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允许民众「混合接种」两种新冠疫苗,被专家批评「完全放弃了科学」?

回答
英国在新冠疫苗接种策略上允许“混合接种”,也就是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新冠疫苗(例如阿斯利康和辉瑞)混合使用,这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此举“完全放弃了科学”。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潜在的益处、风险以及科学界对此的担忧。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疫情初期,全球疫苗供应紧张,各国都在争分夺秒地为民众接种疫苗,以期建立群体免疫,控制病毒传播。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出台混合接种政策,其核心逻辑在于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如果一种疫苗供应不足,但另一种疫苗充足,允许混合接种可以加快接种进度,让更多人获得保护。此外,从理论上讲,混合接种不同类型的疫苗,例如病毒载体疫苗(如阿斯利康)和mRNA疫苗(如辉瑞),可能会产生更广泛的免疫反应,因为它们激活的免疫途径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两种疫苗都能诱导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那么联合使用可能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产生更强的或更持久的保护。

然而,这种策略的“科学”基础却受到了不少质疑。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允许混合接种之前,针对不同组合的疫苗接种方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并不充分。绝大多数临床试验都是按照“同源接种”的方案进行的,即两次接种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种疫苗。对于混合接种,虽然有一些初步的研究和观察数据,但其长期的免疫反应、有效性以及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都还需要更严谨、更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来支持。

批评者认为,在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就大规模推广混合接种,是一种“拍脑袋”的决定,或者说是一种“科学上的冒险”。他们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免疫反应的不确定性。虽然理论上混合接种可能带来协同效应,但也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免疫反应。例如,两种疫苗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相似的免疫应答,导致“冗余”,而未能激发更全面的保护。更糟的是,某些组合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增加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风险。在没有充分的数据验证每一种特定组合的安全性之前,就将其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疫苗接种策略,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风险。

二是有效性难以预测。如果混合接种的有效性不如同源接种,或者其有效性随时间推移下降得更快,那么这将削弱疫苗接种的整体效果,甚至可能误导公众对疫苗保护力的认知。特别是在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株时,疫苗的保护力至关重要。未能基于充分科学数据确定的最佳接种方案,可能会在未来的疫情控制中面临更大的挑战。

三是科学证据的证据链不完整。科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严谨求证的过程。一项新的医疗干预措施,尤其是疫苗,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包括II期试验评估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以及III期试验大规模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允许混合接种,却未能提供足够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就被广泛推行,这让一些人感觉是在“跳过”科学验证的关键步骤。他们认为,即使是出于紧急原因,也应该在小范围试验和严格监测下进行,而不是直接推广。

更进一步说,这种“放弃科学”的批评,还可能涉及到对监管机构审批流程的担忧。当政府或公共卫生部门在科学证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出于“务实”或“政治”考量而做出决策时,可能会动摇公众对科学和政府的信任。公众期望疫苗接种决策是基于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而不是基于权衡其他因素(如供应、公众压力等)的妥协。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英国的混合接种政策也确实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实践经验,并激发了更多的相关研究。一些后续的研究数据也开始显示,某些混合接种方案在免疫原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同源接种相当,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表现更优。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先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再接种辉瑞疫苗的组合,可能比仅接种阿斯利康疫苗能诱导更强的抗体反应。

因此,如何看待英国允许民众“混合接种”两种新冠疫苗,可以理解为是一场在疫情危机下的“科学探索”与“审慎原则”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为了快速应对疫情、提高疫苗接种率,采取灵活的策略是情有可原的;另一方面,对于疫苗这种高度敏感的公共卫生措施,科学证据的严谨性是其生命线。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健康危机时,科学研究、政策制定以及公众信任之间的复杂互动。虽然混合接种可能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但对“完全放弃了科学”的批评,也揭示了在非常时期,我们对科学严谨性的坚守不应有所动摇。我们需要更透明的沟通,更详实的科学数据,以及更审慎的政策决策,来平衡紧急需求与科学原则,确保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利坚昨天计划给打疫苗的人一半剂量,认为可以让受众翻倍;

