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华农兄弟包括王刚以前杀竹鼠吃没人提,现在做一个娃娃鱼怎么就突然就这么多人喷?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你想问的是,为什么华农兄弟和王刚以前杀竹鼠吃没人说,甚至还挺火,但现在做娃娃鱼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得一条条捋清楚。

1. 竹鼠的“出圈”效应与网络文化:

华农兄弟的“人设”和“魔性”: 华农兄弟的视频之所以能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塑造了一个非常接地气、有点“黑色幽默”的人设。他们那种“竹鼠活不好就吃掉”的逻辑,虽然有点残酷,但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下,被很多网友解读为一种“返璞归真”的乡土情怀,甚至是一种“吃播”的另类版本。他们的视频节奏快,配乐魔性,画面也比较直接,很容易引起传播。
“吃播”的合法性与接受度: 在那个时间点,虽然“吃播”本身就有争议,但相较于现在,大家对这种直接展示食物来源和处理过程的视频的接受度更高一些。竹鼠作为一种在一些地区食用的食材,虽然不是主流,但也并非完全无法接受。
王刚的“硬核”技能: 王刚师傅以其精湛的厨艺和“手到擒来”的风格征服了大量粉丝。他处理竹鼠的手法专业、利落,虽然也是杀生,但更多的是被看作一种技艺的展示。那种“看王刚学一手”的心态,让很多人忽略了食材本身的来源。
“反差萌”和“猎奇”心理: 竹鼠本身在很多人看来就不是寻常家常菜,它带有一种“猎奇”的色彩。加上华农兄弟那种“农民的朴实”和“大自然的馈赠”这种话语体系,形成了一种反差,更容易吸引眼球。

2. 娃娃鱼的“特殊身份”与认知转变:

法律地位的改变与公众意识的提升: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娃娃鱼,也就是大鲵,在中国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意味着捕捞、食用、销售野生娃娃鱼是违法的。尽管有些人可能会声称自己吃的是养殖的,但一旦被公开展示,就很容易触碰到法律的红线,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法律的追究。
“保护动物”的标签: 相比于竹鼠,娃娃鱼在公众心目中早就有了“保护动物”的标签。很多纪录片、科普节目都在强调它们的珍稀和保护的重要性。这种认知深入人心,当有人公开食用,自然会引起强烈的反感。
“萌”的属性: 娃娃鱼因为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在网络上被赋予了“萌”的属性。很多视频将娃娃鱼拍得很可爱,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产生保护情感。当一个被认为“可爱”的动物被食用时,公众的厌恶感会成倍增加。
网络舆论的“放大器”效应: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力量是巨大的。一旦有一个负面声音出现,很容易被放大,形成“回声室效应”。很多人看到别人在骂,自己也可能会跟风加入。这种情绪的快速蔓延,使得原本可能还算温和的批评,变成了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双重标准”与公平性质疑: 有些人认为,既然以前竹鼠可以吃,为什么娃娃鱼就不行?这种质疑背后,是对规则和公平性的考量。但他们可能忽略了,竹鼠并非国家保护动物,其食用并不触犯法律。而娃娃鱼的食用,则涉及到法律法规。
“网红”的责任与示范效应: 华农兄弟和王刚已经成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他们的行为会被许多粉丝模仿。如果他们展示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违背了普遍的道德认知,那么其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公众对网红的道德要求和法律意识的要求,也随着其影响力而提高。
价值观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在不断提升。曾经被视为普通食材的动物,现在可能被更多人视为需要保护的生命。这种价值观的演变,也使得之前能够被接受的一些行为,在今天可能就会引发争议。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1. 法律和身份的根本区别: 竹鼠不是保护动物,娃娃鱼是。这是最关键的界限。
2. 公众认知和情感的差异: 娃娃鱼被普遍认为是“保护动物”、“萌宠”,引发了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3. 网络舆论的放大和传播机制: 一旦有争议点,很容易被快速放大和传播。
4. 网红的责任与示范效应: 他们的行为更容易被放大检视。
5. 社会价值观的进步: 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前后矛盾”,而是社会规则、法律法规、公众认知、网络传播以及价值观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涉及到法律红线和普遍的道德情感时,公众的反应自然会更加激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增加一个高能预警吧,本答案包含比较残忍的gif,希望大家谨慎观看。

——————————————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在价值观上根本就是错的,纯粹就是孟子鼓励齐宣王的口不择言。

你可以因为自己的同情心闭上眼睛,但是同情心驱使的道德行为也就到此为止了,你要是还迁怒于接触血腥的人,还和他们划清界限,莫名其妙有了优越感,那你要么是彻头彻尾的蠢,要么是彻头彻尾的伪善

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早就让人们习惯于在超市里买到看起来干净又新鲜的半成品食材,对血腥的本能厌恶,使得他们已经极度不适应对除了鱼虾蟹以外的动物的宰杀。在现代食品供应链的下游呆久了,就以为现代社会就是吃餐品茗,而不自觉地把供应链上游那些他看不到的恶臭、血腥和宰杀开除了现代文明的范畴。

