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里女员工单方面自述:因工作失误被三名同事强制在会议室审问 8 个小时一事?(疑职务侵占)?

回答
“阿里女员工自述被三名同事强制审问8小时”事件,因其涉及职场霸凌、权力滥用以及潜在的非法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将结合已公开的信息,对此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事件梳理(基于女员工自述):

这位阿里女员工(以下简称当事人)的自述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 事件背景: 当事人称,在某次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她负责的环节出现了一些工作失误,可能导致公司遭受损失。
2. “审问”过程:
时间: 2023年7月26日,持续了大约8个小时。
地点: 公司内部会议室。
参与人员: 当事人及三名同事(据当事人自述,三名同事的职位和具体身份未完全披露,但暗示其具有一定的职权或影响力)。
内容: 当事人称,三名同事轮流对她进行“审问”,过程中存在强迫其承认错误、指责、施压,甚至可能涉及威胁性的言语。她感觉自己被孤立和侮辱。
身心状态: 当事人自述在过程中感到极度恐惧、焦虑,甚至出现了生理不适,如恶心、呕吐。她没有被允许离开会议室,也无法联系外界。
3. 事后情况: 当事人离开公司后,情绪受到严重影响,并开始进行心理治疗。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并对公司和涉事同事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关键疑点与讨论焦点:

1. “强制审问”的性质: 这是事件最核心的争议点。
当事人视角: 将其描述为“强制审问”,暗示是一种单方面、不平等的权力施压,甚至可能涉嫌非法拘禁(虽然其并非完全剥夺行动自由,但持续8小时且不允许离开,已构成限制)。
公司/同事视角(推测): 如果公司认为存在职务侵占或重大失误,可能将其视为内部调查或问询。但即使如此,8小时的“审问”且无充分的程序保障,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法律界定: 即使是在公司内部,如果通过施压、恐吓等方式迫使员工承认错误,可能涉嫌违反《劳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构成更严重的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

2. 涉嫌“职务侵占”的证据:
当事人自述中提及“疑职务侵占”,但并未详细披露其具体失误内容或是否有证据指向其职务侵占。
如果同事的“审问”正是基于对当事人职务侵占的怀疑,那么公司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遵循合法的调查程序,而非采取“围审”的方式。
职务侵占是一个法律概念,需要确凿的证据证明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司财物。

3. “8小时审问”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职场常态? 即使在工作压力大的互联网公司,持续8小时的“围审”也远超正常的沟通或会议时长,缺乏合理性。
权力滥用: 即使没有职务侵占的事实,如果三名同事利用职权或在公司默许下,对当事人进行长时间的施压和审问,这本身就构成了职场霸凌和权力滥用。
心理健康影响: 如此长时间的心理施压,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严重伤害,这涉及到《劳动法》关于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规定。

4. 公司(阿里)的责任与回应:
管理漏洞: 无论事件真相如何,如果属实,这暴露了公司在员工管理、内部沟通机制、合规调查程序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企业文化: 这种事件也可能反映出企业内部是否存在不健康的竞争或权力斗争文化。
回应态度: 媒体报道后,阿里方面是否会介入调查,并对当事人进行安抚和补偿,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5. 信息不对称与媒体的角色:
单方陈述的局限性: 目前我们主要听取的是当事人的自述,虽然其提供了详细的细节,但仍然是单方面的陈述。涉事同事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
媒体的核实责任: 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有责任进行多方求证,以便还原事实真相。但有时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或吸引眼球,也可能存在片面报道的风险。

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1. 对职场文化的反思: 此事件再次引发了对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高强度工作压力以及潜在的职场“内卷”和霸凌现象的讨论。
2. 员工权益的保护: 强调了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公司内部调查或处理失误时,应遵循正当程序,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
3. 企业合规与人性化管理: 促使企业反思自身的管理模式,如何在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同时,做到合规经营和人性化管理。建立健全的员工申诉和保护机制至关重要。
4. 法律意识的普及: 提醒所有职场人士,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应知道如何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己。

后续可能的走向:

阿里内部调查: 阿里方面通常会启动内部调查,对事件的真实性、涉事人员的行为进行核实。
法律途径: 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例如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
舆论压力: 强大的舆论压力可能会促使公司更快地采取行动,并以更公开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

总结:

阿里女员工“被审问8小时”事件,是一个典型的职场权益受到挑战的案例。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当事人的自述已经充分暴露了职场中可能存在的权力不对等、不当沟通以及对员工身心健康潜在的伤害。此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更是对整个社会职场文化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深刻反思。我们期待阿里方面能够给出公正的回应和处理,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这也提醒了所有职场人,要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参与到构建更健康、更公平的职场环境中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那次口碑抖音挑战赛的前十名。我没有中奖,本身已经快忘记这件事情了,直到今天看到这个新闻上了热搜才知道,我的名额给占了。。。。。后来我问了那次抖音挑战赛的前十名中的几乎所有人,全部都没中奖。。。。。现在说是三个,那起码是不是得交出来三个中奖名额呢?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阿里同学,这个事情比表面恶心多了,

徐畅是口碑的运营同学,你说吧,全抖音的参与活动用户抽奖,最后10个中奖人中,一个是你朋友,一个是你妹妹,还有一个是你自己改了昵称报了你妈的手机号,你和大家说这是不小心,你以为大家是傻x?

