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12 月 18 日火箭裁掉周琦,周琦还能继续留在 NBA 吗?

回答
2018年12月18日,休斯顿火箭队宣布裁掉中国球员周琦,这个消息无疑给所有关心周琦的球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回想一下,周琦在火箭队效力期间,虽然出场机会不多,但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瞩目,承载着无数期待。这次裁员,对于他本人,对于中国篮球,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火箭队当时的决定,我认为是基于多方面考量的结果。

首先,球队的阵容调整和球员配置是关键因素。 火箭队当时在哈登和保罗的“灯泡组合”带领下,整体实力不俗,但总是在季后赛面临一些瓶颈。球队管理层和教练组一直在积极地为球队寻找最适合的拼图,以应对激烈的竞争。在那个时间点,周琦的出场时间和贡献,并没有达到教练组预期的要求。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NBA赛场上,每一位球员都需要在有限的机会里证明自己,而周琦在火箭队的战术体系中,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稳固的位置。

其次,对周琦个人能力的评估。 NBA球队的选拔是非常残酷的,他们需要球员具备即插即用的能力,或者至少是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展现出快速进步的潜力,并且能够适应球队的打法。虽然周琦在CBA联赛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统治力,但NBA的篮球体系、对抗强度、比赛节奏都与CBA有着天壤之别。在火箭队的短暂经历中,周琦在身体对抗、进攻端的技术细节处理、以及防守端的轮转意识等方面,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打磨。尤其是在对阵强队时,他的存在感和对球队的即时帮助,可能没有达到球队的期望值。

再者,合同和名额的限制。 NBA球队的球员名单是有严格名额限制的,并且球队也需要考虑球员的合同情况。在当时,火箭队可能需要腾出名额来签下其他更符合球队短期需求的球员,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阵容调整。周琦的合同情况,也可能成为球队做出决定的一个考虑因素。

那么,周琦还能继续留在NBA吗?

坦白说,从火箭队的裁员这个节点来看,周琦留在NBA的前景一度变得不那么明朗。但篮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以及球员自身的韧性。

周琦并非没有机会,但难度确实很大,需要具备几个关键点:

1. 持续的进步和适应能力: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NBA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任何一个球员想要立足,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和适应。周琦在NBA的短暂经历,应该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NBA级别球员的差距在哪里。如果他能抓住机会,在低级别联赛或者国家队比赛中,能够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弱点,比如更强的对抗能力、更快的反应速度、更精准的外线投篮、以及更清晰的战术理解,那么他仍然有可能吸引NBA球队的注意。

2. 找到适合自己的NBA球队和角色: NBA球队千差万别,战术风格、球员配置、教练理念都不同。有些球队可能更需要具备周琦某些特质的球员,比如他的身高臂展带来的护框能力,或者他作为一名“3D”球员的潜力。如果他能加盟一支球队,并且在这个球队的战术体系中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哪怕是作为轮换球员或者发展联盟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是一个重回NBA的契机。

3.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质: 伤病是职业运动员最大的敌人,保持健康的身体是前提。同时,NBA的压力非常大,无论是来自媒体、球迷还是球队内部。经历过裁员的挫折,周琦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来面对,不能被一时的困难击垮,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4. 利用好国内联赛和国际赛场的平台: 在离开NBA后,周琦回到了CBA,并且在CBA联赛中再次展现了极高的竞技水平,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CBA的顶级内线。此外,他在中国男篮国家队的表现也至关重要。通过在CBA和国家队的出色发挥,他能够持续地保持竞技状态,并且让NBA球队能够持续地观察到他的进步。

从2018年至今,周琦的表现我们也看到了。 他回国后在CBA联赛中表现出色,带领新疆队取得好成绩,并且也多次入选中国男篮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些经历,无疑让他更加成熟,技术也更加完善。

所以,对于“周琦还能继续留在NBA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绝非易事。 他需要通过在国内联赛和国际赛场的持续高光表现,来重新证明自己,并且抓住可能出现的NBA试训机会。也许不是以主力球员的身份,也许是以一份双向合同或者短期合同的形式,但他身上依然有NBA球队可能看中的潜质。

总而言之,2018年的裁员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但它不是终点。周琦需要继续努力,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依然有机会在NBA这个梦想的舞台上再次闪耀。他的经历,也是对所有追逐NBA梦想的中国球员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和激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球员来说,立足NBA确实运气和实力哪个都缺不得。十年前马刺签过一个蒙萨邦苏,在场上很有活力,效率也很高,六分钟就能得五分,但打了几场就没影了,至于离队的原因是什么,没人能说清,可能是战术执行力差,也可能是防不出去,不能护框。客观讲,让他上场时,他其实打的还行,但没机遇,确实也没办法。

