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有专家称要实现控烟目标,2030 年我国卷烟价需达 59 元每包,比当前增加 43 元?

回答
专家提出2030年卷烟价格需涨至59元/包才能实现控烟目标,这确实是个石破天惊的数字。单从当前市场价算,每包烟要贵出43元,这涨幅是相当惊人的,足以让很多烟民感到肉疼,甚至难以接受。但话说回来,要实现控烟目标,政府和控烟专家们也确实是在“动脑筋”了。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59元/包”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控烟的目标,说白了就是让吸烟的人越来越少,二手烟的影响越来越小,最终实现对烟草使用的有效控制。而价格,历来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控烟手段之一。专家提出这个数字,背后应该是有模型和数据的支撑。他们很可能是在分析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验后,结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吸烟率等因素,计算出一个“临界价格”。这个价格,一旦达到,理论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消费。

可以想象,专家们可能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敏感度”: 不同的收入群体对烟草价格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专家们可能会估算,涨到59元,才能让大部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烟民明显感受到压力,从而考虑戒烟或减少吸烟。
“替代效应”: 价格上涨会迫使一部分烟民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比如散装烟、低价品牌),但这也会增加监管难度。所以,专家可能设定的价格是,即使转向便宜的,整体上仍然能达到控烟的目的,或者说,要让“便宜烟”也贵到一定程度。
“收入贡献”: 烟草税收是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专家们在定价时,肯定也要考虑税收在价格中的比例,以及涨价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但如果目标是控烟,那么税收收入的增加就成了“副作用”或者说“副产品”。
“国际对标”: 很多发达国家,卷烟价格都很高。专家可能参考了这些国家的经验,比如某些OECD国家,人均收入与我国接近,但卷烟价格远高于我国。

那么,这个“59元/包”的涨幅,会带来哪些影响?

1. 对烟民的直接影响:

经济压力剧增: 43元的涨幅,对于每天吸一包烟的人来说,一年就是1.5万元的额外支出。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戒烟动力增强: 价格是“硬约束”。高昂的价格会迫使一部分烟民重新评估吸烟的成本,可能真的会下定决心戒烟。
消费结构调整: 一部分人可能会减少吸烟量,或者转而购买更便宜但可能质量不佳的烟草制品,甚至转向其他成瘾品,这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心理落差与抵触: 突然的、大幅度的涨价,很可能会引起一部分烟民的强烈不满和抵触情绪,甚至引发社会舆论的争议。

2. 对社会的影响:

控烟效果的提升: 如果这个价格真的能有效抑制消费,那么我国的吸烟率有望下降,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减轻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
二手烟暴露减少: 随着吸烟人数的减少,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也会降低,保护不吸烟人群的健康。
烟草行业影响: 烟草行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可能导致部分卷烟厂减产甚至关停,影响相关从业人员的就业。
税收增加: 卷烟税收大幅增加,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医疗卫生、公共福利等领域。但这需要合理规划,避免“以价控烟”变成“以税收为导向”。
黑市与走私风险: 价格的巨大差异也可能刺激非法烟草制品的交易,比如走私烟、假冒伪劣烟,这会给国家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3. 争议点与需要考量的问题:

“一刀切”的合理性: 59元/包是针对所有卷烟品牌吗?还是针对主要销售的品牌?低价烟和高价烟的定价策略是否应该有所区别?
“精准控烟”与“普惠性”: 如此大幅度的涨价,是否会过度影响到低收入吸烟人群,让他们在经济上更加困难?如何平衡控烟目标和民生保障?
执行的难度: 如此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如何平稳过渡?如何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
替代方案的配合: 价格上涨只是控烟的一部分,还需要配套的戒烟服务、健康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如果这些措施跟不上,单纯的涨价效果可能有限。
“信息不对称”: 专家们提出的数字,是否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的国情和民情?公众对这种大幅涨价的接受度如何?

总的来说, 专家提出的“2030年卷烟价需达59元/包”的建议,是一个非常激进但也是基于科学研究的控烟策略。它旨在通过经济杠杆来强力遏制烟草消费。

如何看待?

