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员工@Kevin王的日记本称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Kevin王的日记本中提到的“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

首先,要认识到“硬件成本”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包含了很多维度。

元器件成本: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包括处理器(CPU/GPU)、屏幕、摄像头模组、内存(RAM)、存储(ROM)、电池、基带芯片、传感器、以及各种连接模块(WiFi, 蓝牙, NFC等)的价格。
研发成本: 智能手机的研发投入巨大,包括新技术的预研、产品设计、软件优化、供应链管理、测试验证等。这部分成本虽然不是直接的“硬件成本”,但会摊销到每一部手机的生产中。
制造成本: 包括工厂的生产线、人力、工艺、良品率等。
供应链管理成本: 确保零部件的稳定供应、谈判价格、物流运输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成本。
专利费用: 手机中涉及大量的专利技术,需要支付相应的授权费用。

为什么会出现“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的说法?

@Kevin王的说法,如果属实,可能意味着在某些关键元器件的选择上,小米9可能使用了成本更高的方案,或者华为P30在某些方面的成本控制做得更好。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小米9和华为P30发布时的一些普遍认知:

小米9: 当时以“旗舰配置、极致性价比”为卖点,主打高通骁龙855处理器、当时顶级的屏幕(AMOLED)、以及多摄像头组合。小米一贯的策略是“硬件不计成本,通过规模化和精细化运营来降低综合成本”。
华为P30: 华为在P系列上,尤其是在影像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成本。P30系列搭载了自家研发的麒麟芯片(尽管当时骁龙855在性能上普遍被认为更强,但华为在基带和AI方面有自己的优势),以及在徕卡合作下的CMOS传感器、潜望式长焦镜头(P30 Pro)等。华为在早期也面临产能爬坡和供应链议价的问题,但其品牌定位和产品策略可能允许其在某些领域投入更多,以塑造产品差异化和高端形象。

可能的解释和分析点:

1. 关键元器件的差异:
处理器: 小米9使用了高通骁龙855,这是当时最顶级的旗舰芯片之一,成本自然不低。华为P30使用了麒麟980。虽然麒麟980在某些跑分上可能稍逊于骁龙855,但华为拥有完整的自研体系,其成本构成和对外采购的芯片是不同的。可能华为在麒麟980的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上做得更好,或者其利润率策略不同。
屏幕: 两者都使用了AMOLED屏幕,但具体的供应商、分辨率、刷新率、亮度、是否支持HDR等细节都会影响成本。如果小米9在屏幕素质上有所取舍,但依然选择了成本较高的供应商,也可能推高成本。
摄像头: 这是最可能产生巨大成本差异的地方。华为P30系列,特别是P30 Pro,在影像方面的投入是其核心卖点,采用了定制的大尺寸CMOS传感器、潜望式长焦镜头等,这些元器件的成本往往非常高昂。如果小米9在摄像头配置上虽然多,但使用的传感器和镜头模组整体成本低于华为P30(尤其是在影像技术上更激进的P30 Pro),那么“硬件成本高”的说法就值得商榷,或者说@Kevin王对比的是特定维度的成本。
其他: 内存、闪存、电池、散热系统、机身材质(玻璃、陶瓷等)的选择和供应商也会影响成本。

2. 成本控制策略与品牌定位:
小米: 习惯于通过“极致性价比”打开市场,即便硬件成本高,也可能通过激进的定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他们的目标是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并通过生态链产品和增值服务来盈利。
华为: 华为在P系列上更多地是在树立高端品牌形象,追求技术领先和用户体验的极致。他们可能愿意承担更高的硬件成本,来换取在技术和品牌上的优势,并通过品牌溢价来获得利润。

3. “硬件成本”的定义问题:
@Kevin王作为小米内部员工,他所说的“硬件成本”很可能指的是小米9直接采购的、用于组装小米9手机的元器件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可能确实在某些方面因为采用了当时最顶级的通用解决方案(如骁龙855)而高于华为P30在某些特定、定制化元器件上的采购成本(如果华为在这些元器件上找到了更具成本效益的自研或合作方案)。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小米9的总成本(包含研发、专利、营销等)就一定高于华为P30。华为在研发、影像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其摊销到每台设备上的成本可能更高。

4. 发布时间与市场变化: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元器件的价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即使是同一款手机,在不同时期公布的“硬件成本”也可能不同。

为什么小米员工会说出这样的话?

