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谊兄弟为什么会选择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可能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华谊兄弟在 2018 年 6 月选择质押股权,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操作,背后肯定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明白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对公司造成哪些连锁反应。

为什么会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

要理解这个时间点,我们得看看当时华谊兄弟的整体情况。

资金需求是核心驱动力: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公司需要大量资金。这笔钱可以用于很多地方,比如:
投资影视项目: 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长、投入大,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当时,影视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推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加大投入是必然的。
并购整合: 华谊兄弟作为一家综合性文娱集团,一直在寻求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或者投资新的业务板块。比如,在音乐、游戏、艺人经纪、实景娱乐等领域,公司都可能有扩张和并购的需求。
偿还债务或补充流动性: 即便是有盈利的公司,也可能面临短期资金周转的问题,或者需要偿还到期债务,以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资本市场的环境和公司自身估值: 2018 年的资本市场,特别是 A 股,对于影视娱乐行业的估值,虽然经历过一些起伏,但整体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吸引力。华谊兄弟作为行业内的头部公司,选择在这个时候质押股权,可能也是认为公司当时的股权价值相对较高,质押出去能获得相对有利的融资条件。

战略发展和风险对冲: 除了直接的资金需求,质押股权也可能是一种战略选择。
快速获取资金用于战略投资: 如果有突如其来的、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质押比其他融资方式(如增发)可能更快地获得资金。
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 质押股权虽然有风险,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以股换钱”的方式,来规避其他潜在的财务压力,为公司的稳健运营提供缓冲。

股权结构的考虑: 华谊兄弟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大股东(如王中军、王中磊)的持股比例可能并不是压倒性的。通过股权质押,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避免股权被稀释过多。

股权质押可能带来的影响

股权质押这把“双刃剑”,一旦操作不当,或者市场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连锁反应。

对大股东的影响:
失去控制权的风险: 这是最直接、最严重的风险。如果华谊兄弟的股价下跌,导致质押的股权价值不足以覆盖融资金额(跌破平仓线),那么质押方(通常是券商或金融机构)有权强制平仓,将股权出售。一旦这些股权被出售给第三方,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就会下降,甚至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追加保证金或被强制平仓: 股价波动是股权质押最大的风险点。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大股东就需要及时追加保证金,否则就会面临强制平仓。这会让大股东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财务成本增加: 股权质押需要支付利息,这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对公司运营和战略的影响:
资金链的压力: 即使没有被强制平仓,大股东需要为质押的股权承担利息和管理费用,这部分资金原本可以用于公司的其他投资和运营。
市场信心受损: 股权质押,尤其是大股东密集质押,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公司资金链紧张或者大股东对公司未来缺乏信心。这会导致投资者担忧,从而影响公司股价,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融资能力: 当公司大股东大量质押股权时,市场的其他金融机构在考虑为公司提供融资时,可能会更加谨慎,因为公司潜在的风险点增多。
公司战略的被动性: 如果大股东因为股权质押而面临财务压力,可能会影响公司在新项目上的投入,或者在并购时因为资金受限而错失良机。

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短期抛售压力: 一旦市场出现不利消息,或者股价跌破平仓线,质押的股权可能会被强制抛售,这会给公司股价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市场情绪的放大器: 股权质押本身就容易引发市场担忧,当这种担忧叠加市场其他不利因素时,股价的波动性会大大增加。

对其他股东的影响:
股权被稀释: 如果大股东被强制平仓,其股权被卖出,这变相地稀释了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影响了他们的权益。
投资价值的担忧: 股价下跌和潜在的控制权变更,都会让其他股东对公司的投资价值产生担忧,可能导致他们选择减持。

总而言之, 华谊兄弟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扩张发展和战略布局的资金需求。然而,这一操作也让公司和其大股东面临着因股价波动而可能失去控制权的巨大风险,并可能对公司的市场信心、融资能力以及整体运营产生负面影响。这背后既是资本运作的逻辑,也透露出当时公司在资金和战略上的考量,以及对市场风险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己作的呗,这些年来本是中国电影发展最快的10年,华谊兄弟却不好好搞主业,09年一上市就大喊着要去电影化,又是搞游戏,又是搞娱乐地产,结果从15年开始被光线等一票公司超越,副业没搞起来,主业也丢了,艺人经纪业务也是分崩离析。周迅、黄晓明、范冰冰、李冰冰等早就从华谊出走自立门户,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的时候,“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作为其三大主营业务之一,还占其全年收入超过20%,但到2013年的时候,这项业务占全年收入的比例就仅为8%了,而到了2014年,华谊兄弟财报上干脆就不再显示这一块业务收入了。

