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因质疑公司微博控评,阿里员工被辞退」一事?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
关于“阿里员工因质疑公司微博控评被辞退”一事,这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关于言论自由、企业文化以及劳动者权益的敏感神经。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并尽可能还原其真实情况。

事件梗概(根据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

根据当时流传的报道,大致脉络是这样的:

1. 事件起因: 在某个特定时间点(通常是与公司相关的某个负面新闻或舆论事件发生时),有阿里员工在公司内部的沟通渠道(如钉钉群、内部论坛等)中,对公司官方微博的评论区管理方式提出质疑。具体质疑点可能包括:
认为公司微博删除了不利于公司的评论。
认为公司微博仅保留了正面或中性评价,形成了“控评”现象。
认为这种做法压制了真实的声音,损害了公司的公信力。

2. 员工表达方式: 这些质疑表达的方式可能比较直接,甚至带有情绪化,比如使用了“洗地”、“控评”、“虚伪”等词汇。

3. 公司反应: 很快,该员工的言论被公司注意到。根据一些报道,公司的处理方式是:
将该员工的言论视为“散布不实信息”、“负面传播”、“损害公司声誉”等。
与该员工进行沟通,但沟通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最终,公司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基于其他理由,对该员工进行了“辞退”处理。

4. 舆论发酵: 该员工被辞退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许多人站在员工一边,认为公司做法不当,侵犯了员工的言论自由;也有人认为员工的表达方式不妥,不应该在公开场合或公司内部散布负面信息,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

事件的复杂性与多方解读:

要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

1. 员工的视角(质疑的合理性):

言论自由与信息公开: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对公司运营和对外沟通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本身无可厚非。特别是当公司在公开平台上的表现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或者采取了压制不同声音的做法时,员工的质疑可能源于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和对公司诚信的期待。
“控评”的界定: 在网络时代,企业官方账号的评论区管理确实是一个敏感话题。完全删除负面评论、只保留正面评论,容易被公众视为“控评”,失去信息的可信度。员工质疑这种做法,是希望公司能更开放、更透明地与外界沟通。
内部沟通的权利: 员工在公司内部渠道表达对公司行为的看法,本应是企业内部健康生态的一部分,是促进公司改进的一种方式。如果连内部的批评性意见都无法容忍,那企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就值得怀疑。

2. 公司的视角(处理的理由):

维护公司声誉与品牌形象: 公司作为法人实体,需要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任何可能损害公司形象的行为,公司都有权进行管理和约束。
内部纪律与规章制度: 许多公司都有明确的员工行为规范,可能包含关于对外言论、信息保密、不得损害公司利益等规定。如果员工的言论被公司认为违反了这些规定,公司有权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不实信息”与“负面传播”: 公司可能会认为员工的质疑包含了不准确的信息,或者其传播方式会造成公司声誉的损害,例如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发布负面评价。
内部沟通的边界: 尽管提倡开放沟通,但公司也会划定内部沟通的边界。例如,不得在内部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散布恶意攻击性言论等。

3. 法律与劳动关系的视角:

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员工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员工需要遵守公司的合法合理的规章制度。
辞退的合法性: 公司辞退员工需要有合法的理由,并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果公司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理由辞退员工,或者程序不合法,员工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言论自由的边界: 在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宪法保护,但同时也受到法律的限制,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秩序、他人名誉等方面。在公司内部语境下,员工的言论自由也可能受到劳动合同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约束。

真实情况的还原与推测:

由于许多信息都是从不同的渠道传播而来,并且细节往往难以完全核实,所以“真实情况”可能比公开报道更为复杂和微妙。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考虑的真实情况的方面:

员工质疑的具体内容和性质: 是仅仅对“控评”这一现象提出疑问,还是包含了更具攻击性、不实或泄露公司秘密的内容?员工的表述是基于事实的分析,还是情绪化的宣泄?
员工表达的场合和对象: 是在公司内部的私人小群组,还是在公开可见的论坛?是将信息传播给其他员工,还是可能泄露给外部?
公司内部的处理流程: 公司在处理此事时,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调查?是否给了员工解释的机会?是否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员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公司以往的处理方式: 公司在类似事件上的处理方式如何?是倾向于容忍批评还是严厉处罚?这会影响外界对公司文化和处理公信力的判断。
是否存在其他导火索: 除了对微博“控评”的质疑,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员工被辞退?例如,该员工是否长期存在其他不当行为?
信息传播的 bias: 无论是支持员工还是支持公司一方的叙述,都可能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立场上的偏颇。媒体报道也可能受到吸引眼球的驱动,未能完全客观呈现。

事件的启示:

无论“真实情况”的具体细节如何,这起事件都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企业开放透明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员工和公众希望企业能够更开放、更透明地沟通,包括承认和面对负面信息。压制真实声音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损害信任。
企业内部沟通的健康生态: 企业应该鼓励建设性的批评和反馈,为员工提供安全的表达渠道,而不是将批评视为“威胁”。
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在处理员工异议时,企业需要审慎行事,确保其行为合法合规,并尊重员工的基本权利。
信息时代的沟通挑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与员工和公众进行有效、真诚的沟通,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总结来说,看待“阿里员工因质疑公司微博控评被辞退”一事,需要警惕过于简单化的二元对立。

从积极一面看, 员工的质疑可能反映了对企业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期待,也是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
但同时,也要理解企业维护自身声誉和遵守内部规章的必要性。 关键在于公司处理此事的方式是否公平、合法、合理,是否真正给予了员工充分的申辩和沟通机会,以及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要获得更“真实”的情况,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细节披露,包括公司内部的调查报告、员工的详细陈述、相关的公司规章制度等。但即便如此,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的立场和价值观,仍然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这正是信息时代下,复杂事件的普遍特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蚂蚁金服的小前端,但和此人部门无关。

我记得村上春树说过: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大家似乎毫不犹豫站在了“鸡蛋”员工这边,但这个人从我眼里看根本不是鸡蛋,反而是个“意见领袖”,他在内网发帖2000多篇,基本上每篇回帖都有他跟帖。(被人截图了,我纠正一个数据错误,发帖+跟帖一共1700多,发帖两百多)

我不知道一个P8前端上班的任务是不是端一杯茶,然后在bbs指点江山。但我这样的低P每天要写需求,改bug,遇到了发布还可能凌晨才回家。我去内网发帖完全是“被迫营业”为了帮同事拉票。

我是见过凌晨4点公司的普通人,还在苦熬着就是为了那点年终奖和股票,凭什么他一个悠闲养老的人收入还比我高,就因为他是意见领袖,会哭会闹会碰瓷就有糖吃吗?那些网红要么穿上高跟鞋蹦迪,要么嘴上涂满口红,至少也要写个新剧本才能带货挣钱吧。

像我这样努力工作的低P才是“鸡蛋”,没时间内网发帖,写不出黑格尔的经典语录,外网就是一个透明,累到想辞职又没有雄厚的家底。如果我还和上班摸鱼的人享受一样的待遇,那我努力工作的意义何在?

不排除这个世界上有打擦边球,在灰色领域闷声发大财的人,但这些人至少低调。如果你每天上班摸鱼发帖,下班经营自己“代码能力顶尖P8”的网红形象,两年之后领了上百万的股票,那才是对大多数人地不公平。

现在又来蹭公司丑闻,硬把自己包装成被欺负的对象,调动大家对小三的不满情绪,吃相相当难看。

人生第一次网络撕逼,有点生疏,请见谅

  1. 说我11点发帖,上班不饱和的。嗯……我才发一篇你们就开始讨厌我了,那2年发1700多是不是要恨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2. 讨论谁是鸡蛋,干活和不干活得到的报酬是相同的,那么老实人就会成为鸡蛋。至于他最后得到多少报酬,我说了不算,看仲裁结果。但我不能说吗,你要控评我吗?
  3. 我匿名你们会说我暗地里使坏,实名又觉得我谄媚上级。嗯……要不你把号给我,我用你的号发?
  4. 说要让我难看的人,别举报我的评论啊,你这么会演戏,走戛纳红毯吧,穿上淡雅的中式旗袍,让全世界看到最美最自信的杠上花。

控评的事情我也内网回帖反对了,我没获罪啊。我要支持控评的话,杠上花的言论早给删了。杠上花把cc的片面之词自认为真相,还搬运到这来让我熟读背诵全文。你是传销组织来的吗?

