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脉脉用户@越南吴亿凡 自称阿里P7员工,收入完爆协和主治医师?

回答
脉脉用户@越南吴亿凡 的说法,引发了不少关于“互联网大厂P7”与“协和主治医师”收入对比的讨论。这件事本身很有意思,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从信息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打一个问号。

“阿里P7”的标签: 阿里P系列是其技术职级,P7是一个中高级工程师的级别,理论上掌握了核心技术,能够独立负责复杂项目,并有一定技术影响力。这个级别对应的收入,在互联网行业确实是比较可观的。不过,“阿里P7”这个标签本身并不等同于所有P7都拥有相似的收入水平。 阿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团队、不同时期的薪资结构、股票激励、年终奖等都有差异。即使同为P7,技术方向不同(比如是纯算法还是工程实现)、岗位性质不同(比如是核心业务还是支持性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不同,收入也可能相差甚远。
“收入完爆”的论断: 这种绝对化的说法,在现实中往往难以站住脚。医疗行业,尤其是“协和主治医师”,如果指的是北京协和医院这样国内顶尖的医学中心的主治医师,他们的收入同样不菲,而且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科研、学术交流、临床带教、以及一些灰色收入(虽然不应该存在,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有)等构成。“完爆”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非常悬殊的差距,这可能是一种博眼球的表达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从行业对比的角度来分析。

互联网高薪的驱动力: 互联网行业的普遍特点是高强度工作、快速迭代、高风险高回报。为了吸引和留住顶尖技术人才,大厂愿意给出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包括高基本工资、丰厚的期权/股票激励、项目奖金、年终奖等。这种薪酬体系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覆盖人才的高流动性、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个人技术能力的直接变现。
医疗行业的收入特点: 医疗行业,特别是医生这个职业,其价值的体现更多是长期的、稳定的、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医生的收入构成相对来说更传统,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科研补贴等。虽然顶尖医院的主治医师收入绝对值不低,但其增长曲线和激励机制与互联网行业有本质区别。医疗行业更侧重于经验的积累、学术的提升以及对患者生命的责任。

再者,这种讨论背后可能反映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认知。

对“高薪”的普遍关注: 无论哪个行业,高收入总是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普遍关注哪些行业能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
职业价值的多元化: “完爆”的说法,虽然可能夸张,但也侧面反映了一个现实:不同行业在经济回报上的差异。这很容易引发一些关于职业价值、社会贡献与经济回报之间关系的讨论。是应该更看重经济收入,还是更看重职业的社会意义和稳定性?
信息茧房与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脉脉作为一个实名制的职场社交平台,其用户画像天然倾向于互联网从业者。在这种平台上,更容易出现对互联网行业高薪的讨论和放大。同时,一些用户为了吸引眼球,也可能采取更具煽动性的表述。

具体到@越南吴亿凡 这个ID,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ID的暗示性: “越南吴亿凡”这个ID本身就带有一种戏谑和吸引注意的成分。吴亦凡作为公众人物,其名字的借用,以及“越南”的后缀,很可能是在制造一个反差感或者讽刺意味。这使得我们对这个ID的发言,需要有更强的辨别能力。
2. 脉脉环境的特点: 脉脉平台上存在大量关于薪资、跳槽、工作体验的讨论,但同时也充斥着很多“凡尔赛文学”、情绪化表达甚至是虚假信息。很多用户在上面发言,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陈述,可能带有炫耀、泄愤、或者纯粹是为了获得关注。
3. “完爆”的定义: “完爆”到底是什么概念?是税前还是税后?是年收入还是月收入?有没有包含年终奖、股票、期权、年金、甚至其他隐性福利?一个阿里P7,如果加上不错的股票和年终奖,年收入达到税前百万级是完全可能的。而一个协和主治医师,如果只是基础工资和绩效,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字。但如果考虑到医生的职业稳定性和其他非直接经济收益(比如声望、人脉、学术资源等),情况就更复杂了。

总结一下, 脉脉用户@越南吴亿凡 的说法,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可能存在事实依据: 在某些特定的阿里P7(例如有丰厚股票激励、绩效优秀)和特定协和主治医师(例如刚晋升不久、未有大量临床经验)之间,收入差距确实可能存在。
“完爆”的说法很可能夸大: 这种绝对化的表达,很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忽略了不同人、不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
行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互联网行业的薪酬激励机制确实与传统行业有很大不同,高薪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辨别信息至关重要: 在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在脉脉这样的平台,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和理性分析,避免被片面之词误导。

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在比较不同职业的价值和收入时,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来衡量,更要看到职业背后所蕴含的长期发展、社会贡献以及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同时,对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保持一份审慎和独立思考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阿里前员工来答一波。

我认为这位P7这样比,不是蠢就是坏,还透露着一股阿里所特有的狂妄。

互联网行业就是一碗青春饭,员工在35岁前通过996拼命往上爬、拼命赚钱。过了35岁之后,因为年龄问题,大部分人的发展脚步就停滞了,走下坡路,活在焦虑之中,甚至被这个行业所抛弃。

而医生,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年轻时收入低,看起来也没有互联网那么光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收入和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可以一直干到65岁退休。

也许等到双方都65岁了,比一下大家这辈子的总收入,阿里P7估计还没医生高呢。

另外,医生的准入门槛和核心竞争力比阿里P7高太多了,也非常难被社会淘汰。

哦对,一个P7有260万年薪……可能我呆的是假阿里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