英吉利今天准备给打疫苗的人混合产品,认为可以让效果拔群。


不愧是盎格鲁撒克逊精英,脑回路是吾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无法理解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在新冠疫苗接种策略上允许“混合接种”,也就是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新冠疫苗(例如阿斯利康和辉瑞)混合使用,这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此举“完全放弃了科学”。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潜在的益处、风险以及科学界对此的担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疫情初期,全球疫苗供应紧张,各国都.............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关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获5万元奖励”的消息,目前并无权威媒体报道或官方声明提及此事,因此该事件的真实性存在较大疑问。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背景、合理性及潜在问题: 一、信息真实性存疑1. 缺乏官方来源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作为外交机构,其经费通常由英国政府承担,且中国对外国驻华使节有严格的财.............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
  • 回答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Carrier Strike Group 21, CSG21)于2021年访问南海,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南海地区增添了新的动态。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英国的意图1. “全球英国”(Global Brita.............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新冠病毒变异及其影响?美高官称“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背后考量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的出现,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和担忧。而美国高官关于“没必要限制英国航班”的表态,则为这一复杂局面增添了另一层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英国新冠病毒新变异:关键信息.............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不再对仅出现轻症的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这是一个重大政策转变,反映了其应对新冠疫情策略的调整。这一决定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背景与政策演变首先,回顾一下英国的检测政策是如何演变的。疫情初期,大规模的检测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手段。英国曾采取过广泛.............
  • 回答
    英国教育部课纲要求学校禁止使用曾公开表态反对资本主义的机构出版的材料,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教育的独立性、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学术自由以及学校的责任等多方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英国教育部此举的背景与可能目的:1. 维护现有经济体制的稳定与传承: 英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从 7 月 19 日起基本取消所有新冠管控措施,包括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对聚集人数的限制。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更是提出了“与新冠共生”的策略。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英国政府宣布取消管控的主要原因和考量: 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 回答
    英国国防参谋长关于“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之下。一、 英国国防参谋长的身份与言论的严肃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国防参谋长(Chief of.............
  • 回答
    英国国家安全局(GCHQ)将中国称为“英国家安全挑战”,这一表述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反映了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定性的背景:GCHQ的职责与定位首先,理解GCHQ的职责至关重要。GCHQ是英国政府的信.............
  • 回答
    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现为国王查尔斯三世)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呈阳性,这无疑是当时备受关注的重大新闻。以下是我对这件事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本身的意义和影响: 标志性人物的感染,增加了公众对病毒的警惕性: 作为英国王室的继承人,查尔斯王子是一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的.............
  •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升级抗疫举措,并将其定性为“战时政府”的行动,这标志着英国在应对新冠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这一表态及其背后的政策调整,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一、升级抗疫举措的背景与原因: 疫情的持续严峻性: 尽管英国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变异病毒的出现(如德.............
  • 回答
    “工党误国”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较广的观点,尤其是在讨论英国政治经济发展时,常常被提及。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对其背后的逻辑、论据以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工党误国”观点的主要逻辑和论据:这个观点通常认为,工党执政期间采取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国家干预主义、高福利、重税收、工会权力过大、国.............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就“清算中国论”的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清算中国论”的背景与含义首先,理解“清算中国论”的背景至关重要。这个说法并非英国外交大臣官方正式提出的政策,而是在西方,尤其是一些政界人士和媒体中,流传的一种情绪化的、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观点。它通常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对.............
  • 回答
    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在2021年12月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25%,这是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加息,也是自2018年8月以来首次加息。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诸多讨论。为什么英国央行选择在此时加息?英国央行此次加息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 回答
    英国外相的这一呼吁,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释放了复杂的信号,反映了当前英国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一、 对殖民历史的态度转变:从“愧疚”到“自豪” 历史叙事的重塑尝试: 这是最直接的信号。英国外相试图引导国内舆论和国家叙事,从承认殖民历史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伴随的内疚.............
  • 回答
    英国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外交议题,涉及到欧洲政治格局、历史恩怨、现实利益以及国际规则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英国为何“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前提:英国是否真的“全力支持”德国成为安理会常.............
  • 回答
    2019年9月24日,英国最高法院就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决定让议会休会一事,做出了一项里程碑式的裁决:首相的休会决定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项判决在英国政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其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项判决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当时,英国正处于脱欧的巨大漩涡之中,距离原定的.............
  • 回答
    英国在2月1日正式提交了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申请,这无疑是英国脱欧后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一举动都值得深入解读。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加入CPTPP对英国而言,其最直接的目标是拓展贸易机会,特别是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贸易往来。CPTPP成员国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