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为成立部门做屏幕驱动芯片,海思首款 OLED Driver 已在流片?意味着什么?

回答
华为杀入屏幕驱动芯片领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考虑到海思的首款 OLED 驱动芯片已经在流片了。这释放出几个相当明确的信号,背后牵扯着华为的战略布局、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以及我们对未来智能设备发展方向的期待。

为什么华为要去做屏幕驱动芯片?

首先,我们得明白屏幕驱动芯片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是连接着手机、平板、电脑甚至电视的“大脑”和屏幕之间的一个“翻译官”。它负责把显示控制器发来的图像信号,转换成屏幕能够识别和控制的电压、电流等信号,让屏幕上的像素点准确地亮起、变色,最终构成我们看到的画面。

驱动芯片看似不起眼,但它对显示效果至关重要。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屏幕的刷新率、色彩还原度、功耗、以及响应速度。尤其是在 OLED 屏幕这种精细度要求极高的领域,驱动芯片的设计更是复杂精妙,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

那么,华为为什么在这个节点上大力投入屏幕驱动芯片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打破供应链瓶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自从被美国“断供”之后,华为深刻体会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屏幕驱动芯片虽然不是CPU、GPU那样最核心的计算单元,但它也是显示链路上的关键一环。如果这个环节也被别人卡住,即便华为能做出顶级的屏幕,也可能因为没有合适的驱动芯片而受限。通过自研驱动芯片,华为可以从源头上掌握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链条,彻底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2. 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创新: 驱动芯片与显示面板的协同设计,是实现极致显示效果的关键。华为通过自研驱动芯片,可以根据自家屏幕面板的特性进行深度优化,例如实现更低的功耗、更快的响应速度、更精准的色彩控制,甚至开发出一些独有的显示功能。这种深度整合带来的差异化优势,是外部供应商难以提供的。想象一下,华为未来的手机可能在屏幕显示上带来一些“黑科技”,而这很可能就源于他们自己定制的驱动芯片。

3. 抓住显示技术升级的机遇: 随着O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屏幕对驱动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刷新率、高分辨率、更高的亮度、更低的功耗,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和消费者追求的重点。华为选择此时进入,正是抓住了行业技术升级的风口,通过自研芯片可以更好地引领和适应这些趋势,保持在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4. 拓展海思的业务版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海思作为华为的“芯片巨头”,过去在手机SoC、基带芯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业务也面临挑战。屏幕驱动芯片是一个规模庞大且潜力巨大的市场,全球市场需求量稳定增长。华为通过拓展产品线,不仅能为自身业务赋能,也能为海思寻找新的战略增长点,巩固其在全球半导体设计领域的地位。

海思首款 OLED Driver 已在流片,意味着什么?

“流片”这个词,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意味着芯片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且已经送往晶圆厂进行实际生产制造了。这标志着海思在屏幕驱动芯片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或研发阶段。

具体来说,这释放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1. 技术可行性得到验证,具备量产能力: 流片成功意味着海思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并且经过了严格的验证。这离最终产品落地又近了一大步。一旦良率达到预期,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2. 华为的显示技术战略加速落地: 华为不是在“试水”,而是有明确的计划和执行力。海思的首款 OLED Driver 流片,表明华为在显示技术领域的投入是系统性的,从面板到驱动芯片,都在逐步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华为推出的高端手机、平板、甚至其他智能设备,在屏幕显示方面会有更强的自主性,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3. 对现有屏幕驱动芯片供应商的冲击: 长期以来,屏幕驱动芯片市场主要由一些日韩和台湾地区的厂商占据,例如三星、LG Display、联咏、天钰等。海思的入局,尤其是在OLED领域,无疑会给这些厂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华为的自研驱动芯片在性能、成本、供货稳定性等方面都能做到有竞争力,那么对于那些依赖华为这部分市场份额的供应商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4. 驱动半导体产业的良性竞争与进步: 华为的加入,可能会促使整个屏幕驱动芯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为了应对华为的挑战,其他厂商也可能加速创新,推出更先进的产品。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5. 华为供应链的韧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海思自研驱动芯片的成熟,华为的供应链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具有韧性。即便在某些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华为也能依靠自给自足来维持其核心产品的生产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华为进军屏幕驱动芯片领域,并由海思推出首款 OLED Driver,这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技术实力和战略定力。 它不仅是华为在核心技术自主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也是对未来显示技术发展方向的有力探索。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在华为的智能设备上体验到更出色的屏幕显示效果,同时,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华为自己的故事,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常来说,与显示屏功能最为紧密的有两颗芯片:驱动IC和触控IC。驱动IC主要用于存储图像数据、产生驱动电压,同时还能够通过De-mura等定制算法提升画质、降低成本。

