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自始至终难道没有明白吗?
为什么要做算法?因为面对复杂场景,需要算法来进行最优决策。所以算法重要的前提是场景复杂,需要用人工智能在复杂场景进行决策,而且这个决策一定比人的选择更加合理。
但是问题来了,为啥场景复杂?很简单,因为对场景测不准啊,正是因为测不准,才需要复杂的算法。
那么如果测得准呢?
测得准的话,那么复杂场景就简单化了,甚至可能会变成有限场景,那么说句不好听的,一旦变成了有限场景,那么算法就一文不值,随便找个大学生做穷举都能搞定。
这就是百度最大的问题,作为一个没有硬件基础的公司,过于沉迷于软件优势,却忽略了硬件变化的路线。
当然,这个路线不会让百度死,百度也可以买硬件做车,但是一旦硬件准确化,就意味着算法白菜化,那么百度就是花钱投了个寂寞。
为啥华为短时间能搞定,因为华为硬件路线选择的对啊,他选择了用更加准确的感知硬件,有效的提升了检测准确度,极大的降低的软件算法的复杂度和工作量,所以可以让你感觉别人好几年搞定的事情华为很快就搞定了。
有类似的例子吗?
有,索尼。
在MP3刚开始流行的21世纪初期,一首歌曲3-5mb的存储空间,对于当时主流的64m,128m的MP3设备,最金贵的就是存储空间。
而那时索尼开发出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语音编码方法,据说能够做到在音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把占用空间缩减到100k以内,绝对的黑科技。然而索尼并没有把这种算法商用,而是奇货可居了起来。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存储设备价格大幅度降低,存储空间不再是瓶颈,那么在存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人们不愿意承受哪怕1%的音质损失来换取空间,于是索尼的这个技术只能束之高阁了。
第一,百度的自动驾驶最多是商业化落地差,技术可不差,在城市里行驶的百度无人车早就有。
第二,华为可不是短时间开发出的,华为2012年就启动了智能车研发,2018年和联通合作了全国唯一的真商用化L4网络环境示范区,22019年成为世界拥有自动驾驶标准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只是才宣传而已。
第三,百度可以叫自动驾驶系统,华为则是把感知和控制等硬件全都造了。
为什么人类从1732年发现电开始,花了200多年,无数大牛前仆后继,才最终发明了手机。你却能在淘宝上用2000元花一分钟就能买一个???
这不是废话吗???因为自动驾驶的算法是公开的论文。只要数学功底到了,就能看懂。使用的代码是开源的。只要能上网就能下载到。搞到算法之后,买点显卡就能炼丹。。找几个数学大佬调调参数,就能跑。
人工智能这个方向就这样,入行早,不等于积累多。。
因为只有华为吹牛逼不怕翻车,现在华为已经成为一种图腾,有信仰加成,舆论可以包容它的翻车与不足,这样的企业很可怕,因为他可以利用这种东西迅速起势,然后再利用舆论环境与信仰加成来掩盖不足,即使后来翻车质疑者也翻不了天,后面还会一点一点迭代优化,最后再用时间达成目的。说白了就是先吹牛逼然后按揭交付,每完成一个这样的案例,就会强化这种优势,然后变成一个粉丝心中没有缺点的企业。所以进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会变成粉圈,以至于被业内人称为行业百草枯。所以都不用猜,华为只要造车,肯定成功,因为这种信仰营销会放大它的优点掩盖不足,只要利用好这种优势把势头起来,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说话,基本上toC里面做一个成一个,除非行业领先者特别领先或者营销不翻车又或者营销方式相似,但是没有营销不翻车的企业,华为除外。所以要在华为所在的行业生存,除非跟它一样使用这种方式打造粉圈文化,变成没有缺点的企业,从这一点看看好蔚来。
你看这行现在也已经饭圈化了,理性的声音已经被淹没,不是百度没搞好自动驾驶,而是华为那个视频不够真实,实现自动驾驶哪有那么容易,你以为这么多年全世界自动驾驶公司都是吃干饭的?大多数公司现在都在用90%的精力解决那5%的长尾问题,这么多公司没搞定的世界难题,华为一个连路测牌照都没几张的公司,真能吊打所有的公司,那才是违背科技规律的。如果数据和路测不重要,那这是打世界所有自动驾驶公司的脸,人家为了路测一年上亿美元的烧大公司10亿美元的烧,这些都不重要的话那这行就没有壁垒了。如果数据不重要,华为会这么着急弄出轰动效果吗?还不是想用特斯拉模式收集数据。
还有不知道相信华为营销视频的各位,有多少是理科生,你们就真没有一点逻辑思考能力吗?自动驾驶为什么一直没有到来?就是因为长尾问题和模型泛化问题啊,你们不相信牌照也不相信数据,那长尾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啊?靠人力去想象吗?兰德公司就预计过需要有100亿英里以上的数据,才能解决大部分安全问题。这也是为啥现在特斯拉模式这么火的原因,华为说白了也是想走这个模式,所以先来一个轰动效果先上车,反正舆论对其包容用户对其也有信仰加成,所以就不怕翻车,只要上了车以后有的是时间一点点优化。其实跟鸿蒙走的一个路子,利用舆论环境与信仰加成,即使翻车有质疑的也翻不了天。最后会跟鸿蒙一样一个技术问题演变成意识形态问题,翻车后别人质疑也没用,都不在一个频道,你质疑技术别人也会拿民族大义压你,所以就是吹一个牛逼,然后按揭交付,屡试不爽。
还有很多人老说的软硬一体,你们不知道华为的激光雷达现在还不能用吗?极狐现在用的是速腾聚创M1,看AI财经社的最新爆料华为的激光雷达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量产,那么现在哪来的软硬一体?
