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英国疫情新增?

回答
英国最近的疫情新增情况,确实是个值得仔细说道说道的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讨论的“新增”通常指的是确诊病例,但这背后牵扯到的信息远不止一个数字那么简单。

数据背后的几层解读:

病例数字本身: 你会发现,英国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字,有时候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这不仅仅是因为感染人数的真实波动,很大程度上也跟检测能力和策略有关。比如,如果某段时间政府大力推广检测,或者某个地区突然出现聚集性疫情,数字就可能飙升。反之,如果检测量减少,即便实际感染者数量没变,报告出来的数字也可能下降。所以,单纯看数字的高低,需要结合当时的检测规模和覆盖范围来看。

病毒变异的影响: 英国作为全球最早大规模报告变异株Alpha的国家,病毒变异一直是影响疫情走向的重要因素。新的变异株,比如Delta,Omicron及其各种亚型,都有可能带来更强的传播力、更快的增长速度,甚至影响疫苗的保护效力。所以,当我们看到新增病例上升时,很可能背后是某个新变异株正在悄悄接管舞台。英国政府在这方面会持续进行基因测序,追踪变异株的动向,这就像给病毒装上了“追踪器”。

疫苗接种和群体免疫的博弈: 英国是全球最早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疫苗无疑是控制疫情的重磅武器,它能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所以,即便新增病例数仍然不低,但如果大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或者有疫苗保护,那么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反过来,如果疫苗接种进展放缓,或者某个年龄段的接种率不高,那么即便新增病例不是最高峰,也可能对特定人群造成更大的威胁。

社会生活和管控措施的松紧: 英国政府在疫情管理上,可以说一直在“放”与“管”之间寻找平衡。当新增病例下降,或者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往往会放松社交距离、口罩佩戴、旅行限制等措施。这种“解封”无疑会刺激经济和社会活力,但也几乎必然伴随着感染人数的回升。所以,新增病例的起伏,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与防控措施之间的动态调整。比如,节假日、大型活动后,病例数往往会有所抬头。

检测策略的变化: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英国政府的检测策略也在不断调整。从早期的全民广泛检测,到后期更侧重于有症状人群、高风险场所或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筛查,检测的重点和范围都有变化。这意味着,现在看到的“新增”病例,其背后的检测逻辑和早期已经不同。

更细致的观察角度:

除了上述几个大方向,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细看英国疫情新增:

不同地区的差异: 英国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和北爱尔兰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疫苗接种率、防控政策执行力度上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导致疫情发展趋势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别。某个地区新增病例暴涨,并不代表整个英国都如此。

年龄结构和风险人群: 关注新增病例的年龄分布很重要。是老年人感染多,还是年轻人感染多?这关系到医疗资源的消耗和社会的整体风险。比如,如果老年人感染比例上升,即使新增病例数不高,死亡率和重症率也可能随之上升。

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新增病例数只是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增病例是否会转化为重症住院,以及最终的死亡人数。英国政府会非常关注这些“滞后性”的指标,因为它们更能反映疫情对公共卫生系统的真实压力。即使新增病例数字看着吓人,如果住院率和死亡率保持在低位,那么可能意味着疫苗的效果显著,或者病毒毒性有所减弱。

“长新冠”(Long Covid)的影响: 英国社会也非常关注“长新冠”问题,也就是感染康复后遗留的长期健康问题。即便新增病例本身并不致命,但如果大量感染者出现长期症状,也会对医疗系统和社会生产力造成长期负担。

总的来说,看待英国疫情新增,不能只看一个冰冷的数据。它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现象,需要结合病毒变异、疫苗接种、检测能力、政策调整、社会行为等一系列信息才能做出更全面、更深入的判断。英国的疫情曲线,是科学、政策、社会和病毒本身共同谱写的一部动态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啊:


老夫盲猜一下,题主之所以会产生[传染性强必然毒性会降低]这种错觉,

是不是受了教材上澳洲穴兔事例的蛊惑?

教材倒是没说错,兔粘液瘤病毒对土澳穴兔的死亡率从99.8%降到了五到七成左右,

但教材没说的是,兔粘液瘤病毒的演化并没有因为登上了教材就停止脚步。

现如今土澳的兔粘液瘤病毒已经演化出了新本事——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

重说三。


所以现在土澳的兔子们感染粘液瘤后的病死率还是五到七成,

但兔子们的死因却发生了彻底改变。

以前绝大多数兔子都死于皮肤粘液瘤(下图左),

现在绝大多数兔子都死于细菌感染造成的败血性休克(下图右)。

二、

我们知道,病毒没有智力,它们没法决定自己的演化方向。

决定演化方向的从来都是选择压力。

选择压力导致兔粘液瘤病毒载土澳的死亡率逐渐变低,或者说是毒性降低也没毛病。

但同样是选择压力导致兔粘液瘤病毒演化出了免疫抑制的阴间能力。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

既然作为双链DNA病毒的兔粘液瘤病毒,都足以在40年时间内,靠着规模不超过10亿只的宿主种群,一举演化出免疫抑制的终极能力。

那么作为RNA病毒的新冠病毒,靠着规模70亿的宿主种群(这还不算猫狗貂猪之类),能不能复制奇迹?