华谊兄弟从股灾前14年底的时候说要搞定增,股灾结束了才定增出来,中间靠定增停牌躲股灾,可惜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资本市场股民用脚投票,若不是16年减持了掌趣科技,扣非后的净利润就是巨亏。这两年终于学乖了,老老实实拍电影,好不容易又有了起色,结果没想到来了因果报应。

2015年8月,华谊兄弟向阿里创投、平安资管、腾讯计算机及中信建投四家机构以每股增发价24.73元的价格非公开定增1.45亿股,合计募资近36亿元,当年号称是凑齐了“三马”一起投资华谊兄弟,风光得不得了。除权后计算(2016年5月3日,每10股派1元送9.99股)定增价约为12.2元,以今天(2018年6月11日)收盘后华谊兄弟6.85元价格计算,四家机构的账面浮亏已经接近了50%,可谓是被深度套牢。本来华谊兄弟这几年的股价就已经够惨了,在解禁的黎明前夕,被老崔搞了这么一出,这几家大佬估计也是有苦说不出吧。

这笔3年前的定增将在2018年8月27日解禁,4个股东的2.91亿股(除权后),解禁市值接近19.94亿,解禁后卖肯定是不会卖了,毕竟已经深套。当然你非要说大佬们做的是战略投资我也是服气的,毕竟腾讯已经是华谊兄弟的第二大股东,股票再跌下去说不定Pony Ma一激动把华谊给收了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从几次质押融资来看,可以发现王忠军王忠磊跟中信建投的关系很不错,除了IPO,华谊兄弟几次定增的保荐人都是中信建投,并且在多起并购中担任财务顾问,中信建投更是直接参与了2015年的定增,看上去对华谊兄弟可以说是非常的认可。

而这次仔细看王忠军王忠磊的股票质押和解质押情况,可以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实际上这次操作,主要是王忠磊通过向北京格上理财质押融资,来替换之前向中信建投的质押融资,通俗点讲,就是:

王忠磊找了格上理财做中信建投的接盘侠。

在这次《手机2》事件出来之前,由于去年以来《战狼2》《红海行动》等国产片的成功,给A股之前已经略显颓势的影视传媒版块打了一针强心剂,也让华谊兄弟的股价稳定在9元上下。而不幸的是,在崔永元手撕冯小刚和冰冰后,华谊股价几根大阴线下来,已经是逼近了之前王氏兄弟年初向中信建投质押的预警线,后续走势还很不好说,加上中信建投在华谊兄弟身上已经亏了不少(至少表面上是,不算以前赚的承销费等),于是几方一合计,找了一个风险偏好比较高的资方格上理财来接盘。

格上理财在市场上算是比较大的一家三方理财公司,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类公司愿意做接盘侠,给王氏兄弟一个比较高的质押率,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利率,毕竟富贵险中求嘛。

那么王忠磊同志这笔救急的融资大概成本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下:

给投资人收益已经到了9%,那么加上管理费、中介费、销售费用等,那么以鄙人的经验,没有个年化12%(一分息)以上格上是绝对不可能愿意做这笔买卖的。而如果是找券商做股票质押融资的成本,以本人实操经验来看,目前创业板公司最多也就是7%-8%的成本,如果中信建投可以给王老板滚动质押续作融资,王老板没必要去市场上借高息的钱,看来中信建投都已经有点抛弃王老板的意思了。

再仔细看,这个基金其实并不是给王老板做的股票质押融资呦,而是王老板的股票收益权转让,王老板承诺溢价回购。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笔融资可能远远没有质押融资50%以上的安全垫,跟质押融资比起来,收益权转让的方式不能随意处置、变现,就是说管理人并没有平仓的权利,这只是一笔固定期限和利息的融资,若华谊兄弟股票价格继续下跌,格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票价值跌破债务价值而什么也做不了。实操中一般都是因为该股份无法质押,才会采用收益权转让的方式。

我只想说,这种情况下还敢勇于买这款基金产品的投资人,是真正的勇士。

而这次崔永元、冯小刚的《手机2》风波,对华谊兄弟最直接的冲击,可能是冯小刚无法完成今年的业绩对赌,让华谊兄弟可能面临着巨额的商誉减值,也就是说今年华谊兄弟的利润表会很难看。