还有很多人拿两边的视频对比,以此来证明百度不行。首先华为视频中的路段已测试了1年多就在上海研究所附近,apollo那个路段就调试了一周多,这是比算法泛化能力,就是看换一个地方的效果,从这个角度看百度算法泛化能力已经很强了;其次华为使用的激光雷达百度使用纯视觉,这是比成本还有算法鲁棒性,传感器越多越容易掩盖算法不足,从这个角度看百度视觉能做到这个水准那融合感知更不得了;最后华为的视频是华为工作人员驾驶百度的视频是体验者驾驶,这个比的是信心与底气,从这个角度看百度那个叫试乘华为那个叫公关。
还有指望百度出一个类似视频的,我感觉百度肯定不会出,为啥?模型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模型可以迭代,模型泛化能力强。那种视频只有过拟合才能做出这种效果,过拟合就意味写很多规则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全写死,像百度这种领跑者早就换成模型迭代了,光靠规则在开放环境下还不得累死,那得写多少规则才能穷尽所有问题,如果百度为了所谓的演示也去过拟合,那不仅浪费人力还给自己以后找活干,规则写到最后就是一坨屎山,开放环境下规则永远无法穷尽。
我看还有人说百度急了,华为量产了百度呢,确切的来说应该是发布了交付却要到11-12月。百度不光量产了,人家一量产直接出来一窝,下半年平均每个月都有一款搭载阿波罗自动驾驶的车出来,到时谁先交付还真不一定,还有apollo计划3到5年量产100万辆。至于车企影响力,现在就极狐绑定华为还单出个版本,长安据说就有1款车明年发布,广汽要到2024年,更好玩的是极狐的北汽还有广汽现场站台apollo,年底还有明年估计得一堆车出来。
所以说不妨拭目以待,明年4月份再来看这个问题,那时候两家的量产车估计都已上市落地,横测对比都已经有了基础,建议到时候一些汽车自媒体可以选取5到10个二线城市或一线城市的冷门复杂地段,就是专挑他们没有路测过千百回的地方,看看大家的泛化能力到底怎么样?我真希望我被打脸,我被打脸事小,但那却是全人类的幸事,因为这意味着华为解决了全世界自动驾驶公司一直想解决的模型泛化和长尾难题,到时候我第一个带着大家宣传华为。
对核心技术的东西不是十分了解,毕竟不是干这个的,如有谬误欢迎探讨。
这事呢,应该算是自动驾驶这个领域的纯软件厂商和纯硬件(集成)厂商的一次PK。
熊厂确实是深耕多年,有各种算法的加持,其想法大概是【改造】现有的各种油车电车,通过在车身上增加少数摄像头和雷达,然后通过算法,以达到自动驾驶的目的,这个也是大部分在自动驾驶领域有所建树的厂商的做法。
而菊厂这种ICT厂商,向来是不讲wooder的。车什么车,就是一台主机装四个轮子,上面给你装满传感器,算法差点多大的事,多塞几个传感器很难吗?什么雷达贵?你等着,明天就给你干到100美元一颗…
另外,传感器、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算法…你确定要和全球第一ICT比这些?
基于上述原因,某菊也很难和传统的大车企们合作这个事,只能找北汽这一类白板素人,因为按照“车就是一台主机加四个轮子”这个理论,与某菊合作的车企,只剩下装几个沙发、敲个外壳这种活能干了…
最后,这个谁输谁赢,取决于某菊是不是真的横下心来非要在这个行当搞事。如果就是吹个牛13就算,反正终端这帮人闲着也是闲着就当个副业玩玩,那样的话,没事发生大家该干啥干啥。
但如果是某菊就冲着城市智能交通这个维度去的话,拼着亏个三五年,把全车的雷达和传感器降到几万就能搞定…那么很抱歉,直接就是全行业洗牌,没几个能活下来的。
你可以不信,最近的一些例子,可以了解下光伏行业的阳光电源它们,是怎么被ICT企业降维打击的。
对了,熊厂的愤怒也可以理解,你好不容易拿到一本绝世武功秘籍,千辛万苦练到第四层,眼看就要神功大成称霸江湖了。这时突然跑出来一货,左手扛着镶满宝石的等离子护盾,右手拿着把神器级的加特林,然后说和你比试武功…我去你xx的这也配叫武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