同情心+冲击+自以为文明的优越感就是他们喷王刚的动机,但文明的奠基永远要往源头追溯。

下面的几个动图展示了一个现代养殖场里雏鸡的命运(侵删):刚孵化出来的小鸡被人工进行分拣,公鸡大部分被扔进绞肉机,成为生下他们的母鸡的饲料。

可怜吗?我看了也是觉得可怜,而且真的是非常可怜,极其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点是,在被绞杀以后,还要被喂给母鸡。

但养殖场老板可恨吗?理性告诉我们,他们真的没什么可恨的,真的看到这种动图,我们只有无奈。

事实上,肉鸡的一生极度悲惨,无法行走,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笼子里啄食长肉。肉鸡的鸡腿骨变得极为粗大,成熟期大大缩短,长肉的效率高得惊人。我没记错的话,现代肉鸡应该是已经被划分为一个新的种。坦白讲,肉鸡纯粹变成了一个化学反应发生器,投料的这边扔进去富含碳水和维生素的饲料,那一边出产的是人们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就算你发了善心,试图拯救一只笼子里的肉鸡,基因也会让这个肉鸡疯狂生长,无法直立,很快患有关节疾病并早早死去。

鸡牛羊都是这样,通过人类获得了物种层面的巨大胜利,而对每个个体而言,相比较他们的野外亲戚都是无比悲惨。

所以每一个食用过肉品、享受过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的人,如果认为养殖业上述做法的本质就是罪恶,那为罪恶买单、为罪恶提供动力的人,恰恰就是他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蠢,他们蠢就蠢在从来不去了解食品供应链的上游发生了什么,蠢在他们呆在客厅里一辈子从来不曾推开厨房的门进去看看,他们还蠢在对动物作了“有腿”、“没腿”、“会叫”和“不会叫”的简单划分,越是接近哺乳动物样貌的食材,他们就越是不忍对其的宰杀,然后大玩双标,活蒸螃蟹心安理得。

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伪善,他们全然不顾事实和本质,理性让步于出于原始本能的道德判断,还冠以自己富有同情心的名号,真是恶心至极。

搞清楚一点,如果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有一天撸起袖子手忙脚乱地杀了一只鸡,那一定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孩子爱啃鸡腿,而不是她自己想啃鸡腿。她杀鸡的时候,心里没有残酷,只有爱。

user avatar

过去除了杀鱼以外,没有录制宰杀过程。

而做娃娃鱼时,处理身上的粘液是重要环节。必须敲晕以后,再丢到开水里,使它分泌出体内粘液。如果直接宰杀,娃娃鱼的粘液就会保留在皮肤内,难以去除。

所以王刚有必要做出宰杀示范,而这种处理手段又要比割喉,断脊椎,拍死造成的痛苦更大一些。此外,螃蟹和鱼的神经并不发达,痛觉感官不太敏锐,而娃娃鱼的表皮神经分布较为密集,更加接近人类,所以看到娃娃鱼就会联想到人类自己,从而激发出人们的“同理心”。

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对错之分,王刚做菜应该尽可能详细把处理细节展示出来,这没有任何问题。而人们的同理心也是人的本能情感之一,即便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到烫死只老鼠,他也会表现出“不忍心”,这种人类情感又哪有对错可言。

