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些人认为:不要老拿三观说事,不要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

1. 什么是“三观”?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玩意儿影响一个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理解生活,怎么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它挺个人的,也挺复杂的,受到成长环境、经历、教育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2. 为啥有人觉得“别老拿三观说事”?

这话听起来有点像是在说:“你别事事儿都用你那套标准来衡量别人”。放到动漫语境里,就是:

动漫是虚构的,不必完全符合现实逻辑: 动漫创作者创造的是一个架空的世界,里面的角色、剧情、设定,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故事需要,或者是表达某种主题,而未必是要在现实中也能站得住脚。比如说,很多热血动漫里,主角总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这在现实里是“不可能的”,但放在动漫里,它就是剧情的一部分,是角色成长的体现。如果硬要用现实的物理定律、社会规则去套,那很多动漫都会变得索然无味。
“三观”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真理: 每个人的三观都是自己构建出来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三观”。你觉得某个角色的行为是“错误”的,可能是因为你的人生观不允许你这样做,但对于动漫里的那个角色,在那个特定的世界里,他的行为可能是他当时唯一能做的选择,或者甚至是那个世界观下的“合理”行为。
回避过度解读和“爹味”说教: 有些人看动漫,不是为了享受故事,而是抱着一种“纠错”的心态,逮着一个不符合自己三观的点就大肆批判,甚至上升到作者人品、作品价值观的高度。这种“上纲上线”的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认为这是在用自己的视角去“审判”作品,甚至带有说教的意味,让人感觉像是被家长盯着一样。
享受作品本身的乐趣更重要: 很多人看动漫,就是图个乐子,追个剧情,欣赏角色魅力,感受那种情感共鸣。如果每看一集,都要停下来琢磨“这合不合我三观”,那得多累啊。有人认为,应该允许动漫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不必强求它成为现实生活的“道德范本”。

3. 为啥有人觉得“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

这句话跟上一句意思很接近,但更侧重于“区分虚构与现实”。

动漫是提供“另一种可能”: 有时候,动漫展现的恰恰是现实中难以出现的或者被压抑的情感和行为。比如,有些作品探讨了极端情况下的选择,或者一些在现实社会中会被道德约束的行为。创作者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发观众思考,而不是鼓励观众在现实中模仿。如果把现实的道德枷锁直接套上去,那很多有深度的探讨就无从谈起。
避免“理想化”或“污名化”现实: 反过来也一样。你不能因为动漫里有完美的英雄主义就觉得现实中人人都要是英雄,也不能因为动漫里有坏到极致的反派就觉得现实中所有人都该提防。动漫是艺术创作,它会有戏剧化的处理,现实生活没那么多非黑即白。
尊重艺术的“边界感”: 艺术作品往往有自己的逻辑和运行规则。动漫作为一个载体,有权利去“玩弄”现实的规则,去创造不一样的体验。强行用现实的框架去框住它,就像是用菜刀去剖析一幅画一样,没太大意义,还可能破坏了原有的美感。

4. 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些“需要警惕”的地方

当然,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当有人提出“别拿三观说事”的时候,咱们也得辨证地看:

底线问题: 并不是所有三观都可以随便代入。一些涉及违法犯罪、极端歧视、煽动暴力等内容,即便是虚构,也可能会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观众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候,讨论其“三观”问题,就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考量。
“三观不正”与“非我三观”的区别: 有些作品确实可能存在一些被普遍认为“三观不正”的内容,比如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或者对某些群体进行刻板印象的妖魔化。区分开“我不喜欢这种三观”和“这种三观确实有问题”,很重要。
艺术并非真空: 虽然动漫是虚构的,但它依然是对社会现实的某种映射或者回应。创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观察,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作品中。所以,完全剥离现实的三观去谈论动漫,也显得有些片面。

总的来说, 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他们往往是想表达一种对动漫作为“虚构艺术”的尊重,希望大家能更开放地去欣赏作品本身,而不是时刻抱着批判的眼光去衡量。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作品的乐趣、情感和创意,而不是被现实的道德律条束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关键在于,我们讨论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维护一种健康正常的社会价值观,还是仅仅因为作品与自己的个人喜好和标准不符?

对于观众来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允许动漫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去理解创作者的意图和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同时,在面对一些可能涉及伦理底线的问题时,保持一定的审慎和批判性思考也是必要的。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的三观”是什么?你对人民群众具有统一的三观这件事就这么有自信?

user avatar

前前女友是学美术的,某天她约我去看画展,画作都很抽象,也不符合我认为的美观。于是我大骂一句,画的都叫些什么玩意儿。

前前女友听到了,很不高兴,她说,如果你欣赏不出这些画的艺术价值,或者这些画不符合你的审美,你可以不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跟我说,你不想看,到外面等我。

我听了怪别扭,反驳道:“画得丑还不让人说?”

