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

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

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手”的结论,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其政治体制与西方模式的差异,以及对英国国家利益潜在挑战的长期观察和评估。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地缘政治与全球秩序的担忧:

中国崛起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 英国作为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之一,对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多边机构中的作用感到担忧。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在英国看来可能是在试图重塑以西方为中心的主导国际秩序。
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扩张: 英国近年来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印太地区,这与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存在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例如,英国参与“印太倾斜”战略,强调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深化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在该地区主导地位的回应。
南海、台湾问题等地区热点: 英国虽然远离这些地区,但对区域稳定和航行自由等原则高度关注。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张和军事化活动,以及在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都被视为对国际法和地区和平的潜在威胁,英国对此表示关切。

2. 经济层面的竞争与担忧:

贸易和投资的不对等性: 尽管中英贸易额庞大,但英国对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此外,英国也对中国在关键基础设施(如5G网络)、敏感技术领域和战略性产业的投资感到担忧,认为这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
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 英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存在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等行为,认为这损害了英国企业的利益和创新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影响: 英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影响持观望态度,同时也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地缘政治和债务风险。

3.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差异:

政治体制和人权问题: 英国奉行民主、法治和尊重人权的价值观。中国的人权记录,特别是对新疆维吾尔族、香港民主运动的镇压,以及对国内言论自由的限制,都与英国的价值观相悖,并引发了广泛的批评。
叙事权和价值观的传播: 英国认为中国在国际上试图塑造一种不同的叙事,推广其政治模式和价值观,这被视为对其自身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的挑战。

4. 国家安全与技术挑战:

网络安全: 英国对中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能力和潜在威胁表示担忧,尤其是在关键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网络攻击方面。
间谍活动和政治干预: 英国情报部门多次发出警告,指责中国进行间谍活动和试图干预英国的政治进程。
技术主导权之争: 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英国与中国存在竞争。英国在5G网络建设中限制中国华为公司参与,就是这一担忧的体现。

5. 英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全球英国”战略: 脱欧后,英国寻求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并应对新的全球挑战。在此背景下,英国对中国角色的重新评估也成为其外交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两党共识的形成: 在对待中国问题上,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即认为中国带来了挑战,需要采取更谨慎和有原则性的立场。

二、 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

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将完全破裂或陷入冷战,而是意味着一种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互动模式。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争性共存”模式:

有限的合作领域: 尽管存在竞争,但中英两国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经济稳定等领域仍有共同利益,这些领域可能会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两国作为G20成员,有合作的动力。
“管控分歧”成为关键词: 双方都会努力管控两国之间的分歧,避免误判和冲突的升级。这需要双方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并在特定问题上进行建设性对话。
谨慎与审慎的策略: 英国将更加审慎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和价值观的问题上。这种审慎体现在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对技术合作的限制以及对人权问题的关注。

2. 经济关系的重塑与制衡:

多元化和韧性战略: 英国会继续寻求经济关系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特别是与中国相关的经济联系。英国可能会加大对国内产业的投资,加强供应链的韧性。
对关键领域投资的加强审查: 英国将持续对中国在关键基础设施、敏感技术和媒体领域的投资保持高度警惕,并可能加强监管和审查机制。
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寻求公平竞争: 英国将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等框架内,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应对中国可能存在的市场扭曲行为。

3. 安全与情报领域的持续紧张:

加强情报监测和反制能力: 英国将继续加强其情报和安全部门的能力,以应对中国可能带来的间谍活动和网络威胁。
在安全联盟中发挥作用: 英国将继续深化与美国、欧盟及其盟友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尤其是在印太地区。例如,英国参与“五眼联盟”等情报共享机制,以及加强与北约的合作。

4.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持续博弈:

人权问题将是长期关注点: 英国将继续就中国人权问题发声,并可能在国际场合联合盟友向中国施压。这会对两国关系造成持续的摩擦。
叙事权和价值观的竞争: 英国及其盟友将继续推广其民主、人权和法治的价值观,并试图抵消中国在国际上推广其叙事的影响力。

