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是带英的人,什么发卡弯不能开啊。
Caroline Wilson,中文名吴若兰。
剑桥毕业,95年加入带英的外交与英联邦部,
然后96年大姐跑到北师大学中文,边学边在带英的北京大使馆干了四年。
不过说是做了一名驻北京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实际上跑的最勤的还是香港。吴若兰那时候在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里,虽然已经是97年了,但还有大量收尾(埋雷)工作要处理,所以她大部分时间在香港北京两地来回跑。
01年到布鲁塞尔做带英的代表;04年做外交大臣的个人秘书;08年以公使衔参赞身份派到带英驻莫斯科大使馆,身份仅次于大使。
12年至16年,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
12年至16年的香港发生了什么,估计大家都记得。
综合大量媒体报道来看,吴若兰在这段时间里,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外交“技巧”:
一,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明确反对港独;
二,明确鼓励港人参与政治活动,尤其鼓励政治进入校园、学生参与公开讨论;
三,明确重申香港体制的稳定,强调中方对基本法以及系列中英联合声明的遵守。
带英能够游走全球三百年,外交点数确实加得够够的。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那就没有公开触碰底线;而且多次在媒体面前重申对港独的否认,显得非常“自己人”。
实际上,我们外事口的部门们确实是这么看待她的。有关报道上当时多次引用她的言论,力图佐证带英是“亲中反港独”的。
没办法。那时候外界涉港舆论里,负面是绝对主流。英国驻香港总领事公开表示支持一国两制、明确反对港独,是我们当时难得的素材。
在我们这边稳住后,吴若兰又多次在香港本土媒体面前表达对社会政治运动的支持,鼓励港人积极参与表达,呼吁港府尊重民意。
口号非常伟光正,但请回忆一下彼时的香港街头已经是什么样子。
最后吴若兰又重申多次:香港的各种社会问题,都要在现行结构下处理。改变现行结构,是违背了基本法与多项中英共识。
什么叫“香港的现行结构”?就是带英移交香港时,埋下的迷宫与地雷阵。
不触动大陆底线、努力发酵香港街头运动、控制大陆在带英有影响力的游戏规则里行事。
非常行云流水的组合拳。
各部分看似都很合理也很温和,但组合在一起,就是泥沼:
不触碰底线则无法公开反制,有关部门甚至视敌为友;鼓励政治参与非常政治正确;把带英与CIA操纵的渠道包装成“回归时认可的现行结构”,我们这边几乎无法公开拔钉子。
要么坐看发酵,最后矛盾爆发,带英两手一摊,表示这是港人民意;要么强行动手,带英拉着美帝和老欧洲,表示你违背了香港回归时的诺言。
铁锁横江。
不过,国力是决定外交战线走向的最终要素。
吴若兰在香港操作这么回旋,最后还不是拉着一堆带英银行从香港北上,到大陆来做生意。
16年吴若兰在香港为英女王祝寿,长江和记、怡和洋行、汇丰银行、司力达律所、奥雅纳工程、英国航空、保诚保险、金融时报等一众带英企业站台(里面那几个港资和英资没啥区别)。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钱和法律走香港,业务走大陆。
最甜还是小钱钱。
所以吴若兰这次来,手段肯定会很高明,整点长袖善舞、春风拂面,但本质就是来搞钱。
带英金融立国,又脱了欧,必须要咬死大陆的金融市场,卖点理财保险海外地产什么的。皇家海军已经没几艘船了,帮闲一下美帝再安抚一下我们,两头取利才是正经。
不就骆家辉嘛,快进到街头吃小吃、四川看熊猫。
居然折叠我说我是对其他问题的评论,
那我就多说几句
如果只发中文微博不发英文推特,那就是耍流氓,一国大使,一方面应该向中国官方和民间介绍英国政府政策,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应该向英国公众介绍一下中国的情况?这样才算是真正增进了两国互相理解吧?
PS:BBC中文推没意义,老外能有几个看懂中文的,必须英文推才行
我个人建议,凡是类似的人,要谨慎看待,要特别谨慎看待,尤其是英国跑出来的人,尤其是现在的中英关系,还记得某大使的夫人么?当年在微博也是受欢迎的,结果呢?
