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专家称日本核废水可致「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对人的遗传基因有重大的影响,该如何防范?

回答
关于日本核废水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影响以及如何防范,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科学、风险评估、国际合作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理解“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三致”分别指的是什么:

致癌(Carcinogenicity):指物质能够引起或促进癌症的发生。许多放射性核素及其衰变产生的辐射都具有致癌性,长期或高剂量暴露会损伤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致畸(Teratogenicity):指物质能够导致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先天性畸形。孕妇在孕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特别是那些能够穿透胎盘影响胎儿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物质,可能会导致胎儿器官发育异常。
致突变(Mutagenicity):指物质能够引起基因或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突变)。突变可能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体细胞突变可能导致癌症;生殖细胞突变则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导致遗传性疾病或畸形。

二、 关于日本核废水“三致”的科学依据与争议

专家称日本核废水可致“三致”的说法,通常是基于对放射性物质普遍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某些特定核素潜在危害的担忧。然而,关于日本核废水具体会产生多大程度的“三致”风险,以及其对人类遗传基因的影响有多大,科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持续的研究。

1. 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通常被称为“处理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包括但不限于:

氚(Tritium, 3H):这是最主要的放射性物质,化学性质与氢相似,容易融入水中。氚的半衰期为12.3年,释放的是β射线,穿透能力较弱,但如果摄入体内,会随着水分子进入身体细胞,在体内造成辐射照射。
碳14(14C):半衰期长达5730年,释放β射线。其化学性质使其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并进入食物链。
碘129(129I):半衰期高达1.57亿年,释放β射线和γ射线。碘容易被甲状腺吸收,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
锶90(90Sr):半衰期约29年,释放β射线。锶在化学性质上类似于钙,容易在骨骼中积累,对骨髓和造血系统造成损伤。
铯137(137Cs):半衰期约30年,释放β射线和γ射线。铯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影响肌肉和软组织。

2. 专家担忧的“三致”机制:

致癌: 放射性核素衰变时释放的α、β、γ射线具有电离能力,能够损伤细胞DNA。如果DNA损伤未被有效修复,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特别是那些在体内长期积累的核素,如锶90、铯137、碳14,其持续的辐射照射会增加癌症风险。
致畸: 孕妇在孕期接触到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特别是能够穿透胎盘的核素,可能会影响胎儿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分化,导致器官畸形,例如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肢体畸形等。
致突变: 放射性物质可以直接损伤DNA,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如果这些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中,那么这些突变就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导致后代出现遗传性疾病或发育异常。

3. 科学界的观点与争议点: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立场: IA​​EA在审查了日本的排海计划后,认为该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其评估是基于对处理水经过ALPS(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后,主要放射性核素已被去除,剩余的氚浓度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并且会通过大量海水稀释后排放。
中国、韩国等国的担忧: 一些国家对日本的排海计划表示担忧,认为IAEA的评估可能未能充分考虑长期累积效应、不同核素的综合影响,以及某些难以完全去除的核素(如碳14)的潜在风险。他们认为,即使浓度符合标准,大量持续排放也可能导致海洋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总量增加,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具体核素的危害评估: 争议的焦点之一在于对某些核素的危害评估。例如,虽然氚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相对较低,但其在体内易于与有机物结合,其长期累积效应仍需关注。而碳14的半衰期长,生物累积性强,其潜在影响也备受关注。
科学不确定性: 任何关于健康风险的评估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科学家们会根据现有数据和模型进行预测,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三、 如何防范?