5. 英国国内政治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民意和公众舆论的影响: 英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也受到媒体报道和政治辩论的影响,这将进一步塑造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政府更迭的潜在影响: 未来英国政府的更迭,也可能对中英关系的发展方向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趋势是基于对中国“系统性竞争对手”定位的共识。

总而言之, 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时期。这是一种基于对中国崛起及其政治体制的评估,以及对自身国家利益和全球秩序担忧而做出的战略定位。未来的中英关系将是一种“竞争性共存”,在保持有限合作的同时,将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展开博弈和制衡。这种关系模式的建立,将是英国在后脱欧时代重新定位其全球角色和应对新兴国际挑战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并不意味着“敌人”或“脱钩”。 英国政府也曾表示,希望与中国保持建设性的关系,并承认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关键在于如何在承认中国作为竞争对手的同时,找到可以合作的领域,并有效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升级。这种微妙的平衡,将是未来中英关系发展的核心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该咋地咋地,这是鲍里斯,又不是丘吉尔。


讲真,如果是老x登振臂一呼,还是有很多人会给点掌声的,毕竟西方意识形态灯塔。

鲍里斯这番发言,换来的是包括带英民众在内的一片欢乐笑声:

“这哥们怎么总是看起来刚从床上掉下来了”;

“约翰逊先生是不是每天都在问‘魔镜啊魔镜,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不然他哪来的幻觉”;

“啊对,带英一直是一股善良的力量,作为主导者摧毁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屠杀了百万计的穆斯林。不对,这好像不是很善良”;

“中国不是军事威胁,人家太聪明了,我们说话的这会人家在经济上侵略和占领呢。不过带英要中国的钞票,那你能怎么办”;

“当年脱欧的时候你说和中国会谈成大买卖,结果现在谈到打仗去了”;

“历史幻觉吧,从殖民地偷走大部分财富后还觉得自己是善良的力量”;

“诶?我们不是和中国搞在一起的吗”。

BBC推特评论区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带英的服务业GDP占比是80.2%,单金融业19年就为带英贡献了1320亿英镑,折美刀1840亿。

你说句不和中国做买卖试试?欧盟立马笑出花,马克龙得给鲍里斯颁个法兰西荣誉军团奖章。

其实鲍里斯也很难。你看他放狠话,但其实他的反对派都在把他往“亲中派”这个身份打:

“首相被指责推进对华贸易——首相称对华冷战是错误的,引发愤怒”。

鲍里斯难啊,这票发对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带英20年GDP下降9.9%,下降的名义总量约2.64万亿美刀。对于基本靠服务业立国(罗罗和葛兰素史克可养活不了整个带英)的带英,疫情的阻断人员流动和停滞生产,简直是掏肛暴击。

从带动就业岗位较多的留学和旅游,到蓝领就业重镇的交通物流,还有生产消费双停滞造成的投资放缓,这是一套组合技。

带英民众真正关心的是啥?和全球人民一样,吃饭穿衣,住房看病。鲍里斯已经把苏格兰的NHS(公费医保)砍了9.2%,苏格兰群众都在纪念班诺克本战役了,你害搁那“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呢?

北爱尔兰边界问题整明白了么?


其实吧,都是配合一下演出。

老x登不是要团结盟友一致对华嘛,不是又拉起日印澳整四方会谈嘛。

美帝好比大甲方,他的主力项目最好要参与,实在不行也得挂个名,这样才好在别的项目里保持合作。

带英现在脱了欧,欧盟没了二五仔又在和中俄各种眉来眼去。没有美帝的力量,带英在欧洲是要被边缘化的,尤其是中国的市场。

你带英的产业,法德没有?

