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还没进入到老年人这个群体,也算不上什么有钱人,但现在我买东西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不喜欢去抢。
不管是要排队的网红店,还是要预约限量抢购的手机,但凡是这个东西你跟我说我掏了钱却不一定能买到,或者说虽然有钱却要干等上几个小时才能拿到,那对不起,我宁可买更贵的。
这倒不是说钱多的没处花,而是为了省那几百块钱折腾几天的时间,还要时刻盯着什么时候开售,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对于某些坚持性价比观念的人,我想说的是,人一旦过了一个年龄,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并且对某个东西也没有多少兴趣的时候,多花点钱买个省心,远比买个“性价比”重要得多。
好比前两天我去苹果店,身边有一对中年夫妻,在挑选iPad Pro。他们不懂苹果的系统和功能,就顺便问了我一下iPad Pro的相关问题。聊了一会儿我才知道,这对夫妻是开家装公司的,买iPad Pro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听说iPad Pro的显示效果好,想买一台用来给客户展示装修设计图。并且,为了展示方便,这对夫妻还点名就要买12.9寸的那一款。
也就是说,这对夫妻准备花1万块钱买一台史上最强的平板电脑,目的其实只是用来当个移动显示器让人看照片。
在某些人看来,这对夫妻完全是浪费钱,因为如果要解决他们的需求,有很多好的实现方案。但是,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在并不怎么了解电子产品的情况下,想要一个在品质、系统、售后等方面都有良好保障的品牌,避免后期出现问题耽误工作,似乎也只有iPad Pro可选。
当然,之所以人家买iPad Pro眼睛都不眨,还有个原因是他们也不差钱。相比于每天闲的没事算计那点性价比,时刻盯着什么地方有个满减优惠,倒不如专心拓展几个客户。对于家装这个行业来说,哪怕因为用了iPad Pro能多增加1个客户,这个iPad 的钱也就早就挣回来了。
说到这儿,我忽然又想起了之前在回答某个手机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有个人在我的回答下面评论留言说“华为手机简直是烂到家了,连个root权限都不给”。在某些喜欢折腾手机的人眼里,手机的性价比要越高越好,越能让自己折腾越好。这当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希望这些人也能明白,这世界上还有一群人,买手机、买电脑乃至于买车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我就想买个稳定、安全的商品。对于这些人来说,如果有“可玩性强,插件多”和“稳定性强,不卡不死机”的两个系统让他们选择的话,他们100%会选择后者。
总之,不同用户群体对同一产品的需求完全不同。对我爸这种日常用电脑就是写文档、看视频的人来说,入门级i3用起来都已经是绰绰有余,而对我来说,不上个i7加32G内存,剪视频总觉得不放心。同样多花500块钱,我给我爸买的是一台带五年保修的品牌机,而对我自己,我倒宁可再加一根内存条。只是在有些人看来,比DIY多花几百块钱买一台品牌机是智商税,但也许等某一天你家里人给你打电话问电脑坏了该怎么办的时候,你才知道这点钱花的有没有必要。
因为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学历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接触到足够多足够好的电子产品。而工作站或者是“掌上电脑”这类“高科技玩意儿”在20年前是优先给骨干管理岗和骨干技术岗配()的,其他人只能往后排。
而真在骨干管理岗和骨干技术岗的,也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保密嗜好”。
听说过军线吗?听说过路电吗?有大事在有些系统,是通过军线/路电下发至单位,单位内线电话通知到人,去指定地点获取通知。
有些单位90年代就已经是固定资产表内电脑比编内职工多,人人计算机操作熟练度极高了。
但很可惜,这些单位都是极少数。其他单位的人,很多等到50多岁了,消费习惯都是被营销的次生效应塑造的,而不是被需求塑造的。
毕竟60后有条件在30岁左右拿到博士学位,自己年轻时能编写基本计算机程序,或者自行构建仿真模型的,说实话没多少。
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这些人用智能机最多也就是十年左右,而前面提到的群体很多20年前就在用智能机了。大概十七八年前,有些国企判断具体身份最好的标签是看ta是不是用wm/wince的掌上设备,凡是用这类设备的,不是技术岗上来的管理层,就是技术岗里的佼佼者。
有些回答一看就是脑补的多,对3c电子产品的扩散路径一点都不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