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应从多个层面展开:

1. 国际层面的监督与合作:

加强国际监测: 国际社会应共同建立和加强对日本核废水排放区域海洋环境的监测体系,包括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等,并公开监测数据,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
透明的信息公开: 日本政府应按照国际标准,及时、透明地公开其处理水排放的相关信息,包括处理过程、排放量、监测数据等,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
独立评估与研究: 支持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处理水的安全性和潜在风险进行持续、客观的评估和研究,尤其关注长期累积效应和潜在的生物富集问题。
国际法规与标准: 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完善核污染水处理和排放的国际法规与标准,确保所有核设施的运营都符合最高安全水平。

2. 国家层面的应对措施:

加强本国海洋环境监测: 各国应加强对自身管辖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特别是与日本排放区域相关的海域,及时掌握放射性物质的变化情况。
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对进口海产品的放射性物质检测,确保进入本国市场的食品安全。对来自日本特定海域的海产品,应进行更严格的筛查和管理。
科学研究与科普: 国家应投入资源进行相关科学研究,评估潜在风险,并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澄清误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外交与沟通: 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及相关国际组织进行沟通,表达关切,争取更安全、更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3. 公众个体层面的自我保护与认知:

理性看待信息: 面对各种信息,公众应保持理性,多方求证,避免被未经证实或煽动性的言论误导。关注官方发布和权威科学机构的解读。
关注食品来源: 在购买海产品时,尽量选择来源可靠、有清晰标识的产品。如果对产品的安全性有疑虑,可以选择其他替代品。
学习科学知识: 了解基本的放射性知识,理解不同核素的特性和潜在风险,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评估情况。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在缺乏明确科学证据表明已对个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的情况下,过度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预防才是关键。

四、 关于“对人的遗传基因有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这句话强调的是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造成的遗传性影响,即通过突变作用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突变机制: 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电离辐射可以破坏DNA的化学键,引起碱基对的插入、缺失、替换,或者导致染色体断裂、重组等。这些变化如果发生在精子或卵子形成过程中,并且没有被细胞的DNA修复机制纠正,就会成为遗传性突变。
影响的累积性: 虽然单次排放的剂量可能很低,但如果排放是持续的,海洋生物可能会持续暴露,并通过食物链传递。人类长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体内放射性核素的累积量也可能增加,从而提高发生遗传效应的风险。
研究的挑战: 评估这种遗传影响是极其复杂的。首先,要区分由核废水引起的基因突变与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是很困难的。其次,很多基因突变可能没有明显的表型,或者需要很多代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对遗传基因产生“重大影响”的判断,需要长期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基因组学研究来证实。

总结:

专家称日本核废水可能致“三致”,是基于对放射性物质潜在危害的普遍认知和对特定核素(如碳14)长期累积效应的担忧。然而,其具体风险程度,特别是对人类遗传基因的“重大影响”,在科学界仍存在讨论和研究。

防范措施应是多方面的:国际社会需要加强监督和合作,确保透明度和科学性;各国应加强自身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则应保持理性,科学认知,并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最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科学、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国际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最大的危害不是核废水排放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和辐射污染,而是主要当事国的不负责任和玩忽职守,这种政治渎职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的后果极为严重,上一次是新冠疫情在北美的失控,此次核废水排放事件不过是这种政治渎职的最新一次表征而已。

事实上,此次事件最关键的参与方并非直接实施核废水排放的日本,而是美国,美国联邦政府作为日本事实上的上级直管部门,它的态度对日本政府的有关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作为太平洋东岸国家,日本排放核废水后美国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换言之,美国既有能力,也有动机阻止日本实施此类行为,并采取更负责任的措施,甚至可以说,日本究竟排还是不排,完全是美国说了算,美国点头,这水才排的出去。

但是美国并没有这么做,事实上,福岛核事故拖到今天这个地步,美国对日本在长达10年历经4任首相的漫长时期内,对日本在核事故及后续处理工作中的消极不作为予以政治上的许可,宣传上的袒护,以至于福岛核事故从最初的5级核事故被活活拖延到7级核事故,成为和切尔诺贝利平级的人类有史以来唯二的7级核事故。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就事件发生本身而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论事件性质还是事件发生初期的严重程度都是要高于福岛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运行的RBMK型反应堆依据安全规定反应堆中的控制棒的数量不能低于30根,一旦低于15根时,反应堆必须立即停堆,而当时操作人员违反了安全规章,只留下了6根控制棒,再加上控制棒本身的设计缺陷,在再次将抽出的控制棒下插的过程中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事故发生本身源于不负责任违反安全规章,属于人为事故,但事故发生之后苏联的处置及时果断,近乎于不计代价,苏联军民为此付出了牺牲,但成功遏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可以说当时苏联军民用自己的牺牲庇护了欧洲,事件发生后,原本居住在事故发生地普里皮亚季当地的居民也被迁移到位于第聂伯河左岸的新建城市斯拉夫蒂奇,苏联发动所有加盟共和国援建这座城市,基辅提供了住宅楼,明斯克提供了商场,阿塞拜疆提供了中部居住区,这座新城市规划非常科学,环境也很优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1986年4月发生,1987年7月斯拉夫蒂奇就建成完工,居民入住并召开第一届地区代表会议。

