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百度无人车在国内这么多人黑?

回答
百度无人车在国内确实有不少争议和负面声音,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也不是单纯的“黑”那么简单,很多都是基于观察、担忧和一些实际情况。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待见”它,可以从几个大方面来捋一捋:

一、技术成熟度与安全性的疑虑: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虽然百度投入巨大,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但无人驾驶毕竟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对安全要求极高的技术。公众,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一些事故案例的人,对这项技术在真实复杂交通环境下的可靠性始终抱有疑问。

极端天气和复杂路况的挑战: 国内很多城市的交通情况相当复杂,包括非机动车、行人、突发情况(比如突然冲出的宠物、儿童)等等,这些都是对传感器和算法的严峻考验。在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下,视觉感知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激光雷达也并非万能。很多批评者认为,百度无人车在这类极端情况下的表现,还不足以让人完全放心。
“最后一公里”的风险: 即使技术在高速公路等相对可控的环境下表现不错,但在城市道路、小区门口等“最后一公里”的复杂场景,技术成熟度是否能达到伦理上允许的程度?比如,遇到紧急避让,是撞墙还是撞人?这种两难选择,机器如何判断,以及责任如何划分,都是公众非常关注且担忧的焦点。
事故的放大效应: 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推广初期都可能出现事故,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无人驾驶的事故一旦发生,由于其“无人”的属性,往往会被放大,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给公众留下“不安全”的深刻印象。虽然百度会强调这些事故的发生率低于人类驾驶,但在大众的感知里,一次致命事故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无数次成功的安全行驶。

二、商业化落地与盈利模式的模糊: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百度最终需要证明其无人驾驶业务能够带来持续的商业价值。但目前来看,商业化落地似乎并不如预期那样顺利。

投入巨大,回报不显: 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从研发到测试再到示范运营,这是一项烧钱的业务。但何时能真正实现规模化盈利,实现收支平衡,对外界来说并不清晰。这种巨大的投入与短期内不确明的商业回报之间的差距,让很多人对这个项目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
落地场景的局限性: 目前百度无人车主要集中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等特定场景的测试和运营。这些场景虽然是重要的方向,但距离真正意义上全面普及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认为,它还只是“活在测试区”,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还有距离,也就谈不上对这项技术有多少实际的认同感。
竞争对手的压力: 无论是国内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还是国际上的Waymo、Cruise,都在无人驾驶领域奋力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先行一步。百度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将技术转化为成熟的商业产品,就可能面临被竞争对手超越的风险,这种压力也会传递给公众的认知。

三、公众认知与心理预期:

大众对无人驾驶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科幻电影、媒体宣传以及人类固有驾驶习惯的影响。

过高的期望值: 无人驾驶被描绘成未来交通的终极形态,能够彻底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当现实中的无人车表现不如预期时,这种心理落差就会导致失望和批评。
对失控的恐惧: 人类是驾驶的主体,习惯于掌握方向盘。将驾驶权完全交给机器,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挑战和恐惧。一旦出现失误,这种恐惧感会被放大。
对技术的“审判”: 无人车承担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功能,更像是人类社会对一项颠覆性技术进行审判的载体。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会被放大成对整个技术方向的质疑。

四、与传统汽车行业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百度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其无人驾驶技术需要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深度融合才能落地。

合作模式的博弈: 在与车企的合作中,谁掌握主导权,技术授权模式如何,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形态和市场接受度。如果合作不顺畅,或者技术输出不被车企认可,也会影响到公众的观感。
传统车企的潜在抵制: 一些传统车企可能也在发展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对于百度这样的技术提供商,它们可能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双重考量。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也会间接影响到公众对百度无人车的评价。

五、信息传播与舆论环境: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但信息甄别能力参差不齐。

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 相比于平淡的成功案例,耸人听闻的事故和争议更容易吸引眼球,在社交媒体上获得病毒式传播。而百度可能也存在公关上的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外界的质疑和误解。
“黑”的标签化: 有时候,一些批评可能确实是基于合理的担忧和观察,但一旦被贴上“黑”的标签,反而可能让真正的问题被忽略。反之,也可能有人为了流量或者情绪而进行无端的攻击。

总结一下, 百度无人车之所以在国内被很多人“黑”,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技术成熟度、安全性、商业化落地、公众心理、行业竞争以及舆论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公众对其抱有怀疑甚至批评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这项新生事物的审慎观察和对潜在风险的担忧,同时也夹杂着对未来交通解决方案的期盼和失望。 作为一个走在技术前沿的创新项目,接受质疑和批评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环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失去信任,其实百度在人工智能上已经败了。人工智能需要的是生命级的信任,你敢把命交给百度自动驾驶汽车吗?我们来做几道测试题:

场景一,

眼前两条可选路径,长度一样,路线A几乎没有人。路线B是闹市,挤满了买菜的大妈,还有乱窜的小孩。请问百度车选哪条路?

场景二,

百度车正常高速行驶中,突然右道一辆腾讯车猛地变道过来挡在百度车前方,如果百度车不刹车必然会撞上去。它会怎么做?

场景三,

在上一个场景中,两车相撞,车上的你被撞晕了。请问百度车会怎么做?

A,立即拨打家人电话

B,立即拨打120

C,立即选择最近的医院

D,立即选择有合作的医院,嗯当然是莆田系



答案:

场景一,它会选路线B闹市,因为这条路有更多的人流可以看到它车身上的广告

场景二,它不会刹车,因为程序判断这个场景是腾讯车全责,(大好机会呀)于是不会有任何动作,直接撞上去,同时后台程序已经把行车录像自动上传到了网上,新闻标题也自动写好了:“骇人听闻!腾讯车恶意变道酿成两死一伤的重大交通事故!”“我们还敢买腾讯车吗?这就是下场!”