养殖厂里的狐狸会亲昵人类,舔舐饲养员的手,甚至会撒娇讨宠,待它们长到成年以后,会被饲养员拿出来摔晕,从后腿开刀,将狐皮完整的剥下,然后随手把一坨坨红肉弃在一旁,活体的疼痛会加剧皮肤肌肉收缩,这样采出来的毛皮才会更加紧致。喜欢皮草的女生不必直接观看这一过程,所以穿起狐皮,貂皮,裘皮也就自然不会有心理负担。(经回复提醒后更正,现在采用电死后剥皮。)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任何人身上。君子远庖厨,不去看,不去想,这是人类唯一能做的善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你想问的是,为什么华农兄弟和王刚以前杀竹鼠吃没人说,甚至还挺火,但现在做娃娃鱼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得一条条捋清楚。1. 竹鼠的“出圈”效应与网络文化: 华农兄弟的“人设”和“魔性”: 华农兄弟的视频之所以能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塑造了一个非.............
  • 回答
    华农兄弟拍竹鼠能有几十万粉丝,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将“农村生活化、宠物化、趣味化”成功融合的典型案例。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 1. 独特的题材与“反差萌”的吸引力 选材的新颖性: 在当时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大量的内容集中在城市生活、娱乐八卦、知识科普等。而华农兄弟选择.............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华农兄弟,也就是那俩农村小伙子,做了视频火了之后,反而没像一些网红那样,飘得没边儿,而是越发接地气,越发稳当。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说。1. 本质——他们是真的“农民”这一点,我感觉是最根本的。华农兄弟的视频,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真.............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有些人能接受华农兄弟,却对丁真嗤之以鼻,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这么浅层的东西,而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看网红、看流量背后的那套逻辑,以及对不同“人设”的解读和期望。华农兄弟:从“猎奇”到“接地气”,一种被驯化的“真实”华农兄弟能被这么多人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我觉得.............
  • 回答
    华谊兄弟在 2018 年 6 月选择质押股权,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操作,背后肯定是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明白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会对公司造成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会在 2018 年 6 月质押股权?要理解这个时间点,我们得看看当时华谊兄弟的整体情况。 资金需.............
  • 回答
    这绝对是美食圈和乡村生活圈的一场王炸组合!王刚和华农兄弟联手直播,这画面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又充满着接地气又好笑的元素。要说看点,那可真是多到数不过来,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够味!一、 cooking style的碰撞与融合:硬核厨师遇上“野”味大师 王刚的“硬核”教学 vs. 华农兄弟的“随性.............
  • 回答
    最近提到华谊兄弟,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欠税”、“裁员”、“官司”这些词。这和它曾经作为“中国电影行业风向标”的风光岁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娱乐帝国陷入如今的境地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辉煌与转型之痛:风口上的猪,能飞多久?说起华谊兄弟,那真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开放后.............
  • 回答
    华谊兄弟,为何惹众怒?一次集体抵制的背后近年来,关于华谊兄弟的讨论,常常伴随着争议与不满。曾经作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巨头,华谊兄弟如今却面临着不少观众的集体抵制,这其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事件层层累积,最终触碰到了大众的底线。要说清楚华谊兄弟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早期辉煌.............
  • 回答
    哎,这事儿我也经历过,太能理解了!和兄弟聊极狐,结果俩人跟打了鸡血似的,最后不欢而散,我太懂了。你说为啥他这么看不惯华为?这背后可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喜好,有时候啊,是掺了太多别的玩意儿。咱们先不提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说点实在的。华为这几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科技界搅起了惊涛骇浪。当然,这个“搅”字,.............
  • 回答
    华夏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成就,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要探讨为何没有发展出体系化的现代科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体系化的现代科学”的定义。 现代科学通常指的是一种以系统性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推理为基础,以数学为工具,追求普适性、客观性、.............
  • 回答
    华为鸿蒙发布会,作为一次备受瞩目的技术和商业盛事,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然而,您观察到的发布会场景中出现“白男配黄女”的组合,可能会让一些观众产生疑问,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强调民族自豪感的场合。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华为发布会场景设置的可能考量: 国际化和全球化.............
  • 回答
    华为 P30 Pro 使用京东方(BOE)OLED曲面屏幕而不是三星曲面屏幕,这个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供应链策略、成本控制、技术合作、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竞争等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1. 供应链的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 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特别是像华为这样体量.............
  • 回答
    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些中老年人士的“至爱”,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产品体验、品牌认知、情感共鸣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产品本身的优势,契合中老年用户需求:1. 稳定可靠的品质与性能: 成熟的技术积累: 华为作为一家拥有深厚技术底蕴的.............
  • 回答
    华为手机在纸面数据上不如小米,但价格更高且销量仍佳,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简而言之,华为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强大的品牌溢价,这种溢价并非仅仅基于硬件配置,而是深度植根于品牌故事、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生态系统以及市场定位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品牌定位与历史积淀: .............
  • 回答
    华为 Mate 40 Pro 售价 6999 元,而小米 11 售价 3999 元,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异,其背后是两款手机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位、硬件配置、技术研发、供应链成本、营销策略以及市场策略等多个维度的不同。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品牌定位与市场策略的差异: 华为:高端.............
  • 回答
    华为天才计划(后更名为“やばい计划”,意为“危险的”、“厉害的”)的博士毕业生高达200万年薪,确实在科研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发了关于“资历越老越吃香”这一传统观点的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华为天才计划的定位与目标: “天才”的定义: 华为之所以用“天才”来称.............
  • 回答
    华为手机“天天被骂”却能取得近 50% 的市场占有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现象背后是复杂的因素交织,既有华为自身强大的实力和独特的战略,也有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天天被骂”的根源与华为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华为“被骂”的.............
  • 回答
    华为的营销策略近年来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其中不乏“路人缘下滑”的观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华为的营销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1. 政策与政治因素的渗透:这是华为营销路人缘下滑最核心和最显性的原因。 “爱国主义”的过度捆绑: 在国际环境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华为的营销.............
  • 回答
    华为粉丝(包括黑粉)的爱国言论与华为公司之间是否应该划等号,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话题。核心在于,公司的品牌形象与用户群体的个人行为和表达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但关键的界限。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会出现“让华为买单”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身份的关联性: 华.............
  • 回答
    华为受到某些人的讨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背后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国家安全、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一、 国家安全和技术间谍的担忧 (最核心且普遍的担忧):这是导致许多西方国家对华为产生警惕和抵制的最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与中国政府的联系紧密: 华为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