无论你怎么评价苏联,至少以苏联的事后处理来看,是担得起负责任三个字的,苏联至少具有内部治理的诚意。

福岛核事故源于地震引发的海啸,反应堆在自动停堆后由于失去备用电源而失去散热能力,最后反应堆升温引发爆炸。

从事故性质来说,福岛其实要比切尔诺贝利轻一些,属于不可抗力,福岛核电站的防浪设计只能防御5米左右的海浪,但当时发生的海啸浪高14米,但日本政府事后处置的消极和不作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整整10年过去了,日本首相从事故发生时的菅直人换了四届,历经野田佳彦,安倍晋三,菅直人,事故本身的处置依然处于放任自流和以拖为纲的程度,核废料进入地下水系,每天产生140吨的核废水,现有的储存容量将于明年9月用完,现在干脆图省事一排了之,事件发生整整6年之后的2017年,福岛地方法院才做出第一例赔偿灾民的诉讼案件判决,而包括董事长胜俣恒久在内的动力电力公司高管则被东京地方法院宣判无罪,与此同时灾民长期被安置在临时板房里,负责福岛核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的复兴大臣今村雅弘则因其在2017年关于后续安置福岛灾民相关问题的记者见面会上,以其丑态百出的言行举止,对福岛灾民的漠不关心和EVA主题的领带而引起公众的广泛愤怒。

事件本身不算太恶劣的性质,被日本官僚的消极,无能和不作为生生拖到眼下这个不可收拾的地步,以至于不可抗力事故变成了一起事实上的人为事故,性质上远为恶劣。

而作为日本事实上的主管部门和福岛核废水直接受害者的美国,则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对日本的不作为漠然以对,仿佛自己住在另一个星球上。

当初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发起舆论和外交层面的总体战,连篇累牍的攻击苏联,在电影电视剧游戏小说漫画新闻报道里无孔不入不厌其烦连篇累牍,以近乎于祥林嫂式的态度一遍又一遍复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乃至于切尔诺贝利本身超越了一起核事故的范畴,而成为了给苏联定罪的一个标志性铁证和代表苏联败亡的文化符号,其本身被赋予了一种形而上学式概念,成了一个恐怖,阴森,罪恶的集合体。

而对于由人为因素拖到不可收拾地步的福岛核事故,美国则对日本和风细雨,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不闻不问,帮忙打掩护,盘是非,转移视线,其谈及此类问题时全国广发通稿,官方层面甚至对日本极其不负责任的处理手段予以赞扬,和其当年对苏联穷凶极恶的政治追杀判若云泥。

玩忽职守金腰带,负责牺牲无尸骸,事情不该是这个样子的,人类不该如此丑陋。

这种行为,在政治上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比事故本身还要严重,因为它意味着美国对于自己控制之下的世界秩序已经彻底撒手不管,乃至于缺乏最基础最起码的社会治理意愿和社会治理诚意,实际上这种局面在新冠疫情发生时就已经明证过一次了,美国不论是动机还是能力,它都可以控制疫情,然而它什么都不做,眼下美国同样如此,它不论是动机还是能力,都可以阻止日本并迫使日本负起责任来,但它依旧还是什么都不做,不指望你为世界人民着想,你为自己着想一下好不好?它甚至不愿意去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是同一种问题在不同部位的溃烂和爆发,是世界秩序掌控者的玩忽职守,今后此类治理崩溃导致的全球性问题只会愈来愈多,愈演愈烈。

