点师傅菲利普拒绝了要求,他表示,自己信仰基督教,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不能通过订做结婚蛋糕这一方式表达对同性婚姻的支持。这对情侣对此非常不满,在当地民权组织的帮助下,将蛋糕店告上法庭。

联邦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认为:

一审原告科罗拉多州民权委员会的行为,对被告的宗教信仰展现出了「明确且不可被容许的敌意」(clear and impermissible hostility),在选择诉讼目标时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判决还指出,下级法院判决一审原告胜诉,违反了国家「宗教中立」(obligation of religious neutrality)的义务,过度侵犯了宗教自由。

判决并没有明确回答一个引起很多人好奇的问题:制作蛋糕是不是一种言论表达,并没有基于「言论自由」角度作出判决。

--

以下是后续:

蛋糕店主 Jack Phillips 胜诉归来,但又有一场官司要打,这次是因为他不希望把蛋糕卖给变性者。

相关事件其实发生在 2017 年,Autumn Scardina,一名变性女律师,来到蛋糕店要求订购一个以粉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的蛋糕,以庆祝自己改变性别一周年。 Jack Phillips 拒绝了这一要求,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宗教信仰禁止他支持改变性别的行为。Autumn Scardina 向州政府投诉,政府认为存在「充足的证据」表明 Jack Phillips 存在歧视行为,强制其参与相关事项的仲裁。

今年六月,在联邦最高法院取得胜利之后,Jack Phillips 想起了这茬事。他表示正在计划起诉政府,促使其改变决定。他表示:

「我知道,《圣经》说了,上帝创造了男性和女性,我们不能就此做出选择。」
「I know the Bible says that God created male and female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that.」

而在今年十月份,性少数群体的代表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集会,重申自己的诉求:消除商业活动中的歧视行为。

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向所有人开放」,活动组织者之一 Daniel Ramos表示:

「最基本的原则在于,当商店向公众敞开大门之时,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
「...the bedrock principle that when businesses open their doors to the public, they should be Open to All.」

--

「蛋糕案」在今年六月宣判了,争议却远远没有得到解决。肯尼迪大法官在判决中呼吁各方:多一点宽容。

「类似案件在不同情势下的结果,必须等待其他法庭进一步阐明。需认识到:此类冲突的解决必须伴随着宽容,不可对真挚的宗教信仰展现出过当的不敬,同时也不可在同性恋者在开放市场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令其陷入丧失尊严的境地。」
「The outcome of cases like this in other circumstances must await further elaboration in the courts, all in the context of recognizing that these disputes must be resolved with tolerance, without undue disrespect to sincere religious beliefs, and without subjecting gay persons to indignities when they seek goods and services in an open market.」

2018 年要过去了,在即将到来的 2019 年,我们会不会感受到更多的宽容?


--

相关报道:

denverpost.com/2018/12/

Colorado baker who refused to serve gay couple now wants to refuse to serve transgender person

user avatar

“路有枇杷树,龙哥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一、从一段杂叙开始

之前我们常说,当往事得以回顾的时候,2018年8月27日的昆山市震川路和那个因为那把全长59厘米的尖角双面开刃刀而在此倒下的龙哥,或许能在中国法制史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

而现在来看,他确实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于高检院的第12批指导性案例中成为了四个案例中之一,且这四个案例均为有关正当防卫的。

因为检察案例本身更多限于的是刑事司法上,因而虽然已经开展了两年多,不恰当的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不如隔壁公司的。

而我们可以看到上次在正当防卫领域诱发争议的还是于欢案,基于社会公众的回应,最高法同样将于欢案入选了指导性案例,于中在裁判要点的第三条中提到:

“判断防卫是否过当,应当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时机、手段、强度、所处环境和损害后果等情节”,