但大甲方美帝,现在就是盯着中国,所有主力项目也是围绕中国。那咋办?硬掺和进来呗,哪怕你在大西洋东边,也得掺和到太平洋西边。

不就得照着香港啊人权啊那些话题开整嘛。


但掺和归掺和,买卖还是要做的。

所以这事就很讲“挂名技巧”。

鲍里斯这次发完言站完台,还整了个专门针对中俄的“反网络攻击小队”,尽力了。分寸拿捏精细,再次展现了带英的外交天赋。

心疼鲍里斯啊,不知道搞点对华话题,能不能帮他转移点聚焦在梅根和英王室身上的注意力。

user avatar

仔细读了一遍114页的PDF(废话真的多),摘取了和中国相关的内容,各位可以看下文。

总结一句话就是:

中国是个大挑战,怎么应对没打算

虽然很多不对付,但总还是要恰饭


报告里具体针对中国的措施如下:

will do more to adapt to China's growing impact as it becomes more powerful

要做更多以适应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敢情之前还没怎么适应……


will invest to enhanced China-facing capabilitie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要提升面对中国的能力,更了解中国和他的人民。

敢情之前没怎么认清楚中国和中国人……


improve ability to respond the systemic challenge to our security, prosperity and values, and our allies.

改进我们的能力,以应对中国对我们和我们盟友在安全、繁荣和价值观上的挑战

这其实是句空话,后面翻来覆去讲的都是老三样:香港、新疆、西藏。

问题就是,为什么三个内政能对你们的安全造成挑战?


pursue a positive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追求与中国更加积极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重点来了,要恰饭的嘛


cooperate with China in tackling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全球气候变暖上面,要和中国紧密合作

毕竟没几个国家能在2050年前完成碳中和


另外还有三处写了间接应对的方式: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全世界转一圈,特别是印太地区(主要南海),以彰显“大英的全球领导力”

增加核弹头,从180枚增加至250枚,以应对包括中国等国的核威胁

军队现代化,以应对像中国这样快速现代化的竞争者


总之,中国应对内政就是“系统性威胁”,英国开着航母转圈增加核弹数量就是“彰显全球领导力”

双标那叫一个666啊。

user avatar

1、2018年英国海军阅舰仪式。

2018我海军阅舰式:


2、英国和中国GDP总量逐年变化情况

3、中英国际专利申请量对比:


4、中英竞争形势:

user avatar

这是一篇自相矛盾连外强中干都算不上的文字,英国怎么就沦落如此地步,令人难以理解。

英国这五年来的泥潭无非是脱欧,脱欧这个行为艺术对英国政府对英国人民对包括欧洲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有任何好处吗?

然而却是由两个Eton+Oxford的顶尖受教育者搞出来的,那么好的教育资源从13岁开始过水,就算教育绝缘体,也不会一点也不吸收些精华吧?

唯一可以理解的就是帮了纽约一个大忙了,伦敦的脱欧与香港的反中,使得美元在原计划2016年开始的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过程里,不至于发生颠覆性的资金外流,还能够容纳极度压力测试的7万亿大放水。

user avatar

在欧洲和中国的竞争中,除了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服务性行业以外,欧洲在所有行业中都无法和中国竞争。

这种评估报告就是个嘴炮。

user avatar

讲白了,西方就是讨厌我们!为啥他们讨厌我们,西方人自己都看的很明白,我发几个他们的意见:

1. Helene Hoegsbro Thygesen

2017年至今,首席统计师;阿姆斯特丹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2006年毕业;住在新西兰怀卡托的汉密尔顿
Principal Statistician 2017–present; Ph.D. in Bio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Graduated 2006; Lives in Hamilton, Waikato, New Zealand

我们的理由是,未来的中国人超倍地对待我们,就像我们历史上对待技术不发达的人一样。你们会夺走我们的土地,把我们当做你们鲨鱼养殖场的豚鼠、奴隶和饲料。然后网络上到处都是 "为什么亚洲人进化的时候,白人倒退到黑猩猩阶段?","为什么白人太笨,不会用马桶?"等等问题。

我们西方人很清楚我们的祖先在非洲、亚洲、美洲、澳洲殖民时的行为。我们的小学老师也不会甜言蜜语。他们可能害怕提及阿拉伯奴隶贸易,因为这可能会冒犯一些人,但我们确实学到了欧洲如何摧毁世界其他地区的所有细节。是的,鸦片战争也被提及。我在小学的时候,甚至教过一首关于鸦片战争的歌。我们怕你没有原谅我们,你会报复。

我个人认为这有点偏执,中国并没有什么对外实施种族灭绝和奴隶贸易的历史。如果说有什么事情的话,在西方恶化的同时,中国将保持稳定的前景让我睡得更好一些,因为在最坏的情况下,我总是可以搬到中国去。