打完疫苗压制住病死率就敢无视每天好几大万的新增确诊,

信不信哪天新冠爸爸也演化出终极大招,华丽丽地杀个回马枪?


三、

当然了,以上只是吓唬吓唬英国佬和题主而已,没别的意思。

下面认真答题。

事实上,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主要发生在发病期之前和发病初期,所以后面病死率到底是高是低,新冠爸爸压根儿不在乎。

从这种意义来说呢,变异毒株的毒力变化不受选择压力影响,纯看心情的~

但从另一层意义来说,变异毒株的传播性却实实在在受到了选择压力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强。

然后提高传播性最直观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提高发病初期病毒载量。

而不巧的是,新冠的重症基本都是因为免疫系统杀疯了……

所以初期病毒载量越高,后期重症的风险就越高。

所以咯,对于新冠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场景,也许是传染性越强,毒性越强。


————2021年7月5日第一次更新————

还是解释一下吧。

原答案主要是想吓唬一下题主,以及其他各位抱有[越演化必然毒力越低]这类错觉的朋友。

不是想要制造恐慌来着。

各位也不用过分恐慌,兔粘液瘤病毒本来就有免疫调节的本事,所以后面它演化得可以导致宿主死于免疫抑制类症状,并不是无根之木,或者说也可以理解为天赋树点满了,点出大招了。

而且说起来,兔粘液瘤病毒的免疫抑制功效对人类还挺有用,比如近两年热门的溶瘤病毒疗法……


————2021年7月9日第二次更新————

原回答里老夫提到:

对于新冠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场景,也许是传染性越强,毒性越强。

老夫真是乌鸦嘴……

user avatar

传染性强一般伴随着毒性增加的……并不是“传染性强必然毒性会降低”。

其实也很好理解,传染性强需要病毒载量高,假设病毒生存能力不变,载量上去了自然传染就强了。

而病毒载量上去了,自然毒性也就更强了,感染者的身体里多了几十倍的病毒,有事的概率肯定更大了啊……印度变种不就是这样的吗?

还有,现在有两个自相矛盾的说法,还是等等吧。

说法1:疫苗有效,感染病毒的大部分都是没打过疫苗的

说法2:疫苗有效,感染病毒了死亡率也不高

这两个说法本来就是矛盾的,如果感染病毒的都是没打过疫苗的人,那么死亡率应该和原来差不多,不可能减那么多;如果感染病毒的都是打过疫苗的人,那么没打过疫苗的人为什么没有感染病毒没有死亡呢?