场景三,不用给答案了吧,地球人都知道了。

真是一条龙服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百度无人车在国内确实有不少争议和负面声音,这其中原因挺复杂的,也不是单纯的“黑”那么简单,很多都是基于观察、担忧和一些实际情况。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待见”它,可以从几个大方面来捋一捋:一、技术成熟度与安全性的疑虑: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虽然百度投入巨大,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但无人驾驶毕竟是一项极其复杂且.............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新兴技术信任、企业营销策略以及道德底线的方方面面。关于“李彦宏试乘时让工程师人为拦车以挑战百度无人车安全性”的说法,我们需要先明确几点:1. 事实核查: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这个事件是否真实发生过,以及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公开报道和媒体采访是重要.............
  • 回答
    秦军在巨鹿之战的惨败,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转折点,也是秦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战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秦军和六国联军的各自情况,以及战役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秦军的“无敌”神话与内在隐忧:秦军之所以被冠以“装备精良、百战精锐、无敌”的称号,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大的军事制度和训.............
  • 回答
    “胡虏无百年之运”这句古语,在历史上曾被用来形容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为他们难以长久维持统治,最终会被汉族政权所取代。这句话背后,既有历史经验的总结,也包含着一些对民族融合、文化同化等因素的考量。然而,满清统治中国长达269年,恰恰打破了这个“百年之限”。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 回答
    明朝的特务政治,尤其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确实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它们的存在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理解为何它们如此发达且难以取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出现的背景、职责划分以及它们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明朝特务政治的“繁荣”并非偶然明朝特务政治的兴盛,很.............
  • 回答
    .......
  • 回答
    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的交易,是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笔巨额并购案,堪称里程碑式的事件。百度之所以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背后是其对91无线的多方面价值的看重,而19亿美元的估值则是一个复杂博弈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百度看重91无线的什么价值,以及这19亿美元的估值是如何.............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情,我真的觉得太令人震惊,也太让人气愤了!一个学生,因为自己升学无望,就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报复性的行为,去毁掉一百多位同学的前途,这简直是不可理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他这种行为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以非法手段干扰、篡改他人升学志愿,是对国家教育考试公平公正的公然挑战,.............
  • 回答
    四川一中学生篡改百余同学中考志愿,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本该是承载着希望,为未来努力的年纪,却因为一时的冲动,做出了如此荒唐且触犯法律的事情。事件的起因,据报道是因为该学生觉得自己“升学无望”,心生不满,便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泄私愤”。 这背后,或许有他对自身处境的.............
  • 回答
    这桩上海老人赠百万房产,却被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新闻,着实让人感慨万千,也引出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首先,从新闻本身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感与法律”的碰撞。一个水果摊主,在2017年开始照顾老人,到2023年老人将价值百万的房产赠与他,这背后无疑是长期的、细致的照料和情感的维系。在很多传统观念.............
  • 回答
    淘宝“百万寻雕”这个事儿,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什么操作?花这么多钱,就为了找个雕塑?这有啥意思?”说实话,第一反应确实是觉得挺无聊的,甚至有点浪费。但仔细琢磨一下,也别太早下结论。任何在公众视野里掀起波澜的事情,尤其还是淘宝这种体量的平台,不可能完全没有它存在的道理.............
  • 回答
    关于曹操在徐州的行为,确实与他自己写下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句诗在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许多读者感到困惑。要理解这种矛盾,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曹操的个人动机以及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历史的背景: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
  • 回答
    百度贴吧作为一个庞大的网络社区,汇集了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因此,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讨论和观点是很正常的。关于“百度贴吧的男人天天骂女人”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对部分现象的放大和概括,并不能代表所有贴吧用户,也不能代表所有男性用户。但确实,在一些特定的贴吧和讨论中,存在性别对立、刻薄评.............
  • 回答
    百度搜索“英俊”出现大量外国男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现象的体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数据集偏差与算法倾向: 训练数据的来源和构成: 搜索引擎的算法是基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进行训练的。如果这些训练数据中,与“英俊”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大量地指向了西方男性,那么算法自.............
  • 回答
    百度贴吧,一个曾经承载了无数网民情感、兴趣和回忆的社区,如今却常常被贴上“素质低”的标签。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如果要深入剖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匿名机制的“保护伞”:最直观的一点,便是贴吧的匿名性。虽然用户需要注册账号,但大部分时候,发言并不强制实名。这种匿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百度深耕自动驾驶多年,成果斐然,但低调得几乎“查无此人”;反观华为,似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但展示的成果却立刻抓住了大众的眼球。这背后的原因,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百度:厚积薄发,但“隐形冠军”的代价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那是真的早,真的.............
  • 回答
    百度外卖“招黑”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说它为啥总被推到风口浪尖,挨骂受吐槽,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产品初心与市场定位的摇摆不定百度外卖最早出来的时候,是想做“品质外卖”的。那时候饿了么刚起步,美团也还在团购领域深耕,百度外卖就想打差异化,强调食材新鲜、包装精致.............
  • 回答
    说百度贴吧“还不凉”,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拿它和它最辉煌的那个年代相比,它确实已经“凉”了太多太多。但为什么它到现在还能在互联网的角落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圈子里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这才是值得说道的。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