理解其“控烟目标”的初衷: 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控烟是必要且紧迫的。专家提出的高价策略,是各国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手段之一。
认识到其“挑战性”: 43元的涨幅,对绝大多数烟民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个数字的背后,需要政府在政策设计、社会沟通、配套措施等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关注“落地”的可能性: 理论上的数字,最终需要转化为可执行的政策。这其中会涉及多次的调研、论证、以及与各方利益的博弈。
警惕“副作用”: 在追求控烟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比如打击非法烟草,提供戒烟支持等。

或许,这更像是一种“目标设定”和“思路启发”。最终的政策制定,可能不会如此“一刀切”地跳到59元,但毫无疑问,未来卷烟价格的稳步上涨,以及更严厉的控烟措施,将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作为普通民众,一方面要关注公共健康,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政策的出台是否能够兼顾效率和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支持加香烟税控烟,这是好事。

但是能不能问一下多收的税回头怎么用?

我能不能建议加烟税就不要延迟退休了?

user avatar

以后富裕阶层抽正规烟叶制品。中产抽正规电子烟。低收入阶层,有地的自己种烟叶,没地的在家学化学,自己调制烟油?啥都不会的,在街上捡烟屁股头,抽锯木屑?

这肺癌率只怕要往100%上奔了吧。

吸烟是不好。但是这个世界不好的事情太多了。

我就挺怀念当年那个可以在飞机火车上吞云吐雾的时代。那个时代不打拳,也没有动保,更没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人人都活得有精气神,觉得未来只会变得越来越好。那个时代的人,都只想活得更久一点,去更好的未来看一看。现在只怕大多数人都想着不要活那么长,未来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那个时代反而是全世界生育率都高的时代。就算是现在,你看看那些所谓的“蛮荒”地区,生育率是正向的。反而是“文明”地区,人们都被各种看不见的枷锁锁着,一个个活的憋屈,连人都不想造了。你觉得过着“文明”的生活,其实文明只是把一个又一个枷锁扣在你身上。你看到人丑不敢说他是丑八怪,看到人胖不敢说她像猪。你不敢说你看不惯同性恋觉得恶心,你也不敢说带皮狗肉真好吃啊。。。

你觉得你更“文明”了,其实你只是坐在“文明”这个牢笼里,遵守着各种你想的你不想的规则。

user avatar

我发现,每次专家出来提意见,都是放风涨价。

中国的烟草本身已经非常贵了。

日韩的烟草都是限定价格,限定尼古丁含量。

我们呢,烤烟为主,焦油和尼古丁含量全世界最高,然后烟草虽然限价了,但仍有低价格和高价格香烟。价格相差十倍。

当香烟有明显的价格差距的时候,香烟的社交属性更强,会造成更多人在社交场合表现和给别人敬烟,这本身就利于吸烟传播。

日本限定价格区间之后,吸烟率每年都在降低,收入低的人群少抽了,也没人把这东西当成社交展示的必需品了。

2019年,日本男女平均吸烟率为16.7%,较前一次调查下降了1.1%,是1986年开展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为什么有现成的案例不用,专家一出现就嚷嚷着涨价?

user avatar

日本1998年开始除原有的国家烟税、地方烟税之外再加征烟草特别税,此后逐年增税,去年10月又增了一次,现在除开消费税外的香烟税率已经超过50%了,香烟平均价格20年来翻了一番,成年男性吸烟率从50%左右下降到了30%左右。

当然这只能说明烟税与吸烟率有负相关性,这二十多年来日本的就业结构等其他方面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user avatar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是一个送外卖的骑手,背着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在城市中奔波穿梭,送着一单又一单的外卖,看着她女儿的小脑袋在父亲背后随着电动车的颠簸而摇来摇去的我那叫一个揪心啊,小哥一天大概能送几十单,老婆有精神疾病,家里只能靠他担着。