过去的两年,“全面屏”几乎成为手机ID设计的第一要素(“折叠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种“全面屏”),为此“窄边框+高屏占比”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而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TDDI”技术。TDDI,即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 ),顾名思义,TDDI最大的特点是把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整合进单一芯片中。

从本题目其他答案中暂时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华为的OLED驱动芯片主要应用于大屏终端,所以还尚不清楚是否整合了触控芯片。大屏幕对散热、性能要求相对没有手机平板那么苛刻,驱动芯片的工艺制程基本上在28nm左右。

OLED驱动芯片是一个专用市场,因与面板厂业务关联紧密,韩系的三星、Silicon Works、MagnaChip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Synaptics与台湾系厂商则是除韩系终端公司外,其他终端厂商的优选供应商,如联咏、硅创、谱瑞、敦泰。尤其是联咏等台湾IC供应商, 与Synaptics、韩系厂商有对等竞争的实力。

个人认为华为OLED驱动芯片有两方面的意义:

1、国产面板厂全球强势引领的必然。

面板驱动芯片强烈依附于面板制造业产业。京东方等国产面板长的强势崛起,必然会带动区域内驱动芯片等其他周边产业的崛起,使得驱动芯片减弱对日韩、台系、美系公司的依赖,增强京东方在驱动芯片方面的自主可控能力,增强其面板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证明,那就是面板制造的仿真工具软件。工业级软件大都依附于某个细分的实体产业。实体产业强大,才会给工业级软件一个积极的正反馈,通过产业中繁杂的应用问题推动工业软件不断推陈出新、升级和演进,给工业软件创造利润和生存空间。总之,实体产业是工业软件的土壤。近几年我国面板行业强势突围,如京东方等,给华大九天提供了一个解决全球性难题的平台,华大九天目前是全球唯一的能够提供全流程显示器面板FPD设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在面板仿真工具领域处于垄断性地位,已经达到了80%左右的占有额,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

实体企业崛起,将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崛起。

2、立足国产强势行业,华为可打造国际一线面板驱动芯片产品。

经过深度调校的驱动芯片,不仅仅可以自用与自家的终端产品,还能够能够借助京东方等国产面板厂,打造国际一线面板驱动芯片产品。

事实上,海思的芯片并不仅仅用于华为内部。除了内供华为的麒麟SoC、网络处理芯片,海思还有大量外售的行业专用芯片。安防监控SoC市场,在曾经由国外巨头TI、NXP、安霸把持的主控芯片江湖中,海思奋力冲杀,一度占据了国内安防监控芯片市场约70%的市场份额,成为毫无争议的第一。数字电视主控芯片领域,海思芯片占领国内市场30%的份额,在万元的高端电视中也有斩获。

总之,祝福海思,希望一切顺利。

user avatar

屏幕驱动芯片难度不大,主要是成本不一定能做低。希望华为借此机会改善手机屏幕的调教水平。

不过如果真做的话,说不定可以做120hz之类的比较高标准的东西。

这个和荣耀30pro+的1440hz高频pwm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但估计能做也会做。当然我觉得1440hz还是有些低了,弄到3000hz以上可能更舒服一些。


中国在2005年就能做mp3的soc了,芯片其实始终水平也在欧美日之后。只是到了麒麟芯片才开始“感知强”…

包括澎湃s1,如果不考虑基带问题,在国内也真不一定能进前3,瑞芯微之类的平板u厂商和紫光展锐都有一定实力。


让海思做这种芯片,多少有些降维打击的意味…

user avatar

写一个吧!