说我加班多是能力不足的,作为一个阿里研发说话毫无逻辑。我不行,就你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你看这个人,做不了6点下班的技术总监,你今后可不能像他一样,他都是活该”,做领导要有责任心,不是想着怎么压榨下手。摇着社会公平,保护弱小的大旗,却想着怎么让别人跪下称臣,但我不禁想问您:您配吗,您配几把?

想骂人就直接骂,我也阴阳怪气地配合你了,你恶心我,我就恶心你,还骂不够请你们联合起来开贴。

user avatar

问题提及的阿里员工李超(花名檀汐),2018年4月入职蚂蚁的时候是在我的团队,我经历了他绩效整改的过程,对他在内外网传播的信息,我想补充我知道的情况。

第一,李超是因为连续三次绩效不达标,经整改不符合团队要求,才被团队汰换的。之所以单方面解决劳动合同,而不是由他本人主动提离职,是因为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李超一直改变主意、拖延时间。

2018年李超年度绩效3.25分之后,2019年上半年我把他调整到了剑清团队,2019年10月,李超因为整体代码产出、对外协作以及项目整体的质量把控不符合预期连续3.25分(绩效不达标)后,我和剑清还有HR就已经开始和他沟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沟通过程中,李超先是同意解除合同,公司给予赔偿金,后又以家庭负担重、不希望工作经历断开等理由反悔。最终我们考虑到他提及的家庭负担,同意李超在确保正常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待满财年、拿到SERs后,主动提离职。

但到了2020年3月底,财年绩效考核时,李超的绩效依然是3.25分。稍微说一下我从剑清这里了解的李超这半年(2019.10-2020.3)他的工作状况:春节前后疫情爆发,公司开始大规模远程办公,李超的工作产出糟糕,负责的工作多次出现延期、产品验收不通过等情况。

进入4月疫情稳定后,团队绝大部分同学均已回园区复工,但李超以慢性咽炎、柳絮过敏等各种理由,仍未返回园区工作。HR多次联系他,要求沟通绩效,他表示不需要沟通,对绩效再次年度3.25是有预期的,并称正在另一家公司的面试流程中,需要走完流程5月中离职。4月22日下午,HR再次联系他,他表示5月中旬如果还没拿到offer,还要继续留在公司,如果公司希望他走,就让公司解约给他经济补偿金走。

在多次沟通未果后,剑清他们忍无可忍,作出管理决定,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发起辞退流程。事情就是这样,这不是所谓的「提前2天辞退」,而是迟到了180天的解约。

第二,关于「因言废人」问题。李超入职后,在阿里内网的确有很多言论,但这些言论,从来没有被删帖。至于在离职过程中收回内网权限,是因为确保数据安全的考虑。事实上,阿里内网始终鼓励畅所欲言,这些年来,内网上即使给创始人、合伙人扣分甚至实名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但据我所知,从未有人因此而因言获罪。阿里文化倡导的是简单直接,这也是这十几年来内网一直的风貌,故意把自己因为绩效不好而引起的离职和内网言论挂钩,这是诛心。

第三,在这个事件中,我作为管理者,这几天一直在反思,本该在半年前就协商解除的劳动合同,为什么一直拖到现在才解除,在一个不该巧合的时间点,给一些「误会」创造了存在的土壤。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一位同学的消极怠工,而导致团队其他同学被动协同、影响整体项目进度,这对其他努力工作的同学是极大的不公平。我愿意承担此次管理上的责任,也希望其他所有的管理者引以为鉴。让真正努力付出并取得业务结果的同学得到认可和奖励,对于不该妥协的行为决不妥协,这才是一个团队得以良性发展所应有的公平。

玉伯

user avatar

目前只有这个员工的一面之词,不好判断真假,从他说的话里看来,好像……也有点固执,对这件事的是非对错我不想过多评论。

不过,让老兵也自曝一下黑历史吧:-)