外卖小哥嘴里常常叼着烟,弹幕一连串的说抽烟不好,对孩子也不好,该戒烟了,

小哥抽的是6块钱一包的红梅,除了抽烟,他还嚼槟榔。



我不想说什么何不食肉糜的话,我自己不抽烟也不嚼槟榔,但是我想对外卖小哥来说,他当然知道吸烟和嚼槟榔有害健康,而从他困倦的精神状态来说,一支烟也许是生活重压之下的些许提神和麻痹吧,亦或者仅仅就是一种发泄的方式。

对了,他还吃着桶装方便面,谁都知道,长期吃泡面不利于健康。



道理,谁都懂,你说是吧。


user avatar

我看这不是控烟,而是想逼着现有烟民去死!

我是一直抽红利群的,10年时间看着红利群从10元涨到18元,而绝大部分烟民的收入早已到达职业的天花板,难得有几个人的收入能十年间翻180%,看似涨价控烟,实则逮着能薅羊毛的羊使劲薅。

连续几年的烟草销量下降并不是烟民变少了,而是大部分原本抽低档烟的烟民选择了少抽或直接改抽民间贩卖的更便宜的土烟(未经过烟草公司加工,杂质、烟碱、尼古丁严重超标


每包烟涨到59元,无疑是将这些烟民往死里坑,这已经不是薅羊毛了,这是连带羊皮、羊肉、羊骨头都想剐下来炖!




看到这里又有人会阴阳怪气的说我为烟民说话,我在此先狡辩一下~

我老家就是黄烟之乡,我是香烟涨价的既得利益者,我甚至愿意鼓吹香烟涨到100一包,涨到1000一包,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外出打工了,直接在家合法高价零售土烟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1. 受香烟涨价的影响,目前每斤合法零售加工的土烟涨到了160元,除去硬性成本,每天只需要加工3-4斤烟叶就可以月入过万
  2. 目前香烟价还算在大部分烟民的可接受程度,土烟买卖还不成规模,每天3-4斤烟销量很难,不能当主业来干。
  3. 目前对土烟的态度是:不得出现自动化卷接设备



古有大禹亲爹治水

今有烟民逆子控烟

千年来不干人事的传统美德一点都没有拉下~

user avatar

如果把抽烟仅看成价格问题,就一叶障目了。

抽烟是文化、经济、生理等问题,要从这些角度去理解,才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首先,抽烟是文化问题,不认识的人,扔支烟,借个火,就能接上话。电影里,抽烟的明星很酷。抽烟融入到文化中了,需要从文化层面减少抽烟的正面影响,让社会形成共识,抽烟是错的,是反面的,是不道德的,这样,才能从文化方面消除影响。

其次,抽烟还是经济问题,17年卷烟工商利税为11145亿元,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都是社会推动抽烟的经济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减少卷烟在经济结构中占比,才是解决方案。

最后,抽烟还是生理问题。抽烟上瘾,这谁都知道,卷烟的这个特性极其有利于传播。如何从医学上开发治疗方案,减少卷烟的成瘾性,这是生理方面的解决方案。

user avatar

专家所说的控烟目标,指的是我国政府于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15岁以上人群的总体吸烟率降低到20%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显示,全球已有约50亿人所在国家施行了至少一项最高水平的控烟措施,但其中并不包括中国。也就是说在剩下的20亿左右未被“至少一项最高水平的控烟措施”覆盖的人口中,中国占了70%。

目前距离2030年还有9年时间,如果还是按照现在的控烟措施,那么我国成人的吸烟率很难降低到20%,反而有可能反弹,所以想要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的控烟目标,加码各项控烟措施已经是势在必行。

提高香烟售价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项成本效益较高的方案控烟方案中的其中一项:提高烟税,这个也是目前控烟较好的国家曾经做过的事。但这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数据显示,反而是在烟盒包装上加贴大幅图形恐怖警示,使用最广泛,效果显著。