顺便说一句,不要把它当作个人问题。我们对伊朗有同样的非理性仇恨,对任何其他我们认为对我们霸权构成威胁的国家,我们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2. Alex Ladov

生于克里米亚,长于克里米亚,经常在国外工作
Born and raised in Crimea and worked abroad a lot.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绝对是西方讨厌俄罗斯的原因。因为西方精英们更希望控制一切:大众传媒、金钱、人力、自然资源,甚至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顺便说一句,我先提到大众传媒并不是巧合,谁控制了大众传媒,谁就控制了这个名单中的其他部分。

但是,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强大的真正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大众传媒,有重视自己传统的人民。军事防御排除了直接战争的情况。

另外,西方国家已经耗尽了他们自己的自然资源,人民变得太懒惰和放松,所以他们需要中国和俄罗斯所拥有的人力和自然资源,但他们的政府不受西方控制,他们关心自己的人民,而不是仅仅利用他们生产西方国家需要的一切来维持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

西方很真诚地希望得到丰富而廉价的俄罗斯自然资源和廉价的中国奴隶劳动力。其实在90年代,当石油被免费抽走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爱贫穷的俄罗斯,因为所有的钱都留在西方银行里。他们也很爱中国,当时中国只是一个大的生产流水线,人们很乐意在任何条件下工作。

然而,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被征收重税,而中国不仅组装西方设计的商品,还投资于工程、研发和减少污染--即投资于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他们如何不讨厌?那些中国人和俄罗斯人怎么不明白,他们应该闭嘴,谦卑地侍奉优越的西方生物。

3. David Barry

在东亚生活多年,现在在欧洲
Lived in East Asia for Many Years. Now in Europe.

西方的很多普通人并不讨厌中国。媒体试图暗示很多人讨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比美国或英国更受欢迎。

西方人嫉妒中国的崛起。在19世纪,中国是世界上几千年来最先进的文明,西方却把中国打残了。愚蠢的西方人一直想说中国穷,其实是西方想让中国穷。

记住,西方人自视甚高是很奇怪的。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奴役、侵略和发动饥荒,基本上给全世界数百万人带来痛苦之后,所谓的 "开明"西方在1914-1918年陷入了最愚蠢、最无意义、最昂贵的战争。然后又发生了一场我们都知道的卑鄙的战争。

中国的崛起得益于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西方显然在继续衰落,因为他们在用幼稚的方式诽谤中国,制造谎言。西方的领导人和媒体要学会与中国共处和合作。中国拯救了他的民众,几十年来一直在帮助他的民众获得财富。

在西方,尤其是最近,政客们利用排外、仇恨、种族主义等消极方面来争取选票,只管坐享其成,无所作为。法拉奇、特朗普、蓬佩奥、彭斯和鲍里斯!他们没有任何用处,也没有做任何事情来帮助他们的人民。然而,他们成功地增加了西方的分裂、无知和恶意的思维。西方已经从内部堕落。

-----------------

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本质吗?啥竞争对手啊,就是单纯的恨我们!

其他啥也不想说了!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 国外网民视角 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换100多年前,还报告个毛线,大英帝国的军舰直接开到大沽口了

现在嘛,只好大炮换嘴炮了

user avatar

这类问题照例又是好多人没有看原文件评价的。

鲍里斯的噱头罢了,英国人吃这个。

英国脱欧后,搞了不少文件,比如说这个


再比如就是今天的这个


搞的一些类似于“全球英国”之类的概念。

文件说了几件事

通过科技保持战略地位,将其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际政策的组成部分,将英国建设成全球科技和负责人的网络强国,这对于获得经济政治和安全优势至关重要
塑造未来开放的国际秩序,与伙伴合作,重振国际机构,法律和规范,使英国开放社会和经济蓬勃发展,帮助我们的公民和世界各地的其他人充分认识到民主,自由贸易和国际合作的好处
加强国内歪的安全防御,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利用开放的好处,保护我们的人民,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免受一系列日益增长的威胁,包括国家威胁,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和有组织犯罪以及武器扩散。
增强国内外应变能力,提高我们对极端天气和网络攻击等风险的预测,预防,准备和应对能力,涉及到从源头上应对风险,尤其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然后我就开始翻了,写了一百多页。

