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某人口专家言论「中国人口根本不可能塌陷式下滑,甚至雪崩」?

回答
最近一些关于中国人口发展的讨论非常热烈,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口根本不可能塌陷式下滑,甚至雪崩”。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否定。

首先,我们得明确“塌陷式下滑”和“雪崩”这两个词的含义。在人口学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死亡率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导致人口总量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不可逆的萎缩。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剧烈动荡。

持有“不可能塌陷式下滑”观点的人,他们的论据通常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惯性:
这是最直观的论点。中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即使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总量基数仍然非常庞大。人口的变动不是一天发生的,它有一个过程。即使是出生率持续下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看到人口总量的显著减少。可以想象成一艘巨轮,它即使停止前进,惯性也会让它继续滑行一段距离。这种惯性会缓冲“塌陷”的发生。

2. 稳定的死亡率和潜在的老年人口规模:
人口总量的变化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虽然出生率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死亡率同样重要。中国在医疗卫生、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进步,使得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死亡率总体保持在相对较低和稳定的水平。即使未来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但整体死亡率大幅飙升导致人口“雪崩”的可能性并不高,除非出现大规模的战争、瘟疫等极端事件。相比之下,人口数量的减少更多是由出生率下降驱动,而非死亡率的剧增。

3. 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在的政策干预: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虽然面临挑战,但依然具有强大的韧性。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人口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政策引导能力。一旦人口下降趋势被认为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政府完全有可能出台更强有力的生育支持政策、育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提振生育率。历史证明,政策是可以影响生育行为的。例如,过去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以及近期一些国家为鼓励生育而采取的措施。

4. 区域和结构性人口差异: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人口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可能面临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问题,但其他地区可能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生育水平或人口流入。这种结构性的差异,使得“全国人口塌陷”的说法过于笼统。即使部分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整个国家层面也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塌陷”的景象。

5. 人口结构变化与“塌陷”是不同概念:
需要区分“人口结构老龄化”和“人口总量塌陷”。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由低生育率和长寿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老龄化并不等于人口总量立即“塌陷”。这意味着社会将面临养老金、医疗等方面的压力,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但这与人口数量的突然剧减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当然,这种观点也可能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复杂性:

生育意愿的持续低迷: 如果社会经济压力、育儿成本、女性职业发展顾虑等因素导致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长期低迷,即使政策调整,也需要时间来扭转这种趋势,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扭转。
“低生育率陷阱”的担忧: 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韩国)已经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即使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出生率也难以回升到世代更替水平。中国是否会面临类似的问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
政策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政策能否有效刺激生育,以及政策出台的时机是否足够早,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人口走向。

总结来说, 当一位人口专家说“中国人口根本不可能塌陷式下滑,甚至雪崩”时,他可能是在强调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稳定的死亡率、经济的韧性以及政府的调控能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缓冲人口快速萎缩的“安全网”。他更倾向于认为,人口总量的变化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夜之间的剧变,并且认为中国具备应对这些变化的资源和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人口问题不严重。相反,低生育率是挑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是挑战,这些都会深刻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只是“塌陷”和“雪崩”这种极端的描述,可能并不符合当前中国人口变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轨迹。他可能是在提醒大家,要更理性地看待人口数据,区分不同的趋势和风险。

看待这种言论,我认为应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数据支撑,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和长远的眼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据说全面二孩前夕,人口砖家叫嚣年新增人口能达到4000万,结果第一年将将2000万,然后一年比一年底,光速打脸,还是左右开弓型的。

什么时候人口砖家预测对过?不过是为了保住饭碗和超然地位的求生欲罢了。

user avatar

谢邀。


人口专家自然要保住自己的饭碗,但中国社会将为此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

user avatar

要是专家说的都成真,现在我们应该已经是共产主义世界了。

user avatar

大家说的都对。但是如果诸位在那个位置,我问一句,你敢说真话吗?

你敢说真话吗?

敢说真话吗

真话吗

话吗






那么,什么也不说,就埋头做事行不行?

问问你父母。





所以,说句不顺耳的:最终的最终,不是某个特定人群。而是全民共业。诸位尽可以去想象,如何在时机合适时全民问责。可是,这一桩桩一件件,这所有的陆续的各种的选择,最终反映的,是全民的道德审美。

我没有任何资格多说任何。就这样吧。

user avatar

已删除,请见谅。

user avatar

完了,专家说话了,崩塌式下滑、雪崩实锤。

user avatar

乎上的众人,对自己的定位集中在“中产”,当然也有给自己定位为富人的。给自己定位为穷人的极少,就算给自己定位成穷人,也是“有思想深度的穷人”,肯定不会给自己定位成“质朴的穷人”。

说这个什么意思呢,主要是发现一个特别自恋的现象。这些个中产,他们自以为只有自己最聪明,只有自己能看透生孩子是赔钱赔精力,损失自己的利益给国家做贡献。他们自以为比自己富的人和比自己穷的人都看不出来,自以为富人和穷人都在多生。尤其是穷人越穷越生。

旗帜鲜明的告诉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富人和穷人一点都不比你们笨,也早就看透了生孩子不划算的本质,都少生了。

如果按照这些人自以为的想法,富人和穷人都多生,尤其是穷人越穷越生,那就不可能生育率下降得这么快。现在中国大陆的生育率之所以还能比日本高在世界各国不垫底,是被70后,以及更大年龄的高生育率拉起来的。如果只看80后、90后,也就是当前20~40岁之间的生育主力人群,那么中国大陆的生育率是世界最低,比日本都低得多。

希望乎上的“中产”众别再这么自以为是,别再觉得富人和穷人都比你们笨看不出生孩赔本,别再yy富人和穷人会多生孩子了。

user avatar

为了避免上火刑柱,他只能这样说,能拖一天是一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