2018年,已有91个国家,例如亚洲的泰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政府通过立法强制烟草公司在烟盒包装印上醒目的吸烟有害警示图片(多数较为恐怖),减少烟民从口袋掏出烟盒的几率,据这些国家的调查显示,这种方法有效的“帮助”烟民减少购买和吸食香烟,达到降低吸烟率的效果。

反过来,看看我国烟盒包装设计精美、颜色喜庆亮丽,对于烟民来说,这也是吸引他们购买的重要因素。尽管上面也有【吸烟有害健康 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字样,但面对这样的“艺术品”,又有几个会去关注。

世卫组织也曾多次敦促中国政府立法规定烟草公司在烟盒上印上警示图片,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所以,个人认为,想要达到控烟目标,不能只靠提高香烟售价,同时也要从多方面着手,多进行烟草危害的宣传,出台法律强制在烟盒包装印刷有害的恐怖警示图片,以及减低税收来源中的烟草税比例。

user avatar

这个专家的建议,我觉得是大概率会落地的。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既有维护健康也有增加税收的目的。

咱们先看一下中国烟民现在的一些数据。我国有3.5亿的烟民,成年男性吸烟率是52.9%,15岁人群吸烟率是28.1%,而收烟草危害的人群达到了10亿以上,控烟确实是迫在眉睫,涨价就能戒烟,真有这么容易吗?

如果安经济学理论上,价格会影响需求。有数据显示,烟草的价格每增长10%,戒烟的成年烟民就会增加3.7%,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会增加9.3%。提高税收和价格,确实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具有成本效应的控烟措施。但实际上呢?

2015年,卷烟批发的价格平均涨了6%,当时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仅仅过了一段时间,卷烟产量和销售额又出现了稳定的增长,而且吸烟率比之前还要高。然后专家明白过来,涨价对控烟的影响,可能会随着支付能力的提高而递减。反而是税增长超出了预期。

那激进的朋友就可能问了。zf直接把烟给禁了不得了?为什么控而不禁呢?有以下这两个原因。

这是我国2020年企业税收的排行榜,中国烟草以1.2万亿的税收名列榜首,占我国总税收中的9.6%,一天就是33亿。单一商品税收 无出其右!

除了税收收入,我国烟草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到2000万人,如果禁止生产,这些人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其次, 我国的吸烟人数有3.5亿,达到了这个量级,如果全面禁止,另一方面需求还在,就可能会催生出很多社会问题,像美国1920年的禁酒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20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发了“禁酒令”,因为美国不少居民都是“清教徒”提倡清廉的生活习惯,他们认为喝酒伤害人的身体,酒后也容易闹事,成为引发犯罪的导火索,于是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居民饮酒,凡是饮酒者,都会被处于严厉的刑事制裁。

虽然美国的这一法律坚持了13年,直到1933年才被废止,但禁酒令期间却滋生了更多的犯罪,假酒泛滥造成了1万多美国公民酒精中毒死亡,最终演化成了一次理想主义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对抗!

烟酒对人身体有害,限制,或者说禁止的相关措施的初衷是理想的,美好的,但从现实的角度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行个人理想主义,那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user avatar

专家真是想给国家收税想疯了

对于烟民来说 烟的意义并不小于粮食

老百姓吃不起粮食 不会就不吃了 而是会去抢 烟民抽不起烟也不会就不抽了 而是会想尽办法偷税漏税 问题足够严重的话 甚至也会去抢

因此这位专家的建议纯属纸上谈兵 不但起不到控烟效果 还会激起民变 烟民的抗拒程度 甚至会更甚于房价上涨

中国上下五千年 只要加税几乎从没有过好效果 即便是对烟加税也一样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实打实的提升社会福利 降低居民生活压力 压力真的小了 需要考烟草来麻痹痛苦的人自然就少了 鸦片对清朝的荼毒自然英国问题更大 但大清朝自己也显然是那个有缝的蛋

再配上更广泛的宣传 例如在包装盒增加烂肺图片 以及对未成年人购买的严格控制 循序渐进 才能逐渐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逐渐控烟 而不是一刀切激起民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