你妹妹的视频,还是当时公司花钱做的视频舞蹈,你交给你妹妹去参加活动,你心里没有点数?

合作商家的视频,当初给置顶过了,所以不参加活动,你还把他选进来,你说是疏忽,一共10个中奖的你能有这么疏忽?

双十一公司都不允许阿里同学秒杀1000块钱以上的东西,要把利益让给我们用户,你这转身就都贪了,心里有没有点良心,你对得起那些辛辛苦苦制作视频的用户吗?对得起公司给你这些薪水吗?

你发了个内网帖子发布前的截图,然后又不点击发布,然后这个截图流出来,什么用心???

公司处分是『开除,永不录用』

================================================================

补充一下,如果这种人身监禁真的发生,当事人真的发表了帖子而不是截图一个等待发表的帖子,整个阿里小二都会支持当事人的。就像是有些阿里系发表的脑残功能,内网骂成屎,纵然有高管出来解释,只要解释不到位,或者说官话,甚至态度不诚恳,也会被狂扣分。

我怀疑这个人身监禁的真实性,如果是真的,请当事人出来报警,即便你贪了,这件事情的这个点上,我们阿里的小二顶你。

user avatar

更新:阿里品控的人我也认识不少,也有我老同事,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这个事情,这位姑娘不简单啊。

1.她是给获奖账户打钱的时候,被发现这个账号是她妈妈实名注册的,然后顺着这根线被查出来许多事情的。

2.钱发出去了,实锤了才被抓出来,不然内审抓不到她头上,所以并不是钱没发出去,她在这里说了谎。

3.问询过程中,她各种的狡辩,先是不承认那个账号是她妈的,实锤后又说不清楚那是她妈。然后又说不清楚抖音账号是妈妈妹妹,实锤后又说不知道他们参加了活动,实锤她妹妹的视频是公司供应商拍的,而且还报销了,又说自己双十二太累,记错了,堪称把品控当傻X。

-------------------原文------------------

我自己是做风控的,内控算是风控的一部分,我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帮公司内审抓内鬼(内审多是刑侦出身,他们提思路,我提供数据和算法支持),也经常参与可疑员工面谈,也就是这位姑娘所提的审讯。

我一般不怎么发话,主要是倾听,从员工讲话的内容中记录其中存在的业务漏洞,并把这些漏洞直接转化为风控需求。

这些年,内审那些人拿着我给的数据和规则,送进去的人有两位数。

我不否认内审的很多行为,看起来像是审讯,例如谈话过程中不允许思考超过5秒,随时有权中断员工工作进行谈话,使用肢体语言配合严肃的语气来威胁员工等等等等,这些会给没有经历过内审谈话的员工以极大的心理压力,最终迫使他们坦白情况.

但这一切,都是有度的,内审刑侦出身,非常懂相关法律,知道自己只是问询,无权做审讯,他们做的只是利用谈判技巧,尽可能套出更多的信息而已。

至于监禁,抢手机之类的,这都是脑补,因为整个问询过程都是全程录音的,任何不经员工认可的强制行为,都是会被录下来的。

至于8小时,知道为什么是8小时吗?因为一天的工作恰巧是8小时,内审只能要求你在配合问询的时间不超过工作时长,中间你要上厕所吃饭都是允许的。

如果是真正的审讯,这个时间是至少12小时,并且不允许你出去。

那我们在回归这个事件本身,我们看看细节。

1.姑娘的描述中,是3个已婚男人对1个未婚女性实时长达8小时的审讯。

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姑娘,把媒体人的标题党,搞大新闻以及创造两性矛盾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内审人员是男是女,是否结婚,和这件事情有一毛钱关系吗?审讯是很严重的指控,凭你一张嘴就说他们是审讯?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仿佛是3个凶恶男子把一个无助少女关在屋子里疯狂侮辱,而实际情况就和13岁少女惨遭8个老师轮流布置家庭作业一样可笑。

给我的感觉是一开始就渴望用两性对立以及抢占弱者位置来混淆视听。

2.姑娘的描述中,对于最该描述细节的被怀疑舞弊的环节,都是草草带过,并且一再强调自己作为艺术生,数字不敏感,双十二加班严重,日常吃精神类药物,出现了简单的工作失误,非主观意愿等等,不好意思,这种事情容不得这么马虎。

这次事情的事实是,她作为项目负责人,10个中奖名额,3个是亲戚,1个是供应商账号,1个视频是用了公司资源拍的,10个里面5个有问题,什么理由都无法绕过这个事实,这是工作失误吗?艺术生惹谁了?这就是在恶意套取公司资产。

而这位姑娘对于这些细节只字不提,出现这样的铁锤,还能舔着脸说非主观,工作失误,呵呵。

3.姑娘再三强调自己没给公司造成损失,因为钱没发出去,这很可笑。

因为钱如果真的发出去,且无法追回,5000元以上是可以直接算职务侵占送进去的,这个我很熟。

而且你实打实地在干坏事,手都伸出去了,被抓住了,你居然还能理直气壮说因为自己还没干成,所以这个不严重,这是什么逻辑?