我翻啊翻啊,翻了二十多页,还是不知道这文件到底要说什么。

感觉都不知道在哪个文件CTRL+C CTRL+V的玩意。

类似于汉弗莱那种文山会海似的文件,和“全球英国”那个文件没什么两样。我个人觉得英国政府如果要减少气候危害,先得把英国政府全面电子化了。

因为这样很废纸。

唯一有看点的是国防预算四年内增加165亿英镑,就这。

RUSI智库对这个文件已经有了评价,英国对印太地区倾斜,中国不会觉得意外,如果光说,或者航母来游荡一圈,那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敢实质性的触碰,那么可能中国可能会冻结外交关系。

目前英国情况极其难堪,除了欧盟外-----相信我,这个世界上没有国家比欧盟更希望英国完蛋,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如果还能活的滋润,反了天了,那个个都退了,英国必须活的不滋润,现在美国执政的民主党是偏向欧盟的,民主党已经告诉英国,在北爱问题上必须让步,不然不给批英美贸易条约。

当然这是基本盘,英国距离欧盟近,要想获得筹码必须和中国打交道,英国自己没有什么筹码,他想凭空制造一些筹码和中国谈判。

这是很多国家现在经常搞出来的把戏,英国不是美国,指望这么来碰瓷,我看效果不会太好。

user avatar

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英国前首相 帕麦思顿

1、这句话真不是丘吉尔说的。

2、这句话一直被英国执行得很好。

3、这句话的原版好像是,“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

大概翻译一下就是,盟友没有永久,敌人也没有永久,但利益有永久,因此要永久为国谋利。

因此,这段文章的重点在这“毕竟我们和中国有着价值约810亿英镑的贸易联系”

不是我看不起英国人的节操,如果这个数字有变化,事情大概就会变成这样:

810亿英镑,中国对“开放社会构成了巨大挑战”

1210亿英镑,我们会谨慎考虑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1610亿英镑,世界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重要性