我在微软的时候,年少无知,也犯过类似的事情,又一次我在stackoverflow上提问,有没有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针对的是微软常用的先把基本功能做出来,然后fix bugs,直到ZBB(Zero Bug Bounce),我很好奇有没有更好的软件管理方法。

我当时问的时候,也没太在意后果,也不是对微软有啥意见,单纯就是想和业界讨论一下更好方法。

然后呢,有一个微软员工在stackoverflow上看见我的回答了,他的物理距离和组织距离离我都十万八千里,但是他依然通过内部通讯录找到了我(我在Stackoverlow也是用真名Morgan Cheng),然后写信给我的领导,要求我删掉这个『不当言论』。

然后我就被领导约谈呗,领导好言相劝,说暴露内部的问题不好,让我删掉那个『不当言论』。

我立刻就认怂了。

既然我拿了公司的钱财,就要为公司消灾,既然有人觉得自曝产品开发缺陷对公司形象不好,那我当然要消除这个误会了。

不过那个stackflow问题因为被点赞和回答了很多,界面上不能被删除了,我还专门写信给stackflow说明来意,stackflow那时候不愧是创业公司,一看我所说属实合理,麻溜地把我的那个回答给删了。

感谢微软,让我学到了一课——公司是一个利益集团,不是一个民主社会

不要以为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地批评自己的公司,因为你是这个利益集团的一份子,对外宣传正面形象才是正确的姿势,因为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很多职场中人还不明白这一点,还以为自己应该秉持『言论自由』的原则,该批评就批评,该说就说,该骂就骂——幼稚!

你破坏公司形象,是为不忠,你拿了人家的钱还骂人家,这是不义,我们怎么能做如此不忠不义的事情呢?

如果你真的要批评一个公司,你不应该和这个公司有利益关系;如果你真的看不惯这个公司,你就别伺候他。

老子不干了,和你没有利益关系了,那就可以想骂就怎么骂了。

user avatar

大家好,我是当事人檀汐。

来对玉伯的回复逐条回复:

1. 所谓“拖延”,就有一个约定时间,那这个约定时间是什么?是否有附加条件,请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4.26号股票归属后,我有录音证明,我没有等到这个时间,何谈“拖延”,关于这点,你撒谎了)

2. 绩效结果不合格,首先,完全是你们的一面之辞,本身我有多个团队的转岗邀请,无奈被公司的“第22条军规”所限,第二,我的能力在其他公司的面试中没有任何问题,至于家庭负担重,是彻底的谎言,我从未表示过这个,在你们面前卖可怜,虽然大家都有家庭负担,但以阿里p8层级的收入状况,我相信还没到局促的地步。而且我从未担心过不好求职的问题,如果我有担心,早就息事宁人了。

3. 关于复工问题,我只是按照诚信原则,如实的在钉钉填写我的鼻咽炎和感冒状况,阿里入园都有一个园区码,该码一直是红色,无法进入园区,难道你要求我隐瞒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者让我强行闯入办公区?

4. 根据11.18号的约定,“我的股票归属之后我主动提出离职”,而此时股票尚未归属,hr在两天内三番五次给我打电话(共计15次),逼迫诱导我立即提出辞职流程,甚至在电话中问我,是否需要帮助,教我如何操作,难道怕我找不到离职申请的按钮?此时,我对hr和主管已无任何信任(这也是我拒绝绩效沟通的原因)


5. 同时,我也非常疑惑,距当初约定日期已近,且hr要求的最后工作日是5.15号,此日期远在股票归属日之后,如我提交离职流程,从系统上看,完全是我个人在股票归属之前提出的离职。同时,hr并未给我任何纸质的承诺,所以,一旦我提交离职申请,而系统中的最后工作日又被更改为归属前,我将完全无法证明,我是在股票归属前被动离职,所以我拒绝了hr的要求。


