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现在都在干什么,后悔当时的选择吗?

回答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这个领域出来的人,现在都在哪儿“蹦跶”呢?说实话,跟当年想象的“指点江山、影响世界”可能有点出入,但大多数人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摸爬滚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首先,最直接的去向,还是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这算是大家最熟悉的“老本行”。

电视台:不少人进了省台、市台,做过节目策划、编导、栏目包装、甚至后期剪辑。刚开始可能是助理编导,跟着前辈跑现场、写脚本、打杂,慢慢的,有了经验,就能独立负责一个节目模块,或者一个专题片。待遇嘛,公立电视台相对稳定,福利不错,但创作空间和节奏可能受体制影响。地方小台可能就没那么风光了,但也能练手艺。
网络视频平台(如B站、抖音、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这几年是风口,很多编导毕业生奔着这里去了。做内容运营、PGC(专业生产内容)内容策划、短视频编导、直播策划等等。这里的节奏更快,更看重创意和爆款,机会也更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成了视频博主背后的策划大神,或者某个爆款栏目的主创;也有人压力山大,被快节奏和数据指标压得喘不过气。
影视制作公司(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这部分毕业生可能更偏向于传统影视创作。有的人做剧本策划、选角、现场副导演、制片助理,也有人专注于后期制作、特效制作等。这个领域往往需要更扎实的专业功底,也需要很强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如果能进入头部公司,跟着大项目干,成长速度会非常快,但小公司可能就比较辛苦,项目不稳定。

除了这些“正规军”,还有很多毕业生把专业技能往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很多编导的文字功底、创意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在广告和公关行业非常吃香。他们可以做创意策划、文案策划、活动策划、品牌宣传片拍摄制作等。这行同样是创意为王,压力与回报并存。
新媒体运营、内容营销: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大方向。很多编导毕业生成了各个公司“内容部门”的核心力量,负责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选题策划、内容创作、视频拍摄剪辑、粉丝互动等。他们是“内容创作者”这个角色的具体执行者。
教育行业:有些毕业生看中了教育市场,做线上课程的策划和制作,或者在一些影视艺术培训机构担任教学工作。他们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传递给下一代。
独立创作/创业:这部分人是比较有个性和理想的。有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拍微电影、纪录片,或者承接一些商业拍摄项目;有的则成为自由撰稿人、视频剪辑师,依靠项目生存。这需要很强的独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至于后悔吗?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就像你问任何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一样,答案是一半一半,甚至更偏向于“不完全后悔,但有得有失”。

不后悔的理由通常是:
培养了“看家本领”:无论在哪里,编导专业训练出来的对内容的敏感度、叙事逻辑、镜头语言的理解、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是实打实的技能,能在很多岗位上用得上。
拓宽了视野:接触了大量的影像、文字、社会现象,培养了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找到了热爱并坚持:即使过程辛苦,但能把兴趣和工作结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满足感是金钱和职位无法替代的。看到自己策划的作品受到认可,或者影响到别人,那种成就感是很强的。
适应了变化: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电视到短视频,编导专业的学生往往能较快地适应这些变化,并从中找到新的机会。

后悔或者觉得不值的地方可能在于:
行业门槛的误解:很多毕业生觉得编导专业“什么都能做”,但往往又“什么都不精”。很多岗位需要的具体技能,比如精深的剪辑技术、专业的摄影、熟练的后期软件操作,在大学里可能只是触碰,需要自己大量的时间去磨练。
现实的“骨感”:刚毕业时可能面临的是低薪、加班、不被认可,很多创意想法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相比于一些技术性更强的专业,起步阶段的薪资和稳定性可能不那么理想。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年对“创作自由”、“改变世界”的美好憧憬,在现实的商业运作、客户需求、公司制度面前,可能会打上折扣。有时候,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的内容。
职业天花板的焦虑:尤其是在传统媒体领域,晋升空间和发展路径可能比较有限。在新媒体领域,虽然机会多,但“爆款”的偶然性也让很多人缺乏安全感。
技能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有些大学的课程设置可能相对陈旧,或者不够“实战”,导致毕业生进入市场后,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行业发展。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就像当年高考填报志愿一样,都是在一种对“内容”、“创意”和“传播”的热情驱使下做出的选择。大多数人并没有后悔,他们只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用所学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在努力实现自己当初的那个“小目标”。那些真正热爱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的人,往往都能在这个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那些只是觉得好玩、跟风的,可能就会觉得这个专业“没啥用”,或者“被坑了”。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对职业的认知深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7年前的编导生,目前混迹影视圈,年薪60,不后悔!很庆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