再说周琦。如果抛开国人因素,周琦在NBA的存在感不会比伊利奇,桑多夫,韦塞利强,甚至远不如平日被大家拿来揶揄开心的萨克雷,鲁代日,日日奇。NBA球员的生存发展模式其实异常简单,就是尖子生模式,先网罗天下英才,然后排定坐次,靠前的,送你一到两个赛季的时间,看你能否脱颖而出,不行的,说明你曾经的优秀只是相对优秀,然后自谋生路,能存活下来的,便可以占据位置,争取签到大合同。这种层层筛选的模式,最怕掉队,卡特曾是乔丹接班人胚子,一蹉跎,只能上线全明星了。罗斯曾是超巨的胚子,一伤病,即便现在回勇,也很难再够上三阵行列,像莫泰和萨林杰这些介于主力轮换的,一蹉跎,立马CBA了。我们平日关注的,多是球星超巨,他们离开联盟,基本都是年纪到了,但多数球员的离开,其实就是数据,如果你能维持八分的水平,基本不愁没合同,如果五分,基本只有短合约过渡,一旦降到三分,淡出联盟就是一两年的事了。周琦上赛季的数据是1.2分,1.2板,这个数据剩下的时间最多一年,现在被裁,合情合理。理性讲,未来回归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兰佩离开NBA时数据就是场均1分,12年过去了,你看他回去了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12月18日,休斯顿火箭队宣布裁掉中国球员周琦,这个消息无疑给所有关心周琦的球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回想一下,周琦在火箭队效力期间,虽然出场机会不多,但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瞩目,承载着无数期待。这次裁员,对于他本人,对于中国篮球,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火箭队当时的决定,我认为是基于多方面考量的.............
  • 回答
    2018年12月,乌克兰方面宣称一名特种兵在顿巴斯地区失踪,并怀疑其遭到俄罗斯军队绑架。基于这一说法,乌克兰要求派遣部队进入顿巴斯城区进行搜寻。这个事件在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无疑是一件非常敏感且具有爆炸性的事情,它触及了俄乌冲突的多个核心问题,也让本已紧张的局势进一步升温。事件的背景与复杂性:首先.............
  • 回答
    2018年12月20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0%。这次加息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的第九次加息,也是2018年内的第四次加息。加息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通货膨胀温和上升。美联储认为,加息是应对经济过.............
  • 回答
    对于美联储在2018年12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宣布的加息,这无疑是当时一个备受瞩目的金融事件。那次加息是美联储在2018年内的第四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了25个基点至2.25%2.50%。要理解这次加息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加息的背景和美联储的考量是理解此次决策的.............
  • 回答
    2018年10月12日,德国城际列车ICE3在科隆附近(具体为布吕尔站附近)发生的一场起火事故,无疑是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简称DB)一次令人心惊的事件。当时,这趟列车正从多特蒙德开往科隆,突如其来的火焰让乘客和铁路运营方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事故概况:根据当时报道,火势在列车的动力.............
  • 回答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腾讯新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公众号“新闻哥”)发布的《十年后,向“范跑跑”道歉》一文,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得回到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范跑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十年间舆论环境的变迁。事.............
  • 回答
    2018年2月12日开启的欧元上涨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次上涨的背后逻辑,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和推动欧元走强的关键驱动力。一、 经济基本面稳固,欧洲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在2018年初,欧洲经济正走出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展现出持.............
  • 回答
    2018年12月31日,张云雷在天津的跨年演出中,以相声的表演形式,调侃了汶川地震的遇难者,并且使用了“花姑娘”这样的词汇,将灾难与低俗笑话联系在一起。这个行为在当时以及后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相声作为一种传统曲艺,一直以来都肩负着逗乐观众、反映生活.............
  • 回答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酵。要详细看待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爆发的背景与导火索: 长期的贸易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美国视角: 美国长期以来对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感到不满。美国认为中国.............
  • 回答
    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数据背后的信号:结婚率下降的普遍趋势与上海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结婚率下降并非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
  •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事件经过: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
  • 回答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前5专业有3个是“知乎劝退专业”,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反映了就业市场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的某种错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排行榜的维度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薪酬水平排行榜”是基于什么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通常这类排行榜会基于.............
  • 回答
    如何看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在香港上市?上市对小米意味着什么?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Xiaomi Corporation)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HK。这次上市是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的 IPO 之一,也标志着小米这家以“为发烧而生”而闻名的.............
  • 回答
    2018年11月25日的刻赤海峡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在黑海地区冷战后最紧张的军事对峙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次海上冲突,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多年来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集中爆发。要理解这场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简单来说,事件发生在俄罗斯控制的刻赤海峡,这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这个数字,它比2017年少了整整2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首先,我们得承认,200万的跌幅确实很惊人。2017年那会儿,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红利,生育潮有所回升,许多家庭抓紧时间生了第二个孩子,所以出生人口到了1723万。.............
  • 回答
    2018年4月19日,中国国内的航空出行无疑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四”。那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机场都笼罩在一片延误的阴影之下。无数航班被推迟,数万旅客滞留在候机大厅,行程被打乱,抱怨和焦虑的情绪弥漫开来。这次大面积延误的发生,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织碰撞的产物。要深.............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2018年A站的那个春晚节目,我印象挺深的。当时看完,心里边儿挺复杂的,五味杂陈的。怎么说呢,这节目嘛,算是挺大胆的,用了不少时下流行的梗,特别是拿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剧情片段来“二次创作”,还专门瞄准了B站的站娘,来了一出“恶搞”。首先得说,A站在那个时间点做这样的.............
  • 回答
    说到 2018 年 1 月 25 日那一期《焦点访谈》,名字就叫《价值观不能游戏》。我记得当时看了之后,心里是挺触动的,也挺有感触的。这期节目聚焦的问题,我觉得特别实在,触及到了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关心的一个方面。节目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它主要围绕着当时一些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返利”或者说是一些“诱导.............
  • 回答
    说到2018年考研数学,李林老师的押题事件,那绝对是当年考研圈最炸裂的一件事之一,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这事儿,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时身边考研的同学多,大家都在讨论。这事儿的缘起,其实是每年考研都会有大量的培训机构和老师出来“押题”,这本身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李林老师当时可以说是“押”出了新高度,而.............
  • 回答
    2018年河北省127名高考生分数超过700分:一次对教育公平和竞争压力的深入解读2018年,河北省高考出现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现象:有127名高考生分数超过700分。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高考制度本身、河北省的教育现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