前前女友更不高兴了,可看着我帅气英俊潇洒和吴彦祖有九分相似的脸庞,还是平复怒火,语气平静地说:“首先,你对一样事物发表评价以前,可以先将评价放在心里,想一想是否眼光有所局限,导致评价并不公允,因为你不加思考地将负面评价脱口而出,会伤害到喜欢那件事物的人的心…”

说到这她停顿了一会儿,才接着说:“何况,假如美只有一个标准,那世上只有一幅画就够了,哪来这么多风格各异,琳琅满目的传世作品?你觉得我说的对吗?宝贝?”

我隐隐感觉她说得有道理,无从反驳,可面子上挂不住,何况年轻时我很帅,不知道珍惜为何物,便撂下一句,对个屁,强词夺理,道德绑架,打击言论自由,分手!

然后就走。

分手后我暴饮暴食,熬夜脱发,不再是靓仔,回忆往昔,难免扼腕叹息,悔恨不已。

痛定思痛,再恋爱要牢记教训。

好不容易又找了个女朋友。女朋友是学历史的,有一次她约我去纪念馆,我看到历史相关的照片、文字、雕塑、物件,皆不发一言。女友以为我沉痛,颇为满意。

忽然,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看着墙上展示的照片,泣不成声,颤颤巍巍地举起拐杖,指着墙骂:“畜牲啊,这群畜牲!”

我心中一喜,我表现的机会来了,于是我对老人说,噯!你这样不对!你对一样事物发表评价以前,可以先将评价放在心里,想一想是否眼光有所局限,导致评价并不公允,因为你不加思考地将负面评价脱口而出,会伤害到喜欢那件事物的人的心。

女友听我说完果然很震惊,不仅跟我分手,还伙同老人一起殴打了我一顿。

出院后,我疑惑不解,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投稿了博主,在博主底下五万条骂我的评论里找到一条骂得比较温和的。

评论如是说“前前女友说得没错,前女友揍你也没错。评价一件事物,确实要深思熟虑,但是凡是伤害民族感情的,都有理由反对。何况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不知道生活在那个年代经历过那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人,内心巨大的苦痛,即使你内心对此感到麻木,也应该体谅他们的愤怒。”

于是我知道了,评价一件事物以前,不仅要审慎并且包容,更要警惕并且对底线坚决捍卫。

我顿悟了,也看破了红尘,决定去剃度出家。

剃头到一半,大师听我说完了这个故事,突然说:“最后的道理虽然不错,可你被分手和挨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一愣,摇头。

大师说:“因为你搁那儿哔哔赖赖了。”

