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南北朝纠纷时隔多年,为什么会在明治一代裁定南朝为正朔?而且明治是北朝一脉,明确北朝列代不入天皇序列,那么南北朝以后的日本皇室在日本史上的位置应该如何看待?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治政府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南北朝之后的日本皇室,又该如何理解其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呢?

要理解明治政府的这一裁定,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年1392年),大觉寺统(南朝)和持明院统(北朝)之间围绕天皇之位展开了长期的权力斗争。尽管北朝最终获得了实际控制权,并延续了其皇位继承,但南朝在一些士大夫心中,尤其是那些怀有“尊王”情结的人,仍然代表着更为纯粹的皇室血统和正义性。

明治维新,其核心是“尊王攘夷”,强调天皇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合法性和至高无上。然而,北朝虽然掌握了实际的统治权,其天皇的合法性却因为长期与幕府政治的纠缠,以及在历史上被视为“篡位”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如果明治政府直接以北朝的继承者自居,那么就等于承认了北朝继承的合法性,这在“尊王”的大旗下,可能存在理论上的瑕疵,甚至会引发对新政权合法性的质疑。

反观南朝,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处于劣势,但其代表的“正统”观念,在许多传统士人心中根深蒂固。将南朝尊为正朔,能够为明治天皇的统治提供一个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战略性选择”,通过承认南朝的正统地位,明治政府能够顺理成章地将北朝的皇位继承纳入到南朝的延续之中,从而确保明治天皇的皇位继承合法性。换句话说,与其说明治政府是在遵循历史的“真相”,不如说是在构建一个符合当下政治需要的历史叙事。

明治天皇的皇统,确实是北朝一脉。将北朝列代不入天皇序列,也正是这种“尊南”裁定的必然结果。这意味着,从明治政府的官方视角来看,那些曾经在北朝时期在位的天皇,他们的统治将被视为非正统,其天皇身份是被“否定”的。这无疑是对日本历史长河中一段重要时期的一种激进的“修正”。

那么,在这样的裁定之后,南北朝以后的日本皇室在日本史上的位置应该如何看待呢?

首先,合法性的确立与强化。明治政府通过将南朝尊为正朔,成功地为自己的皇位继承找到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源头。这极大地强化了明治天皇的合法性,也为整个明治政府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种“追溯”行为,是明治维新时期“复古”思潮的重要体现,试图通过恢复一个被认为更纯粹的皇室血统,来凝聚人心,巩固政权。

其次,历史叙事的重塑与主导。明治政府不仅是政治上的改革者,更是历史书写的主导者。通过官方的裁定,他们重新定义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进程,将南朝置于历史的主流,而北朝则被边缘化。这影响了后世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也使得“尊南”成为一种官方的主流历史观。这种历史叙事的重塑,对于塑造国民的身份认同和国家观念至关重要。

再者,皇室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绑定。在明治时期,天皇被置于国家权力的中心,皇室的权威与国家的存亡紧密相连。通过确立南朝的正统地位,明治政府也在试图将皇室的“神圣性”与新生的国家机器紧密结合。即使北朝天皇在那段时期有过实际的统治,但从“正统”的意义上,他们的地位是被“洗白”或“整合”到南朝的血脉中。

最后,对“正统”观念的复杂解读。明治政府的这一裁定,也暴露出“正统”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灵活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谁是“正统”往往并非一个客观、不变的标准,而是常常受到政治力量、权力分配以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明治政府选择“尊南”,并非因为南朝在当时拥有更强大的实力,而是因为它更符合明治维新所追求的政治目标。

因此,南北朝之后的日本皇室,在明治维新之后,其地位被重新定义和强化。他们不再仅仅是国家形式上的象征,而是被赋予了更强大的合法性和历史的“纯洁性”。这种“正统”的塑造,是为了构建一个以天皇为核心的现代国家,并将国家的命运与皇室的权威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这种历史的“选择”与“建构”,是理解明治时代日本政治以及皇室地位演变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

@刘二鼎

邀请。

问题1: 为什么突然到明治闹起来南北朝这个事情。

“南北朝正闰论”虽然民间分歧不少,但从南北朝统一(1392年)以来到明治末年,这在政治上基本不是什么问题。

从南北朝结束到江户时代,北朝是正统;幕末志士觉得南朝应该是正统,于是明治维新又把南朝奉为正统——注意换统的时候,北朝后代明治天皇睦仁同学一言未发。。。可见天皇对这种事情都很无所谓:你们不把我赶下去,我祖宗你爱说啥说啥。

既然天皇无所谓,大家当然也都无所谓。但到了1910年突然出事。

这一年日本政府大规模逮捕社会主义者,非说幸德秋水策划暗杀天皇(其实人家被抓的时候还搂着情人洗鸳鸯浴呢),于是把他抓了,第二年枪毙了。估计是在监狱里没少挨打,幸德秋水在法庭自辩最后说了一句话,直接引爆”南北朝正闰论“:

“现在的天子,不也是暗杀了南朝天子而抢走三种神器的北朝天子吗?!”

