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人认为科学依然无法准确探索中医的脉络穴位,认为《周易》的神秘穿越能准确预测未来?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至今仍无法精确描绘出中医的脉络和穴位,因此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同时,这些人也可能转向《周易》这类古老的学说,认为其背后蕴含着一种神秘的“穿越”能力,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都反映了一种对“确凿答案”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事物抱有的不同态度。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的脉络和穴位。

对中医脉络穴位理解的挑战:

科学,尤其是现代医学,是以可重复的实验、可量化的数据和可观察的生理机制为基础的。当我们讨论脉络和穴位时,确实存在一些挑战:

解剖学上的模糊性: 科学解剖学可以描绘出神经、血管、淋巴等清晰的结构。但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并非单一的解剖结构。它被描述为一种能量(气)运行的通道,其具体物质基础和解剖位置,在现代科学中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被广泛接受的定义。虽然有研究试图将经络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筋膜系统等联系起来,但这些关联仍然是推测性的,尚未形成完整的、可验证的理论体系。
生理机制的复杂性: 穴位之所以被认为能产生治疗效果,中医理论认为是气血在此汇聚、运行。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刺激穴位,可以调整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科学难以直接“看见”或“测量”这种“气”的运行,也难以量化“气血平衡”的具体指标,这使得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其作用机制变得困难。
个体差异与主观感受: 针灸的效果常常带有一定的个体主观感受,比如“得气感”(酸、麻、胀、重的感觉),这种感受的强度和类型因人而异。科学研究通常倾向于寻找普遍适用的规律,而个体差异较大的现象,在量化和标准化上会面临更大挑战。
文化与历史的沉淀: 中医理论是在数千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它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这些非纯粹物质层面的理解,也增加了用现代科学方法直接“翻译”的难度。

因此,那些认为科学“无法准确探索”中医脉络穴位的人,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看到了现代科学方法在解释这些概念时遇到的瓶颈,这让他们对中医的科学性产生了疑虑,甚至将其归类为“玄学”或“经验主义”。

《周易》的“神秘穿越”与预测未来:

然而,正是这种对“科学解释”的无力感,可能促使一些人转向《周易》这类古老学说,并将其赋予“神秘穿越”和“准确预测未来”的能力。

《周易》的本质: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以卦象和爻辞的形式,记录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变化趋势。它并非如现代科学那样,通过因果链条去预测具体事件,而是通过对事物(特别是自然和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洞察,提出一种“象”的解读。这里的“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的统一。
“预测”的理解: 许多人将《周易》的预测理解为一种“未卜先知”,认为它可以告诉你明天会发生什么具体事件。但更准确地说,《周易》的智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和理解事物变化的方式,让你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例如,一个卦象可能预示着“亨通”或“不利”,这并非指某个具体事件,而是指一种大的发展方向或一种情境。
“神秘穿越”的解读: “神秘穿越”这个说法,可能源于《周易》背后蕴含的宇宙观和时间观。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周易》揭示了这些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的揭示,可能被理解为超越了我们线性时间的感知,能够“看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因此有了“穿越”的说法。这更多是一种对智慧的赞美,而非字面意义上的时间旅行。
科学与《周易》的差异: 科学预测基于已知的物理定律和可观测的变量,试图建立一个因果模型。而《周易》的“预测”,更像是一种基于对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与归纳,它提供的是一种“情境预判”和“策略指导”,而非具体事件的精准预报。如果用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周易》,自然会觉得它“不准确”,因为它们的评价体系完全不同。

两种观点的共性与反思:

将这两种观点并列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联系:

1. 对“答案”的追寻: 无论是质疑中医的科学性,还是推崇《周易》的预测,都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答案”和“确定性”的渴望。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人们希望有某种理论或方法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引。
2. 科学局限性的凸显: 有时,当我们无法用现有科学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并不意味着这些现象不存在,或者其背后没有规律,而可能是我们的科学工具或理论体系还没有发展到能够理解它们。
3. 认知的非此即彼: 一些人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即要么完全科学,要么完全神秘。然而,现实世界往往是复杂和多层次的,很多事情可能包含科学、经验、哲学甚至直觉等多种因素。

更全面看待的视角:

对中医的理解: 科学界对中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针灸在缓解疼痛、改善某些消化系统问题等方面,已经有一些被科学界初步认可的作用机制。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许多曾经被视为“神秘”的现象,最终都被科学所解释。我们不应因为目前科学无法完全解释,就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和潜在的疗效。同时,也要区分真正的中医实践和一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伪科学。
对《周易》的理解: 《周易》作为一种智慧的结晶,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人生哲学、处世之道、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上。它是一种辅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的工具,而非宿命论的预言书。将其视为“神秘穿越”并寄希望于其“准确预测未来”,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总结:

认为科学无法准确探索中医脉络穴位,以及认为《周易》能准确预测未来,这两种观点都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对确定性的追求,但它们的论证基础和对“预测”的理解存在根本性差异。