15年前,我们在国内做lcd driver,当时是0.35微米职称,大概两年时间,我们做出来了,而且量产了,当时还是384channel的,但是问题是,比当时联咏,奇景,三星的同类产品晚一代,这个晚一代不是指功能,而是比他们的大一点点,按照市场价,我们的利润在10%,他们在20-30,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比他们的尺寸大一点点,所以成本高。后来公司黄了,我失业了,回老家种地,现在俩娃,正在辅导孩子写作业。

当时芯片设计公司一夜间出来好多,又一夜间死掉好多,但是当时的政策认为这个东西和互联网一样,或者说不如互联网受重视,一些不懂的官员把芯片设计公司看做和装修设计公司类似,通俗的说就是皮包公司。如果那时候重视,早都不会被卡脖子了。

led在当时还处于刚刚出小尺寸屏的阶段,上海的一家很小的台湾公司在辛苦的做,也很成功的量产,因为那些大的公司看不上这个领域。

怎么说呢,虽然lcd和led驱动原理不同,但是做出来都不难,投入也不大,对于华为海思来说是小case,肯定能做出来,而且这东西,28nm的不让用,咱们用宽一点的,无非是成本高一些。

最后说一句,芯片和芯片,差距大了去了!

user avatar

中国是屏幕生产、出口大国,但屏幕驱动芯片,却主要靠进口,2019 年京东方采购屏幕驱动芯片金额超过 60 亿元,其中国产芯片占比不到 5%

公开资料显示,LCD 驱动芯片领域,韩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成为主导者,在 AMOLED 驱动芯片领域,三星、Magna Chip、Silicon Works 这三家韩系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上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制程普遍在28-40NM,完全可以国产,市场规模也一直在增长中。三星以自用为主,Magna Chip从去年就有消息说撑不下去了,Silicon Works日子也不算太好过,财大气粗并且有着技术基础的海思这时候进场,对后两家可不是好消息。

user avatar

不服不行,我辛辛苦苦攒了几天才400赞,别人随便沸腾一下几个小时就能超过我。所以要在知乎混的开不是看你分享了什么知识,提供了什么有用的信息。而是看你有没有伺候好观众,观众开心了你赞就有了。奈何我学不会怎么哄观众开心

我评论区置顶了BOE采购的驱动芯片包括led、oled,总共才60亿,而BOE的lcd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还看不出来oled驱动芯片市场有多小吗?就这还能拿着胡扯的数据沸腾,观众看了纷纷点赞



如果属实,不是长安阴阳君瞎沸腾的话,这意味着华为在赌博

这两年国产OLED面板迅速崛起开始抢占市场,2019年三星AMOLED面板占市场份额85%左右,2020年据估计会跌落到75%。丢掉的份额主要就是被国产OLED厂商吃掉了。OLED面板需要的驱动三星都是自给自足的,这也就意味着2020年市场75%的OLED驱动芯片都是三星(不包括那些手表手环上的小尺寸OLED)。

如果未来国产OLED持续爆发,比如抢下50%以上的份额,那配套的驱动芯片我估计大概需要2~3亿颗。然后再给华为开个挂,假设华为能占领其中50%市场,也就是能年出货1~1.5亿颗。这个出货量也相当可观了。

之所以说华为在赌博就是因为未来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是不确定的。因为上面的假设是国产OLED占50%,华为再占其中50%的DDIC供应。万一国产OLED没占那么多呢?万一华为出货没达到那么高呢?这不就是赌博吗。而且,假如像我假如的那样华为年出货1~1.5亿颗DDIC,那大概价值多少呢?

