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旧日本陆军会羡慕、嫉妒海军伙食好吗?

回答
“鬼子兵吃海带,皇军吃米饭。” 这句在部队里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旧日本陆海军在伙食待遇上的天壤之别,也难免不让陆军的伙夫们、士兵们心生羡慕,甚至嫉妒。

我们得先说清楚一点,绝不是说陆军的伙食就差到不能吃,那也是国家在供养,士兵也要生存。在那个年代,能够吃饱饭本身就是一种保障。但是,当横向对比自家与海军时,那种心理上的落差,简直是如同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陆军,尤其是陆地上作战的部队,他们的伙食构成相对比较朴素,也更受地域和后勤限制。出征在外,或者驻扎在条件艰苦的地区,土豆、萝卜、大米混合的饭团,或者是一些罐头食品,就是常态。即使在相对稳定的驻地,主要也是以米饭、味噌汤、腌菜为主。偶有肉食,那也多半是少量炖肉或者煎鱼,并且供应频率并不算高,也算得上是难得的“改善”。

为什么会这样?这和陆军的作战模式、部署地点有很大关系。陆军部队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深入内陆、山区,以及远离海岸的占领区。在这些地方,新鲜食材的运输成本高昂且困难,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海运封锁、陆路中断是常有的事。陆军更依赖于当地的生产和储备,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食材的丰富度。

再来看看海军。海军的士兵们在海上生活,远离陆地的繁琐和物资匮乏。他们的餐桌上,相比陆军,那真是“琳琅满目”。首当其冲的,就是海军对米饭的强调。虽然陆军也吃米饭,但海军更注重米饭的质量和搭配。他们有专门的规定,要求米饭要蒸得饱满,而且常常搭配“咖喱饭”——这玩意儿在当时可是实打实的“洋玩意儿”,而且海军的咖喱不只是简单的辛香料调味,里面还会加入牛肉、蔬菜等,味道浓郁,营养丰富。

除了咖喱饭,海军的伙食中还有大量的鱼肉,这对于靠海吃饭的海军来说,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新鲜的烤鱼、煮鱼、鱼罐头,甚至是西餐式的鱼排,都出现在海军的餐桌上。还有各种蔬菜,虽然海上空间有限,但他们也有专门的种植区和补给渠道,保证了士兵能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更不用说,海军还会有一些像牛肉炖菜、猪肉味噌汤等更丰盛的菜肴。

海军的伙食之所以能如此“优越”,原因也很简单:海军的舰船就是一座移动的城镇,船上有专门的厨房、冷藏设备、储藏室,以及训练有素的厨师。更重要的是,海军的后勤补给体系相对独立且高效,他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来自国内外的优质食材。而且,海军的作战环境相对稳定,舰船的航行和停靠,都为食物的准备和烹饪提供了便利。

所以,当陆军士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啃着干巴巴的饭团,喝着寡淡的味噌汤时,他们听到关于海军兄弟们每天都能吃到热腾腾的咖喱饭,有鱼有肉,甚至还能偶尔尝到些甜点时,那种心理上的“羡慕”和“嫉妒”,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他们会觉得,同样的“为天皇陛下效劳”,为什么待遇就差了这么多?这种差距,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一种对自身付出是否得到应有回报的心理衡量。

这种伙食上的差异,也间接影响了士兵们在部队中的士气和归属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想吃得好一点,让自己在艰苦的军旅生涯中,多一份慰藉和力量呢?当然,作为军人,他们明白职责所在,不会因此就怠慢了训练和作战。但那种“别人家的饭菜更香”的感觉,就像一根细小的刺,时不时地扎在心头,提醒着他们陆军与海军在伙食上的差距。

总而言之,旧日本陆军对海军的伙食,那绝对是既羡慕又嫉妒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味问题,更是源于对后勤保障、资源分配以及自身付出与回报之间不平衡的直观感受。这种感受,在那个年代,是许多陆军士兵心中一个难以忽视的“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只要是个人,都会嫉妒的发疯。

