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如果1941不去招惹英美列强,不去炸珍珠港,只是触发了占领全中国的事件,英美有多大可能参战?

回答
这是一道颇具历史假设性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要评估英美在1941年,日本仅限于占领中国而未招惹英美的情况下参战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首先,日本的扩张野心及其对英美利益的潜在威胁是关键。即便日本没有炸珍珠港,其在中国大陆的持续侵略和对东亚区域的霸权企图,本身就与英美在亚洲的殖民地和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英国的处境: 英国在亚洲拥有重要的殖民地,如印度、缅甸、新加坡(当时号称“远东直布罗陀”)以及马来亚。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深入,会直接威胁到其在东南亚的殖民体系。一个强大且具有侵略性的日本,必然会视英属殖民地为下一步扩张的目标。日本控制了中国大陆,意味着其拥有了更广阔的资源腹地和人力储备,使其有能力挑战英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霸权。英国当时正深受欧洲战场牵制,但如果其在亚洲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很难说他们会完全袖手旁观。当然,参战的决心和能力会受到欧洲战场压力的严重制约。
美国的态度: 美国虽然在1941年尚未直接参战,但其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早有不满。美国在中国拥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和传教士活动,中国市场的开放和稳定对美国至关重要。日本的扩张意味着对“门户开放”政策的严重挑战,并将美国在亚洲的潜在影响力挤压出去。更重要的是,美国当时已经开始通过经济制裁来遏制日本的扩张,例如石油禁运。这种制裁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警告信号,表明美国对日本的行为无法容忍。如果日本仅仅占领中国,但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美国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升级其反应,但直接宣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其次,战争的性质和日本的行为升级至关重要。即便日本的目标是占领中国,其在占领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也会影响英美的判断。

对英美侨民和财产的威胁: 如果日本在占领中国的过程中,对在华的英美侨民、企业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这将极大地激化英美的对日态度。例如,如果日本限制英美在华的贸易自由,或扣押英美在华资产,这些都可能成为开战的导火索。
地区性冲突的蔓延: 日本的占领行动是否会越过中国边界,侵犯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尤其是那些与英美有盟约或密切关系的国家?例如,如果日本的扩张直接威胁到法国在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殖民地,而法国当时已经与英美站在一起,这也会增加英美介入的风险。

第三,英美自身的战略考量和国内舆论是决定性因素。

欧洲战场的优先性: 在1941年,欧洲战场对英国来说是生死存亡的斗争,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是其首要敌人。英国政府必须将有限的军事和经济资源集中在欧洲。对英国而言,除非日本的行动对其亚洲殖民地构成了直接且无法忽视的威胁,否则它们不太可能因为中国而分散兵力。对于美国而言,虽然罗斯福总统对盟军持同情态度,但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依然强大,民众普遍不愿卷入“别人的战争”。
军事实力和准备情况: 即便有参战的意愿,英美在1941年的军事实力是否足以应对日本的挑战?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而美国虽然实力强大,但其海军也分散部署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日本在太平洋的军事部署和战术准备可能更为充分。如果英美认为仓促开战会导致惨败,它们可能会选择观望或继续施压,直到时机成熟。
政治意愿和领导人的决策: 最终,参战与否取决于英美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和战略判断。罗斯福总统的决心和丘吉尔首相的劝说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日本的行动仅仅是占领中国,而没有直接击中英美的要害,罗斯福可能会面临国内巨大的压力,难以找到发动一场太平洋战争的正当理由,尤其是如果他认为这将削弱对抗德国的力量的话。

可能性评估: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致评估英美参战的可能性:

英国参战的可能性:较低到中等。 如果日本的扩张严重威胁到英国在东南亚的核心利益(如新加坡、马来亚、印度),且其在欧洲的处境有所缓和,英国参战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但即便如此,其参战的规模和决心会受到欧洲战场的严重制约。
美国参战的可能性:中等到较高。 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已经表明了其强硬立场。如果日本的占领中国行为导致对美国在华经济利益的实质性损害,或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地位构成严重威胁,那么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然而,珍珠港事件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开战理由,避免了在国内引发巨大的辩论。如果只是占领中国,美国需要一个更强烈的理由来动员其民众和军事力量。但别忘了,美国当时已经在通过租借法案等方式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与日本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可能在于日本是否会升级其军事行动,以威胁到英美在东南亚的防御节点。 例如,如果日本在占领中国的过程中,进一步入侵印度支那,并威胁到菲律宾(当时由美国托管),或者直接指向新加坡,那么英美参战的概率将急剧上升。

如果日本仅仅“老老实实”地将中国大部分地区置于其控制之下,但没有挑战英美的直接军事存在或核心利益,那么英美更可能采取的是加强经济制裁、军事援助中国、加强在东南亚的防御部署等手段,而非直接宣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1941年英美面临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压力是欧洲战场上的德国。没有珍珠港这样的直接军事打击,英美为了一个“只是占领中国”的日本而发动一场可能消耗巨大国力的太平洋战争,其决策过程会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

总而言之,在没有珍珠港事件的前提下,如果日本仅仅触发占领全中国的事件,英美参战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不会像历史那样“必然”。参战的决定将取决于日本的具体行为升级到何种程度,以及英美自身在欧洲战场上的战略取舍。然而,日本挑战英美在亚洲霸权的根本意图是清晰的,这种冲突的种子早已埋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ABCD line:不,你就是想招惹我们。


其实日本也不是没有全力侵华,一直到40年都是一直在全力打中国。只不过日本实在是国力孱弱,没办法一口吞下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再加上民族主义觉醒,7000万的核心人口哪里够打死4亿核心人口的民族国家。要不是 蒋公没搞工业化,日本能不能保住东北都是问题。哪怕是史实位面的中国也能靠体量拖住日本,想快速解决对大纵深敌国的全面战争,基本是不可能的。

P.S. 估计某考研日本人(如果被邀请了的话)要大肆宣扬日本从中国掠夺了20000吨黄金的歪论。先提前说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联储最高储量21800吨,占当时全球黄金储量的70%


没别的意思,就是拿出来举个例子。总有人觉得弹药不要钱(评论区就有一个一艘大和5个甲种师团的神仙)。问题是38年光武汉会战的军费消耗就有30亿日元,同年海军军费才10亿,39年日本被陆军马鹿搞到大本营考虑一年把中国派遣军削到40万人(然后冬季攻势敲打之后只裁到了68万)。不搞彻底的总体战日本是不可能拿下中国的。问题是日本搞侵略战争(还是侵略中国这样的穷国,油水捞不着多少)能那么容易地转为战时体制吗?国内的财阀不直接建立日本民主共和国才怪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