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专家谈「人口断崖」: 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未来住房需求或收缩?你认为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专家谈「人口断崖」: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未来住房需求或收缩?你认为会有哪些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住房市场。“人口断崖”式的下降意味着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而这背后隐藏着深远的结构性变化。

理解“人口断崖”:数据背后的含义

首先,要理解“30 年间少生 1.5 亿人”这个数据,意味着与过去的高生育水平相比,未来的几十年里,新增人口将大幅减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更是生育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通常为 2.1)所带来的直接后果。这意味着:

出生人口的持续低迷: 即使生育政策有所调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低生育率的趋势。许多年轻一代因为经济压力、教育焦虑、职业发展等原因,对生育持观望甚至不愿生育的态度。
总人口进入负增长: 随着死亡人口的稳定或缓慢增长,而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最终会导致总人口的负增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未来住房需求或收缩:一个多层次的分析

“人口断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房子没人住了”,而是需要细致地分析:

1. 需求端的变化:

新增家庭数量减少: 少生意味着结婚育龄人口数量减少,即使结婚率不变,新组建家庭(尤其是需要独立住房的年轻家庭)的数量也会显著下降。这直接削弱了对新增住房的刚性需求。
生育家庭的住房选择变化: 出生人口减少,意味着对“三居室”或更大户型房屋的需求可能会相对下降,而对“两居室”甚至“一居室”的需求可能会增加,以满足单身或丁克家庭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住房需求: 虽然总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但老龄化速度却在加快。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可能呈现两极分化:
刚需改善型: 部分老年人需要更适合老年居住的无障碍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养老社区住房,或者为了靠近子女而进行置换。
空置与闲置: 随着子女外出工作或移居,很多老旧小区的大户型房屋可能会面临空置,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不佳、配套老化的小区。
城镇化进程减缓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中国住房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住房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减缓和部分人口回流农村,对城市住房的净流入需求也会下降。
消费升级与住房观念变化: 新一代年轻人可能更倾向于“租售并举”,不一定追求拥有自己的房产,而是更看重居住的便利性、灵活性以及其他生活体验。这对传统的“买房安家”的观念构成了挑战。

2. 供给侧的反应与挑战:

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结构性调整: 如果住房供应量未能及时调整,可能会导致部分地区或部分类型房屋的过剩。过去依赖人口红利和城镇化驱动的“高周转”模式可能难以为继。
开发商面临转型压力: 房地产开发商需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品质”和“满足多元化需求”,更加关注改善型住房、租赁住房、养老地产等细分市场。
区域分化加剧: 人口流向将成为影响住房需求的关键因素。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如一线城市、部分强二线城市)可能仍然保持一定的住房需求,而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住房市场压力将更为显著。

人口断崖式下降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

除了住房市场,人口结构的变化还将带来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

1. 经济增长动力减弱:

劳动力供给不足: 长期来看,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削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
消费能力下降: 整体人口规模和年轻人占比的下降,意味着社会总消费能力可能受到抑制。虽然人均消费可能提升,但整体消费规模的增长将面临挑战。
创新活力可能受损: 年轻人口是创新和创业的重要驱动力,人口老龄化和年轻人减少可能影响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经济结构转型加速: 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自动化和智能化,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2. 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养老金支付压力剧增: 随着老龄化加剧,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数量增加,而缴纳养老金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这将给养老金体系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
医疗卫生系统负担加重: 老年人是医疗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医疗卫生系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社会活力和创新能力下降: 一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可能在创新、创业、文化传播等方面显得活力不足。

3. 国家战略与地缘政治:

军事和国防实力: 适龄兵源的减少可能影响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建设,需要通过技术和装备的革新来弥补。
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人口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影响其在全球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4. 社会心理和文化变迁:

“少子化”的社会心态: 长期低生育率可能导致社会整体上对生育的期望值降低,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化。
家庭结构的变化: 核心家庭、单身家庭的比例上升,传统大家庭的纽带可能减弱。

如何应对和应对的挑战:

面对“人口断崖”带来的挑战,需要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

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 尽管短期效果有限,但政府仍需不断优化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如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供更多家庭友好的工作环境等。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关注人口的区域分布和质量提升,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提高人口素质。
深化养老保障体系改革: 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养老金筹资和支付模式,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
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和改善性住房供给: 针对不同年龄和家庭结构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住房选择。
关注老年人权益和福祉: 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和医疗领域: 缓解公共资源的压力。

