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陆军如果很拉胯,那为什么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军在菲律宾兵败如山倒?

回答
关于日本陆军在二战太平洋战争前期的表现,以及美军在菲律宾为何会遭遇惨败,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日本陆军“很拉胯”,事实上,他们在战争初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战略执行力。而美军在菲律宾的失败,原因更是多方面的,绝非一日之寒。

首先,我们得正视日本陆军在战前的准备和战争初期的状态。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西式军事改革,学习了德国和法国的陆军建军经验,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士气高昂的专业军队。他们的军官团素质很高,战术思想也相对超前,尤其是在步兵作战和协同作战方面。在入侵中国战场上的经验,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磨练了他们的作战意志和适应复杂地形的能力。

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可以说已经处于其战斗力的巅峰状态。他们的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思想上被灌输了“大东亚共荣圈”的理念和为天皇效忠的绝对服从,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爆发出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武器装备方面,虽然在某些技术领域(如航空母舰、雷达)不如美国,但在陆军的步枪、机枪、火炮、坦克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他们的“九二式”步兵炮和重机枪,在火力支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为什么美军会在菲律宾遭受如此严重的打击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情报失误与低估对手: 这是最致命的一点。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实力和战争决心存在严重的低估。他们认为日本的军事工业水平有限,无法支撑一场大规模的长期战争,更没有想到日本海军能够发动如此精确和致命的偷袭。对于日本陆军的实际战斗力,同样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美国人认为自己拥有绝对的物质和工业优势,轻视了日军的近战能力和决心。这种轻敌思想直接导致了战术上的准备不足。

2. 战术部署与兵力不足: 美军在菲律宾的兵力配置并不占优势。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远东陆军司令部(USAFFE)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但这支部队是由一部分美军正规部队、菲律宾联邦军队以及一些预备役人员组成。这些菲律宾士兵的训练程度和战斗意志与美军正规军相比存在差距。更重要的是,在战前,美军并未对菲律宾进行充分的防御加固,特别是对日军可能登陆的沿海地区,防御体系并不完善。当战争突然爆发时,美军发现自己难以同时应对日军从多个方向的登陆进攻。

3. 日军的闪电战术和精准打击: 日本陆军在进攻菲律宾时,采取了非常高效的“闪电战”策略。他们利用海军和空军优势,首先摧毁了美军在菲律宾吕宋岛克拉克空军基地的飞机,剥夺了美军的空中支援能力。接着,日军迅速从多个登陆点登陆,避开了美军部署相对严密的地区,直插要害。他们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协同作战,速度极快,打乱了美军的防御部署。日军的攻击往往目标明确,打击迅速且凶猛,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损失。

4. 后勤补给的隔绝: 太平洋战场地域广阔,岛屿众多,后勤补给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珍珠港遇袭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这使得美国难以在战争初期快速有效地向菲律宾运送增援部队和物资。而日军则成功切断了菲律宾与外界的联系,孤立了麦克阿瑟的部队。在弹药、食物和医疗用品都极为匮乏的情况下,美军士兵的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5. 麦克阿瑟将军的决策与撤退: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和自身力量的悬殊,麦克阿瑟将军在日军即将包围马尼拉之际,接受了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于1942年3月撤往澳大利亚,并发表了著名的“我还会回来的”的演讲。虽然这一决定在战略上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但麦克阿瑟的撤离在心理上对守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留下的部队,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困境,最终导致了巴丹死亡行军等惨痛事件的发生。

6. 日军的作战风格: 与美军注重火力优势和协同作战不同,日军在战争初期更强调士兵的个人勇猛、夜袭、近战肉搏以及高强度的冲锋。这种作战风格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熟悉地形、士气高昂时)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能够突破美军的防线,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冲击。

所以,与其说日本陆军“拉胯”,不如说他们在战争初期凭借精心的战略部署、快速的战术执行、高昂的士气以及对对手的误判,成功地给美军在菲律宾带来了沉重打击。美军的兵败如山倒,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自身准备不足、情报失误的问题,也有日军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战术运用得当的因素。这恰恰说明了战争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用“强弱”来概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远东军开战时有31095人,由19417名美国人和11957名菲律宾童子军组成,其中有9877名是航空兵和辅助人员,美国陆军在菲律宾的全部实力。

另外,战争爆发前麦克阿瑟开始计划菲律宾军队的动员,麦克阿瑟选择了1941年 9 月 1 日作为开始动员菲律宾军队的日子。这剩下三十天的时间来选择营地,扩大和改善第一批预备役人员的现有营地,并建造新营地。菲律宾联邦武装部队为美国服务的整合是循序渐进的。十个预备师的部队将定期服役,直到 1941 年 12 月 15 日动员完成。