与这种全球治理崩溃已经导致和即将导致的诸多后果比起来,核废水可能导致的危害都算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了。

而这种渎职和不作为的主使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其它力量能够或者愿意去撼动它以改变日益恶化的现状,这是当代人类文明最大的悲哀。

user avatar

春晚小品有句话:没事,没事你走两步。

对日本核废水问题我想说:没事,没事你喝两口。

1、日本倒核废水,精日集体出动洗白

本来我以为日本倒核废水就是最奇葩的反人类事件了,现在美国正在给日本洗白,我也不奇怪,毕竟日本是美国盟友,美国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从来都是不要脸的。

但是我们中国作为纯粹的受害者,应该舆论是同仇敌忾的反对吧?

结果微博上面,什么精日大v、某壳网纷纷跳出来了,说你们这些愚民懂个屁!日本人多严谨,就算倒核废水,那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废水,能有问题吗?

这次我可就不打码了,比如著名的大V五岳散人就公开背书了日本核废水,说的非常一本正经,反正日本麻生太郎、菅义伟都不愿意喝。

著名的旅日大V徐静波也跳了出来,表示这个核污染很小的,就辣么一丢丢,但是我们的日本政府还是尽心尽力了,这是太不容易啦!

由于五岳散人和徐静波实在是太恶心,直接被中央政法委给批了,质问他们日本的公关费是否到账?

最搞笑的是,五岳散人和徐静波都还在卖日本货,他们的粉丝基本和辛巴粉丝有的一比,就是说一个连核污水都不放在眼里的博主,你相信他的产品质量吗?

搞不好你买个日本鳗鱼,人家给你买一送一点放射性的“氚”呢?吃一口鳗鱼,再沾点氚?

再比如这个松鼠科学会,看起来好像是是一本正经的在科普,也是在义正言辞的说,没事的,放心。

结果我一查这个松鼠学会,居然是某大科普公司办的旗下网站...

最后我再一查背后的投机资金来源,都是美国外资背景,具体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

并不是我阴谋论,而是科普这个事真的是一个赚钱的商业模式吗?如果不是赚钱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美国资本要投资这些科普网站呢?是不是想影响些什么?

比如科普:对着核废水,没事来两口?这也算科普?科普如何早日去见上帝?

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值得思考这些事,如果一个网站是纯粹的科普网站,他就很难盈利,因为纯粹的科普不赚钱。

但是如果一个科普网站赚钱的话,他必定要给各种商业模式背书,那么这种科普是否还算科普?甚至如果给政治立场背书呢?这真的还算纯粹科普吗?

而不是一场意识形态战争吗?

首先资本不会投资不赚钱的项目,如果真的不赚钱,那就是有其他目的、或者意义,反正值得大家思考。

2、这个时候还讲科普,是脑子有问题

其实不止松鼠会,还有其他很多科普博主,有些是真的坏、有些可能是学科学学傻了,完全脱离政治看问题。

首先日本的核废水有没有达标,这里我不长篇大论了,相关分析网络上很多。

我想说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细思极恐,那就是难道日本核废水达标了,就可以往海里排放了吗?

这就好比马云那句经典台词: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如果你还在纠结日本核废水有没有达标的问题,你就相当于已经默认了,如果达标了,核废水就可以排放进海里。

日本人办事风格换成马云语句模板就是:

如果达标的核废水不排进海里,你还准备不达标的时候排?

马云巧妙的回避了,人应该有权选择不996的回答。那些科普傻子也是一个逻辑毛病,他始终就在纠结这个核废水是不是达标了,就忘记了一点:本身就不应该往海里乱排东西,排放并不是默认选择!

如果说达标了就可以往海里排,那我问这些人,我就拿一杯说检测达标的核废水,说已经无害化处理了,给你喝,你喝不喝?

检测这个东西都是有纰漏的,全世界搞个食品安全,就是发达国家也做不到百分百没有漏洞。

如果形成了核废水处理好了就排大海里面,我问你,要是出现检测失误,或者掩盖责任等等问题,让有问题的核废水进了大海,这个代价谁承受的起?