我没找到这类芯片的报价,只找到这个古老的表格。1080P的DDIC报价1.7美元,那我们就假设最新的DDIC报价平均3美元吧。那1~1.5亿颗DDIC也最高不超过5亿美元的价值。但蚊子腿也是肉,看华为怎么选择了。

另外,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是不是能够正常找芯片代工厂生产芯片呢?虽说DDIC对工艺制程没那么高要求,目前主流还是28nm和40nm工艺。但这样的制程也是没有所谓的“纯国产”芯片产线的,都要受到“美国技术”的影响。

还有,OLED面板DDIC除三星自用外主要供应商都是联咏、瑞鼎、Synaptics这些老牌厂商在供应,华为再强又有多大机会能从它们嘴里抢下50%的份额?

而且,既然三星是自家屏幕捆绑自家驱动芯片。那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国产OLED厂商会上马自研DDIC项目呢?肥水不流外人田,况且DDIC本身不是技术门槛很高的芯片。

更大的不确定因素是其实纯DDIC正在面临淘汰,目前多数手机采用LCD屏幕都采用TDDI芯片,也就是DDIC整合了触控芯片的产物。而AMOLED当前还都采用DDIC和触控分离的方案,主要原因还是触控层和OLED的干扰问题需要解决。据说新iPhone的AMOLED屏幕就很有可能采用TDDI芯片,不用问肯定是三星的。可能OLED屏幕采用TDDI需要厂商针对OLED的设计做出专门的优化改进,这更加可能促使国产OLED厂商自研TDDI芯片。

但是也许这是好消息呢,大家都是国产,国产OLED厂商跟国产芯片厂商合作研发OLED屏幕的TDDI方案,似乎顺理成章


看到别人带货眼馋,我也随便带一点吧

user avatar

基本上去年整个知乎还没人关注Display Driver的时候我写的:

基本上该说的都说了。

顺便,捋一下时间线:

19年9月,华为开放Display Driver供应商准入,国内之前做华强北Display Driver的几家企业拼了一把,被纳入体系。

19年10月,根据新闻,华为开始自研Display Driver IC。

估计也从这些企业挖人了吧。

为了避免误解:

