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 12 月 27 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将提供全球服务,这具有怎样的意义?

回答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从此开启全球服务。这一消息的意义,绝非仅仅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项新成就,它的深远影响,触及了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方方面面。

首先,从国家安全和战略自主的角度来看,北斗三号的建成是划时代的。在此之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被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系统所主导。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仅仅依赖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无疑会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试想,一旦某个国家出于政治或军事目的,对导航信号进行限制甚至干扰,对中国的军事指挥、经济活动乃至民生保障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北斗三号的全球覆盖,意味着中国拥有了一个独立自主、不受制于人的全球导航定位能力。这不仅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能够确保我军在任何区域和任何时间都能获得精准的导航信息,提高作战的精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中国在关键战略领域的高度自主性。无论是在边境巡逻、海上搜救,还是在战略物资的运输,亦或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北斗系统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是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有力体现。

其次,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层面,北斗三号的全球服务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导航定位早已不再是军事专属,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导航、共享单车定位,到自动驾驶汽车的运行,再到智慧物流的调度、精准农业的灌溉、航空航海的导航,甚至是金融交易的时间同步,都离不开精确的定位信息。

北斗三号的建成,意味着中国企业和民众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具成本效益的导航服务。对于国内而言,这将进一步推动“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建设。例如,在交通领域,北斗系统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在物流领域,可以实现货物全程可视化追踪,提高运输效率;在灾害监测和救援方面,北斗的精准定位能够大大提升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北斗三号不仅仅是“中国制造”,它更是“中国方案”。随着其全球服务的提供,中国也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北斗系统支持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这意味着全球的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北斗系统,或者将北斗与其他系统结合使用,从而获得更优的定位精度和更高的可靠性。这不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全球导航定位技术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独立导航系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北斗系统的开放和合作,无疑是他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再者,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北斗三号的建成和全球服务的提供,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的生动实践。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许多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等,都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而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全球公共产品,其普惠性和共享性至关重要。

中国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开放态度和合作意愿,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北斗系统遵循国际标准,与其他GNSS系统保持兼容,并且向全球提供开放服务。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体现了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的愿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导航服务,中国不仅可以促进自身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人文交流,还能在国际安全合作、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北斗系统可以为维和部队提供精确的导航支持;在重大国际活动期间,也能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

最后,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中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升的一个标志。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北斗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北斗三号的建成,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标志着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它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2018年12月27日宣布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提供全球服务,绝非一句简单的公告。它是一个里程碑,一个战略性的飞跃。它关乎中国的国家安全,驱动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深化着国际合作的内涵,更彰显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决心和能力。这项成就的意义,将随着时间推移,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方方面面,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去年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得人还凑在一块讨论说欧洲得伽利略速度有点快,别被人抢先了,打了挺长时间口水仗,结果今年10箭18星,不过伽利略还是在北斗之前24颗成功组网了,然而两颗无响应,还得补发,另外我大约11月才知道10箭18颗,今天才知道伽利略组网成功了,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因为有航天人得默默付出,我们才有了在这里吹黑得资格,所以准备吹得和准备黑得,都悠着点吧

user avatar

先极其简介下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a.用户需要接收到至少四颗导航卫星的信息,构建四个方程解算出四个未知数x,y,z,t,从而实现精准定位(三维坐标x,y,z)和精密授时(时间t)

b.因而,任何一个系统敢宣布全球服务,就意味着在全球任一点、全天候都能收到4颗星,且收到的数目越大,效果就会越好(冗余方程能提高精度)


我们先来看12月26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可接收到卫星数目分布图

(图源:北斗官网)


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中国北斗是世界唯一使用三种轨道导航卫星的系统。其中,

a.36000千米高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定位亚太上空的赤道上,与地球自转同步(24小时),相当于对亚太专属

b.同样高度和周期的倾斜同步轨道IGSO卫星,则在亚太地区不断画8字,也是亚太专属

c.中高轨20000千米高MEO卫星周期仅有12小时,这意味着他们全球覆盖,是提供全球服务的绝对核心。GPS,伽利略,格洛纳斯仅有这个轨道。


2.在12月27日之前,我国北斗主要通过前两种亚太专属卫星定点服务亚太区域,地区的可见卫星数目甚至可以超过10颗。但其他地区,尤其是美洲,并没有被“点亮”


3.但是,在2018年,中国北斗通过1年10箭18星的成绩,实现了各大系统历史上最快建设记录,是GPS系统建设巅峰速度的3倍。其中,8次长三乙+远征一箭双星任务组合送了16颗中高轨卫星,目标就是全球服务。


到了12月27日,仅一天之内,可见卫星数量发生了巨变,

目前,基本上全球都可以看到4颗以上。

虽然,很不幸,美国的服务是全球最差的,只是勉强够服务。但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中高轨卫星都完全投入了使用。在未来很短时间内,随着今年发射较晚的卫星逐渐进入工作状态,美国也会被点亮的。

在2019-2020年,我国应该还会发10颗左右北斗卫星,让全球可见的卫星数量进一步提升,提供全球优质定位服务,正面跟GPS竞争。


关于北斗今年的成就,可参考我这个万赞回答:


还有讲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利用极限的live,实现太空毫米级定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