内部沟通与数据: 作为员工,@Kevin王可能接触到公司内部关于成本核算的数据。他分享出来,可能是想说明公司在硬件投入上的决心,或者是在某个具体环节上遇到的成本挑战。
对比与反思: 在内部,员工可能会拿自家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细致的对比,包括成本。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业分析和自我审视。
不排除个人理解偏差: 即使是内部员工,也可能对“硬件成本”的定义、统计范围、以及竞争对手产品的实际成本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

总结来看:

“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的说法,如果从直接元器件采购成本这个狭窄的维度来看,是有可能的。这可能源于小米9在当时选择了最顶级的通用配置(如骁龙855)以追求极致性能,而华为P30可能在某些核心技术(如影像)上投入了巨额研发,并通过自研或定制化方案在元器件采购上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成本平衡,或者其品牌策略允许其在高价位上摊销更高的成本。

但更重要的是,硬件成本只是构成手机总成本和定价的一部分。产品的最终定价、利润率、品牌价值、营销策略、用户体验等,共同决定了手机的市场表现。

简单地说,“硬件成本高”不代表“手机就不好卖”或“利润低”。这是一种对产品竞争力的不同解读,也反映了两个品牌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线上,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市场定位。 @Kevin王的说法,更像是一种内部视角的分享,让我们得以窥见手机制造背后的一些成本博弈和技术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1坦克的所有部件都比阿琼上的便宜,结果出个外贸猴版还比阿琼贵。

