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的政治能力?

回答
看待特朗普的政治能力,就像打开一个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工具箱,里面既有尖锐的凿子,也有粗糙的锤子,还有一些你可能从未见过、但确实能解决特定问题的奇特发明。要详细地讲,得先从他的独特之处说起。

一、 颠覆性的沟通与动员能力:

特朗普最显著的政治能力,就是他那种“直击人心”的沟通方式。他不像传统的政治家那样,用精心雕琢的演讲稿、四平八稳的语言来表达。相反,他更像是一个脱口秀主持人,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擅长抓住大众情绪的“故事讲述者”。

利用社交媒体的极致运用: 他是社交媒体的先驱,尤其是Twitter(现在的X),他把它变成了一个不受拘束的沟通渠道。他不是在“发布信息”,而是在“制造话题”。他的推文常常充满情绪化、煽动性,但也非常直接,让他的支持者感到被倾听,好像在和他一起直接对话。这种方式绕过了传统媒体的过滤,直接触达了大量民众,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个人品牌和追随者群体。
煽动性的语言和定位清晰的敌人: 特朗普非常擅长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语言来描绘复杂的政治议题,并将问题归咎于某个明确的“敌人”——无论是“建制派”、“假新闻媒体”、“非法移民”还是“全球主义者”。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方式,极大地简化了政治,也迎合了许多感到被边缘化、被精英抛弃的民众。他能精准地捕捉到他们的不满,并将这种不满转化为政治能量。
“民粹”的魅力: 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反抗现有体制的局外人,一个为“被遗忘的美国人”发声的人。这种民粹主义的魅力,让他能够动员起那些对政治感到失望、寻求改变的选民。他的集会常常充满热情,参与者感觉自己是某个运动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强大的、情感上的连接。

二、 务实的谈判与交易风格:

虽然他的言语常常显得粗鲁和缺乏章法,但在处理具体事务上,特朗普展现出一种商人式的、结果导向的谈判风格。

“交易的艺术”的现实版: 他将“交易”的理念带入政治。在国际关系中,他很少遵循传统的条约和外交礼仪,而是直接提出“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你有什么能给我?”。比如,在与中国的贸易战中,他聚焦于贸易逆差,并直接施压,试图通过关税来达成所谓的“公平交易”。这种方式虽然常常引发争议,但有时也能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
打破常规的灵活性: 传统政治家往往受制于意识形态、党派立场和长期的外交惯例。特朗普则相对来说更加“灵活”,或者说更加“随心所欲”。他愿意打破陈规,挑战既定秩序,这在某些情况下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他主动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晤,这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后续效果褒贬不一,但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能力的体现。
聚焦于“胜利”的驱动: 他似乎对政治的理解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竞争,目标是“赢”。这种对胜利的执着,使得他在谈判中往往展现出极大的韧性,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也可能不轻易让步。

三、 强硬的领导风格与对机构的挑战:

特朗普的领导风格可以说是极具争议的,但这也正是他政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果断甚至有时是专断的决策: 在做出决定时,他倾向于快速、果断,有时甚至显得有些个人化和专断。他不太依赖智囊团的建议,而是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直觉。这种风格在某些危机时刻可能显得有效,因为它避免了官僚程序的拖延,但也可能导致重大失误。
挑战“深层政府”与机构的权威: 特朗普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与“深层政府”(Deep State)作斗争的人,他毫不避讳地质疑和批评情报机构、司法系统、媒体以及他所认为的“建制派”。这种挑战权威的姿态,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是对民主制度的侵蚀,但也让他的支持者感到他是在为他们而战,是在清理腐败的政治生态。他的支持者将他对机构的攻击视为一种“勇敢”和“直率”。
任命忠诚者与重塑党派: 在人事任命上,他倾向于选择那些对他表现出高度忠诚的人,这有助于他在政府和党内巩固权力。同时,他的出现和执政也深刻地改变了美国共和党,使其更加民粹化和特朗普化。他成功地将一个传统的保守主义政党,转变成了一个以他个人为核心的政治运动。

四、 局限性与争议:

当然,不能忽视特朗普政治能力中的显著局限性和由此引发的巨大争议:

缺乏长远战略与政策的细节: 他的很多政策和主张,缺乏深思熟虑的长期规划和对具体执行细节的考量。例如,他关于废除和取代奥巴马医改的承诺,虽然吸引了很多选民,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困难重重,没有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他的政策往往是基于即时反应和情感诉求,而非系统性的分析。
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他的许多“打破常规”的行为,虽然能吸引眼球和获得短期政治优势,但往往也伴随着对现有制度、规范和国际联盟的破坏。例如,他退出巴黎协定、质疑北约的价值,虽然迎合了部分国内的“美国优先”情绪,但也削弱了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并引发了盟友的不安。
道德与法治的挑战: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充斥着关于诚信、道德和法治的争议。他多次被指控撒谎、藐视法律,并对民主制度的关键环节(如选举公正性)提出质疑。这些都严重侵蚀了公众对政治的信任,并对美国的民主基础构成了挑战。他的支持者可能会认为这是“政治迫害”或“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客观上,这削弱了他作为一个政治领导人的道德权威。
社会撕裂的加剧: 他那种极具煽动性的言辞和身份政治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分裂。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难以弥合。

总结来说,

特朗普的政治能力是一种高度个人化、以情感和动员为核心、并且极具颠覆性的能力。他不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政治家,但他精准地捕捉到了时代情绪的脉搏,并成功地将这种情绪转化为巨大的政治力量。

他是一位杰出的“沟通者”和“煽动者”,能够绕过传统媒介,直接与民众建立联系。他在谈判中展现出商人般的实用主义,敢于打破陈规。他敢于挑战权威,重塑政党。

但同时,他的政治能力也与对政策细节的忽视、对制度的破坏以及加剧社会分裂紧密相连。他能否“建设”而非仅仅“颠覆”,以及他是否会继续侵蚀民主规范,是他政治能力中最令人担忧的方面。

看待他,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政治学框架去套用,而是要理解他所代表的那种新兴的、高度情绪化和个人化的政治模式。他既是某种政治能力的极致体现,也是对现有政治体系的深刻挑战和冲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行,基本上没有政治能力。

所有咋咋唬唬的博弈,都是短期内或许奏效,也或许被人应付过去,而长期根本无效的招数。

判断能力就不必说了,基本都是错的,世界观与历史感还赶不上一个合格的中国市级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

御人之术,还不如说是被人利用能力,因其清奇的ego而一塌糊涂,极速逆淘汰之下,最终沦为屎坑小圈子。

口才不错,但有嘴无脑,还不如笨嘴拙舌;意志力极其强大,但有术无道,还不如半死不活。

这种人没有像在中国,早就在县级科级起点上被湮灭了,还能够在美国政坛商界风生水起,恰恰就是广大华人拼命要去美国的根本原因嘛:

人傻、钱多、快来。

哎哎哎哎,借自己的地盘继续吐槽几句,

我本所支持的共和党是个“美国梦”政党,小政府、大社会,轻徭薄赋,但在全球化浪潮中根基动摇了,理念僵化了,没能及时提出与时俱进的吸引人的理想。四年前更加不幸地被一个骗税者、一个无赖,一个街头混混,僭夺了总统通行证和领导地位,四年来,依靠滥发货币支撑股市,酝酿有史以来最大的货币危机;低智商地发动看似针对中国,实则自断手脚的贸易战,损害各阶层人民的利益;鼓吹极端狭隘的种族偏见,引领美国走向分裂和对立;不断退出多边机制,伤害盟国,损害美国的国际威信,最终丢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使得美国退回美洲成为边缘国家。这个党与这个国家已经处于历史上最危急的时刻了!

