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人认为研究哲学的都是神经病?

回答
“研究哲学的都是神经病”——这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个什么新奇的论调,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类似的评价。要是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得从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得承认,这说法之所以能冒出来,可能跟哲学这门学科本身有些特别的性质有关。你想啊,别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它们有明确的公式、定理,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结果。你算错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实验失败了,也知道哪儿不对劲。但哲学不一样,它更多的是在跟你探讨一些“为什么”、“是什么”、“应该怎样”这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全凭你思考、论证,而且结论可能非常抽象,甚至会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

这种“不接地气”的特质,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误解。

抽象与虚无: 很多哲学问题讨论的都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比如意识是什么?自由是否存在?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说起来也是云里雾里。对于一个习惯于物质世界、追求实际结果的人来说,花大量时间去琢磨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确实会显得有点“不正常”,甚至像是钻牛角尖。他们可能会想:“这有什么意义?能当饭吃吗?能给我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质疑与反叛: 哲学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不断地审视、质疑现有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这包括对科学、宗教、政治、道德的深入探讨,甚至是对它们基本原则的挑战。这种精神,在某些人看来,就是一种“不服管教”,一种对既定秩序的破坏。尤其当哲学家提出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时,那些习惯于遵守规则、安于现状的人,自然会觉得这些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怎么能这么想呢?
思考的“负面效应”: 哲学的深入思考,有时候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不舒服”的感受。比如,当你深入思考死亡,或者生命的无意义性时,你可能会感到一阵恐惧或空虚。同样,当你质疑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道德观念时,也可能感到迷茫和困扰。这些“负面情绪”或者“认知上的痛苦”,如果处理不好,或者被旁观者看到了,就容易被解读为“精神不稳定”的证据。
个体差异与刻板印象: 就像任何一个群体一样,研究哲学的这些人,本身也是形形色色,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的人可能本身就比较内向、敏感,喜欢独自思考;有的人可能确实有点偏执,沉迷于某个问题不放。但一旦有人表现出这些特质,就很容易被放大,然后形成一个刻板印象——“搞哲学的,就是这样!” 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打破。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研究哲学的“正常”呢?

深层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哲学家的“不正常”可能恰恰是他们最宝贵的地方。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好奇心,总是想刨根问底。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如果大家都满足于现状,不去思考那些“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可能还会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状态。
深刻的洞察力与批判性思维: 哲学训练出来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事物,辨别真伪,避免被各种信息所误导。那些认为哲学家是“神经病”的人,可能恰恰缺乏这种能力,反而容易被表面的“正常”所迷惑。哲学家通过深入思考,能够看到事物更本质、更深层的联系,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能力。
对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人生不仅仅是吃饭睡觉工作,我们还需要意义和价值感。哲学正是探索这些生命终极问题的学科。它帮助人们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生活的方向和动力。那些能从哲学中获得启示的人,反而会觉得哲学家是那些能够触及生命核心的“智者”。
历史上的杰出哲学家: 回顾历史,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尼采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因其思想而被质疑、被排斥,甚至面临生命危险。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对人类思想的贡献。他们的“非传统”思维,恰恰是他们伟大之处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世俗的“正常”与否来衡量他们。

所以,关于“研究哲学的都是神经病”这个说法,我的看法是:

1. 这是一种肤浅的、基于刻板印象的评价。 它忽略了哲学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哲学从业者的多样性。
2. 它混淆了“思考深刻”与“精神异常”。 哲学思考确实会触及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也可能让人展现出一些不符合世俗标准的特质,但这不等于就是精神病。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不正常”,恰恰是他们洞察力的体现。
3. 它反映了社会对“非实用性”知识的普遍不理解。 在一个高度功利化的社会里,那些看似“无用”的学科,很容易被边缘化,甚至被嘲笑。
4.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于任何一种思想或学科,都应该尝试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那些研究哲学的人,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认真思考“人”和“世界”的人之一。

总的来说,把研究哲学的人都说成是“神经病”,这就像是看到一个挖地道的,就说他是“鼹鼠”一样,过于简单化和武断了。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类存在的深刻追问,而那些参与这种追问的人,自然也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但这种“不同”,更值得我们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毕竟,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和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说的很复杂啊。