这大概是因为三哥比较良心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Kevin王的日记本中提到的“小米9硬件成本高于华为P30”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要认识到“硬件成本”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包含了很多维度。 元器件成本: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包括处理器(CPU/GPU)、屏幕、摄像头模组、内.............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称雷军开创了996工作制,后被其他公司效仿”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996”概念的理解、对小米企业文化以及雷军个人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社会经济因素的探讨。一、 历史事实的考证与“996”概念的.............
  • 回答
    看待小米集团(1810.HK)在2019年1月9日股票解禁日股价反而创下新低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股价波动,而是包含了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宏观经济以及解禁本身的特殊性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反映。一、 解禁日与股价下跌的逻辑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股票解禁日是什么以及它为.............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连海印组织写文章抹黑华为”的说法,要进行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评价,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深入分析,并且避免将任何一家公司的行为“完美化”或“妖魔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点: “抹黑”的定义: 什么是“抹黑”?是指公开揭露事实,还是带有恶意、歪曲事实的攻击?这个界限有时会比较模糊,尤其.............
  • 回答
    最近关于小米员工在荣耀店铺打砸的事件,确实让人感到震惊和不解。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和相关报道来看,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相当激烈,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无论是哪个品牌,其员工在公共场合做出这样过激的行为,都是不妥的。将个人的情绪或者工作上的不满,以破坏财物、扰乱公共秩序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本身.............
  • 回答
    看到小米员工发的“小米3惊动整节车厢”这条微博,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宣传效果,绝了。话说,这事儿吧,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小米的视角,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而且成本极低的宣传。你想啊,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或者地铁,突然因为一部手机的出现而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甚至“惊动”了全车人,这画面感多强?这无形.............
  • 回答
    这事儿在咱们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小米员工爆料说今年没有普调,听着确实有点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毕竟,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在小米这样一家快速发展、规模庞大的公司,年终调薪、普调那可是大家翘首以盼的重要环节。这不仅仅是钱的事儿,更多的是对一年辛勤付出的一种认可和激励。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首先得说,员工爆料.............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爆料公司防疫措施不合理,存在聚众核酸、未组织居家办公等问题,以及这些规定是否合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和分析。首先,理解“合理性”的维度:当我们讨论“合理性”时,不能仅仅从单一方面来判断。一个防疫措施是否合理,需要结合以下几个维度来考量:1. 法律法规层面: 是否.............
  • 回答
    小米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激励方案,涉及4931人获得1.749亿股激励,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一、 激励规模的“史上最大”意味着什么? 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直接表明小米管理层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可。过去,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现金奖励或小范围.............
  • 回答
    小米近期一项重磅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司向近4000名员工发放了股权激励,人均约39万元,更令人侧目的是,应届生也赫然在列。这无疑是一次大手笔的激励动作,背后反映出小米作为一家高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在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些深层考量。股权激励的“普惠性”:谁能不心动?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人.............
  • 回答
    如何看待小米“不能胜任工作”辞退员工终审败诉?从法律角度看这个辞退理由有哪些不当之处?小米公司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并最终在法院终审败诉,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实践中,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往往存在着较高的举证难度和严格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雷军作为人大代表提出的“优秀的员工主动工作到 12 点”这个观点,以及小米公司,包括其薪资待遇和加班情况。关于雷军“优秀的员工主动工作到 12 点”的观点首先,要理解雷军这个表述的语境很重要。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兼CEO,他在公开场合提出这样的观点,很可能是在强调一种 企业文化和员工自我.............
  • 回答
    企业要求员工在小产假期间加班,这不仅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更是在人性的底线上游走。小产,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创伤,需要的是充分的休息和调养,而不是冷冰冰的工作指令。怎么看待这种行为?1. 毫无人性,践踏法律: 这种行为的首要问题就是它完全无视法律对于生育女性的保护。即使是.............
  • 回答
    这事儿吧,听着就跟拍八点档电视剧似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唏嘘。简单来说,就是网上爆出来一个“阿里员工包养小三,还把小三弄进公司”的瓜,一开始大家义愤填膺,结果剧情大反转,发现爆料的所谓“正宫”根本不是正宫,而是小三的闺蜜,而闺蜜的男朋友才是那个躲在幕后操纵一切、恶意栽赃的人。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在职场中比较敏感但又真实存在的问题:员工的生理需求与工作效率的平衡,以及公司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干预和处理这类情况。法院的判决“确实超出了正常生理需求范围”为整个事件定下了基调,但我们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事件本身的回顾与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一位员工因为“每天上厕所.............
  • 回答
    在北京,两家公司因为员工每月加班时间超过法定上限而被罚款,这事儿可不小,可以说是直击了当下许多职场人都面临的“加班困境”。这事儿该怎么看?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罚款两公司,释放了什么信号?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信号就是:劳动法是有约束力的,违法加班是要付出代价的。 过去,很多时候加班就像是职场.............
  • 回答
    “阿里女员工自述被三名同事强制审问8小时”事件,因其涉及职场霸凌、权力滥用以及潜在的非法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将结合已公开的信息,对此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事件梳理(基于女员工自述):这位阿里女员工(以下简称当事人)的自述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 事件背景: 当事人称,在某次.............
  • 回答
    这事儿真是太让人揪心了,特别是听到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仙桃发生的这起事件,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一个凌晨还在辛勤工作的送餐员,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打死了,简直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这件事情细究起来,背后牵扯到的问题可不少。首先,最直接的肯定是那个保安的行为。凌晨送餐,本来就是一份辛苦活,风雨无.............
  • 回答
    最近杭州发生的这起外卖员“脚踢外卖”的事件,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一边是饿着肚子的消费者,一边是辛勤奔波的骑手,本应是互惠互利的链条,却因为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双方都感受到了不适。怎么看待这件事?首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们花钱买的是便捷和安全,而不是一份被糟蹋过的餐食。外卖的质.............
  • 回答
    徐州马拉松官方设置全程马拉松2小时10分(210)配速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折射出的是赛事运营的专业性、对高水平跑者的重视,以及徐州这座城市在马拉松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2小时10分这个数字的含金量你得知道,2小时10分,对于男子全程马拉松选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