华谊兄弟在2015年底以10.5亿纯现金,一次性收购了冯小刚的“空壳公司”东阳美拉70%股权,意味着公司估值接近15亿元,而当时这家公司仅成立两个月,还没有一部电影作品问世,可以认为东阳美拉最大的价值就只是冯小刚的无形资产。当时签的对赌是东阳美拉16年完成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以后几年在上一年基础上增长15%,即17年是1.15亿元。如果做不到,冯导需要补差价,即要把吃进去的再吐一点出来。

根据华谊兄弟披露的2016年和2017年年报显示,2016年东阳美拉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刚好超过1亿的业绩承诺目标。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实现净利润1.17亿元,也是低空掠过,刚达到承诺线。

冯小刚如此精准的达标,结合电影行业的潜规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毕竟表面上15年冯小刚通过并购直接套现了10.5亿真金白银捏在手里,实在不行的时候拿出来买点票房也能完成业绩了,稳赚不赔。而冯小刚去年大卖的电影《芳华》,根据公开资料,票房超12亿,为何净利润还是非常精准地只是超过承诺线一丢丢,中间有没有利益输送,有没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谁也不知道。

如今《手机2》刚备案就遇上这等糟心事儿,冯小刚今年要完成这个业绩对赌看来还是很危险的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呐。不过想想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电影咱大不了不拍了,王老板的股票大不了也不要了,毕竟钱呐——咱不是早就装口袋里了吗?

周召:如何评价冯小刚让苗苗在大佬们面前跳舞?