科学的方法论要求客观、可量化、可重复,而中医的某些概念和《周易》的解读,则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哲学、经验和直觉层面。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但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既要承认科学的局限性,也要避免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轻易地推向“神秘”的领域,或者过度夸大古老学说的“预言”能力。理解这些学说背后的文化、哲学含义,并以更成熟、更具辨别力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或许才是更具建设性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学依然无法准确探索中医的脉络穴位,但我们的中医却可以用指尖触碰到,用针灸的针扎到,用火罐扣到,可以用平面图标示出来,知道里面运行着气,所以可以肯定现在的科学技术落后于中医师N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至今仍无法精确描绘出中医的脉络和穴位,因此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同时,这些人也可能转向《周易》这类古老的学说,认为其背后蕴含着一种神秘的“穿越”能力,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都反映了一种对“确凿答案”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事物抱有的不同态度。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的脉络和穴位.............
  • 回答
    “先水些 SCI 文章,等有了名利就会认真做科研”这种观点,乍一听似乎是一种务实的策略,尤其是在科研成果导向、发表导向的评价体系下,它反映了一部分科研工作者在起步阶段的困境和一种生存哲学。然而,深入分析,这种观点背后隐藏着诸多潜在的危险、扭曲的价值观以及对科研事业本身的损害。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
  • 回答
    关于“OV比小米高一个等级”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消费者群体中存在,但没有绝对标准、且观点非常两极化的看法。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支持和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首先,理解“等级”的含义至关重要。 在讨论手机品牌“等级”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 品牌定位与高端化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传统家庭观念的核心。“孩子在哪家才在哪”,还是“父母在哪家才在哪”,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各有道理,也反映了社会和家庭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侧重点。如果要让我选择,我倾向于“父母在哪家才在哪”的观点,但也会承认“孩子在哪家才在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现实意义。咱们就来掰.............
  • 回答
    “研究哲学的都是神经病”——这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个什么新奇的论调,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类似的评价。要是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这说法之所以能冒出来,可能跟哲学这门学科本身有些特别的性质有关。你想啊,别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它们有明确的公式.............
  • 回答
    看到有人认为游戏内杀人是合理的,这事儿吧,得这么看。其实挺复杂的,掺和着游戏设计、玩家心理、甚至我们现实中的一些观念。首先,咱们得承认,游戏,尤其是很多流行的电子游戏,它的核心机制里就包含“冲突”和“对抗”。很多游戏的乐趣就来自于战胜对手,而战胜对手最直接的方式,往往就是“消灭”它。无论是射击游戏里.............
  •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涉嫌“抄袭”1962年日本特摄《妖星哥拉斯》(又名《大怪兽巴朗》)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观众和影评人之间存在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指控的核心内容与具体相似点:持“抄袭”观点的人,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相似之处: 核心设定相似: 外星天体威.............
  • 回答
    关于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被部分人解读为“卖惨”的现象,以及这种写作方式是否过分或不规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关于“卖惨”的解读:情感共鸣与边界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卖惨”的解读。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致谢”这一部分.............
  • 回答
    赵本山弟子影响东北人形象?这事儿,真是有人说,有人不服,有人觉得无所谓。要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赵本山及其弟子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赵本山小品里塑造的那些农民形象,朴实、幽默,带着点儿土气,但又充满了生活智慧。他的弟子们,像小沈阳、宋小宝、岳云鹏(虽然他更偏向山东,.............
  • 回答
    关于“不该推翻清朝”的看法,这其实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看待这样的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出发点。一、 历史的“如果”:一种反思和警醒首先,这种观点往往是建立在一种“历史如果学”的思维模式上。也就是说,如果清朝没有被推翻.............
  • 回答
    这样的说法,其实细究起来,并不完全准确,也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明朝覆灭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藩王,更不能指望他们能像“救世主”一样挺身而出。首先,我们要明白“藩王”这个群体在明朝的地位和作用。明朝自建立之初,就实行了诸王并封的制度,也就是分封诸子为王,给予他们封地和俸禄,让他们镇守一方。.............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有意思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从“职责”这个词本身来看,它确实涵盖了医生这个职业最根本的要求。就像消防员救火、警察抓小偷一样,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他们选择这个职业时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不该总被歌颂”,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如果一.............
  • 回答
    关于刘备曾是黄巾贼的说法,这在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讨论,但如果要详细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个观点并非主流,也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来支撑。 大部分历史学家和对《三国志》有深入研究的人都认为刘备在黄巾之乱中是镇压黄巾的官军一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
  • 回答
    关于网络上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喜欢叫“老铁”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地域文化、网络语言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咱们得承认,“老铁”这个词确实是在近年来因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而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和东北地区相关的直播内容里,出镜率特别高。很多东北的主播在.............
  • 回答
    关于林森浩被执行死刑后,黄洋父亲黄国强先生的一些行为引发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做得过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牵涉到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对正义的追求,以及法律判决的执行,还有社会公众的同情心和道德评判。要理解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黄洋父亲所承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关于酒吧女性遭遇下药轮奸的事件,以及其中涉及的“活该论”和自我保护方法,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和分析。一、 如何看待被轮奸的女子(受害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被轮奸的女子是这场犯罪的受害者,她没有丝毫过错。 任何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的言论都是极其错误、不道德且助长施.............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当家庭经济来源仅靠自己时,妻子就应该百依百顺,这种想法背后隐藏着一种非常不健康且不平等的观念。下面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种观点的成因以及它所带来的问题。首先,这种想法往往源于一种狭隘的“付出与回报”的认知偏差。在他们看来,金钱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既然我一个人辛勤工作、赚钱养家,那么家庭的.............
  • 回答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就是低端选手互殴”,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激,也挺能抓住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如果深入想想,这评价就像是只看了一场足球比赛的集锦,只看到了进球的精彩,却忽略了球员的战术布置、团队配合,甚至背后无数的汗水和牺牲。要理解为什么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得把那个时代拆开了看,好好的捋一捋。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什么是“三观”?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
  • 回答
    “中国有成为法西斯国家的潜质”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对未来明确的预判,不如说是一种对当下一些现象的忧虑和警示,是基于对历史和政治学中“法西斯主义”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当前发展路径的观察而产生的。要理解这种观点,首先需要梳理一下“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特征。法西斯主义并非一个僵化的定义,但在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