与此同时也特别提到在处理类型案件时需要做到“确保司法裁判既经得起法律考验,也符合社会公平正义观念”。

但可能并未解决好有关于防卫的诸多细节,况且司法系统内部对于这个案件的反思仍在继续:据赣省高院参与过这个案件讨论的资深刑庭法官透露,此案由沈前大法官德咏借机由亲自赴鲁督办,而这位法官本人也参与了后续那篇谈及正当防卫文稿的草拟。在反省此案时,一个较认可的观点是:一审过重,二审过轻。受舆论影响过大,十五年徒刑或是十年徒刑均可达到更好的结果。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正当防卫这个话题上,牵扯面广,也称得上复杂。在法院系统内部都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的现实下,遑论整个司法系统,因此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而现在可以说,这一次的“解释权”则是检察权予以利用的。

二、亮剑的背后

我们不难复盘一下,长期以来惯见的一个论调是:“请法院、检察院来告诉我们怎样是正当防卫样本”(这一点 @楚国公子海也有相关言论)。但在此我想说的是,从我国统一司法的架构理论而言,若是真正的正当防卫样本早在侦查、起诉阶段就已经做无罪化处理,起码不至于要到“法官教你做人的地步”,若说“请警官、检察官教你做人”会更恰当一些。

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在司法实践中,对强奸、杀人、明显有杀人意图的故意杀人行为等进行防卫的情况往往会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但对故意伤害行为进行防卫的情况并不一定能得到认定。这也是故意伤害罪成为我国发案率第三的犯罪之因。在实践中对于故意伤害的正当防卫几乎都得不到认定,这种行为更多的被视为了“相互斗殴”。比起很多“被相互斗殴”的同胞而言,昆山倒下的龙哥和反手夺刀的海民兄以及早先由南方周末刊登出来一篇文章而备受关注的于欢则显得异常幸运、

那么我们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一次发布的检例不论对学界抑或是实务界,都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幸运儿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三、亮剑之“亮”

虽然 @叶东杭东杭兄已经有一佳作加以总结,因此在此我还是赘言略加分析一二焦点足以:


检例45号:未成年校园纠纷与一般防卫的防卫限度的处理(包括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事先准备武器以何论)

检例46号:民间纠纷中处理方式的暴力化问题

检例47号:特殊防卫中,“行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两大重要要件如何认定

检例48号:如何认定“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意旨,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结果的斗殴行为


四、一点点余言

让我们回到开头,“为共和国法治事业做出贡献"的龙哥是在震川路倒下的。

震川路的得名,是在纪念原籍昆山而本名归有光的震川先生,我们大部分人和他有点微不足道的联系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之中:他给自己的亡妻写了一篇《项脊轩志》,一片真情溢于言表,很多小姑娘小老弟都很喜欢里面的句子摘下来放在自己的QQ签名版上。

至于为什么说到这个,如果可以的话,以后给正当防卫于我国的流变著书立传,提及龙哥时,不妨可以化用一句古语:“路有枇杷树,龙哥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user avatar
  • 三星手机爆炸,消费者“老回”进行维权,打官司,最终法院判决三星不构成欺诈,仅赔偿被手机引燃的电脑。 同时老回帮助其他爆炸受害者维权,被当地信访办领导打砸抢。


  • 认真的赵先生,父亲被撞后不治身亡,诞生了教科书般的老赖,法院判下来赔偿,依然不赔钱,老赖所在单位要求其赔偿,依然不赔偿。并反过来告那些转发赵先生微博的大V,未果……


  • 山东辱母案,重审,辱母者进监狱,刺人者减刑,后当事人父母因非法集资被判入狱。


  • 昆山龙哥反杀案,罕见的被判为正当防卫。


  • 2017年2月2日凌晨4点,死者潜入村民家中对其头部连砍三斧,被家中两位亲戚发现后,又用木棒和双响炮攻击二人,最后反被二人打死。呼和浩特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二人犯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和7年。半年后,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一审定罪准确、量刑适当,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法院认为,本属正当防卫,但倒地后继续殴打超过必要限度。


  • 鸿毛药酒与警方跨省抓捕,最终因为舆论压力,警方放人,和解。


  • 济南孙博士高铁霸座,济南铁路局相关单位称,霸座仅是道德,不违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孙博士被列入高铁黑名单6个月。期间,有人在船运航线见过孙博士,依然谈笑风生。