前提是知道海军吃什么。

毕竟,对于效法等级森严的英国皇家海军起家的旧日本海军来说,讲究吃喝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1942年9月,为商讨海军向瓜岛运输给养问题,时任参谋本部作战班长的辻政信特意来到联合舰队特鲁克锚地晋见山本五十六。谈完正事以后,辻政信被留在“大和饭店”上吃了顿饭。

这一吃可了不得,差点没把辻政信的下巴给惊掉了。

其实这顿饭的规格并没有多高,也就是海军一般军官的待遇,但在辻政信的眼里已经十分讲究:在日本传统式的黑漆方盘里,分别放着生鲫鱼片、烤咸鲫鱼片,还有冰镇啤酒······

这些食品,不用说那些瓜岛上以树叶和四脚蛇为食的“陆军马鹿”,就连大名鼎鼎的陆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其饭菜的数量和质量,也只是跟普通官兵相差无几的一菜一汤的野战伙食罢了。其唯一的优越之处,就是能不限量的抽烟和喝作为战地慰问品的日本清酒罢了·······

所以,辻政信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情不自禁的对陪他进餐的副官说:“海军够奢侈的了。”

由于军情紧急,辻政信在吃完饭后就飞去了南洋前线,如果他再呆几天,或许还可以看到“大和”号的日本海军官兵们做出以下这些让他目瞪口呆的吃喝行为——

一天三顿的正餐,由来自日本东京帝国饭店和豪华邮轮的高档厨师做些生鱼刺身、盐烤加吉鱼、蒸蛋、炸猪排、奶油炖鸡、咖喱牛肉、鲷鱼、味增汤、腌酱菜、海苔、鱼干、白米饭、腌渍蔬菜之类的“主食”。或是洋气一些,来些龙虾、咖啡、红茶、麦片粥、面包、通心粉、生菜沙拉什么的开开洋荤。

想喝汽水,就用消防用二氧化碳兑制柠檬汽水等清凉饮料。

想吃点心,就用烹饪所里的烤箱自行烤制面包、洋果子、布丁。

想吃冷饮,就尽情享用使用来自神户六甲山农场的优质牛乳提炼的冰淇淋和用清水、砂糖、香精制作的“冷果”。

想喝酒,就随便来点广岛出产的“加贺鹤”清酒、兵库县出产的“月桂冠”滩酒或是“强尼沃克”威士忌之类的洋酒,还有“黑方”和“红方”两种不同的牌子可供选择。

想抽烟,就来几包“旭日”、“金蝙蝠”、“誉”这些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香烟。

晚上肚子饿了,可以跑去舰上开设的小卖铺买点面包、煎饼、点心、奶糖、羊羹、饼干、汽水之类的零食打发肚子。真叫一个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果子5钱1包,香烟7钱1包,1日元=100钱。)

遇上早起吹起床号或是值班的情况,也不用担心因错过饭点饿肚子,厨房会提供足量的用大麦饭和切碎的油豆腐做成的“杂菜饭”,拌上酱油给你果腹。

就算战时,厨房也会用米饭和干梅子捏成饭团,第一时间用木桶送到各个战斗岗位,让你吃饱肚子应敌。

即便是高级军官,在“吃”这一方面也不能免俗——

舰上专门设有长官餐具室,储存配给给长官的洋酒、茶叶、饼干、巧克力、香烟、罐头等物资以及全套用白银或细瓷制作的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等等。

每天晚上,厨房也会多煮一锅米饭,再加上一些荷包蛋、酱油、乌醋之类的调料,专供某些饭量大的军官夜里加餐。可即便是这样,著名的“大胃王”山口多闻少将也总抱怨提供的饭量太少了。