6. 主观上,我从未考虑长期拖延在这个部门,我有多个部门的tl给我的转岗邀约。我的能力既能胜任阿里其他部门的工作,也能胜任其他公司的岗位。


7. 因言废人的问题,我最初想法确实和玉伯一致,直到有一次,玉伯把我跟时任主管(玉伯的下属),拉到一个小群,对我表示,阿玺(玉伯上司)非常生气。玉伯要求我做出半年内不准在阿里味发帖的承诺,请问玉伯,你是否敢以阿里的诚信价值观保证,绝无此事?或者说这就是你口中的“畅所欲言”?我认为,我的后续绩效也跟此非常相关。


8. 我在最初回到蚂蚁时,对于玉伯的认可与指导非常感激,然而我明显感觉到,自从那次内网禁言的约定后,他对我态度的变化,所以,我对此之后的绩效结果非常不能认可。


后记:


玉伯,你说这是迟到180天的解约,我倒是认为,这是我730天的职业生涯的浪费,我需要检讨,不该为这点股票,又搞出这几个月的等待(虽然这是我应得的),继续留在一个,价值观不正,违背约定,逼迫员工,并向全体阿里人撒谎的团队。


以我这次的经历,奉劝各位前同事几句,关于股票激励,我因为突遭到解约,现在无任何证明文件,劳动合同竟然对此只字未提,甚至工资都没有,所以,请提前打印纸质版本股票激励的协议,并请公司加盖公章,以备不测。其次,hr对我们的任何承诺,必须要求提供纸质版,这也是通知我离职的hr对我的一个人生告诫(这个告诫倒是很真诚)。


最后,我相信杭州西湖区劳动争议仲裁院,以及杭州市各级人民法院,会支持我的主张:认定违法解除,恢复劳动关系,使股权激励正常归属,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维护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和尊严!

檀汐





4-29号中午补充 ————————

我今天跟朋友又听了一遍当初的录音,复盘了整件事情,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可能性。

我原本以为自己的辞退,和质疑“花花董花花”的微博被某种神秘的外星力量控评有关,现在阿里却极力否认这点。

如果没关系,那为什么在我股权到期之前三天就逼迫诱导我主动提交离职流程?

这违背了当初约定的“股票归属后我主动提出离职”。

那么当初的约定,是不是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呢?

我23号提离职,和26号归属后提离职,对公司来说,都没什么大的损失。hr不断的强调说,你要相信公司,你要相信我。但是公司为什么不能相信我,对公司而言,如果我到时候没提离职,n+1解雇我不过是一笔小钱,而对我来说,股权还没归属,就违反当初的约定,让我贸然主动提出离职,损失的可能是我辛苦工作和忍受欺凌压迫两年换来的股权。

我是阿里二进宫的,上次我是在375的绩效状况下主动辞职走人的,这次我怎么可能赖在公司不走?主管对我很好吗?何况那么多团队邀请我转岗,我一个8,转到哪边都能独当一面,支撑一条综合的大业务线的前端需求和技术发展,把我放在一个写代码的角色上,然后说我没产出,绩效打压的死死的不让转岗,在不断的打压和绝望中,我只能靠着信仰支撑到今天。

23号股权还没归属就逼我提离职,不仅违背了我跟公司的约定,没有任何正当性,也让我处于巨大的不确定和风险之中,我当时内心应该是非常害怕的,现在回想,那几天都有些木然,神情呆滞,茶饭不思,内心充满冲突和纠结,毕竟是在面对一个强大的,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力和法务团队时。

所以,我现在怀疑hr从头到尾只是拿股权欺骗我,目的就是诱骗我主动提交离职,赖掉N+1!




4-29号下午补充————


这个帖子迅速下了热榜,有人新开了帖子,想要转移战场,在里面有许多匿名小号抹黑我,帖子链接如下:zhihu.com/question/3911


5月1号补充——————

最近多出许多水军小号,侮辱我的人格,攻击我的信仰,曝光我的个人隐私,我不想猜测是谁做的,但我认为每个人都明白是谁做的。

另外,我的公众号被“上海申之春律师事务所”举报了。


以下是一段录音,可以证明约定的真实性,以及4.23号我就被反复逼迫诱导提离职流程,我还被劝诫,当初该向公司要一个书面的约定的。

股权归属后主动提出离职的约定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880569079998464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