总而言之,专家提出的“人口断崖”和住房需求收缩的观点,是基于严谨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分析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短期现象,而是中国社会即将面临的深刻结构性转变。我们不能被动接受,而需要积极主动地去理解、适应和应对,以确保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住房市场而言,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新机遇的出现,需要从业者和决策者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精细的策略来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少不少生人口断崖迟早都会到来。

无非是从14亿开始断崖,还是从16亿开始断崖。区别不大,没有意义。


一句话的住房需求收缩论没有吊用。

农村早就需求收缩了,能挡住大城市的住房刚需?

事实上,一些地方住房需求降低后,房子难以升值甚至贬值,反而会加剧人口外流,因为没有人会在房价下降的地方买房,等着财产缩水吗。底特律就是这样。房子荒在那都没人买。当地人反而会竞相卖房换个地方居住,先卖的亏得少,后卖的亏的多。

这些外流的人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另一些人口流入地的房价上涨。

东京就是这种情况。


总之日本的前车之鉴留在眼前。

user avatar

人口减少

平均住房面积上升

人口减少

房屋建筑/装修成本上升,尤其是纯消耗的装修成本。装修成本上升导致以租养贷无法进行。买n套房不在有意义(装修后出租甚至比不过装修金直接存银行的收益,更不要说cover装修成本了)

人口减少

基建成本/附带效益下降。

人口减少

养老压力变大。为了经济正常运行,开始放水。

人口减少,90后成为新老年人,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不一样,消费主义,寅吃卯粮……放的水续上了。

最终,我们也就是走他们走过的老路而已。

user avatar

验证了我的看法,未来三四线城市变成现在农村,未来的城镇女孩会和现在的乡村女孩一样宁可窝在一线打工做剩女也不回去,年轻锅男拿再多彩礼也娶不上老婆,走婚、两头婚、拿了彩礼就离、底层大量锅男和家庭借贷到破产,三四线城市人口锐减之后医保养老不堪重负,老锅男被孩子的教育和娶亲掏空家底之后,除了吃体制饭的,其他的连地都没有无钱养老工作更是找不到,又背着一屁股债,死都不敢死怕连累孩子,只能靠到处捡瓶子和纸板箱熬过一天是一天。

这就是现实,锅男的未来不忍去想。

如果不相信我说的可以去看看B站专门做农村孤寡老人帮扶的up一点爱送温暖

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生活,不要以为自己离他们很远,或许我们老了之后只会更惨

user avatar

人口明显下降,老龄化严重的时候,房子是社会最不用担心的问题。

老年人如何加入就业,鼓励本就不多的年轻人生育才是正事。

北上这样的超大型城市继续发展必须打断,不是一句清退低端产业就行了的,而是高端产业也要转移出去。

雄安这样的中小城市发展需要加快探索。

user avatar

少1.5亿少5亿结果都是一样的,住房问题是因为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高薪岗位都集中在大城市,各个都来卷,住房需求萎缩的只可能是小城市,而不是大城市。


原本我国的路线都是走这种集中力量做大事的类型,把所有东西都堆在一起,简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城市,这种最终下场就是人口断崖,大城市的经济增长功能(对打工人来说是谋生赚钱功能)强压生活功能,出现少子化已成定局。


按照这玩法,即使哪天只剩下1000万人,大家也全都是在四个大城市博弈完之后剩下的那一个里面卷。这里面除了资源集中的路线问题,还有就是人民的思维问题,房子被捆绑的东西太多了,社会舆论一鼓吹,大家都认为有房是人生稳定成功的标准,没房就是失败。