食品安全就够吓人的了,但是失误了,一般情况也就拉个肚子,最多也就是害了一部分人的健康,而核污水排放如果检测失误,请问地球就一个,地球污染了人类怎么办?

首先当我们去讨论什么达标不达标的时候,就已经下套了,这玩意你就在陆地上给我解决了,合格不合格,都别形成没事就倒海里的习惯,这个先例开了是不堪设想的。

而且我问那些洗白日本的坏人或者傻子们,中国的渔民收入被损坏,那算谁的?

就算你核污水真处理好了,我告诉你这是核废水周围海域的鱼,就算真的没问题,你敢吃吗?产品销量势必暴跌。

那渔民大规模失业,造成社会不安定怎么办?首先这个日本核废水问题,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日本铁了心做美狗,甚至准备以拉全人类陪葬的方式,来作恶。

这个时候还有科普博主讨论,日本核废水是不是可能达标了?有能力做好无害化处理?就是真的要么坏、要么傻。

至于那个,长期科普中国人不应该吃蛋奶肉的科普大V某形针,对于这次日本排核废水事件是异常沉默的,没有任何反应,提都不提。

某形针曾经说了什么呢?也没说什么,就是做了期“科普”视频,描述了中国人吃肉是怎么影响巴西热带雨林环境的,建议中国人少吃肉。

至于美国人为什么吃这么多肉?没办法,美国人传统,要尊重。

那全世界的海洋都危在旦夕,您为什么这么沉默呢?反正就是对中国人重拳出击,对外我全部假装看不见。

一次日本核废水事件,炸出来多少国内的渗透势力?真是细思极恐。

我可以这么说,凡是在这次日本核废水事件沉默的环保人士、给日本洗白的科普博主,几乎可以说没有一个无辜的,如果真的查,基本都是有问题的。

大家以这个标准来看各方表态就够了,是时候检验一下国内有多少“潜伏”人士了。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原文:日本倒核废水,炸出来一堆精日来洗白

user avatar

技术上无法防范,因为日本不会提供甚至日本自己都没有排水中放射性元素的真实数量。

只能先记好账,然后在那一天来临后,对排放放射性废水的日本和支持排放的美国,实行禁用核发电,禁用高污染能源,以及巨额罚款。

让这两个地球生灵的公敌老实的待在原始世界,这才能最好的预防。

user avatar

说法是对的。

如果按照顺序,应该是致突变为基础,后果可能是致癌致畸。

————致突变是基础——————

我们经常说的核辐射本质上是一种放射线,是原子核发生结构或者能量状态变化的时候会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这些粒子流会引起其他物质发生电离或者激发,因此被称作电离辐射。因此,核辐射本质上是电离辐射过程。

而对于生命来说,主要是有几大分子,这些分子就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发生变化。

如果发生在脂肪和蛋白质上,其实还好,因为这些物质本身是合成/吸收的产物,在体内往往会快速代谢,所以发生反应后也会很快被代谢掉。

最麻烦的是发生在核酸(DNA/RNA)上。

因为核酸是生物的基础,我们熟知的中心法则就可以get到核酸的基础地位

而核酸一旦发生变异,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影响。毕竟辐射可能会直接攻击核酸上的碱基,从而造成基因变异。


如果是中性变异还好,毕竟中性变异是比较常见的发生,我们进化上也主要是以中性变异为主(常见木村资生的中性进化理论)。

如果发生在启动子区域,可能会影响到核酸的复制转录效率。

如果发生在CDS区域,那么极有可能造成编码的蛋白质等发生了改变。

而这些改变,会进一步在个体上呈现出影响。

——————致畸——————

致畸是重要的影响。

个体发育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就比如大家知道怀孕的人是不能接受x光等照射,缘故就在于担心核辐射造成了胎儿畸形。同样,很多药物是孕妇禁用的,也是这个道理。

就在于胎儿发育过程中,每一种因素都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对于一个胎儿来说,处于一个快速从1到个体的过程,从一个受精卵发展到几十亿细胞,中间大部分细胞都会复制增殖,如果一个细胞受到了辐射影响,那么就会把它的后代复制一直传递下去。