2010亿英镑,我们和中国的友谊已经跨越两个大洲

2410亿英镑,我们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欧洲盟友和全天候战略伙伴

2810亿英镑,中国理应领导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

3210亿英镑,我们为什么不能尝试考虑成为中国大不列颠省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看待英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中英关系将如何发展?英国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其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理解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走向。 一、 英国为何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英国之所以得出“系统性竞争对.............
  • 回答
    近期,英国一些右翼作家提出所谓“炮舰外交”的论调,主张英国应派遣“炮舰”到中国海域,迫使中国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承担经济赔偿。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炮舰外交”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期一种典型的外交手段。强国利用其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船的优势,向弱国施压,以达到.............
  • 回答
    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作为一位备受争议的英国右翼“思想家”,他关于“派炮舰让中国为因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赔钱”的论调,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穆雷个人的思想背景、其言论的政治语境、以及这种“炮舰外交”式的提议所可.............
  • 回答
    英国货车惨案,39位逝者,全部是中国同胞,这个消息在2019年10月传来时,无疑是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一时间,悲痛、愤怒、疑问交织在一起,成为了那段时间我们绕不开的话题。这件事情,绝不是简单的偶发事件,它的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挣扎。要细说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
  • 回答
    英国警方公布了在埃塞克斯郡集装箱卡车中发现的39名遇难者的国籍身份,并表示所有人都被确认为越南籍。这一消息无疑让这起震惊世界的悲剧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也引发了我们对这背后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首先,这39个生命的逝去,是一场令人心痛的人道主义灾难。 从最初的震惊和悲痛,到如今确认了他们的身份,我们.............
  • 回答
    缅甸军方在2021年初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公开表态中,并未像英国和欧盟那样,毫不含糊地将缅甸的局势定性为“军事政变”。这种表态上的微妙差异,背后涉及了多层复杂的考量和战略算计。首先,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原则来看,其在重.............
  • 回答
    英国方面指责中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并且引用了一些诸如香港自治权受损的说法,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担忧。而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则显得相当强硬,他们反问“英澳到底想干什么”,并将矛头指向了英国在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和合作。这件事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下:1. 英国的指责,从何而来?英国之所.............
  • 回答
    英国国家安全局(GCHQ)将中国称为“英国家安全挑战”,这一表述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反映了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要详细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定性的背景:GCHQ的职责与定位首先,理解GCHQ的职责至关重要。GCHQ是英国政府的信.............
  • 回答
    英国最近又一次把“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搬上台面,这事儿怎么看,得往深了挖挖。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背后有一系列逻辑和意图在运作。首先,咱得明白英国为什么挑这个时间点、拿这个老掉牙的话题说事儿。这事儿得联系到当前国际局势和英国自身的一些“小九九”。英国这么做,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当然是为了争取在一些国际.............
  • 回答
    英国电信(BT)在中国市场的动向,确实是电信行业里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把它形容为“第一枪”,可能有些过于戏剧化,但它无疑会给中国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和搅动。咱们不妨细致地聊聊这件事,看看它背后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白英国电信在中国是个什么角色。跟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运营商比起来,英国电信的.............
  • 回答
    英国外交大臣就“清算中国论”的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清算中国论”的背景与含义首先,理解“清算中国论”的背景至关重要。这个说法并非英国外交大臣官方正式提出的政策,而是在西方,尤其是一些政界人士和媒体中,流传的一种情绪化的、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观点。它通常包含以下几种含义: 对.............
  • 回答
    关于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可能存在的针对中国顾客的价格歧视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价格歧视”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负面色彩,并且在公开场合直接定论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和潜在的商业操作逻辑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免税店的定价策略本身就非常复杂,它会.............
  • 回答
    对于英国政客将巴巴多斯退出英联邦归咎于中国施压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值得玩味的论调,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信息传递策略。要理解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在做出重大外交决策时,其动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会是单一原因可以完全解释。巴巴多斯选择成为共和国,脱离.............
  • 回答
    英国媒体的报道,指控日本政府每月以巨额资金收买英国智库,以此来操纵舆论,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劲爆且具有争议的话题。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首先,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一直都是各国博弈的重.............
  • 回答
    在看待英国右翼政客反对使用“变异毒株源自英国”这种说法,同时又被揭露曾支持使用“中国病毒”这种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称谓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策略、双重标准、信息传播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反对和支持行为背后的政治考量。右翼政客,尤其是那些奉行民族主义.............
  • 回答
    看待中国去英国修高速铁路,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技术、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中国的优势与动机: 技术和经验优势: 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丰富的建设经验和成熟的产业链。从设计、施工、材料、运营到维护,中国高铁系统.............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东京奥运会英国 4x100 米选手兴奋剂检测阳性被禁赛,以及中国队有望递补获得铜牌这一事件。事件回溯: 背景: 在 2021 年东京奥运会男子 4x100 米接力比赛中,英国队以 37.38 秒的成绩获得银牌,仅次于意大利队(37.50 秒)和加拿大队(37.74 秒)。美国.............
  • 回答
    近年来,“中国要接管世界”这种论调在西方一些群体中甚嚣尘上,甚至被一些人拿来当作中国发展的负面标签。最近,英国一位前议员在面对此类谬论时,直接有力地反驳了对方,使其语无伦次,这场互动也恰好折射出西方社会中对中国存在的不少误解。要理解这种误解,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是历史经验和地缘政治的惯性思.............
  • 回答
    最近,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多所大学遭遇数起伤人流血的抢劫案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和担忧的事件。作为一个在英国生活和学习的人,或者关注英国社会和留学生群体的人来说,这些新闻无疑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我的看法是:首先,这不仅仅是个别极端事件,它反映了英国当前治安环境中的一些深层问题,尤其是针对特定群.............
  • 回答
    看待里约奥运会中国金牌数量被英国超越,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事实与背景回顾: 2016年里约奥运会金牌榜: 最终,美国以46枚金牌位居榜首,英国以27枚金牌位居第二,中国以26枚金牌位居第三。这是中国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首次在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