  • 红黄蓝幼儿园,打孩子的老师一年后判刑一年半,红黄蓝声明“对于一切伤害儿童的行为我们都坚决反对,对由此引发的公众焦虑与不安,我们深感愧疚,并再次向涉事家庭和广大公众诚恳道歉。本案虽是个人行为,相关恶性谣言也已由公安机关和主流媒体进行辟谣,但也反映出我们的管理还需持续提高和改进。”


  • 甘肃某城市,老师涉嫌强奸女学生,学生4次跳楼,看客多在起哄,并在上传至社交软件。当地警方曾将涉事教师拘留,但对“涉嫌强制猥亵罪”,检察院做出不起诉决定。理由是,察院经查认为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也提到,女学生患抑郁症后曾两次自杀未遂,并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当地领导事后说此事给当地摸了黑,救小女孩的消防战警在事后心理崩溃,接受心理治疗。此前,该消防战士曾经救过这孩子一命,但终究没有救成最后一命。


  • 鲁山县,在校学生强奸,法院调解,双方“冰释前嫌”,施害方返校上学,赔偿受害方8w元。法院将此案例作为案例进行宣传。热议后,施害少年被提起公诉,目前什么情况不清楚 。


  • 金华警犬钓鱼案,警犬违规被散养,在垃圾桶捡东西吃,被好心市民捡回家,随后被派出所抓捕,罚款。曝光后,发现该警犬多次走丢,每次被收养后,均以盗窃为名,对收养人进行罚款。 结局,所长停止,警犬管理员被辞退。


  • 南京,半夜,吸毒男子从4楼坠落,被路过车辆碾压,经抢救无效身亡,死者家属拒绝尸检,因此无法从技术手段判断死者到底是坠楼死亡还是碾压死亡,但死者律师称送医院时还有微弱呼吸,且司机碾压死者时拖行17米。被告律师称,司机行驶时与副驾驶有交谈行为,但发现异样后第一时间下车观察,然后马上倒车让出空间,并拨打110 120。南京鼓楼区法院判决,死者的死亡,坠楼和碾压均有责任,由于汽车驾驶员未尽到行车仔细观察周围情况,存在二次碾压。最终,车辆赔偿39万,由保险公司赔付。


  • 广西北流,公交车上男性猥亵女性,女子试图逃跑被男子强行抱回后排,时候警方介入,双方有事实婚姻,也有孩子,女方年龄还不到领证年龄,警方劝男方不要使用暴力。


  • 芜湖幼儿园给孩子吃发霉视频,厨房蛆虫游走,家长翻墙进入幼儿园揭露黑幕,部分孩子查出肝损害,据说是禁止去外地医院给孩子做检查(未经媒体证实),院长被逮捕,官方加强管理。


  • 北京群众反映,自己的妻子带着婴儿在大红门逛街,被陌生老头老太抢孩子。事后,派出所在复查后称,是老头老太眼神不好,误认成自家孩子,被拘留5日。记着通过搜索,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老人认错孙子,抢孩子事件。


  • 江西九江,一男子以收养的名字,用锁链圈养两幼童,打算在成年后送去卖淫赚钱,被法院判刑一年零九个月!


  • 哈尔滨一位摩托车主与出租车主争执后心脏病发作死亡,视频显示出租车司机全程未说话,未下车。据媒体报道,出租车司机滕某随后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刑拘,今年9月已经被哈尔滨南岗区检察院批捕。后,此事在网上暴光,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认为司机行为不构成犯罪,建议警方撤销案件。


  • 11月15号晚11点多,她一女士和家人到当地一家火锅店吃夜宵。被一名赤裸上身的陌生男子突然抱住,扑倒后进行猥亵。饭店老板看到后,立即和其他人一起制止该男子,将她救出。饭店老板没有被评为见义勇为,还被警方处罚款200元。原因是裸男被打倒在地控制住后,多踹了一脚,同时肯定了老板的见义勇为行为。
  • 荆门一男子自99年开始缴纳多家保险,于2018年意外驾车身亡,交警出具的证明能够证实周华的身亡是一个典型的交通意外。当地部分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业协会不承认其死亡是交通意外。拒绝赔付约1000万的保费。其余部分也不赔付,称观望。


欢迎评论区补充和纠正,请务必附上相关资料链接,没资料就张嘴大家都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