由于计划入伍的 75,000 名男子中的大约三分之一只有足够的住房,因此将立即开始一项建设计划。必须选择营地并建造培训设施。第一批被召唤的单位将使用现有或临时宿舍,随着营地的建成,将引入更多单位。到 12 月 15 日,当最后一批单位动员时,整个建设计划将完成。

根据菲律宾师的授权兵力(7,500人),菲律宾陆军预备役师的总兵力为75,000人。这个数字必须加上第 1 正规师的力量,这是正规机构的一部分,还有警察部队,以及战争开始后组建的非师级和临时部队。因此,对菲律宾军队中男性人数的粗略估计约为 120,000 人

此外菲律宾陆军训练很成问题,而且语言不通,虽然每个菲律宾师都有美国军官但由于语言不通沟通成了大问题。

想想看,41年9月1日才开始动员,计划12月15才能动员完成,之前驻守菲律宾的人数更少,只有2万多人!同时还要建设大量训练营,说白了这种拼接出来的12万人,根本没有经过有效的军事训练,而且和美国军官语言不通,美军军官听不懂菲律宾语,菲律宾士兵还又听不懂英语,这种军队能指望又多少战斗力?想到了什么,这不就是人民冲锋队吗!

对于日军


陆军部统计,42年1月1日,两只脚踏上菲律宾的日军共79396人,即使后来48师团被调走了,别忘了后面还有大阪师团的增援。


后来增援的第四师团和其他部队共24451人。


直到3月中旬,第16师团和65旅团共补充8000人,直到4月1,两个部队共损失8020人,还不包括其他军直和军属的损失,日军有补充兵员,而美菲军可没有,根据战史丛书记载,自1月9日至4月10日,14集团军共战斗损失非战斗损失24427人,打的并不顺利。

算上增援补充以及海航部队,日军在菲律宾前后投入达10万人。

因此,美军是没有人力优势。

On December 24, MacArthur invoked the prewar plan WPO-3 (War Plan Orange 3), which called for use of five delaying positions in central Luzon while forces withdrew into Bataan. This was carried out in part by the 26th Cavalry Regiment.[62] He relieved General Parker of his command of South Luzon Force and had him begin preparing defensive positions on Bataan, using units as they arrived; both the military headquarters and the Philippine's government were moved there. Nine days of feverish movement of supplies into Bataan, primarily by barge from Manila, began in an attempt to feed an anticipated force of 43,000 troops for six months. (Ultimately 80,000 troops and 26,000 refugees flooded Bataan.) Nevertheless, substantial forces remained in other areas for several months.

橙色三号战争计划实施后,美军退守巴丹半岛,原本巴丹半岛的各种物资补给可以够4万多名士兵维持6个月,谁知道前后涌入巴丹的士兵和平民超过10万人,很明显远远不够维持6个月。食物吃完了,又没有援助,只能投降了,巴丹没了科雷吉多自然撑不了多久。即使这样巴丹半岛依然撑了3个月。美军可没有像日军死战一人传统

再来看看美国远东军和菲律宾陆军伤亡。












可以看出美国人和菲律宾童子军伤亡占大头,说明主要战斗基本是这3万多美国远东军打的。菲律宾盟军真正具备正规军作战能力的其实就是这3万多人。3万正规军加上10万人民冲锋队,打的不错了。