最终造成了个体的畸形。

(说起来,很多时候,天生的未必是可遗传的就在这里,因为不少天生的畸形,可能是在孕期的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辐射,药物等等)


——————致癌————

尽管癌变机制目前有不少,但是一般认为,基因变异依然处于癌症的基础地位。

基因变异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并被免疫忽视了,那么最终就发展成为癌症。

辐射可以引发基因变异,如果辐射的变异恰好处于重要位置,且没有被修复,也没被免疫监控到(嗯,癌症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免疫逃逸),那么就会引发细胞变异,如果进一步走向了无限扩增,那就是癌症了。

当然,关于癌症的原理不少,比如染色体变异,蛋白质稳态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由辐射引发。

举个典型例子,切尔诺贝利事故,这已经成为了科技灾难的典范。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区域,呈现了癌症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儿童的甲状腺癌,短短4年间由日常2例发展到100多例[1]。

而在接下来的15年间,也有其他一些健康后果呈现


—————物种变异———

这一点个人只能说存在一定概率。

毕竟辐射诱变是常见的育种办法。

不过,对于高等生物来说,出现大规模变异且形成种群难度还是很大的。

但是,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里面的单细胞或者简单生物不少,这些生物可能受到辐射后发生物种变异可能性就有了。


————————如何防————————

答案是,防不住,避免摄入。

毕竟日本污染的是海里的东西,所以真要防,只能避免摄入海里的东西了。

其他无解。

—————剂量是个迷——————

知乎老金句: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辐射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剂量还是关键。

核废水并非不可以排放到大海,事实上核废水排放也是常见策略。

但是,排放之前,要做处理。比如过滤、离子交换等办法,将废水中的核材料收集一下,然后保证剩下的废水中核浓度很低。

然而,最棘手的事情在于此,目前关于日本核废水的所有数据,都是日本方面自己提供的,没有可靠第三方监管。

日本造假成性,东电更是屡次造假,我们不信任日本方面的数据。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是日本官方提供的

美国相信日本提供的数据

太平洋污染对于欧洲的大西洋捕捞是利好。

结果就是,国际社会根本对日本形不成压力,日本可以肆无忌惮的排放。


我们能做的就是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亲自独立监管,同时保留对日本的索赔。


Williams, Dillwyn. "Cancer after nuclear fallout: lessons from the Chernobyl accident." Nature Reviews Cancer 2.7 (2002): 543-549.


注:本回答主要是关于“致癌致畸致突变部分”,关于核废水更全面的内容可以移步鄙人给@腾讯医典 约稿的科普内容

忽然想起个事情:本人所有回答仅代表个人立场和见解,不代表中国科学院~~~~

user avatar

核污染会对生物和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那么可能很多人会问,核污染到底会对生物有什么影响?

毕竟这些年来,我们接受到的教育只告诉我们“核辐射很可怕”,前有1945年广岛市、长崎市原子弹爆炸,后有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但是核污染中的放射性物质到底如何危害生物体,却很少有人说清楚。

我们经常说的“核辐射”,本质上是一种放射线,是原子核发生结构或者能量状态变化的时候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这些粒子流会引起其他物质发生电离或者激发,因此被称作电离辐射。因此,核辐射本质上是电离辐射过程。

而对于生命体来说,核辐射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机体的各种有机分子,引发有机分子损伤或者破坏。

图片来源:giphy

如果这些辐射发生在蛋白质、脂质和其他有机分子上,其实还好。

毕竟人体本身是个巨大的合成工厂,而且还存在一系列的修复机制,比如典型的是自噬等,可以让这些已经发生损坏的有机分子可以被尽快地清除掉。

但是,如果这些辐射发生在核酸层面,那就有麻烦了。

辐射会导致核酸发生电离,或者造成核酸的错误,或者干扰了核酸的合成——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简称为基因变异。

其实机体是有一套修复基因变异的办法的,在变异较小的时候会选择直接修复;如果变异较大的时候,就会启动诸如凋亡等策略。

但是这些修复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做不到100%精确,结果就是,总有变异能够留存下来,这也是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物种多样化的根本原因。