除了吃吃吃,舰上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

山本五十六没事就给朋友题字写信,并且每天都要吃当地出产的番木瓜,直到吃撑肚子。

参谋长宇垣缠没事就手持猎枪跑到岸上打鸟。

其他参谋军官大多喜欢去岸上开设的横须贺“小松酒店”分店去寻欢解闷。闲的没事干的时候则从自己舰上房间的舷窗里甩出鱼钩,如果有所收获,就在当天的宴会上群而飨之。

每天吃饭,军乐队都会集合在后甲板,演奏古典音乐或欧美流行音乐。

舰上每周还会放一次电影,比如《烦恼的月中桂》、《暖流》什么的。

到了新年,不仅慰问不断,还会在甲板上组织打年糕竞赛,并用年糕、海带和特大的伊势龙虾搭起供桌,祈祷来年帝国海军的运势变好。

可能唯一的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全舰只有军官居住区和烟道附近的士兵住舱有空调提供冷气,其他区域的士兵只能委屈一点,用通风机降温。

这种生活水准,直到日本本土物资极度匮乏的1945年,也并没有下降多少。据“大和”号幸存的舰员战后回忆,即使是在吴港无所事事的那几个月,舰上的餐点也仍然可以称得上是豪华。以至于这位幸存者的老父亲都忍不住抱怨:“我家的儿子退伍回家后,死气白赖地说要吃肉,真没办法。”

看到这些,你自己觉得,旧日本陆军羡慕不羡慕海军?