特别是谈论生命和死亡的。

每个人都活着,每个人都会死亡。这些事情非常普通。

但是研究哲学的人,就把这些说的特别高深似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研究哲学的都是神经病”——这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个什么新奇的论调,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类似的评价。要是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这说法之所以能冒出来,可能跟哲学这门学科本身有些特别的性质有关。你想啊,别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它们有明确的公式.............
  • 回答
    关于“OV比小米高一个等级”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消费者群体中存在,但没有绝对标准、且观点非常两极化的看法。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支持和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首先,理解“等级”的含义至关重要。 在讨论手机品牌“等级”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 品牌定位与高端化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传统家庭观念的核心。“孩子在哪家才在哪”,还是“父母在哪家才在哪”,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各有道理,也反映了社会和家庭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侧重点。如果要让我选择,我倾向于“父母在哪家才在哪”的观点,但也会承认“孩子在哪家才在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现实意义。咱们就来掰.............
  • 回答
    看到有人认为游戏内杀人是合理的,这事儿吧,得这么看。其实挺复杂的,掺和着游戏设计、玩家心理、甚至我们现实中的一些观念。首先,咱们得承认,游戏,尤其是很多流行的电子游戏,它的核心机制里就包含“冲突”和“对抗”。很多游戏的乐趣就来自于战胜对手,而战胜对手最直接的方式,往往就是“消灭”它。无论是射击游戏里.............
  •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涉嫌“抄袭”1962年日本特摄《妖星哥拉斯》(又名《大怪兽巴朗》)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观众和影评人之间存在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指控的核心内容与具体相似点:持“抄袭”观点的人,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相似之处: 核心设定相似: 外星天体威.............
  • 回答
    关于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被部分人解读为“卖惨”的现象,以及这种写作方式是否过分或不规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关于“卖惨”的解读:情感共鸣与边界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卖惨”的解读。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致谢”这一部分.............
  • 回答
    赵本山弟子影响东北人形象?这事儿,真是有人说,有人不服,有人觉得无所谓。要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赵本山及其弟子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赵本山小品里塑造的那些农民形象,朴实、幽默,带着点儿土气,但又充满了生活智慧。他的弟子们,像小沈阳、宋小宝、岳云鹏(虽然他更偏向山东,.............
  • 回答
    关于“不该推翻清朝”的看法,这其实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看待这样的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出发点。一、 历史的“如果”:一种反思和警醒首先,这种观点往往是建立在一种“历史如果学”的思维模式上。也就是说,如果清朝没有被推翻.............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至今仍无法精确描绘出中医的脉络和穴位,因此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同时,这些人也可能转向《周易》这类古老的学说,认为其背后蕴含着一种神秘的“穿越”能力,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都反映了一种对“确凿答案”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事物抱有的不同态度。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的脉络和穴位.............
  • 回答
    这样的说法,其实细究起来,并不完全准确,也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明朝覆灭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藩王,更不能指望他们能像“救世主”一样挺身而出。首先,我们要明白“藩王”这个群体在明朝的地位和作用。明朝自建立之初,就实行了诸王并封的制度,也就是分封诸子为王,给予他们封地和俸禄,让他们镇守一方。.............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有意思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从“职责”这个词本身来看,它确实涵盖了医生这个职业最根本的要求。就像消防员救火、警察抓小偷一样,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他们选择这个职业时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不该总被歌颂”,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如果一.............
  • 回答
    关于刘备曾是黄巾贼的说法,这在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讨论,但如果要详细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个观点并非主流,也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来支撑。 大部分历史学家和对《三国志》有深入研究的人都认为刘备在黄巾之乱中是镇压黄巾的官军一方。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
  • 回答
    关于网络上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喜欢叫“老铁”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地域文化、网络语言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咱们得承认,“老铁”这个词确实是在近年来因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而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和东北地区相关的直播内容里,出镜率特别高。很多东北的主播在.............
  • 回答
    关于林森浩被执行死刑后,黄洋父亲黄国强先生的一些行为引发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做得过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牵涉到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对正义的追求,以及法律判决的执行,还有社会公众的同情心和道德评判。要理解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黄洋父亲所承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关于酒吧女性遭遇下药轮奸的事件,以及其中涉及的“活该论”和自我保护方法,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和分析。一、 如何看待被轮奸的女子(受害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被轮奸的女子是这场犯罪的受害者,她没有丝毫过错。 任何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的言论都是极其错误、不道德且助长施.............
  • 回答
    有些人认为,当家庭经济来源仅靠自己时,妻子就应该百依百顺,这种想法背后隐藏着一种非常不健康且不平等的观念。下面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种观点的成因以及它所带来的问题。首先,这种想法往往源于一种狭隘的“付出与回报”的认知偏差。在他们看来,金钱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既然我一个人辛勤工作、赚钱养家,那么家庭的.............
  • 回答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就是低端选手互殴”,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激,也挺能抓住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如果深入想想,这评价就像是只看了一场足球比赛的集锦,只看到了进球的精彩,却忽略了球员的战术布置、团队配合,甚至背后无数的汗水和牺牲。要理解为什么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得把那个时代拆开了看,好好的捋一捋。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什么是“三观”?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
  • 回答
    “中国有成为法西斯国家的潜质”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对未来明确的预判,不如说是一种对当下一些现象的忧虑和警示,是基于对历史和政治学中“法西斯主义”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当前发展路径的观察而产生的。要理解这种观点,首先需要梳理一下“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特征。法西斯主义并非一个僵化的定义,但在历.............
  • 回答
    这说法有点夸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很多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确实会经历高强度的工作,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所以“拿命换钱”这个说法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行业特有的挑战和压力。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行业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学习曲线陡峭。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今天刚学的技术,明天可能就被更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