我在去年的LIVE中曾经举过华谊兄弟的例子,欢迎大家捧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谊兄弟在 2018 年 6 月选择质押股权,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操作,背后肯定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明白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对公司造成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会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要理解这个时间点,我们得看看当时华谊兄弟的整体情况。 资金需.............
  • 回答
    这绝对是美食圈和乡村生活圈的一场王炸组合!王刚和华农兄弟联手直播,这画面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又充满着接地气又好笑的元素。要说看点,那可真是多到数不过来,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够味!一、 cooking style的碰撞与融合:硬核厨师遇上“野”味大师 王刚的“硬核”教学 vs. 华农兄弟的“随性.............
  • 回答
    华农兄弟拍竹鼠能有几十万粉丝,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将“农村生活化、宠物化、趣味化”成功融合的典型案例。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 1. 独特的题材与“反差萌”的吸引力 选材的新颖性: 在当时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大量的内容集中在城市生活、娱乐八卦、知识科普等。而华农兄弟选择.............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你想问的是,为什么华农兄弟和王刚以前杀竹鼠吃没人说,甚至还挺火,但现在做娃娃鱼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得一条条捋清楚。1. 竹鼠的“出圈”效应与网络文化: 华农兄弟的“人设”和“魔性”: 华农兄弟的视频之所以能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塑造了一个非.............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华农兄弟,也就是那俩农村小伙子,做了视频火了之后,反而没像一些网红那样,飘得没边儿,而是越发接地气,越发稳当。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说。1. 本质——他们是真的“农民”这一点,我感觉是最根本的。华农兄弟的视频,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真.............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有些人能接受华农兄弟,却对丁真嗤之以鼻,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这么浅层的东西,而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看网红、看流量背后的那套逻辑,以及对不同“人设”的解读和期望。华农兄弟:从“猎奇”到“接地气”,一种被驯化的“真实”华农兄弟能被这么多人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我觉得.............
  • 回答
    最近提到华谊兄弟,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欠税”、“裁员”、“官司”这些词。这和它曾经作为“中国电影行业风向标”的风光岁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娱乐帝国陷入如今的境地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辉煌与转型之痛:风口上的猪,能飞多久?说起华谊兄弟,那真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开放后.............
  • 回答
    华谊兄弟,为何惹众怒?一次集体抵制的背后近年来,关于华谊兄弟的讨论,常常伴随着争议与不满。曾经作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巨头,华谊兄弟如今却面临着不少观众的集体抵制,这其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层层累积,最终触碰到了大众的底线。要说清楚华谊兄弟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早期辉煌.............
  • 回答
    哎,这事儿我也经历过,太能理解了!和兄弟聊极狐,结果俩人跟打了鸡血似的,最后不欢而散,我太懂了。你说为啥他这么看不惯华为?这背后可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喜好,有时候啊,是掺了太多别的玩意儿。咱们先不提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点实在的。华为这几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科技界搅起了惊涛骇浪。当然,这个“搅”字,.............
  • 回答
    袁立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之间因为一件雕塑而起的争议,无疑为这个本就充满话题性的娱乐圈再添一笔波折。袁立公开指控王中军十年前卖给她的雕塑是假货,这件事情一旦摆到台面上,就注定不会轻易平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袁立这位演员,以其直率敢言的性格在公众视野中占据一席之地。她这次之所以会公开提.............
  • 回答
    关于华农兄弟吃竹鼠算不算吃野味这个问题,其实挺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而且答案也并非那么简单直接。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才能说清楚。首先,咱们得说说“野味”这俩字儿。在咱们老百姓的语境里,“野味”通常指的是那些生长在野外、未经人工驯养的动物,是人们通过狩猎、捕捞等方式获得的食材。这些动物往往因为生活.............
  • 回答
    华农兄弟的竹鼠大餐,那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说他们吃竹鼠会不会腻?这问题啊,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明白华农兄弟和咱们普通老百姓吃东西的出发点和方式就不同。对于华农兄弟来说,竹鼠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一种“特色”的体现。从“新鲜感”和“常态化”来说: 常态化是关.............
  • 回答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一场魔法世界的沉浸式冒险,抑或是一次略显冗长的迷失?华纳兄弟与网易的联手,无疑为全球哈迷们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这款手游,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承载着无数人对魔法世界的憧憬。然而,当这份憧憬化为指尖的触碰,它究竟是一次令人心驰神往的魔法之旅,还是只留下.............
  • 回答
    华农兄弟退租竹鼠养殖厂房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唏嘘的。毕竟,这可是他们起家的“根据地”,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和期待。从“网红”到“退出”:一个时代的落幕?你想想,几年前,华农兄弟的视频那叫一个火遍全网。“竹鼠多少钱一斤?”“竹鼠活,要吃吗?”这些梗,估计现在还有不少人能脱口而出。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幽默.............
  • 回答
    提起华农兄弟,就不得不说到他们视频里那句标志性的“嗯,有点意思”,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兄弟,这个我得给你看看”,或者“这小家伙,不错不错”。这两个来自广西农村的年轻人,以一种极其朴实、接地气的方式,记录下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捕鱼、抓鸡、养殖,以及那些被他们“关注”的野生动物,并凭借着一股子“真实”和“幽.............
  • 回答
    李子柒和华农兄弟,这俩名字在提及“真实农村生活”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跳出来。但要说谁更“真实”,这事儿得分开了看,也得看你对“真实”的定义是什么。李子柒:诗意田园的理想化呈现先说李子柒。她的视频,用“仙境”、“治愈”、“世外桃源”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画面里,她一身素雅的汉服,在春天播下种子,夏天收获.............
  • 回答
    华农兄弟 16 日发布的视频《好久没看过竹鼠棚了,带大家看一下》可以说是他们近期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视频内容本身来看,确实是让观众们重新看到了他们熟悉的竹鼠养殖日常。视频内容浅析:视频里,华农兄弟带着观众们重新参观了他们的竹鼠养殖棚。画面中,竹鼠们依旧是那样憨态可掬,在棚里活动、吃东西。他们也.............
  • 回答
    关于“华农兄弟”吃竹鼠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而且关于残忍与否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对动物福利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从城市居民的视角来看,竹鼠作为一种可爱的、甚至有些萌的动物,它们在镜头前的表现,比如啃竹子、歪头等,很容易让人产生喜爱之情。当看到它们被宰杀、烹饪并最终食用的时.............
  • 回答
    关于华农兄弟“偷菜”这件事,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他到底有没有给村民钱。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华农兄弟的视频,虽然看起来很真实,但说到底也是一种内容创作。他们捕捉的是农村生活的一面,并且通过剪辑和表达,让观众感受到那种朴实和幽默。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把视频里的情节当作生活实况.............
  • 回答
    冯小刚对赌失败,华谊兄弟损失惨重,他自己却依旧大赚8.2亿,这件事儿确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故事,还有这“对赌协议”到底是个啥。冯小刚和华谊的“对赌”是怎么回事?故事得从2015年说起。当时,华谊兄弟为了引进冯小刚的才华和号召力,跟冯小刚签订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对赌协议”。简单来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