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媒体报道「丹麦回国航班 19 人隐瞒感冒发热症状,致百余人隔离」,请问如何评价?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
关于“丹麦回国航班19人隐瞒感冒发热症状,致百余人隔离”的媒体报道,这确实是一个触及公共卫生和个人责任的敏感事件。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并尽可能还原真实情况。

评价:

1. 对个人责任的追问: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个人责任缺失的例子。在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完全消退、病毒变异株持续出现的背景下,任何出行,特别是跨国出行,都带有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隐瞒健康状况,尤其是在填写健康申报表这类关键环节,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更是对他人、对整个社会的极不负责。19个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后续百余人被隔离,这其中的连锁反应和潜在的传播风险是巨大的。

2. 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 这件事也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在信息核查和风险管控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尽管有健康申报制度,但如果申报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有效核查,那么这些措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何平衡旅客的隐私和公共安全,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风险筛查,是所有国家在边境防疫中都要面对的问题。

3. 对社会信任的打击: 这种行为无疑会损害社会信任。当一部分人不遵守规则,为了个人便利而罔顾他人安危时,会引起公众的愤慨,也可能导致对整体旅客群体产生不信任感,增加后续防疫工作的难度。

4. 警示意义: 这件事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大家普遍认为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个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每一个小小的失误或故意隐瞒,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真实情况的还原与推测:

要还原真实情况,我们需要结合报道中可能包含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细节和分析:

事件发生的背景: 报道中提及“丹麦回国航班”,这意味着这批人是从丹麦返回中国(或其他目的地国家)。在疫情初期或中期,当许多国家实行严格的旅行限制和入境隔离政策时,从国外返回本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谨慎对待的过程。丹麦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在不同时期也经历了疫情的起伏。

“隐瞒感冒发热症状”的具体表现:
填写健康申报表: 在登机前或抵达目的地时,旅客通常需要填写健康申报表,说明是否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这19人可能在表格上故意勾选“否”。
体温检测: 在机场或飞机上,可能会有体温检测环节。他们可能通过提前服用退烧药来暂时压低体温,或者在检测时采取一些方法规避。
未主动报告: 即使在旅途中出现症状,他们可能没有向乘务人员或机组人员主动报告,而是选择“自行处理”或“装作没事”。

导致“百余人隔离”的机制:
后续检测发现: 这19人可能在抵达目的地后,在集中隔离期间或通过社区健康监测被发现出现症状,并被确诊为某种传染性疾病(比如新冠病毒、流感等)。
密切接触者判定: 一旦确诊病例出现,防疫部门会根据航班座位情况、共同活动区域等信息,判定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旅客作为密切接触者。考虑到飞机上的空间相对封闭,且同航班旅客在飞行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感染风险,因此一旦出现病例,同航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可能被列为需要隔离的对象。
“百余人”的构成: 这“百余人”很可能包括了与这19人一同乘坐该航班的、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其他旅客,以及可能与他们有接触的工作人员等。

隐瞒动机的推测:
逃避隔离: 这是最直接的动机。在一些地区,一旦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或出现症状,就需要接受强制性的隔离,这会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侥幸心理: 可能觉得症状不严重,不会传染给别人,或者认为自己能“扛过去”。
对检测或隔离措施的不满: 也有可能存在对既有防疫措施的不认同或抵触情绪。

“真实情况”可能存在的更多细节(未在报道中完全披露):
具体航空公司和航班号: 报道通常不会直接点明,但这是实际情况的一部分。
具体目的地: 同样,为了保护隐私或出于其他考虑,目的地可能不会被详细公开。
被隔离人群的后续情况: 被隔离人员的检测结果、隔离期满情况等。
这19人的具体身份: 是留学生、商务人士还是其他群体?他们的职业和背景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
是如何被发现的: 是在入境时被查出,还是在隔离期间被发现?

如何看待“真实情况”?

“真实情况”的关键在于:

是否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19人是故意隐瞒? 报道中的“隐瞒”通常是基于后续的追溯和确诊。
症状的严重程度? “感冒发热”是轻症,但如果症状是导致重大疾病传播的根源,那么其后果就更加严重。
被隔离者的具体数量和隔离原因? 是所有同航班的人都隔离,还是仅部分密切接触者?

总而言之,这则报道揭示了一个在特殊时期(即便当时疫情已有所缓和,但风险并未完全消除)个人行为对集体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它强调了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个人的诚信、责任感以及对规则的遵守是多么重要。即便已经回国,也不能放松警惕,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成为防疫链条中负责任的一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一个评论。请各位摸着自己良心问问,论守规矩和平均素质,留学生这个群体应该无论如何都不低的吧。

已联系上受访人,该受访人表示媒体报道与其真实意思表示不同,现已与媒体沟通撤稿事宜。具体聊天内容更新在文末。

————————以下为原答案------------

什么叫带节奏,这就是典型的带节奏。

我是瑞典隆德大学的在读学生。

隆德和哥本哈根一海之隔,哥本哈根是我们日常从国内往返瑞典的航空目的地。

这19个人里有我们本校的同学。

因为瑞典是个小社会,隆德是所大学城,所以我们基本上都认识。

这些人没有瞒报,现在回国就是要隔离14天,不管你是否有发热症状。

这些同学没有瞒报,他们已经谨小慎微到哪怕自己有慢性咽炎/肠胃过敏都清清楚楚地上报了。

关于闾先生的采访,我的同学也联系上了他,他已经联系了采访他的人要求撤稿。更新附在原答案之后。


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清楚,自打欧美爆发疫情以来,留学生回国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激烈的争论。

网上也不乏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各种不太友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污名化的声音。

但我个人觉得不管发生什么,还是就事论事得好,还是应该全面接收信息然后做出判断。不是看见留学生就先生气,看见瞒报,就想着骂人,看见全机隔离十四天就骂出声。

这不是跟看见女人的一截袖子就想到白花花的胳膊和杂交私生子一样么。

————————来自凌晨三点失眠的更新。

大家可以看看这家媒体为了博人眼球有多么无良。

我飞机上同学因为不愿意承担莫须有的罪名,所以联系了当时接受采访的闾先生,然后得到了两个回复,第一新闻发布方有夸大篡改闾先生发言之嫌,第二闾先生承诺联系采访他的媒体解释清楚。然而,媒体方面的人是这么回复的。

这是闾先生的回复。以下是媒体的回复。



说一句引导提问,盼着这些留学生里出现确诊不为过吧?

我只想说一点,长途跋涉了那么久的飞行旅程,每个人都捂得严严实实,下了飞机又要分批次配合各种检查,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又要分心乏力应对欲加之罪。

留学不是原罪。请笔下留情。

现在全世界都在抗击疫情,新闻真的足够了,不需要搭上职业道德做这种标题党的。

user avatar

这新闻真假无论,但提出的问题就很典型了。

假设我现在在国外,我确诊肺炎,或者我高度相信我就是肺炎携带者,那我想回国怎么办?

我直接买票啊!

上机之前并没有一个流程,要求我回答自己是否肺炎或者是否疑似肺炎

我上机就OK

下飞机我老实承认自己肺炎或者疑似,就OK

我骗谁了?我哄谁了?

你奈我何

那个姓黎的,我就觉得她挺蠢得,直接飞机上承认就完事了

只要上得了飞机,你就不用撒谎

而你不撒谎,你也能上飞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