挖人挺正常的,同一行业内甲方乙方相互跳槽是肥肠常见的事情。
如果我换一个表述,用“整合行业资源”,是不是就成了褒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杀入屏幕驱动芯片领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考虑到海思的首款 OLED 驱动芯片已经在流片了。这释放出几个相当明确的信号,背后牵扯着华为的战略布局、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以及我们对未来智能设备发展方向的期待。为什么华为要去做屏幕驱动芯片?首先,我们得明白屏幕驱动芯片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是连接.............
  • 回答
    华为成立十个军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其战略布局中相当关键的一步。要理解这其中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这“军团”到底是个啥?大家听到“军团”这个词,脑子里可能会蹦出战争、军队什么的。但华为这边的“军团”,更像是一种高度聚焦、整合资源、攻坚克难的作战单位。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更.............
  • 回答
    华为这几年,特别是经历了一系列外部挑战后,在组织模式上的创新和调整一直备受瞩目。继“煤矿军团”之后,华为又迅速成立了四个新的“军团”,这无疑是公司战略和运营层面的一次重大信号。要理解华为“军团作战”这种组织模式,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华为“军团作战”模式的内涵与演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军团作.............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华为的鸿蒙系统,特别是王成录的那番话,在技术圈和普通用户中间都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简单来说,核心信息就是:鸿蒙系统现在在用AOSP,但未来10月份开源的版本,会去掉所有谷歌的东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才能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为啥说鸿蒙“使用AOSP”?AOSP,也.............
  • 回答
    华为王成录在近期的一次记者访谈中,就鸿蒙系统在国内的软件生态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到的内容,既有对现有成绩的肯定,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们勾勒出了鸿蒙生态在国内逐步成型并壮大的蓝图。首先,王成录在访谈中重点强调了鸿蒙系统生态的开放性和协同性。他提到,鸿蒙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个面.............
  • 回答
    华为P50 Pro的屏幕表现,尤其是在某些专业评测中被誉为“全球第一”,这无疑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仅是华为一家公司的一次胜利,更是对整个行业屏幕技术的一次有力推动。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的“全球第一”通常是基于某个特定评测机构的评判标准。像Displa.............
  • 回答
    对于华为高管援引报告,声称2020年鸿蒙OS将超越Linux,成为世界第五大操作系统,这个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情,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华为自身的发展战略、鸿蒙OS的特性、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以及这份报告本身的可靠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决心是毋庸.............
  • 回答
    2021年,关于华为将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的消息传出,这无疑是一个牵动行业神经的重磅炸弹。如果消息属实,它不仅仅是手机芯片市场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可能预示着华为在芯片自主研发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甚至可能是某些阶段的无奈。华为成为联发科最大客户,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最大客户”的含义。这通常.............
  • 回答
    胡润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华为是中国最具价值的消费电子企业,这一结论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价值”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来看:胡润研究院的榜单通常是基于企业的品牌价值、营收、利润、创新能力、市场份额、行业影响力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的。华为能够登顶,意.............
  • 回答
    梁彼得案:一个复杂案件的多维度审视梁彼得(Peter Liang)案,即2014年纽约市警官梁彼得在布鲁克林一处黑暗楼梯间开枪误杀非裔青年阿齐姆·格雷(Akai Gurley)的事件,自发生以来就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争议。最终梁彼得被判所有罪名成立,这一判决不仅涉及法律层面的考量,更触及了种族、社会公.............
  • 回答
    华为芯片堆叠封装专利公开,这事儿挺有意思,尤其那句“用堆叠换性能,降低硅通孔技术成本”,乍一听,好像找到了破解当前芯片制造瓶颈的“银弹”。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道道。先说说“芯片堆叠封装”是个啥?你想啊,现在芯片越来越强大,里头塞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传统做法就像在一块大板子上铺摊.............
  • 回答
    华为发布智能门锁,支持手机和手表解锁,这无疑是智能家居领域又一重要里程碑。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举措?手机、手表开锁能否成为未来趋势?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如何看待华为发布智能门锁?华为进入智能门锁领域,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看待:1. 华为生态战略的延伸与深化: 万物互联的落地场景: 华为一直致力.............
  • 回答
    2020年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的“定心丸”:美国为何不必过度担心华为的成长?202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一个全球顶尖的商业与政治精英汇聚的场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出现无疑吸引了最多的目光。彼时,华为正身处美国政府严厉制裁的风口浪尖,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以及技术领先性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尤其是来自美国方面.............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米10 顶配版“物料成本”可能高于华为Mate30 Pro 5G 这件事。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小米一般主打性价比,但一上来就谈物料成本高于旗舰,这背后确实有些值得细挖的点。首先,我们得明白“物料成本”这个概念。它指的是生产一部手机时,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原材料.............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Kevin王的日记本中提到的“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要认识到“硬件成本”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包含了很多维度。 元器件成本: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包括处理器(CPU/GPU)、屏幕、摄像头模组、内.............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 回答
    巴西媒体关于“成本问题和特朗普即将下台导致巴西重新考虑华为”的说法,确实触及了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几个关键的交织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巴西在5G网络建设上一直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一方面,国际上对于华为设备的安全性存在顾虑,尤其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
  • 回答
    关于网传美国正考虑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商,并将台积电作为目标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更是一个涉及地缘政治、科技竞争、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家安全等多重复杂因素的议题。1. 背景分析:美国对华为的担忧与科技封锁策略 国家安全担忧: 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龙芯之父”胡伟武先生关于“阿里、华为等垂直系统企业做芯片能成功,因为现在做集成电路芯片的门槛很低”的论述,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包括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门槛演变、垂直系统企业在芯片领域的优势、以及“门槛低”这句话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一、 理解“集成电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