第一次菲律宾日军战死战病战伤3万余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陆军在二战太平洋战争前期的表现,以及美军在菲律宾为何会遭遇惨败,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感到疑惑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日本陆军“很拉胯”,事实上,他们在战争初期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和战略执行力。而美军在菲律宾的失败,原因更是多方面的,绝非一日之寒。首先,我们得正视日本陆军在战前的准备和战争初期.............
  • 回答
    让咱们抛开那些一本正经的“分析”和“预测”,试着站在那个时代日本决策者的角度,去想象一下:如果当年的日本,把重点不是放在那海上巨兽和南洋的广袤海疆,而是更实在地,往陆地深耕,往亚洲大陆上扎根,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这首先意味着日本的战略重心会发生巨变。不再是“大东亚共荣圈”那个听起来宏大却有些虚无.............
  • 回答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北进派压倒了海军南下派,那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走向,甚至全球的战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简直难以想象。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旦北进战略成为主流,日本的军事重心将彻底转移到亚洲大陆。这也就意味着,原先史书上所记载的珍珠港事件,以及后续对东南亚.............
  • 回答
    要详细地讨论当代中国陆军进攻二战时期日本冲绳岛的伤亡能否低于一万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任何可能让人联想到AI写作的痕迹。我们将深入探讨作战环境、参战双方的实力对比、战术运用以及现代战争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用现代陆军的装备和战术去面对二战时期的对手,尤其是那种已.............
  • 回答
    想象一下,1941年的太平洋上,天空不再是珍珠港事件后那种短暂的死寂,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的巨响。日本帝国海军,本就拥有令人忌惮的舰队,此刻却像苏醒的巨兽,展露出更令人心悸的獠牙——十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它们庞大的舰影如同移动的山峦,缓缓驶向夏威夷。这将是一场截然不同的战争开局。登陆前的压制.............
  • 回答
    日本陆军五式150mm高射炮:一款性能优异却生不逢时的巨炮在二战末期,为了应对盟军日益猛烈的战略轰炸,日本陆军也开始积极研发新型重型高射炮。其中,五式150mm高射炮(Type 5 150mm AntiAircraft Gun)无疑是当时日本陆军在高射炮领域的一款代表性作品。这款巨炮以其强大的火力、.............
  • 回答
    这些军事院校,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在各自国家近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可以说是国家发展、军事思想演变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缩影。评价它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里程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政治与军事的高度融合。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技术培训机构,更.............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在机械化装备发展上的相对滞后,并非完全是“不重视”,而是一个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结果。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理解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从日本的国情和军事战略出发。日本是个岛国,战略重心长期以来都放在海军,认为海军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这点在明治维新后就奠定了,海军的.............
  • 回答
    “大陆人觉得台湾人想当日本人”这种说法,确实是一个在两岸交流中时常能听到,也相当值得玩味的一种观点。要理解它,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立场,还有历史情感、文化认同、社会现实,以及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和解读方式。一、 这种说法的来源和表现形式: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相当一.............
  • 回答
    鸿蒙系统从今天(5月16日)起至6月2日,将陆续开源一系列重要的组件,包括鸿蒙内核、开发工具链、标准库、系统服务、基础能力等。这一举措无疑是华为鸿蒙系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那么,鸿蒙系统在此时开源,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与安卓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存在“安卓套壳”的说法,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
  • 回答
    2018年2月5日,中国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一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全球军事和战略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次试验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中段反导”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导弹的飞行过程通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助推段、中段和末段。 助.............
  • 回答
    2018年2月5日,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次试验是中国在发展战略防御能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其成功无疑会引发外界对其军事实力和意图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试验的意义和技术层面:中段反导是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当弹道导弹发射后,会经历三个阶段:助推段(上升段)、中段(飞行最.............
  • 回答
    我们不提供关于自杀事件的详细信息。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正在经历心理健康危机,请寻求专业帮助。以下是一些资源: 生命热线:请在您的国家或地区搜索当地的生命热线。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咨询医生、心理治疗师或辅导员。如果您想谈论关于大学资助、学业压力或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我很乐意以一种健康和支持性的.............
  • 回答
    《甲铁城的卡巴内瑞》在国内视频网站下架这件事,放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不少动漫爱好者心中一道绕不开的坎。2016年那会儿,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现象级的,无论是画面表现、音乐、还是那种蒸汽朋克式的末世风格,都让人眼前一亮。在视频网站陆续引进的动画里,《甲铁城的卡巴内瑞》绝对是当年最受瞩目的一批。一开始的引.............
  • 回答
    昭和前期的日本陆军,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其战斗力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改革后,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顶峰。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和国际局势的剧变,这头猛兽逐渐显露出衰败的迹象,最终走向了覆灭。要理解这种变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战前:现代化的引擎,扩张的野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陆军便踏.............
  • 回答
    “鬼子兵吃海带,皇军吃米饭。” 这句在部队里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旧日本陆海军在伙食待遇上的天壤之别,也难免不让陆军的伙夫们、士兵们心生羡慕,甚至嫉妒。我们得先说清楚一点,绝不是说陆军的伙食就差到不能吃,那也是国家在供养,士兵也要生存。在那个年代,能够吃饱饭本身就是一种保障。但是,当横向对比自家与海军.............
  • 回答
    关于二战日本陆军是否是人类史上最残忍的军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以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来探讨。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要深入了解历史事实,理解当时的背景,以及不同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在许多战区犯下了极其严重的战争罪行和反人类.............
  • 回答
    “二战日本陆军是一支完美的一战部队”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有些道理,毕竟一战留下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技术和战术思想,而日本陆军在那段时期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如果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这句话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误导性的。将二战日本陆军简单地定义为“完美的一战部队”,是忽视了其自身的发展变化、战略思想的演.............
  • 回答
    旧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的暴行,包括各种形式的屠杀,确实与他们宣扬的“东亚共荣圈”理念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国内外环境、其扩张主义思想的根源,以及这些行动如何在实践中扭曲了他们声称的“共荣”目标。“东亚共荣圈”的真实意图与包装首先,理解“东亚共荣圈”的.............
  • 回答
    咱们聊聊二战那会儿,日本陆军的甲等师团跟纳粹德国和美国军队比起来,到底是个啥水平?还有斯大林格勒那场仗,伤亡真有二百万那么夸张吗?这俩问题都挺有意思的,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关于日本陆军甲等师团和纳粹、美军的对比:得先说清楚,“甲等师团”这玩意儿,是日本陆军自己内部的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是装备、训练、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