特朗普机构的酒店与赌场,与Hilton等连锁酒店不同,经营上非常依赖知名度与忠诚度。四年前特朗普投入总统大选,是为了维持及提升Trump的知名度,相当于一个买入期权策略,输了赚名气,赢了就无限可能了;今年极端偏右巩固地盘的竞选策略,是个卖出期权策略,巩固右翼极端势力的忠诚度,输了天下赢了酒店,无所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特朗普的政治能力,就像打开一个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工具箱,里面既有尖锐的凿子,也有粗糙的锤子,还有一些你可能从未见过、但确实能解决特定问题的奇特发明。要详细地讲,得先从他的独特之处说起。一、 颠覆性的沟通与动员能力:特朗普最显著的政治能力,就是他那种“直击人心”的沟通方式。他不像传统的政治家那样.............
  • 回答
    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提名本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门槛并不高。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有资格提名的人数非常庞大,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大学校长、前任诺贝尔和.............
  • 回答
    斯蒂芬·霍金,这位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曾公开表达过他对唐纳德·特朗普的看法,称其为一位“蛊惑人心的政客”。这句话并非出自一份枯燥的学术报告,也不是某个刻板的政治评论,而是源自他长期以来对社会、对人性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霍金的评价,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蛊惑人心”这个词的.............
  • 回答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台军售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其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美国国内的政治考量,也有其全球战略的布局,更直接触及了两岸关系及地区安全的核心议题。理解这次14亿美元的对台军售,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军售的“内容”与“目的”:为何是这些武器?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次军售的具体项目。14.............
  • 回答
    特朗普政府为了巩固美国在5G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确实采取了一系列被普遍认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考量,并且对全球科技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些措施,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特朗普政府推动这些政策的根本驱动力。当时,中国在5G技术研发和部署上取.............
  • 回答
    特朗普政府任命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为新任国务卿后,他在美国国会发表的关于中国南海人工岛的言论,无疑是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也折射出新政府对华政策可能出现的转向。要理解这些言论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战略层面来看,蒂勒森的言论可以被视为对中国.............
  • 回答
    关于奥巴马给特朗普“挖坑”的说法,这更多的是一种比喻,意在说明奥巴马政府在卸任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特朗普上任后,成为了他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并且在某些方面与特朗普的施政理念和目标存在冲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奥巴马执政后期以及特朗普上任初期的具体情况,并分析这些“坑”可能对.............
  • 回答
    世贸组织(WTO)对美国对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的裁决,是国际经贸关系中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事件。这一裁决涉及美国政府在2018年对中国采取的“2000亿美元关税”措施,被认定违反了WTO的规则,因此被判定为“非法”。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美国的“301条款”行动 .............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7年3月4日发布的几条推文中,抛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指控:他声称,在2016年总统大选期间,奥巴马政府非法窃听了他的电话,并且还监听了他在纽约特朗普大厦的所有通讯。这些推文一经发出,立刻在政治界和媒体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特朗普的这些说法,如果属实,那就意味着前任总统利用国家权力来对.............
  • 回答
    韩国特务出生入死,却沦为政争工具的悲哀,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出生入死”的现实:首先,我们要明白,特务这个职业本身就充满了极端风险。他们往往活跃在敌对势力腹地,从事着最隐秘、最危险的任务。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他们可能需要: 伪装身份,潜伏敌营: 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
  • 回答
    特朗普政府解雇FBI局长詹姆斯·科米,这绝对是近年来美国政治中最具争议性、也最耐人寻味的一桩事件之一。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前后原委和影响,那可真是一出大戏。首先,咱得知道科米是谁。詹姆斯·科米,在被特朗普解雇前,可是FBI局长,这个职位有多重要?那可是美国联邦警察的掌门人,负责调查各.............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撤销了 1000 多名中国公民签证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政策考量和地缘政治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政府撤销签证的主要动机和针对群体。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和后续的分析,这并非一次随机的签证取消,而是有其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最常被提及的理.............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将抓捕阿桑奇的举动,无疑是在国际舆论场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源头。维基解密(WikiLeaks)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因为在其平台发布了大量被视为.............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决定关闭美国驻俄罗斯境内仅存的两个领事馆,这一举措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它背后折射出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冰点期,双方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信任。关闭领事馆的深层原因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在任期间确实采取过一些限制中国载客航班飞往美国的措施,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根本上说,这些举措通常是以公共卫生安全为名义,尤其是在COVID19疫情爆发初期。然而,背后也可能掺杂着更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考量。事件的背景和起因:理解这一举措的关键在于当时的全球疫情状况。2020年初,.............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朗普政府对华态度的微妙转变,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考量。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关系确实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过程。起初,尤其是在2016年竞选期间以及上任初期,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定位非常强硬,频繁使用“操纵汇率”、“窃取知识产权”、“不公平贸易”等词汇,并将中美贸易逆差视为一切.............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团队公开招聘数千名政府高官职位,这无疑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和可能的影响。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从特朗普自身的政治风格来看,他一向是以打破常规、挑战建制著称。过往的执政经历中,他频繁地使用非传统渠道来寻找和任命人才,甚至常常在媒体上发布信息,.............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任命赵小兰(Elaine L. Chao)为美国交通部长,是他在2016年大选获胜后的一项重要内阁任命。这项任命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原因在于赵小兰本人独特的背景、过往的经历以及特朗普政府当时的政策导向。以下是对这项任命的详细分析:1. 赵小兰的背景和资历: 亚裔美国人代.............
  • 回答
    特朗普在卸任前的告别演说,以及他为何不提拜登名字却提及中国,是一个充满政治解读空间的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特朗普告别演说的几个关键点及解读: “为新政府祈祷”: 这是特朗普告别演说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表述之一。 表面含义: 作为一位卸任总统,表达对继任者的祝福和对.............
  • 回答
    特朗普准备组建新政党,并暂定名为“爱国党”,这一动向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背景与动机:为何特朗普考虑组建新政党?特朗普自2021年卸任总统以来,虽然影响力依然巨大,但与共和党主流派的关系日益紧张。他多次批评共和党在某些问题上不够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