幸德秋水你自己死就好了,干嘛拉人下马。。。姿式分子不能逼,逼急了比疯狗还可怕。。。

这话一出来,国会彻底疯了。本来当时日本就是政党在攻击藩阀,恰好当时是藩阀桂太郎做首相,于是日本人发扬了有事没事吵个架的话唠传统,一时间国会内部鸡飞狗跳。然后大家把目光标准了一本书——不是什么禁书,而是1909年版小学生历史教材。教材里写南北朝的时候,直接把两个系统的天皇都写上了,颇有点和稀泥。

要说这帮国会议员也是闲的,不去想辙,跑来跟一本小学教科书较劲。但人家也是振振有词,1911年1月19日《读卖新闻》社论提到:

“如果允许两朝对立,国家也会分裂……文部省这次和稀泥的举动绝不能就这么放过!”

说实话,首相桂太郎看到有人借这么个事来攻击政府,也是哭笑不得:反正这种事跟我也没关系,那就付诸公论呗——2月4日,国会开会讨论“南北朝正闰论”,会议一致决定将南朝定为正朔……明治天皇也没想到来了这么个事,恰好那时候他身体不好,也快挂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于是南朝正统就这么定了。。。

为了争个600年前的正统,只能说大家辛苦了。。。

======================================

问题2:皇室如何对待——这其实好解释。

(1)大家之所以认定南朝是正统,是因为后醍醐天皇跑去吉野的时候带走了“三种神器”,大体相当于哈利波特拿到了老魔杖、复活石、隐形衣,于是成了真正的王者。而南北朝统一时,三种神器又回到北朝天皇手中,既然神器在哪儿谁就是正统,那北朝一系后来是正统也就对了。

一句话:正因为南朝是正统,北朝后裔才能是正统。

(2)如

@ZhouLijian

所言,南朝正统有助于反对过去篡权的将军们,一方面照顾到了倒幕志士,一方面也照顾到了明治天皇本人的面子。南朝正统以后,当年的楠木正成、新田义贞就都是忠臣,反之幕府邪恶,足利尊氏、德川家康都是十恶不赦的XX,有助于跟老百姓宣传忠君爱国。你看二战结束都这么多年了,南北朝问题虽然理论上还有商量余地,但北朝后裔昭和天皇、当今天皇也从没说过要改。