参考文献:《旧日本海军发展三部曲:逆天而行》;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鬼子兵吃海带,皇军吃米饭。” 这句在部队里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旧日本陆海军在伙食待遇上的天壤之别,也难免不让陆军的伙夫们、士兵们心生羡慕,甚至嫉妒。我们得先说清楚一点,绝不是说陆军的伙食就差到不能吃,那也是国家在供养,士兵也要生存。在那个年代,能够吃饱饭本身就是一种保障。但是,当横向对比自家与海军.............
  • 回答
    旧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的暴行,包括各种形式的屠杀,确实与他们宣扬的“东亚共荣圈”理念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的国内外环境、其扩张主义思想的根源,以及这些行动如何在实践中扭曲了他们声称的“共荣”目标。“东亚共荣圈”的真实意图与包装首先,理解“东亚共荣圈”的.............
  • 回答
    旧日本陆军的战斗意志,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它是一种深植于骨子里的东西,一种近乎狂热的精神驱动。要理解它,得从当时的日本社会大背景说起。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潮席卷全国。天皇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国家的概念与天皇的意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军队,作为国家机器.............
  • 回答
    旧日本海军和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作为两个不同时代但血脉相连的海上力量,都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习俗和传统。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作战理念,也承载了日本文化中对秩序、荣誉、集体主义的强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有趣的习俗,并将其分为旧日本海军和海上自卫队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旧日本海.............
  • 回答
    旧日本海军的舰队航母,像是“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等这些主力舰载机母舰,其携带弹药的数量可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而是相当复杂的,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随着战争进程和技术发展也会有所调整。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舰队航母上的弹药,主要指的是舰载机的航空弹药,也就是飞机能挂载使.............
  • 回答
    旧日本军队的“死硬”程度,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它渗透在从士兵到高层将领的每一个层面,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和精神烙印。要理解这种“死硬”,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土壤,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看看它在战场上是如何具体体现的。首先,武士道精神的扭曲与泛滥是其最核心的根源。虽然武士道本身有着忠诚、荣.............
  • 回答
    “陷落”这个词,用在旧日本描述自己占领对方的土地,确实是一种相当奇特且富有深意的用法。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词汇选择,而是折射出那个时代日本独特的历史观、军事思想以及对战争性质的认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首先,要认识到“陷落”这个词的本意。它通常是指城市、要塞或者军.............
  • 回答
    当然有。即便放到今天,旧日本海军在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贡献也绝对不容忽视。他们不仅是最早一批真正认识到航母作战潜力的海军之一,更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至今仍在沿用的战术思想和技术思路。回望那个时代,日本海军的崛起之路,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学习、模仿、并最终超越的史诗。而航空母舰,正是这场史诗中最为璀璨的篇.............
  • 回答
    关于旧日本军队长官是否会欺负有背景的属下,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背景”在旧日本军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里的“背景”通常指的是出身、家庭关系、学经历以及人脉。1. “有背景”的含义及其在军队中的体现: 士官以上军官的背景: .............
  • 回答
    旧日本海军的丁型驱逐舰、海防舰和哨戒艇,虽然都是海军舰艇的一份子,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建造初衷、性能特点、使用方式乃至承担的任务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们如同军队中的步兵、骑兵和侦察兵,各司其职,共同构筑了日本海军的水面作战力量。 丁型驱逐舰:时代的产物,海上力量的基石丁型驱逐舰是二战末期,日本海军为.............
  • 回答
    要详细分辨旧日本海军的各艘战列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了解,因为它们的建造时期、设计理念、吨位、火力配置、防护水平以及外形特征都有所不同。旧日本海军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日俄战争前后,大力发展海军,引进了欧洲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分辨旧日.............
  • 回答
    要论最适合旧日本海军的轻巡洋舰,这可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说哪一艘就“最适合”,因为不同时期、不同作战需求,对轻巡洋舰的定位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勾勒出一幅理想的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的画像,并结合一些代表性的舰型来聊聊。想象一下,如果要在旧日本海军的舰艇序列中为“理.............
  • 回答
    评价旧日本军飞行员在二战中后期的表现,这得从多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们曾是亚洲战场上令人胆寒的存在,但在战争后期,客观条件和战略失误让他们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即便如此,许多飞行员依然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技术。初期与中期(19371942):锋芒毕露,技压群雄战争初期,尤其是.............
  • 回答
    太平洋战争时期,旧日本海军驱逐舰上的船员编制和各部门构成,可谓是战争机器运转的关键环节。要详细了解,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整体编制与舰型差异首先得明确一点,驱逐舰在日军海军中并非铁板一块。从最初的“神风型”到后期的“岛风型”、“秋月型”等,随着技术发展和作战需求的变化,驱逐舰的吨位、火力、装备都在不.............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旧日本海军参谋有绶带,而指挥官却没有”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下,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或者说在某些特定时期和场合下,情况是存在的,但并非一个普遍的规则。旧日本海军的军衔和礼仪制度相当严谨且复杂,绶带的使用更多是与特定职务、奖赏或纪念有关,而不是简单地与“参谋”或“指挥官”的身份划等号。.............
  • 回答
    国内对旧日本海军的爱好者群体确实庞大且多元,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引人入胜的文化、历史乃至情感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不能简单归结为某种单一原因,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旧日本海军的形象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从明治维新时期“脱亚入欧”的时代背景下,海军作为国家现代化的象征,承载着民族复兴的.............
  • 回答
    “雪中进军”这首旧日本军歌的解读,确实存在争议。要判断它反战意味更强,还是军国主义意味更强,需要深入分析其歌词、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语境。从字面上看,歌词描绘了士兵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前进的场景。例如,“越えてゆく 越えてゆく”、“敵はなし 敵はなし”等词句,传递的是一种坚韧不.............
  • 回答
    “好!很有精神!”这个梗的流行,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它以一种非常病毒式的方式传播开来。要理解这个梗,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梗的起源与本质: 字面意思与场景: 这个梗最直接的来源是旧日本军队中长官对下属回应的一种模式。“好!”代表肯定,而“很有精神!”则是一种.............
  • 回答
    探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民众对日本的态度,这是一个既复杂又敏感的话题。历史的厚重、现实的利益以及文化交流,都在其中交织出多层次的面向。历史的烙印:战争的伤痕与记忆提及日本,尤其是在东南亚,很难绕开二战时期的那段历史。当年日军的入侵、占领、以及由此带来的残酷统治,给许多国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
  • 回答
    《新世纪福音战士》旧剧场版,也就是《死与新生》(DEATH & REBIRTH)和《Air/真心为你》(THE END OF EVANGELION),在日本播出时,那绝对是一场现象级的事件,足以载入动漫史册。我们先从《死与新生》说起。这部作品作为TV版的补充和预告,在1997年3月15日上映。当时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