就凭这套组合拳,还能玩个好多年。

user avatar

1、这个专家还算严谨,说住房需求“可能明显收缩”,但是没说房价会跌。


2、1970-1975的日本,年均出生人口200万。1985-1990的日本,年均出生人口130万人。

虽然日本房价相对中国逐渐的失去了自豪感,但很多年轻依然承受不起。

中国80后大概年均2300万,90以后大概年均2000万,00后大概1600万。

降幅,我目测没有日本大。

日本的住房需求是否明显“明显收缩”,日本就在那,各自去看就行了。

3、再过20年,到了2040年,1963-1972年这期间年均2700万的人口到了70岁附近。

而放开二胎以后,年出生短暂从1600万回到不到1800万现在快速掉到1400而且还止不住么

人口倒三角的趋势那么明显且无法改变。。。这是房子的事儿嘛。。。

但是除了房子,别的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在乎了。。。

user avatar

不是或收缩,是肯定收缩。

涉及政治没讲实罢了。


一代人少四五千万就不说了。

猜猜2020-2030会有多少新生人口?90后、00后有多少会生?我是肯定不会生的。

几年前就知道以后房子要不行,生育率要不行。

结果16-18还在玩起飞,现在我这房地产中介门可罗雀。不玩了吧?还玩土地财政,人才全被给补贴的城市抢走,当然我这还在玩。不过云南本身也不靠人才,主要靠资源、烟这类垄断行业。

前几年我国城市生育率就降到0.88。

现在肯定更低了。

有什么影响?

倒三角,老龄化呗。

老生常谈了。


现在做什么都晚了。发达国家要2.1,中国要2.2才能维持正常人口更迭。要人口不负增长,只能一家生四个以上。我问过和我一样二十出头的独立女性,生是不可能生的,生就丢工作,有些体制内都算是条件不错,房贷一扣,二胎基本生不起。有些父母买房晚的父母还在还房贷。

当然了,很多年轻人嘴上说着卷但还是挥挥手用花呗买黑胶唱片机。我很不理解。


作为年轻人中的丧王。

我还算是条件还不错,想干嘛干嘛,换电脑几万说换也就换了,玩vr也就买了。hifi户外烧几十万装备也烧了,小钱不差,当然和富二代没得比,想干的事家里都愿意支持。但我可以说我是完全不想结婚,然后家里表示理解,我妈也决定佛系养老了。。。

至少我觉得从拍结婚证到婚宴我都很反感。完全就是干项目一样,何况一堆人没结两年就离了。

虽说现在不少年轻人都还蛮负责的,但相对的,负责就代表责任的成本变的很高。谁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掏出真心。

之前好多人说单身税,真要收了我觉得我肯定会找个合作伙伴拼一个证。别问为什么不生,问就是生不出来。

普通人私企女孩不给产假、丢工作。男的又要玩命加班养家。完全就是典型的NTR本子开头。我需求反正飞机杯、小电影解决了。整个人都佛了,什么b站抖音小姐姐、擦边球我看都不看一眼。现在我的推送不是科普就是游戏、美食。我倒是搞了个小厨房自己弄东西吃。

我从小就没追过人,都是人追我,但没意义。除了初中初恋再无其他瓜葛,初高中大概有7-8个人追我。除了我初中同桌的那位,我也没有认真对待过谁。

但高中换了个省,搞异地完全没意义,我也对我未来蛮迷茫,就狠心断了关系。对大家都好。

我不想生还有两个原因,我妈是刨腹,而且顺产也经常侧切,等量代换如果我是女的我也觉得代价很大,我也不希望别人付出这么大代价,尤其我还是个玩玩乐乐的玩家。

我现在每天就自己做点东西吃。花不了多少钱。赚的钱登山、潜水、穷游各种也就用掉了。我不怕生病,有买保险。就这样吧,朋友不多,异性朋友也是一样。也不想花心思去猜别人心里怎么想,aa或者谁请。社会上一堆逼仄事,我碰的少,也好。

反正我单亲,就给我妈养老。而且我妈还挺厉害能挣钱,身体也好,性格也好。有老婆即便不生立马多三个人,生病受伤都是各种折磨。想想都害怕。

而且我没相过亲,没在初中后谈过。现在网上什么彩礼、房子啥的婚前要求吓人的一匹。我三十万拿去登山、南北极去了,要彩礼送什么老婆,飞机杯就是我老婆。

至于生育率怎么样我以后也不会在经常打开这类问题了。前几年还忧国忧民,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悲天悯人。还去知网谷歌学术看一堆文献和人对杠。我现在完全不在乎统计学数据孰真孰假。但未来我大概预见到一些,足够了。

知乎粉丝不少,头一回这么丧,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