不要因为说两句好话都昏了,要清楚其背后的用意,尤其是英国人。
尤其是现在英国面临脱欧,而且是裸脱的情况下,作为驻华大使必然是代表本国利益的,她想干什么,或者是想从这边得到点什么,还是好好想想。
相信一个外国驻华大使的好话,我宁愿相信伏拉夫
我们当年的驻法大使孔泉,不但一口地道法语,还修了中国第一部汉语荷兰语词典,当年北京奥运,到任不到三个月,就在法国的电视上和主持人舌战群儒,辩论西藏问题,丝毫不落下风,维护了我国的立场。
当年他离任的时候法国总统亲自给他授勋。
这是公关。
『全程中文介绍』,也就是说给中国人听的,不是说你英国人听的,我更希望她用英文来说,用英文说是给西方世界的听的,让西方世界看看我们抗疫多么牛逼,毕竟,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很牛逼了,无需更多人来说。
都2020年了,我们中国人应该不会再因为一个外国人会说中文就觉得是『友人』了吧!
不光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这话太对了,到底这位大使到底怎样,我们要接下来看她的行为,不是拍一个vlog就觉得她是朋友了。
话说回来,能混到驻华大使层次的,都是政治人精,没有一个傻白甜,她能被任命来当大使,不会只是来拍vlog的,只要英国政府对我国依然是指手画脚的态度,我们可千万不要对他们派来的大使掉以轻心。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全程中文就不会被祖国发现啦
我要是去哪个小语种国家当伏拉夫,你就只能看见我瞪眼,还以为怒目圆睁要杀光他们呢。说不定还拦我,“安哥算了,算了…别跟外国人一般见识。”
但其实我在感谢老铁送的火箭。
我知道,把中文说到这个程度是很不容易的,会有人认为这是作为大使诚意的一种表现。但不要忘了,西方人并非以拒绝的姿态反华,当外交官的、收集情报的也不会因为厌恶中国而辞职。
到了关键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他们会摇身一变变成一种关爱傻子的傲慢态度,怜悯我们,干涉我们。
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他们会类比逃离集中营呢。毕竟我们不是一辈子只防一个疫就不干别的事了。未来会有多少岔路,谁也说不好。
中文是一种“技术”,不是礼仪。我们学了一辈子英文,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
我接触的许多专门针对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中文说的比很多中国人都好,而且往往都是三年以内学成这样,真的令人难以置信。但以他们劝人入教的积极性,让我没法怀疑他们的努力,在他们看来,真以为自己在拯救我,有时我说我信佛都没用。我真都阿弥陀佛了。
所以这份诚意只能让我尊敬她的业务能力,绝对不是相信她能照顾到从我们中国人视角下的国家利益。而且懂了中文后她可以说的话就更随性了,怎么好听怎么来。
用英文讲的话,她敢用“自由”二字吗?
她不怕回国被政敌抓住猛打?
用中文就没事了,一是他们国内听不懂,二是听懂了也可以解释这是对中国人说的。
这个视频总得来说很友好,也讲的是事实。但要注意,人和人交往,当然要讲事实,她讲的不过是一些基础的见闻没撒谎而已,这些没资格让我们受宠若惊。
除非周围一群人不讲事实时,你讲,那显得你宝贵,但你得用英文。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距离论的不是网线长短,而是语言障碍的大小。
中文环境下,99.9999999%都说人话,你也说人话,哦?怎么了?很新鲜吗?
什么!?你说这个白皮肤说人话很难得?
说什么呢!你这个种族主义者,我们不歧视白人,白人也是人,我们不应该认为一个白人在一个都说人话的语言环境中说人话是什么不可多得的能力。
请不要践踏白人做正常人的权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不行,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也要派人到英国拍party Vlog,全程英文介绍,大赞群体免疫好。
我举荐《三联生活周刊》
而这,才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群体免疫”之前世今生》
没什么太看待的吧
中英关系,并不取决于一两个大使什么样
甚至,不取决于英国整体怎么样
而是取决于漂亮国想怎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