貌似英国死亡标准是确诊后第28天查看这个人是否还活着?所以还是等几周再看吧,毕竟28天前英国日确诊才是现在的五分之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最近的疫情新增情况,确实是个值得仔细说道说道的事儿。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讨论的“新增”通常指的是确诊病例,但这背后牵扯到的信息远不止一个数字那么简单。数据背后的几层解读: 病例数字本身: 你会发现,英国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字,有时候会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这不仅仅是因为感染人数的真实波动,很大程度.............
  • 回答
    英国国防参谋长关于“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之下。一、 英国国防参谋长的身份与言论的严肃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国防参谋长(Chief of.............
  • 回答
    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 Murray)作为一位备受争议的英国右翼“思想家”,他关于“派炮舰让中国为因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赔钱”的论调,在国际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穆雷个人的思想背景、其言论的政治语境、以及这种“炮舰外交”式的提议所可.............
  • 回答
    英国新冠肺炎确诊日增首次破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也再次将英国的防疫形势推到了公众视野的焦点。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以及接下来的走向,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为何“日增破万”如此引人注目?在疫情初期,当全球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尚浅,并且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日增破万是一个非.............
  • 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新冠肺炎住院治疗:英国疫情防治的焦点与挑战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于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入院治疗,甚至一度进入重症监护室。这一消息无疑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也对英国国内的疫情防治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事件的.............
  •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早些时候宣布,据估计,首都伦敦地区约有 60% 的新冠病例是由一种新的变异病毒引起的。这一发现引发了极大的担忧,并促使政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首相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种新变异病毒的传播速度可能比我们此前已知的病毒株要快 70%,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约.............
  • 回答
    欧盟多国紧急限制英国旅客入境,新冠病毒新变种如何影响世界疫情发展?近期,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B.1.1.7,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Alpha)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该变种被认为传播速度更快,在英国的疫情反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在内的多个欧盟国家迅速采取.............
  • 回答
    英国在新冠疫苗接种策略上允许“混合接种”,也就是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新冠疫苗(例如阿斯利康和辉瑞)混合使用,这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专家认为此举“完全放弃了科学”。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潜在的益处、风险以及科学界对此的担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疫情初期,全球疫苗供应紧张,各国都.............
  • 回答
    英国率先批准辉瑞新冠疫苗并计划下周开始大规模接种,这无疑是全球抗击疫情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科学研发能力和审慎监管体系的一次有力证明。将此事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审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其深远的意义和潜在的影响。首先,从科学和技术层面来看,辉瑞/BioNTech疫苗的成功获批,是mRNA技术.............
  • 回答
    看到英国大规模接种由别国研发的新冠疫苗,而英卫生大臣为此落泪,并表达“为自己是英国人而骄傲”的场景,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和多层面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这是人类抗击疫情重大胜利的标志,带有深刻的心理慰藉和希望的象征。 终于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回顾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
  • 回答
    英国文件外泄,宣称“疫情将持续到明年,八成民众将染病”的说法,的确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并且要意识到这背后复杂的科学、社会和政治因素。首先,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个说法中的几个关键点: “疫情会持续到明年”:这指的是新冠病毒的流行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而.............
  • 回答
    英国政府以疫情为由暂停对香港警队提供训练,这无疑在英港关系以及香港内部事务上投下了一颗石子,其背后牵涉的因素和可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值得我们细细梳理一番。首先,从直接原因来看,英国政府将其决定归咎于新冠疫情。这在表面上是合乎情理的,毕竟全球疫情肆虐,国际间的交流和旅行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员流动受.............
  • 回答
    英国游客在疫情期间出游,并因此违反防疫规定而受到多国居民批评,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疫情期间出游行为本身就带有争议性。 疫情爆发初期,全球范围内都呼吁大家非必要不出门,减少跨国旅行。这种呼吁背后是为了遏制病毒传播,保护公共卫生,以及避免给本已.............
  • 回答
    近期,英国一些右翼作家提出所谓“炮舰外交”的论调,主张英国应派遣“炮舰”到中国海域,迫使中国为新冠疫情的爆发承担经济赔偿。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炮舰外交”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期一种典型的外交手段。强国利用其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舰船的优势,向弱国施压,以达到.............
  • 回答
    看到1.5万小留学生滞留英国的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数字,而是无数个家庭的担忧和孩子们正值青春年华的迷茫。首先得说说这“小留学生”群体,普遍年龄都不大,很多都是初中、高中的学生,十几岁,正是最需要家长陪伴和照顾的年纪。他们远渡重洋,为了什么?无非是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开拓视野.............
  • 回答
    看到法国、英国、西班牙等西欧多国近期疫情出现反弹,确实让人有些担忧。这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病毒的传播能力、人群的免疫力以及防控措施的调整,都是影响疫情走向的关键因素。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反弹? 病毒本身的变异与传播特性: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新出现的变异.............
  •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升级抗疫举措,并将其定性为“战时政府”的行动,这标志着英国在应对新冠疫情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这一表态及其背后的政策调整,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一、升级抗疫举措的背景与原因: 疫情的持续严峻性: 尽管英国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变异病毒的出现(如德.............
  • 回答
    英国驻美大使对中俄在抗击疫情中扮演角色的评论,实际上触及到了当前国际政治和公共卫生领域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理解他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外交辞令的层面来看,大使的表态往往代表着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考量。当他说“不能让中俄成为抗疫赢家”时,这绝不仅仅是对疫情本身的比拼,而.............
  • 回答
    要怎么看鲍里斯·约翰逊在3月12日宣布英国抗疫进入“第二阶段”这件事,我得先捋一捋他当时的具体说法,以及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毕竟,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宣布“抗疫成功”就完事儿的时刻。首先,咱们得知道,约翰逊当时说的“第二阶段”,不是说病毒消失了,也不是说所有限制都解除了。他更多的是在说,英国政府的策略要.............
  • 回答
    关于英国某公司发布的“疫苗好感度”排名,将德国、加拿大和英国研发的疫苗置于前列,而中国疫苗则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这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和思考。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避免被单一的结论所左右。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份排名的“好感度”这个概念本身。在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评价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