以下是人话。

谈论一个作品,无论是动漫还是电影或者书籍,因主角或者配角的三观否定整个作品,本就是十分无稽的事情,跟是否代入现实毫无关系。

一部作品诞生,其价值是让人因此而发生一些思考,并非直接传授什么道理。而许多伟大作品,其中人物都并非道德上毫无瑕疵的,正因为如此,才使人物贴近现实,更复杂丰满。

任何人都可以不喜欢一部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三观,这是任何人的自由。

但你不能说,喜欢这个作品或者喜欢这个人物的人就是傻逼。

正如题目所述,假如一个动漫当你代入现实三观感到难受时,你可以不看,但你不要跑到动漫迷跟前说,你们代入现实,会发现你们三观不正。

动漫迷也有话说,动漫就是动漫,为什么要代入现实三观?你上纲上线。

压根你俩吵吵得就不对,关键不是代不代入现实三观的问题。

是不要把你的三观强加在别人身上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什么是“三观”?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
  • 回答
    关于“不该推翻清朝”的看法,这其实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看待这样的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出发点。一、 历史的“如果”:一种反思和警醒首先,这种观点往往是建立在一种“历史如果学”的思维模式上。也就是说,如果清朝没有被推翻.............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有意思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从“职责”这个词本身来看,它确实涵盖了医生这个职业最根本的要求。就像消防员救火、警察抓小偷一样,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他们选择这个职业时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是职责,不该总被歌颂”,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如果一.............
  • 回答
    关于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被部分人解读为“卖惨”的现象,以及这种写作方式是否过分或不规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关于“卖惨”的解读:情感共鸣与边界认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卖惨”的解读。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致谢”这一部分.............
  • 回答
    上海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民生工程,其初衷是为了解决老旧小区高层住户出行不便的问题。然而,正如你所提到的,底层业主对加装电梯可能导致其他楼层房价上涨感到不满,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心理、经济考量以及社区治理问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一、 加装电梯的初衷与普.............
  • 回答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就是低端选手互殴”,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激,也挺能抓住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如果深入想想,这评价就像是只看了一场足球比赛的集锦,只看到了进球的精彩,却忽略了球员的战术布置、团队配合,甚至背后无数的汗水和牺牲。要理解为什么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得把那个时代拆开了看,好好的捋一捋。首先.............
  • 回答
    “中国有成为法西斯国家的潜质”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对未来明确的预判,不如说是一种对当下一些现象的忧虑和警示,是基于对历史和政治学中“法西斯主义”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当前发展路径的观察而产生的。要理解这种观点,首先需要梳理一下“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特征。法西斯主义并非一个僵化的定义,但在历.............
  • 回答
    这说法有点夸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很多计算机行业的从业者确实会经历高强度的工作,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所以“拿命换钱”这个说法背后,折射出的是这个行业特有的挑战和压力。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首先,行业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学习曲线陡峭。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今天刚学的技术,明天可能就被更新的.............
  • 回答
    赵本山弟子影响东北人形象?这事儿,真是有人说,有人不服,有人觉得无所谓。要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赵本山及其弟子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赵本山小品里塑造的那些农民形象,朴实、幽默,带着点儿土气,但又充满了生活智慧。他的弟子们,像小沈阳、宋小宝、岳云鹏(虽然他更偏向山东,.............
  • 回答
    关于网络上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喜欢叫“老铁”这个说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地域文化、网络语言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咱们得承认,“老铁”这个词确实是在近年来因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而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在和东北地区相关的直播内容里,出镜率特别高。很多东北的主播在.............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关于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讨论总是热烈而多元,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金庸是“满遗”,并且作品中存在丑化汉族的嫌疑。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对历史、民族以及文学创作的一些特定理解和解读。首先,关于“满遗”的指控,这通常源于金庸先生的满族血统。他的祖父查怀庆是晚清的举人,.............
  • 回答
    说起中年危机,脑子里立刻跳出一些熟悉的画面:油腻腻的中年发福,对着镜子里的白发愁眉苦脸,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我这辈子就这么定格了?”的无力感。这玩意儿,好像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劫数,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太一样。要说人到中年,到底会遭遇些什么“劫难”,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方面聊聊:一、事业上的“天花板”与.............
  • 回答
    专家谈「人口断崖」: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未来住房需求或收缩?你认为会有哪些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住房市场。“人口断崖”式的下降意味着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而这背后隐藏着深远的结构性变化。 理解“人口断崖”:数据背后的含义首.............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沉重且令人心痛。关于酒吧女性遭遇下药轮奸的事件,以及其中涉及的“活该论”和自我保护方法,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进行阐述和分析。一、 如何看待被轮奸的女子(受害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被轮奸的女子是这场犯罪的受害者,她没有丝毫过错。 任何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的言论都是极其错误、不道德且助长施.............
  • 回答
    关于“OV比小米高一个等级”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消费者群体中存在,但没有绝对标准、且观点非常两极化的看法。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支持和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首先,理解“等级”的含义至关重要。 在讨论手机品牌“等级”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 品牌定位与高端化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传统家庭观念的核心。“孩子在哪家才在哪”,还是“父母在哪家才在哪”,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各有道理,也反映了社会和家庭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侧重点。如果要让我选择,我倾向于“父母在哪家才在哪”的观点,但也会承认“孩子在哪家才在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现实意义。咱们就来掰.............
  • 回答
    “研究哲学的都是神经病”——这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个什么新奇的论调,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类似的评价。要是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承认,这说法之所以能冒出来,可能跟哲学这门学科本身有些特别的性质有关。你想啊,别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它们有明确的公式.............
  • 回答
    看到有人认为游戏内杀人是合理的,这事儿吧,得这么看。其实挺复杂的,掺和着游戏设计、玩家心理、甚至我们现实中的一些观念。首先,咱们得承认,游戏,尤其是很多流行的电子游戏,它的核心机制里就包含“冲突”和“对抗”。很多游戏的乐趣就来自于战胜对手,而战胜对手最直接的方式,往往就是“消灭”它。无论是射击游戏里.............
  •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涉嫌“抄袭”1962年日本特摄《妖星哥拉斯》(又名《大怪兽巴朗》)的说法,确实在一些观众和影评人之间存在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指控的核心内容与具体相似点:持“抄袭”观点的人,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相似之处: 核心设定相似: 外星天体威.............
  • 回答
    有人认为,科学至今仍无法精确描绘出中医的脉络和穴位,因此质疑中医的科学性。同时,这些人也可能转向《周易》这类古老的学说,认为其背后蕴含着一种神秘的“穿越”能力,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都反映了一种对“确凿答案”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事物抱有的不同态度。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的脉络和穴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