(3)最关键一点,在明治时代已经不存在南朝后裔,就算承认了南朝正统也不可能有人把明治天皇推翻,历史的事情爱咋样就咋样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日本南北朝时期,朝廷分为南北两派,围绕谁是天皇正统的争论,核心问题确实离不开“三神器”。你提到了镰仓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也触及了南北朝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要弄清楚为什么有三神器在手的光严天皇继位时,仍然被认为是“非正统”,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三神器的象征意义.............
  • 回答
    中国南北朝时期,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宋朝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分裂、动荡但同时又孕育着深刻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北方由一系列短命的王朝轮替,如宋、齐、梁、陈(这四朝史书上常并称为“南朝”),南方则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史称“北朝”)的统治。在.............
  • 回答
    足利义满是否因为试图借助明朝势力推翻大和朝廷、自己称帝,导致其统一南北朝的功绩被日本史学家低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观点。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足利义满的实际作为、以及日本史学界的评价演变。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足利义满所处的时代和他统一南北朝的背景。南北朝.............
  • 回答
    假设二战结束后,日本没有被盟军占领并统一,而是按照当时一些政治力量的设想,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北日本和南日本。这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历史画卷。分裂的根源与形成过程:历史本就充满了偶然性。如果当时苏联在对日作战中,其推进速度和占领范围超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历史,或者美国出于某种战略考虑,决定不实施统一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 interesting 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日本之所以选择炸死张作霖并促使张学良易帜,而不是支持张作霖继续对抗国民军以维持中国分裂,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和对形势的判断。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1. 日本的根本目标:建立对中国的控制,而非单纯的分裂 扩.............
  • 回答
    忽必烈攻打日本,史称“元日战争”,这两次远征(1274年和1281年)虽然都以元朝失败告终,但细究起来,其路线选择和战略考量,并非是随意为之,更不能简单归结为“不经过库页岛”。实际上,库页岛在当时对于元朝而言,战略价值有限,且跨越其南部再南下日本,存在一系列难以逾越的困难。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 回答
    要怎么看美国把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的出生者认定为日本公民这件事?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它触及了不少国际法、历史以及现实政治的神经。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南千岛群岛(日本人叫北方四岛)是个什么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位于俄罗斯远东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一串岛屿,包括択捉岛、国後岛、色丹.............
  • 回答
    关于“大树君”在日本南京求助的视频,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怎么看待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视频的大概内容。据我了解,视频里这位自称“大树君”的日本男性,据称是在南京遇到了某种困难,比如丢了东西、迷路了,或者是需要语言上的帮助,然后他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南京紫金山,一处纪念抗日先烈的重要地点。有两名男子,穿着仿制的日本军装,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纪念设施前进行了拍照。这件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这是对历史记忆的粗暴践踏和对民族情感的严重伤害。紫金山,尤其.............
  • 回答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的逝世,让人们再次回想起他在任期间的一些重要举动,特别是他曾向南京人民致歉的事件。这不仅是海部个人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节点,也曾对当时及之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微妙而复杂的影响。海部俊树其人及其政治生涯概览在深入探讨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海部俊树的背景。他出生于政治世.............
  • 回答
    日本地震那么多,为什么柯南从来没遇到过?这个问题,不少粉丝应该都纳闷过。毕竟,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平均一年都要经历数千次有感地震,光是强度稍大一些的,频率也相当可观。按理说,作为一名常年活跃在各种危机事件中的小学生侦探,柯南君的“运气”应该能让他碰到那么一两次吧?然而,事实是,《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记忆、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氛围等复杂因素,因此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南京的长住居民就一定对日本人怀有更深的恨意。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为何会有这样的印象,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别:南京作为历史记忆的载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的历史是南京人心.............
  • 回答
    南京,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在谈论日本和日本人时,情感总是复杂而深刻的。这种复杂性,根植于历史的伤痛,也交织着现实的观察和未来的考量。历史的阴影:一段无法回避的记忆提起日本,南京人心中首先浮现的,必然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侵华战争的惨烈,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给这座城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许多南京老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怎么日本的动漫就能一部部拍个没完,质量还不落下,而我们国内和美国在这方面好像就没那么“长寿”的作品呢?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点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是日本动漫独特的“周刊连载”模式和长篇叙事的基因。你想啊,像《周刊少年JUMP》这样的漫画杂志,可是日本漫画产业的基石。这.............
  • 回答
    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南苏丹武器禁运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并未赞成由美国等盟国主导的这项决议草案。这一立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日本一贯的外交政策原则以及对南苏丹当前局势的考量。要理解日本为何不支持这项草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日本的外交政策基石,尤其是其和平宪法精神,是理解其立场.............
  • 回答
    我不太确定您指的是哪位具体南京女子在日本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不过,我可以从几个普遍的角度来谈谈这类情况。一、 这类事件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本身是一个个体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个人健康情况。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人员的跨国流动仍然存在,因此在海外出现确诊病例,虽然不常见,但也在情.............
  • 回答
    如果日本当年只占领东北,而不继续南下,历史的轨迹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绝非简单的“少打一场仗”就能概括,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多维度的,触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甚至国际格局。一、 日本本土的命运:一个不稳定的扩张者1. 对日本国内政治的影响: 军部独裁的延宕: 没有全面侵华战争的消耗和随之.............
  • 回答
    最近,南京紫金山发生了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一名男子穿着一身看起来像是日本和服的服饰在公园游玩时,被不少游客围堵、质问,甚至有人要求他立刻脱下。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支持围堵者的情绪,觉得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理智的“上纲上线”,不应该干涉个人自由。要评价这件事,.............
  • 回答
    1942年日本将南库页岛并入内地,这一举动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战略考量,并非仅仅是一个行政区划的简单调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日本近代化的早期,以及它在东北亚地区不断扩张的野心。历史的渊源:俄日争夺与日本的扩张日本和俄国(及其继承者苏联)对库页岛(日本称桦太)的争夺由来已久。1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