但是核辐射的出现,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一个变异来源,会极大地增加修复的压力,导致机体来不及对基因变异进行修复。

再加上基因处于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底层,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1.对于发育阶段的个体:引发畸形。

核辐射最常见的影响之一是造成个体畸形。

这主要是由于发育阶段本身属于对外界刺激敏感的阶段,而核辐射引发的一系列电离反应,无论是在核酸层面还是在蛋白质层面,都会导致个体发育受到影响,进一步导致畸形。

2.对于普通个体,可能引发癌症。

核辐射引发基因变异,如果基因变异恰好发生在一些重要的位置,比如像负责修复的BRCA1、p53等,导致这些基因的修复能力下降,结果就可能引发细胞内的DNA错误积累。

如果这些积累无法被彻底消除,且一定程度上逃脱了免疫走上了无限扩增的路,那就是致癌了。

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4年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甲状腺癌病例数异常上升,以白俄罗斯为例,1986年,当地仅有2例小儿甲状腺癌,到了1989年上升到4例,而到了1992已经有102例。

3.对于部分物种:引发变异。

尽管这是概率较低的情形,但是必须指出,存在这种可能。

事实上,辐射诱变是常见的育种策略,可以激发大量的变异。

海洋中的生命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数量极大。在这种规模的生命中出现辐射,发生物种变异的概率会大大增强。

更麻烦的是,由于核辐射的影响是直接作用在分子层面,还可以长期存在——这就导致,一旦被污染,很难清除掉。

而且常规水平下,我们普通人并没有能力分辨海产品是否被污染。到时只能依赖于专业机构对海洋产品进行检测了。

剂量是关键,但日本值得信任吗?

虽然核辐射很可怕,但并不是所有核辐射都是如此,毕竟有句话叫“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对于核辐射来说,同样如此,比如我国国标《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要求:

对于滨海厂址,槽式排放出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应

超过1000 BqL;对于内陆厂址,槽式排放出口处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

性核素浓度不应超过100BqL,并保证排放口下游1km处受纳水体中总β放射性不超过

1 BqL,氟浓度不超过100BqL。

辐射其实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宇宙中,本身就会接触到宇宙中的各种射线,而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彻底避免辐射,我们总体上对于低辐射是有一定的耐受性的,因此也无须担心。其实全球大部分核电站的冷却水经处理后具有极低的放射性,直接排入大海。。

但是,对于日本的核污水排放,我们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日本方面是否可靠。

事实上,从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我们看到的是日本非常不负责的表现。

无论是早期对核泄漏具体情况的隐瞒,还是后期对于核泄漏排放的治理,都是非常不透明的。尤其是此次发生核泄漏的日本东电,更是劣迹斑斑,屡次被爆出伪造数据伪造核安全记录,甚至从1977年起东电就开始篡改监测数据、隐瞒反应堆故障。

可以说,日本方面的完全失信,使得我们无法得知日本这次排放到太平洋中的核废料到底重量有多少,浓度是多少,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日本核污染对全球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当前情况下,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够密切关注和参与到日本核废料排放过程,对日本核废料进行监管,同时保留各国对日本的索赔权利。

user avatar


做毕业设计的有关专业学生来回答一波。

“问他大亚湾核电站的废水往哪排?”说这话的是真的局外人,核电站分为一回路、二回路、三回路,一回路是核岛,核岛内部水自封闭循环,跟二回路没有接触,通过换热器把热量传递给二回路,也就是常规岛,常规岛也自封闭循环,二回路通过换热器与三回路的水交换热量,只有三回路的水是排往大海的,不信大家看下面这张图(东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图,从知网下载,侵删),三回路的排向大海的水不是从核岛流出来的,甚至都没进过常规岛,谈何污染?这种水跟日本用来冷却堆芯的水是一个东西吗?堆芯就是核岛里核辐射最强的地方,能一样吗?无知者无畏啊!

“正常的核电废水就是排向大海”这话说的对,关键是日本这次排向大海的不是核电废水,应该叫核重污染水,不正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