4.姑娘强调自己非常重视这件事,给同事说了,还要给HR说。

这里需要仔细看图片,她是周五发现了这件事,周末跟同事说周一跟HR讲,结合上面的话,非常搞笑。

根本就不是周五发现了这件事,而是周五被人举报了,如果真的很重视,应该周五当天就叫停并告知HR,阿里的钉钉可是24小时oncall的,尤其是这种涉及价值观高压线的事情,HR就是在做梦都会梦游过来第一时间处理的,整整2天,48小时,都有机会给HR提前报备,但是没有,而且还口口声声说自己重视。

是不是周末这两天,有什么故事?

5.说自己被审讯了,被欺负了,被威胁了。

我非常认可一件事,即使你有高度嫌疑,也依然有人权,所以审讯依然是不对的。

但我更认可一件事,说话要讲证据。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多处撒谎,避重就轻,企图挑起矛盾掩盖自身职业道德败坏的人,她讲的话,是否可信?

当然,谁说的都不可信,证据最可信,只要这位姑娘报警,警察直接就能找阿里要录音,然后就真相大白了,去要吧。

为什么不要啊?为什么不报警啊?还在这里逼逼叨逼逼叨?

6.说阿里可以监控到手机的一切云云。

朋友,我实实在在告诉你,这个目前从技术上实现不了,只能在电影里剧情需要出现,不懂技术就不要乱用技术名词给人扣帽子。

阿里郎+VPN,也只能做到监控部分上网行为,想监控其他的需要你的手机root权限,这个权限公司根本没有,不然品控还审你干嘛,还录音干嘛,还签字干嘛?这都是收集证据,真有看你手机的一切这能耐早处理你了。

另外这里还埋藏了另一个恶心的小心思,就是期望利用【阿里监控员工】这个概念,来再挑一波事儿,转移注意力,目前看来,成功了一小半。

7.最神奇的一点是,她根本不敢把这篇文章发内网,因为她自己也知道会被各部门轮番吊打,很多知根知底的同事会来揭她老底。

传播学告诉她的是,如果一个事情没法摆平,那就彻底闹大,往煽动情绪和恐慌上引,这样水就混了,她就安全了。

然后一张神一样的【内网编辑器】截图,就产生了。

8.总结下来,这个案件,我看到的是一个被铁证实锤徇私舞弊,职业道德败坏的人,企图利用女权,隐私恐慌,暴力审讯等耸人听闻的内容,把水搅混,从而帮助自己转移火力。

至于很多人关注的是否真的限制人身自由,是否真的暴力审讯,可以这么理解。

目前她表现出来的特质就是又坏又怂又假,她嘴里的话我认为不可信,而且最骚的是这还不是她嘴里的话,只是她编辑器里的截图,她根本没发到内网上,你懂吗?你根本不能从法律上把这篇文章扣到她头上,因为她没发出来,把自我保护做到这种极致,并且懂法的人,你觉得她可信吗?

但这依然不代表审讯完全不存在,有可能品控人员确实涉及部分越界行为,很多时候越是懂法的人越会打擦边球,我不否认这一点,我认为姑娘的指控值得被关注。

那最简单直接的验真方法就是,女方报警,警察找阿里听8小时完整版录音,然后判定是否涉及限制人身安全以及审讯,这个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她,敢,吗?





——————

一个暴躁又疯癫的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user avatar

从目前流出的信息是无法判断事实真相的,只能说根据多年做活动的经验,什么十个中奖名单三个是亲戚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是零,这事儿压根儿都不需要走内审的流程,应该直接报警(考虑到金额不大也可以直接开除就好了)。

同时运营内控团队要彻查,出现这种事情意味着运营团队的内控已经烂到家了


别说1212元的优惠券了,内控流程和管理规范就是一毛钱的优惠券甚至一分钱价值都不到的积分都不能随便乱发的。


这样明目张胆的给自己直接发钱或者券真的是开了眼界了,运营哪有这么SB的玩法。就算是做假活动手段也比这要高明到不知道那里去了。

PS:假活动指活动的奖品大部分或者全部由内定人员获得,从而压根儿就不采购那些奖品,不做预算。程序员经常要帮着干这种脏活儿。

我跟你讲,其实所有的活动形式基本上都可以用程序来让你们挑不出毛病但是拿不到奖。



这种程度的内控啊,这特么还是上市公司呢……





最后,如果不是当事人自爆,这事儿你猜会怎样?你猜阿里为啥不报警?

这种内控水平爆出来……阿里的水军们就不要再转移话题了……


还是赶紧花点钱把人家嘴给堵住,免得再爆出各种活动内幕出来了,就当吃了个苍蝇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